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力学刺激对白细胞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龙 桑晨 庄逢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白细胞黏附和穿越内皮细胞迁移是免疫反应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起重要调控作用。LFA-1的活化主要通过蛋白激酶C(PKC)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等介导的由内而外(insi... 白细胞黏附和穿越内皮细胞迁移是免疫反应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起重要调控作用。LFA-1的活化主要通过蛋白激酶C(PKC)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等介导的由内而外(inside-out)信号通路调控,其中踝蛋白(talin)和肌动蛋白(actin)与LFA-1的活化关系密切,通过与LFA-1胞内段相互作用活化LFA-1。在力学刺激下,LFA-1与ICAM-1的黏附能力受到影响,且活化机制与静止状态下存在不同。本文就力学刺激对LFA-1的影响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踝蛋白(talin) 肌动蛋白(actin)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表达在肝细胞损伤及病毒清除中的意义
2
作者 余永胜 臧国庆 潘钰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FA - 1)在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1例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 ,并同时检测肝内HBcAg表达状况。慢性HBV感染...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FA - 1)在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 5 1例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状况进行观察 ,并同时检测肝内HBcAg表达状况。慢性HBV感染者肝内浸润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LFA - 1表达 ,9例HBV感染的无症状携带者 ,肝内散在的淋巴细胞未见LFA - 1表达 ,在 42例慢性乙性肝炎中 ,其中 3 8例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 ,阳性率为 90 4%。阳性表达的淋巴细胞多位于肝组织病变明显区域及其周围肝组织 ,LFA - 1表达强度与肝炎的程度有关 ,其中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较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显著增强 ,慢性中度乙型肝炎LFA - 1表达较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显著增强。肝内浸润淋巴细胞LFA - 1表达阳性组、强阳性组较弱阳性及阴性组相比 ,肝内HBcAg阳性表达减少。慢性乙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LFA - 1的表达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不仅参与肝细胞的损害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内浸润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表达 细胞损伤 病毒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洪伟 柏宏伟 +3 位作者 石炳毅 王一平 李州利 周文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 通过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检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的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以及肾功能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肾脏IR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CD11a的表达和MPO活性极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中CD11a表达和MPO活性先后明显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升高,并且同一时间点缺血60min组明显高于缺血30min组。研究表明,大鼠肾IRI过程中肾组织的CD11a和MPO水平明显增高,LFA-1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在肾IRI中起重要作用;IRI后肾组织中CD11a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阐明了IR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联系机制;移植肾IRI越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戴勇 李富荣 +3 位作者 李雄根 贺晓蕾 王新根 黄瑞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15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 (IFN -γ ,IL -4 )和表面抗原 (CD4+ )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期Th1,Th2数及Th1/Th2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分泌IFN -γ的CD4+ 淋巴细胞数少于分泌IL -4的CD4+ 细胞数 ,致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但肾功能不同期间Th1,Th2数及Th1/Th2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患者Th1/Th2比值与血清BUN和Cr值之间有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98,0 4181,P<0 0 5 )。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Th1弱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外周血 Th1/Th2淋巴细胞 表面抗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恒河猴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PTA1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雪松 金伯泉 +3 位作者 田方 赵宁 王增禄 曹云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应用抗人T细胞活化抗原CD25和PTA1McAb对恒河猴PBM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恒河猴静止PBMCCD25和PTA1均为阴性,而PHA活化后或经连续2个月注射rHuTNF-α恒河猴... 本文应用抗人T细胞活化抗原CD25和PTA1McAb对恒河猴PBMC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恒河猴静止PBMCCD25和PTA1均为阴性,而PHA活化后或经连续2个月注射rHuTNF-α恒河猴PBMC均表达高比率的CD25和PTA1阳性细胞。此结果表明,PTA1抗原可作为恒河猴活化T淋巴细胞的一种有用标志,为PTA1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及采用恒河猴作为灵长类动物模型,观察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PBMC CD25 抗原 T淋巴细胞活化 PTA1 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灵长类动物 功能研究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LFA-1水平与肝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宇阳 何晓顺 +2 位作者 陈剑琳 陈规划 黄洁夫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脏移植 (OLTx)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与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分为两组 ,非排斥对照组供体、受体均为SD大鼠 ,各 2 0只 ,排斥组供体为Wistar大鼠 ,受体为SD大鼠 ,各 2 ...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脏移植 (OLTx)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与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实验动物分为两组 ,非排斥对照组供体、受体均为SD大鼠 ,各 2 0只 ,排斥组供体为Wistar大鼠 ,受体为SD大鼠 ,各 2 0只。受体大鼠分别于原位肝移植术前 1天及术后第 1、3、5、7天从尾静脉采血 ,经免疫荧光抗体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LFA 1的表达。【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 ,受体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LFA 1呈低水平表达 ,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受体大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外周血淋巴细胞LFA 1水平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L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外周血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1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凯旋 陈丹妮 +2 位作者 郑亚 王玉平 郭庆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1123,共7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蛋白,参与介导细胞黏附、组织转移、免疫反应控制以及机体代谢平衡。研究表明,CEACAM1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清除以防止脂肪沉积,从而对肝脏发挥保护作用。CEACAM1表达水平下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发生恶性循环并加重代谢紊乱。由于CEACAM1在控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中的关键地位,刺激其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MASLD的治疗新方法。本文就CEACAM1在MASL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清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SCC、CEA、CRFRA21-1、TAG72、CA199、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沙莎 于波 +4 位作者 舒钟琴 顾小伟 茅卫东 夏林云 秦建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2003-2006,2010,共5页
目的:探讨放疗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ncer,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21-1,CRFRA21-1)、肿瘤相关糖蛋白72(tumor ass... 目的:探讨放疗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ncer,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21-1,CRFRA21-1)、肿瘤相关糖蛋白72(tumor associated glycoprotein,TAG72)、糖类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食管鳞癌患者为实验组,另外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6MV X线放射治疗。检测并比较实验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1个月、对照组健康者血清SCC、CEA、CRFRA21-1、TAG72、CA199水平及外周血CD4+、CD8+细胞所占的比值。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清SCC、CEA、CR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SCC、CEA、CR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患者上述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所占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者,CD8^+细胞所占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所占比值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实验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8^+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者,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疗能明显降低食管鳞癌患者血清SCC、CEA、CRFRA21-1、水平,但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放疗 鳞状上皮细胞抗原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肿瘤相关糖蛋白72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金呈强 刘仿 王文涓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CEACAM1),也被称作CD66a、胆汁糖蛋白(biliar glyeoprotein,BGP)或者细胞-细胞黏附分子(C-CAM),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也是癌胚抗原家...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CEACAM1),也被称作CD66a、胆汁糖蛋白(biliar glyeoprotein,BGP)或者细胞-细胞黏附分子(C-CAM),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也是癌胚抗原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CEACAM1广泛地表达于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可以阻止肿瘤的生长及上皮细胞的增殖,诱导上皮细胞的凋亡,阻止T淋巴细胞的活化,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阻止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活性,延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增强内皮细胞的活力,促进血管的形成,调节血管的再塑等,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T淋巴细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Th1/Th2平衡状态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CTLA-4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树录 李幼姬 叶任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0-1615,共6页
目的:了解SLE患者Th1/Th2平衡状态以及共刺激分子CD28/CTLA-4与Th1/Th2平衡状态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例SLE患者(活跃期12例、缓解期6例)。对照组14例,为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置于含PMA(5μg... 目的:了解SLE患者Th1/Th2平衡状态以及共刺激分子CD28/CTLA-4与Th1/Th2平衡状态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8例SLE患者(活跃期12例、缓解期6例)。对照组14例,为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后置于含PMA(5μg/L)及ionomycin(500μg/L)培养液中培养72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的PBMCs上清液中IFN-γ及IL-10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培养的淋巴细胞CD28及CTLA-4分子的表达。结果:活跃期SLE患者培养的PBMCs分泌IL-10的量(351.29 ng/L±153.31 ng/L)较对照组(254.48 ng/L±120.69 ng/L)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P>0.05),IFN-γ的分泌量(25.76 ng/L±16.09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50.71 ng/L±27.92 ng/L,P<0.05),IL-10/IFN-γ比值(18.74±13.7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4.95,P<0.05)。培养前、后SLE患者CD3+及CD8+T细胞CD28分子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培养前活跃期SLE患者CD3+T细胞CTLA-4分子表达量(0.79%+0.37%)较对照组(1.31%+0.61%)明显降低(P<0.05)。培养后SLE患者CD3+T细胞及CD8+T细胞CTLA-4分子表达量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活跃期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3+T细胞CTLA-4分子的表达量与上清液中IFN-γ含量呈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关系(r=0.681,P<0.05)、与上清液中IL-10及IL-10/IFN-γ比值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624,P<0.05;r=-0.738,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偏移,即Th2优势状态。CTLA-4分子可能通过抑制CD28的信号转导参与Th2优势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H1细胞 TH2细胞 CD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对小鼠Treg细胞功能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菲 李芳 +1 位作者 张东波 于成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淋巴细胞的分化、迁移及功能有重要影响。体外探讨LFA-1对i Treg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诱导产生纯度较高的野生组(wild type,WT)小鼠i Treg细胞及LFA-1基因敲除组(LFA-1^(-/-)组)... 目的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淋巴细胞的分化、迁移及功能有重要影响。体外探讨LFA-1对i Treg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诱导产生纯度较高的野生组(wild type,WT)小鼠i Treg细胞及LFA-1基因敲除组(LFA-1^(-/-)组),将以上2种细胞置于含有IL-6、IL-23、TGF-β的完全培养基中,于第8天通过流式检测IL-17、Foxp3共表达的情况,PCR检测STAT3、ROR-γt前后表达量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7水平。结果:野生组(wild type,WT)及LFA-1基因敲除组(LFA-1^(-/-)组)小鼠Treg细胞在炎性环境中均展现出可塑性,LFA-1^(-/-)组小鼠IL-17/Foxp3共表达高于WT组小鼠。real-time PCR显示与WT组相比,LFA-1^(-/-)组小鼠ROR-γt、STAT3表达高于WT组(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炎性环境中Treg细胞分泌IL-17增加,分泌IL-10减少;且这种改变在LFA-1^(-/-)组小鼠Treg细胞中更为显著(P<0.001)。结论 :LFA-1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ROR-γt、STAT3表达水平影响Treg细胞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TREG细胞 可塑性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IA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裕昌 阮笃激 +3 位作者 戴霖 王彪 曲颜 杨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M2-TAMs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转染后的M2-TAMs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原代TAMs比较,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A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P<0.05)。②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PI3K/PI3K、p-AKT/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③740Y-P可显著逆转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2-TAMs中TIA1基因表达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抗原1 胃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抗原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rs19d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15
作者 牛水珠 潘明 +1 位作者 葛层层 黄思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为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蛋白家族新成员SRS19D的功能,本试验以弓形虫Ⅱ型Pru虫株为亲本,运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并进行了噬斑试验、细胞内增殖试验、体... 为探究弓形虫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蛋白家族新成员SRS19D的功能,本试验以弓形虫Ⅱ型Pru虫株为亲本,运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并进行了噬斑试验、细胞内增殖试验、体外缓殖子转化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和小鼠脑包囊检测试验。噬斑试验和细胞内增殖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在人包皮成纤维(HFF)细胞上形成的噬斑显著变小(P<0.05),纳虫泡内形成的速殖子个数显著减少(P<0.05)。体外缓殖子转化试验发现,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的体外缓殖子转化率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弓形虫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不会引起ICR小鼠的死亡(P<0.05)。小鼠脑包囊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与Pru虫株相比,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感染小鼠后形成的脑包囊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弓形虫PruΔsrs 19 d敲除虫株,发现srs 19 d基因在弓形虫的体外生长、复制、毒力和慢性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SRS19D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1相关序列(SRS) srs19d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军 王炜 +2 位作者 唐欢 吴晓竹 刘彩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水平,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目的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水平,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就诊的孕产妇28例,分为重度子痫前期组(n=14)和对照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n=14)。2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孕产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的表达情况。检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对其与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8.40±2.23)×109/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6.71±1.5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阳性率[(63.25±38.02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38.3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LFA-1表达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3)。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表面黏附分子LFA-1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LFA-1/ICAM-1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 LFA 1/ICAM 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 1对ICAM 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 ,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 1/I CAM 1信号通过上调PI 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活性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细胞 ,从而诱导T细胞分泌 1型细胞因子 ,促进T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毒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协同刺激信号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与配体ICAM-1黏附分子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猛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3-216,共4页
LFA-1和ICAM-1介导的跨膜双向信号传递在淋巴细胞渗出、活化、黏附、免疫监视、免疫突触形成中都起到重要作用。LFA-1与ICAM-1转导信号依赖于两者之间结合能力的变化。LFA-1对ICAM-1结合能力的调节是一动态过程,LFA-1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LFA-1和ICAM-1介导的跨膜双向信号传递在淋巴细胞渗出、活化、黏附、免疫监视、免疫突触形成中都起到重要作用。LFA-1与ICAM-1转导信号依赖于两者之间结合能力的变化。LFA-1对ICAM-1结合能力的调节是一动态过程,LFA-1的亲和力和亲合力变化是两种主要调节方式。LFA-1亚单位的磷酸化、细胞骨架蛋白talin1在LFA-1和ICAM-1信号调节中起重要作用。LFA-1和ICAM-1还可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本文就LFA-1结合能力的调节、LFA-1亚单位的磷酸化调节、talin1在LFA-1和ICAM-1信号转导中的作用、LFA-1与ICAM-1的协同刺激信号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骨架蛋白 协同刺激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HLA-DR、LFA-1、ICAM-1、CD4和CD8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静 狄正鸿 +2 位作者 郭英军 张士发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人白细胞DR抗原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分化群抗原4 分化群抗原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宇晶 赵明明 +4 位作者 刘炎炎 赵红丽 孔德胜 张颖 洪珞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血友病A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CD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血管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