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与校正血钙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标志物的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千涯 马瑞娟 +4 位作者 郭睿娜 张峰 李钰 胡灯明 姚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划分为高LMR和低LMR(LMR≥3.35和LMR<3.35)两组,根据初诊及4个疗程治疗的LMR(LMR4)将患者分为A(LMR≥3.35,LMR4≥3.35)、B(LMR≥3.35,LMR4<3.35)、C(LMR<3.35,LMR4≥3.35)和D(LMR<3.35,LMR4<3.35)这4组。结合LMR和c Ca制定简易预后模型,将患者划分为a(无危险因素)、b(1个危险因素)和c(2个危险因素)这3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05(0.1-72.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较低的LMR能够预示更差的结局,其中低LMR组与高LMR组比较,总体生存时间(OS)明显缩短(17 vs 50.5个月,P=0.006)。同样可以观察到A与D组之间OS的差异(56.5 vs 30.5个月,P=0.043),高c Ca(≥2.75 mmol/L)组与正常组比较,OS也明显缩短(8.5 vs 34个月,P=0.006)。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3.35(P=0.028)和c Ca≥2.75 mmol/L(P=0.036)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危险因素分组比较显示,a、b及c组中位OS分别为50、20和8.5个月,无危险因素者预后均优于合并1-2个危险因素者(a vs b组,P<0.0001;a vs c组,P=0.002)。结论:对于初诊MM患者,LMR和c C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合两者制定简易预后系统能够快速判断初诊MM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 校正血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义玲 崔娟娟 +1 位作者 李燕双 赵卫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诊断及预后进一步分为未休克组(32例)、休克组(15例)及生存组(38例)、死亡组(9例)。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项目。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LMR与PCT、CRP、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及SOFA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LM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LR分别为12.54(7.53,23.42)、3.85 (1.83,5.64) 和1.71(1.39,2.20),LMR分别为1.58(1.07,3.03)、2.81(1.53,4.76)和5.16(4.04,6.59)。NLR与LM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NLR7分别为6.56(3.90,10.72)和15.20(7.53,27.31),入院后7 d NLR-入院后3 d NLR(ΔNLR7)分别为-1.64(-5.75,0.41)和1.98(-0.48,13.79),休克组均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的NLR7分别为7.10(4.09,12.96)和15.20(10.45,32.82),ΔNLR7分别为 -0.65(-5.58、1.58)和5.02(-1.12,17.06),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LMR7分别为2.22(1.64,3.78)和1.29(0.66,2.03),入院后7 d LMR-入院后3 d LMR(ΔLMR7)分别为0.38(-0.37,1.17)和-0.19(-0.78,0.25),休克组均显著低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LMR7分别为2.12(1.49,3.42)和1.09(0.53,1.78),死亡组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NL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59 1(95%CI:0.910 5-1.000 0),最佳截断值为4.16;LM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13 6(95%CI:0.846 4-0.980 8),最佳截断值为3.21。结论 NLR和LMR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比较,且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3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4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单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红美 黄永久 +1 位作者 储九圣 庞秀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03-3508,共6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单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MHR)与突发性耳聋(SSNHL)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38例突发性耳聋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1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单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MHR)与突发性耳聋(SSNHL)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医院治疗的138例突发性耳聋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1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分型SSNHL患者NLR及MHR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SSNH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NLR和MH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型SSNHL患者平均听阈、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皮质醇(COR)、NLR、M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MHR和SSNHL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NLR和MHR增高是SSNH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LR和MHR与SSNHL的发病关系密切,是导致SSNHL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单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 突发性耳聋发病 预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水平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邓超 陈醉 +6 位作者 凌捷 谢阳春 赵夏琰 胡春宏 刘先领 冯瑜桦 侯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9-1918,共10页
目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但其在鼻咽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仍未可知。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emoglobin×lymphocyte/monocyte ratio,HLMR)水平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复... 目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但其在鼻咽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仍未可知。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emoglobin×lymphocyte/monocyte ratio,HLMR)水平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5例完成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结果,计算HLMR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判定患者HLMR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HLMR组和低HLMR组,使用χ2检验分析HLM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并利用验证队列进行内部验证。结果:ROC曲线显示HLMR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为6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HR=1.886,95%CI 1.331~2.673,P<0.001),N分期(HR=2.021,95%CI1.267~3.225,P=0.00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HR=3.991,95%CI1.257~12.677,P=0.019),同步放化疗模式(HR=0.338,95%CI 0.156~0.731,P=0.006),HLMR(HR=0.648,95%CI0.460~0.912,P=0.013)为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训练队列中,纳入T分期、N分期、HLMR等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3、5和7年的总生存率,该模型的C-index为0.713,其对患者3、5和7年生存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665和0.682,校正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患者生存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患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在验证队列中得到进一步证明。结论:治疗前HLMR可能是一个有潜力的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鼻咽癌 生存率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儿童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烨 王银华 +1 位作者 耿彪 鲍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s ratios,LMR)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s ratios,LMR)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及肿瘤介入科自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LMR数值,根据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并将LMR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高低两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分析LMR值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对PD-1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LMR临界值为1.8,将LMR分为基线低LMR组(LMRB/S<1.8)、高LMR组(LMRB/S≥1.8)及治疗后低LMR组(LMRafter<1.8)、治疗后高LMR组(LMR_(after)≥1.8)。治疗前高LMRB/S组免疫治疗后的ORR和DCR均高于低LMRB/S组(P=0.037;P=0.0025)。治疗前低LMRB/S患者中,在治疗后LMRafter≥1.8组的DCR优于LMR_(after)<1.8组(P=0.005)。治疗前高LMR患者中,治疗后LMR_(after)≥1.8组的DCR优于LMR_(after)<1.8组(P=0.034)。Kaplan-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高LMRB/S组的PFS、OS均比低LMRB/S组延长;且在治疗前低LMRB/S组中,治疗后LMRafter≥1.8的患者PFS、OS均比LMR_(after)<1.8的患者延长(P=0.047;P=0.007)。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高LMRB/S值是影响NSCL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3)。结论:免疫治疗前患者高LMR值可能提高PD-1抑制剂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且治疗后LMR值的升高可能会增加治疗前低LMR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IL-18BP、IL-18R在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李蕙彤 任鲁宁 +2 位作者 王菲 杨冬梅 杜红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2-787,共6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方法收集28例A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分别用大籽蒿过敏原提取物、尘螨过敏原提取物或梧桐花粉过敏原提取物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AD患者静息状态下B淋巴细胞群中IL-18^(+)、IL-18BP^(+)、IL-18R^(+)细胞比例分别升高2.01、10.35、20.85倍,单核细胞群中IL-18^(+)和IL-18BP^(+)细胞比例分别升高5.51和41.88倍,IL-18R^(+)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B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IL-18、IL-18BP和IL-18R可能在AD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治疗AD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细胞介素-18 细胞介素-18BP 细胞介素-18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的超微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姚金水 吴宝成 +2 位作者 陈文列 陈家祥 吴异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用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及鸭胚,扑杀典型症状的病雏鸭.采取病变的器官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受到番鸭呼肠孤病毒不... 用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及鸭胚,扑杀典型症状的病雏鸭.采取病变的器官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受到番鸭呼肠孤病毒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以脾脏细胞受破坏最为严重,这些细胞除了急性死亡以外,均可在病毒诱导下发生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体浓缩、边聚、外排→形成凋亡小体、自噬小体→被周围吞噬细胞包裹、吞噬、消化降解→终末溶酶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 巨噬细胞 观察 淋巴细胞凋亡 脾脏 诱导 吞噬 番鸭 呼肠孤病毒 扑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玉凤 郭献山 +1 位作者 赵建林 耿秀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症8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骨质疏松症8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全血细胞计数(CBC),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分析NLR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年龄、性别、TG、BMD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及NLR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组(P<0.05)。骨密度(BMD)与炎症标记物(NLR,hs-CR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腰椎、股骨颈BMD值和NLR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348,P<0.001;r=0.264,P=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龄、女性、NLR和总甘油三酯水平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NLR水平升高,与骨密度相关,表明炎症可能在骨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老年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价值: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叶涛 杨银 +4 位作者 王凯 王梅 孙嘉 杜越 陈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8-1314,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确诊为稳定期且未合并T2DM的404例COPD患者。入组后每半年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确诊为稳定期且未合并T2DM的404例COPD患者。入组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重点监测空腹血糖,诊断T2DM即结束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年。分析COPD患者中T2DM的累积发病率。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T2DM,将受试者分为COPD合并T2DM组和COPD未合并T2DM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各项指标,探索COPD患者发生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门诊随访2.1年,其中41名患者发生T2DM,COPD合并T2DM 3年累计发病率为10.1%。本研究发现发生T2DM的COPD患者的NLR值在合并T2DM前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NLR的最佳阈值为5.626。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的发生与既往1年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r=0.136,P=0.006)、高血压(r=0.151,P=0.002)和NLR(r=0.340,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TG)(P=0.047)和NLR(P<0.001)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合并T2DM与NLR水平密切相关,NLR可能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笛娇 牛倩 +9 位作者 曾婷婷 蒋能刚 金咏梅 丁彬 郑沁 史青 陈姣 余江 粟军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3,共5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的比率及其平衡关系,探讨其在C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CLL患者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治疗情况,分为初发组30例和治疗后缓解组15例... 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的比率及其平衡关系,探讨其在C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CLL患者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治疗情况,分为初发组30例和治疗后缓解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2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L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h17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显示,初发组CLL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组CLL患者Th17细胞比率与健康对照组相当,而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组CLL患者Th17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CLL患者外周血T细胞紊乱以CD4+T细胞的增加为主,Th17细胞比率增加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降低导致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该免疫失衡在CL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H17细胞 TREG细胞 Th17/Treg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清海 纪建磊 +9 位作者 李红 贺平丽 宋丽霞 赵阳 王洪阳 黄涛 孙晓霞 曹延炜 董震 石冰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结果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T1期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可切除性胰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文迪 陶连元 +3 位作者 王行雁 张铃福 原春辉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与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149例胰腺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大选择检验法确定术前LMR对于总生存...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与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149例胰腺腺癌行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大选择检验法确定术前LMR对于总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MR对不同AJCC分期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为3.4,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4,62例)和低LMR组(LMR<3.4,8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手术切缘、AJCC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术前外周血LMR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癌胚抗原≥5μg/L(HR=1.723,95%CI:1.122~2.645,P=0.013),手术切缘阳性(HR=2.168,95%CI:1.356~3.466,P=0.001)和淋巴结转移阳性(HR=1.699,95%CI:1.153~2.502,P=0.007)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LMR≥3.4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0.442,95%CI:0.295~0.660,P=0.000)。高LMR组和低LMR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7.9月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7.672,P=0.000)。结论术前LMR与可切除性胰腺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术前高LMR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与EB病毒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莹 曹军皓 +1 位作者 容东宁 孙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82-3583,共2页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并对EB病毒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和EB病毒浓度的关系。结果:通过临...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并对EB病毒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和EB病毒浓度的关系。结果: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大多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外周血中存在数目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Ⅰ组(异型淋巴1%~5%)有4例,Ⅱ组(异型淋巴6%~10%)有7例,Ⅲ组(异型淋巴11%~15%)有10例,Ⅳ组(异型淋巴16%~20%)有13例,Ⅴ组(异型淋巴20%以上)有16例。通过荧光PCR-DNA检测EB病毒拷贝数发现Ⅴ组患者外周血病毒平均含量最高,并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的检查对该病的初期诊断和病程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疱疹病毒4 异型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俊 陈宜刚 +2 位作者 叶军 陈亚宝 甘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及长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荟芬 李虹伟 +2 位作者 赵树梅 王苏 李晓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及长期死亡率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心脏中心CCU的153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22例患者进行随访,共89... 目的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及长期死亡率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心脏中心CCU的153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22例患者进行随访,共899例患者完成了随访。根据入院即刻的血常规结果,按NLR大小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值3组,对3组ACS患者的住院及长期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随着NLR增高,患者的男性比例(χ2=6.497)、患高血压(χ2=12.577)和糖尿病的比例(χ2=9.744)、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χ2=10.396)等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而吸烟者比例则明显减少(χ2=6.506,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132例,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升高(8.5%比2.4%,χ2=37.765,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NLR是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重要的预测因子,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比为2.13(95%CI:1.37~3.98,P=0.02),随访期间死亡危险比为2.88(95%CI:1.71~6.06,P<0.001)。结论入院时NLR是与ACS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小雯 董春霞 +4 位作者 陈剑芳 王梅芳 张睿娟 张建华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影响CLL的预后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Binet A期8例,B期25例,C期21例;以疾病进展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M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AMC的截点值为0.67×109/L,曲线的最佳灵敏度为0.710,特异度为0.7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95%CI:0.644~0.899)。以0.67×109/L为界限,分为高AMC组和低AMC组,低AMC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AMC组(P<0.05),但高AMC组与低AMC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ox回归结果表明疾病分期为C期(P=0.03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AMC>0.67×109/L(P=0.004)及疾病分期为C期(P=0.049)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较高的AMC与CLL较快的疾病进展有关,可能为CLL的预后判断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5岁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CD1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晔 王坚 +1 位作者 夏欣一 周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 CD1分子能够识别脂类抗原,脂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发现为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旨在观察15~25岁T1DM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CD1分子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 目的 CD1分子能够识别脂类抗原,脂类抗原提呈途径的发现为研究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旨在观察15~25岁T1DM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CD1分子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6例15~25岁,病程小于6个月的T1DM患者作为观察组和2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CD1分子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CD1a和CD1c表达的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CD1a在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高表达的CD1a和CD1c分子可能提示CD1限制性T细胞对β细胞的攻击并导致其凋亡,且这一效应可能与脂类抗原提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分子 1型糖尿病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