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泡树突细胞网形态变化在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梅刚 丁向东 +1 位作者 冯晓东 徐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网(简称FDC网)的形态变化在淋巴组织增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60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hya-line vascul... 目的探讨淋巴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网(简称FDC网)的形态变化在淋巴组织增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60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hya-line vascular type Castleman disease,HV-CD)5例、T区不典型增生3例、不同类型淋巴瘤7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3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病变中的FDC网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和分型。在淋巴组织良恶性增生病变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套餐中加用CD21/CD35抗体标记FDC网。结果反应性增生病变均为球形网,表面完整,网格规则。HV-CD为单个或多个不规则球形网或为特殊的蛇形网。T区不典型增生或早期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为表面侵蚀网。浸润性MCL、MZL、T区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germinal center B cell,GCB)一般为殖入性撕裂网,生发中心源B细胞淋巴瘤,偶见弥漫性MCL为碎爆裂网。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N-LPHL)、结节性经典型富于淋巴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rich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N-LRCHL)、结节硬化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sclerosis clssical hodgkin lymphoma,NSCHL)为结节性增殖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为特有的滤泡外围血管增生网。结论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中FDC网的形态变化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明显差异。将FDC网形态变化结合淋巴组织增生病变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是良恶性病变的有效鉴别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病变 滤泡树突细胞网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与Kimura病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9-301,T006,共4页
报道7例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和Kimura病。结果显示:两者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前者以小淋巴和小扭核细胞浸润,为多克隆性;后者出现中扭核细胞,为单克隆性。复发病例则随病情的发展从小扭核细胞向中扭核细胞过渡,亦为单克... 报道7例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和Kimura病。结果显示:两者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前者以小淋巴和小扭核细胞浸润,为多克隆性;后者出现中扭核细胞,为单克隆性。复发病例则随病情的发展从小扭核细胞向中扭核细胞过渡,亦为单克隆性。结果提示,本病有从良性向恶性发展的趋势,上皮样和组织细胞样血管增生是本病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 嗜酸细胞浸润 KIMURA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在唾液腺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振国 沈宁江 +2 位作者 余绍明 白振西 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5,共2页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由Castleman于1954年首先报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性或系统性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肿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一般认为,局限性为良性、系统性为恶性结局。好发部位以纵隔淋巴结多见,也有发生在颈...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由Castleman于1954年首先报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性或系统性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肿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一般认为,局限性为良性、系统性为恶性结局。好发部位以纵隔淋巴结多见,也有发生在颈部、肠系膜、后腹膜淋巴结、脾、心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 血管滤泡性 唾液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21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建芳 周彩存 +2 位作者 易祥华 朱韧 李爱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2007年12月胸部CD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2007年12月胸部CD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6±6.5)岁。局限型19例,播散型2例,经X线胸片、CT、开胸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均为透明血管型。X线和CT扫描:19例局限型平均直径为(5.2±1.2)cm大小的单发软组织肿块,位于左肺门3例,右肺门2例,肺内3例,胸壁2例和纵隔9例;2例播散型为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直径1.5~4.0cm,平均(2.3±0.9)cm],无浅表淋巴结和其他脏器累及。平扫CT值平均42Hu,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高达112Hu。术前CT误诊率90.5%。结论:胸部CD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局限型CD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播散型CD手术切除疗效不佳,应选择多种模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胸部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彤 黄凯丹 徐新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8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D)经组织病理证实 ,并按Frizzera的标准病理分型为PC型、Mix型和HV型。MCD的诊断除了组织学为CD外 ,必须有至少一组淋巴结病变 ,并且... 目的 :探讨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8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D)经组织病理证实 ,并按Frizzera的标准病理分型为PC型、Mix型和HV型。MCD的诊断除了组织学为CD外 ,必须有至少一组淋巴结病变 ,并且行淋巴结广泛切除术。结果 :淋巴结组织病理PC型 6例 (75 % ) ,Mix型 1例 ,HV型 1例。临床有系统性症状 6例 (75 % ) ;肝脾肿大 3例 (37.5 % ) ;术后 6— 6 6月复发 5例 (6 2 .5 % ) ,其中 1例(12 .5 % )发展为恶性淋巴瘤。结论 :MCD倾向于复发进展潜在恶性的临床过程 ,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密切随访观察可早期发现微小病灶和继发的恶性病变 ;MCD者应选择多种模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Castleman's病 多中心 微小病灶 临床病理 M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锐利 叶挺军 +2 位作者 楼月芳 奚寿增 刘会敏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PCNA计数相差不显著(P>0.05),反应性增生与后二者PCNA计数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01),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阳性细胞均值差异显著(P<0.05)。认为PCNA计数有助于区别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本技术用于研究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增殖细胞核抗原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华 韩桃娟 陈有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2-94,共3页
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也称增生病Mucosal Benign Lymphoid Hyperplasia,以下称MBL),有人也称搔痒性唇炎,其组织学特征是上皮下固有层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样滤泡,是一种不多见的口腔粘膜病。本文对14例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特点的... 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也称增生病Mucosal Benign Lymphoid Hyperplasia,以下称MBL),有人也称搔痒性唇炎,其组织学特征是上皮下固有层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样滤泡,是一种不多见的口腔粘膜病。本文对14例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特点的观察分析。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病 淋巴组织增生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系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枚春 陆钦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总结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Pub Med和Ovid搜索引擎,对1950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有关成人HLH伴CNS受累的报道进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总结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Pub Med和Ovid搜索引擎,对1950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有关成人HLH伴CNS受累的报道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收集21例伴有CNS受累的成人HLH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以意识改变(66.7%)、癫痫(33.3%)、构音障碍(19.0%)和共济失调(19.0%)最为常见。影像学改变并非特异,最常累及脑深部白质(53.3%),其次为脑干(40.0%)和小脑(26.7%),部分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脑脊液特征多为轻至中度的细胞数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水平正常。继发于自身免疫病的HLH更易累及CNS(38.1%)。总死亡率为81.0%。结论成人HLH累及CNS者死亡率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治、避免CNS浸润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 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1例报告
9
作者 黄振倩 张瑶珍 +1 位作者 唐锦治 胡蜀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15-116,共2页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又称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Castleman首先描述。该病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本院近期收治1例,现予报道。1 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因腹胀、发热1月余,肝、脾及淋巴结肿大20d于1996年6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2℃,脉博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20/12kPa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例报告
10
作者 杨静薇 蒋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3,共1页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持续发热14个月伴间歇性腹痛,面色苍黄2个月于2001年6月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曾先后予以抗感染和驱虫治疗,曾拟诊"儿童类风湿病"予以阿司匹林和泼尼松,均无明显疗效.病程中患儿精神不佳,纳减,消瘦.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疣状癌变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爱娣 孙开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4-414,共1页
患者女性,54岁,以“下唇糜烂反复发作7年,近2月出现肿物”收入院。7年来,遇阳光刺激常致下唇唇红部出现疱疹,反复破溃、糜烂,部位不固定。近2月来,下唇唇红部再度出现疱疹,并向外突出,呈菜花样生长。检查:下唇唇红中部... 患者女性,54岁,以“下唇糜烂反复发作7年,近2月出现肿物”收入院。7年来,遇阳光刺激常致下唇唇红部出现疱疹,反复破溃、糜烂,部位不固定。近2月来,下唇唇红部再度出现疱疹,并向外突出,呈菜花样生长。检查:下唇唇红中部偏右侧有一2.5cm×1.5cm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肿瘤 淋巴组织增生 疣状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新 房军臣 +3 位作者 张磊 杨艳君 葛兰兰 李春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1病例资料男,1岁,因“发热2周”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2周前患儿接种A群流脑和乙脑减毒疫苗,随即出现弛张热,每天热峰2~3次,最高39.5℃,发热时面、颈部偶现红色皮疹,热退疹退,偶有单声咳嗽。外院血常规示WBC 17.04×10^(9)&#... 1病例资料男,1岁,因“发热2周”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2周前患儿接种A群流脑和乙脑减毒疫苗,随即出现弛张热,每天热峰2~3次,最高39.5℃,发热时面、颈部偶现红色皮疹,热退疹退,偶有单声咳嗽。外院血常规示WBC 17.04×10^(9)·L^(-1),N 0.65,Hb 93 g·L^(-1),PLT 449×10^(9)·L^(-1),CRP 32.12 mg·L^(-1);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点片状斑片影,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和雾化治疗,仍有发热,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儿童医院 红色皮疹 淋巴组织增生 雾化治疗 周前 病例报告 减毒疫苗 X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娟 郭桂梅 何威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4-597,共4页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是儿童期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之一。细菌、EB病毒、原虫、真菌、衣原体等感染是HLH的常见病因。目前认为感染相关HLH的发病机制是由于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CTL)介导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缺陷所导致的多系...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是儿童期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之一。细菌、EB病毒、原虫、真菌、衣原体等感染是HLH的常见病因。目前认为感染相关HLH的发病机制是由于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CTL)介导的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缺陷所导致的多系统炎症反应,感染激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CTL,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形成。不同的感染类型可针对其病因控制。研究证实4周内积极应用依托泊苷在内的化疗方案能够改善预后,化疗诱导阶段适当短期应用环孢素A有利于粒细胞减少症恢复。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高血清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IL-2R和IFN-γ升高,EB病毒感染引起的HLH、年龄过小或年龄>30岁可能增加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组织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0,共2页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组织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五医院黄瑞华综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余英谊审校服眶淋巴组织增生病(包括炎性和肿瘤)较为多见,据统计占眼眶实体肿瘤性病变的10一!5%,其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等一直...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组织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五医院黄瑞华综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余英谊审校服眶淋巴组织增生病(包括炎性和肿瘤)较为多见,据统计占眼眶实体肿瘤性病变的10一!5%,其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等一直是困扰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的难题,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淋巴组织增生 组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勇平 于亚平 +5 位作者 刘海宁 宋萍 周晓钢 李锋 杨继红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HL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Im ashuku继发性HLH修订标准的2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HLH 8例,占30%,其中6例病情危重。肿...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HL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HL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符合Im ashuku继发性HLH修订标准的2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HLH 8例,占30%,其中6例病情危重。肿瘤相关HLH 10例,占37%,其中5例T/NK细胞淋巴瘤4例死亡。各种感染(包括曲霉菌、伤寒杆菌、EB病毒等)相关HLH 5例,占19%,1例EB病毒感染者死亡。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 4例,占14%,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佳。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2%组与≥2%组在病因构成、血小板数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成人HLH多为继发性,应尽可能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危重患者宜尽早采用免疫化疗或尝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噬血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的高低不影响HLH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颈部腺上皮异位性淋巴组织增生1例
16
作者 安建虹 邓丹 +1 位作者 郑林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9-1580,共2页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颈部结节半年入院。入院查体: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2个结节,最大约3 cm×2cm,质中,边界清,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彩超结果示右侧淋巴结肿大。患者于2016年12月7日行右侧腮腺浅叶切除... 患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颈部结节半年入院。入院查体: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2个结节,最大约3 cm×2cm,质中,边界清,固定,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彩超结果示右侧淋巴结肿大。患者于2016年12月7日行右侧腮腺浅叶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至今8个月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 右侧 颈部 异位性 腺上皮 腮腺浅叶切除术 淋巴结肿大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定量研究
17
作者 黄瑞华 余英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共2页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定量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黄瑞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余英豪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较为多见,其预后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由于病理组织学诊断误诊率各对临床预后的错误判断率均较高,...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定量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黄瑞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余英豪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较为多见,其预后与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由于病理组织学诊断误诊率各对临床预后的错误判断率均较高,给临床进一步处理带来困难,我们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淋巴组织增生 AGNOR染色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超声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莉莉 王培 +1 位作者 史庆辉 郭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2-57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32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 32 例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仅1 例诊断为本病。32 例声像图表现为:单个...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颌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32 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 32 例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仅1 例诊断为本病。32 例声像图表现为:单个多见,位于颈中部颈动脉的浅外侧约2 ~ 3 cm 处;椭圆形,外形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血供极丰富,Ⅳ级占72%。本病需与颈动脉体瘤、血管瘤、淋巴结核及淋巴瘤相鉴别;腺体内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还需要与腺体内其他良性肿瘤鉴别(例如腺淋巴瘤)。结论: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声像图误诊率高,但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可于手术前作出较准确定性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明玉 刘立民 +1 位作者 高宇 高占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83-984,共2页
目的 分析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以及其他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31例35眼;年龄35∽89岁,60岁以... 目的 分析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以及其他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患者31例35眼;年龄35∽89岁,60岁以上者17例;发生于泪腺8例,眶内其他部位23例。淋巴组织增生4例4眼,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6例7眼,B细胞淋巴瘤18例19眼,霍奇金淋巴瘤1例2眼,T细胞淋巴瘤1例1眼,T/NK细胞淋巴瘤1例2眼。CT显示:未发现眶壁骨质受损。MRI显示:T1W1为中等信号,T2W1为中偏高信号,病变可被轻到中度强化,部分明显强化。2例2眼患者侵及眼前节,出现葡萄膜炎表现,3例4眼患者存在全身病灶,1例1眼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发现瘤细胞存在。31例中25例25眼完全切除,6例10眼部分切除,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随访3∽12个月,1例2眼明确复发,5例8眼正在接受治疗,25例25眼未发现肿物增长。结论 眼眶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在发病年龄、病变发生部位、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正确认识该疾病,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眼眶肿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和PAX5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马慧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李颖鸿 赵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染色强度评分来判读两种染色方法。结果 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单染和双重染色技术中,两种染色方法在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切片无脱片现象,组织结构完整,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染色定位清晰,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