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EB病毒感染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例
1
作者 杨文博 杨洪娟 +2 位作者 李双标 张树茂 孙云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0,共2页
患者男性,23岁。因左侧鼻部肿胀伴血涕1个月余于2023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发现左侧脸面肿胀,触之疼痛,无发热恶寒等不适,外院抗感染后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及炎性指标正常,男性肿瘤标记物正常,乳酸脱氢酶... 患者男性,23岁。因左侧鼻部肿胀伴血涕1个月余于2023年5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发现左侧脸面肿胀,触之疼痛,无发热恶寒等不适,外院抗感染后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及炎性指标正常,男性肿瘤标记物正常,乳酸脱氢酶升高。EB病毒DNA 83 800 copies/mL,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G 99.5 U/mL,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M1.56 U/mL,抗EB病毒早期抗体IgM 0.04 COI,抗EB病毒核抗体IgG 70.6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明英姿 彭博 +6 位作者 成柯 赵于军 佘兴国 牛英 庄权 张朋朋 刘洪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9-98,共10页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种在实体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肿瘤性并发症。PTLD包含了一系列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可以分为早期病变、多形性PTLD、单一型PTLD和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4种类型,总发生率...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种在实体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严重危及生命的肿瘤性并发症。PTLD包含了一系列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可以分为早期病变、多形性PTLD、单一型PTLD和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4种类型,总发生率可高达20%,与EB病毒感染、免疫抑制程度、遗传因素等相关。PTLD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一旦确诊PTLD,首要目标为治愈PTLD,其次为保存移植物功能。降低免疫抑制水平通常作为初始治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利妥昔单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总体有效率和患者总存活时间较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由于国内对PTLD的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进一步增强移植医师对PTLD的认识,提高PTLD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实体器官移植 EB病毒 免疫抑制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卉 张淑英 +4 位作者 王政禄 朱丛中 蔡文娟 郑虹 沈中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肝移植术后PTLD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CR、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3例中,2例位于肝门部,1例位于肝动脉旁淋巴结。临床表现为发热和...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肝移植术后PTLD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CR、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3例中,2例位于肝门部,1例位于肝动脉旁淋巴结。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梗阻性黄疸。病理诊断例1为单形性T细胞PTLD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例2、例3为单形性B细胞PTLD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例1 TCR阳性,例2、例3 IgH阳性。3例EBV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行再次移植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配合抗病毒、抗CD20单抗和化疗等治疗,例1、例3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和肺感染,例2随访11个月无瘤生存。结论PTLD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特征。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肝移植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种痘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学聚 周令 +1 位作者 张园 刘玉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7-689,共3页
种痘水疱病样EB病毒(EBV)感染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种痘水疱病(HV)样皮疹、合并多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疾病。本病极为罕见,与EBV感染密切相关,预后较典型HV差,易与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VLL)混淆... 种痘水疱病样EB病毒(EBV)感染相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种痘水疱病(HV)样皮疹、合并多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疾病。本病极为罕见,与EBV感染密切相关,预后较典型HV差,易与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VLL)混淆。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6岁。因四肢、臀部反复皮疹5年,加重伴发热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EB病毒感染 儿童 反复皮疹 系统性疾病 EBV感染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与CD20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刚 赵彤 +1 位作者 周新华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和CD2 0的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B淋巴细胞 ,34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均表达BSAP和CD2 0 ,但BSAP的中等到强阳性表达率 (6 9 8% )高于CD2 0 (5 3 5 %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例霍奇金淋巴瘤H/RS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 83 2 % ;14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BSAP。结论 BSAP表达定位于B淋巴细胞的核内 ,清晰易见 ,在B细胞性淋巴瘤表达多呈强阳性 ,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与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SAP CD20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治疗经验和药学监护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维娜 程晟 +1 位作者 卫红涛 沈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的药物治疗策略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2019年5例亲体肝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儿童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药学监护要点。... 目的探讨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的药物治疗策略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2019年5例亲体肝移植术后EB病毒相关PTLD儿童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药学监护要点。结果确诊PTLD后予患儿减停免疫抑制剂并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5例患儿的最新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7~24个月,患儿移植肝功能平稳,PTLD均有所缓解,EB病毒载量均为阴性。结论PTLD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方案尚无统一共识。减停免疫抑制剂并应用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儿童EB病毒相关PTLD。加强药学监护可以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儿童肝移植 利妥昔单抗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继红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近年来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PT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免疫缺陷、EBV感染有关。大多数PTLD起源于B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典型的病理改变为淋巴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样B细胞 ,并常有局灶性坏死。分子生物学检查显... 近年来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PT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发病危险因素与免疫缺陷、EBV感染有关。大多数PTLD起源于B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典型的病理改变为淋巴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样B细胞 ,并常有局灶性坏死。分子生物学检查显示ras或p5 3基因突变和c myc、bcl 6基因重排。重度免疫抑制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弥漫性浸润、功能障碍 ,病情进展快 ,预后差。治疗上除免疫抑制剂减量外 ,抗病毒和干扰素治疗、抗B细胞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免疫抑制 EB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根树 汪国营 +8 位作者 李华 张剑 姜楠 傅斌生 金海 杨建旭 李势辉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后PTL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后PTL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03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随访的33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中有1例发生PTLD,发生率为0.3%。该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腹部不适、多处淋巴结肿大和肝脏占位病变等,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提示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确诊为PTLD。经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PTL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或延误诊断,预后甚差。治疗以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 非霍奇金淋巴淋巴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检测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明华 蒙秋萍 +5 位作者 罗志飞 陈星言 解娜 张弦 黄幼生 翁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01-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0例,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c-MYC/IgH基因重排,PCR检测IgH/... 目的:探讨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0例,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c-MYC/IgH基因重排,PCR检测IgH/IgK或TCRγ基因重排,分析FISH技术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0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仅1例EBV感染,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IgH基因重排,部分病例检测到c-MYC/IgH或TCRγ基因单克隆性重排。结论:通过FISH检测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c-MYC/IgH基因重排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静怡 孙丽莹 +5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刘颖 曾志贵 曲伟 刘思琦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受者中PTLD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TLD受者的病理学结果与治疗方式;分析PTL... 目的总结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34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受者中PTLD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及影像学资料;分析PTLD受者的病理学结果与治疗方式;分析PTLD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肝移植受者PTLD发生率为2.2%(16/734),中位术后发病时间为8(3,46)个月。PTL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系统症状等。16例PTLD受者中,1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异常升高;6例转氨酶升高;14例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DNA载量升高;5例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升高。13例受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检查提示相关肿大淋巴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2例受者颈部及腹部CT检查提示相应区域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受者仅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16例PTLD受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13例受者原位杂交结果提示EBV编码的小RNA(EBER)阳性。降低免疫抑制剂水平是PTLD受者的基础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的PTLD可联合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针对肿大淋巴结,给予手术及放射治疗。1例受者因PTLD治疗致移植肝衰竭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增加PTLD的患病风险,PTLD在儿童肝移植受者中发生率高于成人,尽早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极大地改善PTLD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免疫抑制剂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巨细胞病毒 淋巴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玄业 李文才 +2 位作者 王冠男 赵武干 陈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4-768,共5页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HV-LP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V-LPD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HV-LP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V-LPD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位杂交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2~50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和(或)躯干部位的肿胀、水疱、斑丘疹、结痂、瘢痕数月至数年,伴或不伴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理形态学示淋巴样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细胞小至中等大,轻至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浸润和嗜血管生长。11例病变细胞CD3、CD4均阳性,TIA-1(9/11)、CD8(8/11)、Granzyme B(6/11)、CD56(1/11)阳性,EBER均阳性。7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1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包括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5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病情持续,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 HV-LPD是发生于儿童的EBV相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亦可见于成人,其表现多样且独特,临床病史尤其以皮损特点是重要的诊断线索,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V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种痘水疱病样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彦权 胡晓梅 +4 位作者 殷悦 林霖 沈建箴 陈玉婷 唐焕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0-656,共7页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诱发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发病部位不定,常为结外部位,且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PTLD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器官移植 结外淋巴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亮 张盛 +2 位作者 王强 李夏 成柯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系列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也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PTLD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有关,EBV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也是儿童器官移植术后的主要恶性肿瘤。EBV相关性PTLD在儿童实...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系列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也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PTLD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有关,EBV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也是儿童器官移植术后的主要恶性肿瘤。EBV相关性PTLD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中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要由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所致,但具体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在EBV相关性PTL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开发生物标志物以实现指导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实体器官移植EBV相关性PTLD的发生情况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器官移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B细胞淋巴 生物标志物 免疫抑制 病毒载量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雪洁 王冠男 +3 位作者 赵武干 崔美英 张崇立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2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6.5岁,病程1~12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头颈部皮肤的单发结节/斑块,病灶最大径10 cm。组织病理学形态相似,6例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层,均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但表皮均未见受累。病变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模式,由大量致密的中小淋巴细胞组成,背景见多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脚下延和肉芽肿结构各在1例中可见。免疫表型:CD2、CD4均阳性,CD5(3/6)阳性,CD3、CD7(5/6)阳性,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CD10(5/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最高达80%。6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阴性,TCR基因重排检测均为单克隆表达。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1例手术后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1例失访。有随访资料的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随访时间1~52个月。结论CD4+PCSM-TCLD是原发皮肤的少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变,需与其它原发皮肤的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D4阳性 组织病理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慧 胡云峰 +1 位作者 刘赛君 邓列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V-LPD)的临床特征、转归与预后.方法:分析2例HV-LPD典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预后等资料,再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例女性患者青... 目的:探讨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V-LPD)的临床特征、转归与预后.方法:分析2例HV-LPD典型患者的皮疹特点、伴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预后等资料,再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例女性患者青春期发病,以面部红斑、丘疹、丘疱疹为共同特征,血液EB病毒(EBV)DNA定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皮损组织病理:均见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或皮下组织间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弥漫淋巴样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抗体结果显示:病例1表达CD3、CD4、CD8,Ki67(+)约10%;病例2表达CD7、CD56,Ki67(+)约占80%;EBV、GrB、TIA-1均表达.病例1给予干扰素、盐酸伐昔洛韦、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后病情缓解.病例2给予CHOP化疗、局部放疗等治疗,半年后死亡.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HV-LPD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并与其愈后转归密切相关,本研究总结的HV-LPD临床症状分值表,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可用于临床直观清晰地分析患者病情.结论:HV-LPD临床表现广泛且呈慢性发病过程,可进展为T/NK细胞淋巴瘤,HV-LPD临床症状分值表可协助分析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EB病毒(EBV) T/NK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受者EB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被引量:23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石炳毅 +1 位作者 张永清 孙丽莹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EB病毒(EBV)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血液内科专家,在《器官移植受者EBV感染和PTLD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EB病毒(EBV)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血液内科专家,在《器官移植受者EBV感染和PTLD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从概述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预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EBV感染及相关疾病PTLD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EB病毒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霍奇金淋巴 B细胞淋巴 T细胞淋巴 感染 EBV编码的小RNA(EBE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后阴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超声检查1例
17
作者 袁硕 唐缨 +2 位作者 牛宁宁 杨木蕾 李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2-1162,共1页
患儿男,4岁,因"查体发现阴囊肿物2个月"入院,两年前因先天性胆道闭锁于本院行原位肝移植术。入院时检测EB病毒抗原(+)。患儿无明显不适,阴囊外观无红肿,触诊双侧附睾尾增厚,于左侧阴囊底部触及2处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超声... 患儿男,4岁,因"查体发现阴囊肿物2个月"入院,两年前因先天性胆道闭锁于本院行原位肝移植术。入院时检测EB病毒抗原(+)。患儿无明显不适,阴囊外观无红肿,触诊双侧附睾尾增厚,于左侧阴囊底部触及2处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超声:左侧阴囊底部皮下探及2处低回声结节,大小分别约1.7cm×1.0cm×1.2cm,1.5cm×0.9cm×1.6cm(图1A),右侧附睾尾部探及低回声结节,约1.2cm×1.1cm×1.0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回声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肝移植 儿童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
18
作者 丁书红 李敏 +4 位作者 杨苏 苏婷 鲁严 俞海国 杨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5-357,共3页
报告1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男,13岁。因面部和四肢反复丘疹、丘疱疹、水疱及溃疡伴发热8年,加重2周入院。皮肤科检查:面部及四肢弥漫性肿胀,其上泛发暗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溃疡,溃疡基底部覆有脓... 报告1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男,13岁。因面部和四肢反复丘疹、丘疱疹、水疱及溃疡伴发热8年,加重2周入院。皮肤科检查:面部及四肢弥漫性肿胀,其上泛发暗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溃疡,溃疡基底部覆有脓苔,其间可见大量痘疮样瘢痕;部分手指肌腱外露。实验室检查:血清Epstein-Barr病毒(EBV)拷贝数明显升高。左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大部分表、真皮坏死结痂,痂内及痂下方血管闭塞,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个别病理性核分裂象。诊断: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入院后患儿存在持续发热,肝、脾大以及其他血液指标异常,提示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一种与免疫缺陷相关的新亚型
19
作者 Pina-Oviedo S Miranda R N +2 位作者 Medeiros L J 杨海玉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4-944,共1页
目前WHO分类将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分成4大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伴有HIV感染的LPD、移植后LPD和医源性LPD。WHO(2008)分类指出,一些继发于恶性血液肿瘤的医源性LPD尚未纳入分类之中。一些病例报道患有恶性血液肿... 目前WHO分类将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PD)分成4大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伴有HIV感染的LPD、移植后LPD和医源性LPD。WHO(2008)分类指出,一些继发于恶性血液肿瘤的医源性LPD尚未纳入分类之中。一些病例报道患有恶性血液肿瘤的患者治疗后获得缓解,之后继发一种常表现EBV阳性的免疫缺陷相关LPD,这些LPD的病因学目前尚不清楚。作者描述了17例发生于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之后的LPD,该组患者包括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岁(36~83岁)。原发的恶性血液肿瘤包括: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例浆细胞骨髓瘤、2例急性单核母细胞性白血病及混合型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伴或不伴有使用治疗性抗体,其中3例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恶性血液肿瘤 免疫缺陷疾病 治疗性抗体 外周T细胞淋巴 新亚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WHO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表达CD20的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例
20
作者 郑美红 张心雨 +3 位作者 李玲 韩佳 钟成勇 李伟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759,共2页
患者男性,62岁,自述“便秘1个月”,行肠镜检查示结直肠多发息肉,平日时有反酸、嗳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普通肠镜示:全结直肠黏膜见颗粒状褐色素沉着;全结肠及直肠可见散在10余枚直径0.4~0.6 cm的扁平及半球形息肉,分别予APC灼除。普... 患者男性,62岁,自述“便秘1个月”,行肠镜检查示结直肠多发息肉,平日时有反酸、嗳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普通肠镜示:全结直肠黏膜见颗粒状褐色素沉着;全结肠及直肠可见散在10余枚直径0.4~0.6 cm的扁平及半球形息肉,分别予APC灼除。普通胃镜示:胃体小弯、胃角、胃窦黏膜发白,部分胃黏膜纹理消失,血管显露,胃体大弯、前壁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呈大颗粒样隆起改变,予分点活检3块;胃体大弯下段与胃体后壁可见散在溃疡,黏膜呈大颗粒样隆起改变,分点活检4块;十二指肠球部无明显异常,球降交界可见0.4 cm半球性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D20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