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抗淋巴系统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野坪 朱平 +6 位作者 石永进 卜定方 曹香红 朱强 王奕嘉 马明信 虞积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 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 c小鼠作模型 ,RT PCR扩增CEM细胞系特异性重排的TCRVβ基因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 本研究观察TCR独特型DNA疫苗诱导BALB c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用CEM淋巴瘤细胞系和BALB c小鼠作模型 ,RT PCR扩增CEM细胞系特异性重排的TCRVβ基因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作为DNA疫苗。用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抗体生成和用MTT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的细胞免疫。结果发现 ,接种DNA疫苗后第 4周开始小鼠血清中即可检测到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抗体滴度在第 6周达高峰 ,应用IL 6为免疫佐剂可使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上述结果表明 ,TCR独特型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独特型特异性抗体 ,应用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独特型 DNA疫苗 淋巴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系统肿瘤发病与EB病毒和IL-10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慈 潘凌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28-531,共4页
淋巴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EBV(Epstein-Barr Virus)转染正常B细胞会造成B细胞发生类似肿瘤的永生化,是最可疑的致病因素。EBV的Bcrf1编码框又称为病毒IL-10,和人类IL-10同源,具有和IL-10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IL-10是一种重要... 淋巴系统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EBV(Epstein-Barr Virus)转染正常B细胞会造成B细胞发生类似肿瘤的永生化,是最可疑的致病因素。EBV的Bcrf1编码框又称为病毒IL-10,和人类IL-10同源,具有和IL-10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IL-1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其分泌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淋巴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IL-10启动子区的SNP位点基因型也与IL-10的分泌水平相关。本综述探讨淋巴系统肿瘤,EBV感染以及IL-10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肿瘤 IL-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淋巴系统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延莉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9-223,共5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即探索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淋巴系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近期多个实验室的资料显示,...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即探索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淋巴系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近期多个实验室的资料显示,参与许多重要分子信号通路的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表观抑制的;一组甲基化标志可被用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额外的危险分层因素;基于表观遗传学甲基化谱研究中间性(灰区)B细胞淋巴瘤类别划分模型;多发性骨髓瘤中mciroRNA介导的表观遗传学沉默与P53功能联系密切;表观遗传修饰治疗赋予免疫治疗更广的内涵,其可能是极富潜力的免疫治疗策略之一。本文就淋巴系统肿瘤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治疗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淋巴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治疗16例恶性淋巴系统肿瘤
4
作者 谢彦晖 陈勤奋 +1 位作者 李佩 谢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IL-2)在恢复细胞免疫,从而减少淋巴系统恶性肿瘤(ALL和NHL)移植后的高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疗联合短程小剂量G-CSF的动员方法,收集自体外周...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IL-2)在恢复细胞免疫,从而减少淋巴系统恶性肿瘤(ALL和NHL)移植后的高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疗联合短程小剂量G-CSF的动员方法,收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16例成人淋巴源性恶性血液肿瘤(7例CR_1ALL、3例CR1NHL、5例难治性NHL和1例CR_2ALL)进行移植,使用IL-2对移植物进行温育,移植术造血恢复过程中使用IL-2和造血恢复后长期小剂量使用IL-2 5万U/d。结果:ALL 7例CR_1,现仍存活,平均生存时间达7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5个月,3例CR_1NHL2例仍存活,10例CR_1恶性淋巴系肿瘤的6年无病生存率达0.90±0.11,其95%CI为0.71~0.99。而难治性NHL和CR_2-ALL,1例至今仍无病生存达63月。1例淋巴母细胞Ⅳ期NHL生存达46个月后复发死亡。这组3年无病生存率只有0.33±0.18,95%CI 0.02~0.64,平均生存时间只有20.6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通过小样本Auto-PBSCT联合长期小剂量IL-2可能有效地提高CR1淋巴系恶性肿瘤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介素-2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雨欣 杨益凡 +1 位作者 韩炯萍 封蔚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7-1240,共4页
铁死亡作为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铁代谢失衡、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失调。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可通过诱导铁死亡途径抑制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这些化合物通过调控SLC7A11、G... 铁死亡作为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机制涉及铁代谢失衡、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系统失调。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可通过诱导铁死亡途径抑制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这些化合物通过调控SLC7A11、GPX4、STAT3等关键蛋白,或激活ATF4-CHOP、SREBP2-IPP-GPX4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青蒿素衍生物与化疗或靶向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克服耐药。本文就基于铁死亡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不良反应的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珍 汤静燕 +2 位作者 薛惠良 潘慈 陈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疗后眼压有较明显增高。结论:在L-ASP治疗前后,应对血总蛋白、白蛋白、血Ca、P、血糖做常规监测;对临床有出血倾向者,动态监测PT、KPTT;有腹痛者,动态监测血淀粉酶;有条件者进行眼压测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s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毅(综述) 孙保存(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是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编码转录子。多数lnc RNAs在肿瘤组织中显示致癌基因的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生、迁移、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部分lnc RNAs已成为特定肿瘤的诊...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是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编码转录子。多数lnc RNAs在肿瘤组织中显示致癌基因的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生、迁移、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部分lnc RNAs已成为特定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对其表达、功能及机制的研究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但多集中于上皮源性肿瘤。本文旨在对lnc RNAs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RNAs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眼眶内原发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一例报告
8
作者 陈静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2-842,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单眼眶内原发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 诊断 CT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库测序在淋巴血液系统肿瘤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慧 宋玉琴 朱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6-9,共4页
免疫组库是指在任何指定的时间,个体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的T细胞和B细胞的总和,其具体特征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各种抗原和预防疾病发生的能力。近年来,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再次推动了研究者对免疫组库的... 免疫组库是指在任何指定的时间,个体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的T细胞和B细胞的总和,其具体特征反映了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各种抗原和预防疾病发生的能力。近年来,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再次推动了研究者对免疫组库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免疫组库测序可以早期发现急性白血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灶,发现疾病特异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重排;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通过对免疫组库高通量测序可以发现预测药物疗效的免疫组库变化,如免疫组库多样性的增减、特异克隆型的出现或消失等;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机体免疫重建过程中,临床医生也可以通过监测免疫组库而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本文就免疫组库测序在淋巴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库 高通量测序 T细胞受体 B细胞受体 T细胞受体多样性 克隆型 淋巴血液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设计相关问题的考虑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建超 黄云虹 +3 位作者 王洪航 王卉呈 潘建红 高晨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3-836,共4页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在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中展现出非常有吸引力的治疗前景。目前有多个课题申请人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在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中展现出非常有吸引力的治疗前景。目前有多个课题申请人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很多CAR-T细胞临床试验课题在受试者筛选、疗效预后指标、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可能影响受试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判断。药品审评中心通过总结国内外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经验并与国内临床专家交流探讨,对上述共性问题形成了若干考虑,供申办方或研究者开展药品注册临床试验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药品注册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代谢异常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绮堂 李延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7-1280,共4页
铁代谢是指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在生物体内吸收、转运、储存及转化排泄的过程。正常铁代谢通过各种相关蛋白在系统和细胞水平严密调节铁的含量,以免在铁循环过程中产生过多自由基损害机体。铁代谢异常出现在多种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并有... 铁代谢是指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在生物体内吸收、转运、储存及转化排泄的过程。正常铁代谢通过各种相关蛋白在系统和细胞水平严密调节铁的含量,以免在铁循环过程中产生过多自由基损害机体。铁代谢异常出现在多种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并有研究揭示了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隐匿联系。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铁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及其受体的异常可作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预后指标,且开辟了诊疗的新方向,迄今涌现了大批靶向肿瘤的新型药物。本文简述了正常铁代谢的过程,并在系统水平及细胞水平方面重点阐述了铁代谢异常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血清铁蛋白 铁转运蛋白 转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时严重毒副作用及防治
12
作者 林愈灯 沈亦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 :总结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时的严重毒副作用 ,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对 130例儿童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中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6例 ,急性胰腺损... 目的 :总结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时的严重毒副作用 ,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对 130例儿童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中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6例 ,急性胰腺损害 11例 ,其中急性胰腺炎 6例 ,糖尿病 2例 ,同时合并胰腺炎、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 3例 ,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脑病 3例 ,颅内出血 1例 ,Ⅳ级肝功能损害 4例。结论 :左旋门冬酰胺酶应用过程中可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一旦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化疗 毒副作用 儿童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