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耳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邬慧倩 王声燕 +1 位作者 倪亨吏 李建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中耳原发LELC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CK5/6、p63、p40、CK7、CK8/18、INI-1、BRG1、CD... 目的探讨中耳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中耳原发LELC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CK5/6、p63、p40、CK7、CK8/18、INI-1、BRG1、CD3、CD20的表达,并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7例中耳原发LELC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6~66岁。镜下见肿瘤细胞形态相似,瘤细胞呈片巢状或散在分布,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样间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CK5/6、p63、p40、INI-1、BRG1,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3、CD20。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阳性。7例术后随访22~67个月,1例死于胃转移,6例健在。结论中耳原发LELC是罕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与EBV关联密切,整体预后较好,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助放疗或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中耳炎 E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2
作者 苗丹童 徐亚如 +1 位作者 尤琴琴 盛会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胸腺LELC患儿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8岁8个月~13岁3...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胸腺LELC患儿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8岁8个月~13岁3个月。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双膝关节炎为首发症状。4例均合并EB病毒感染。CT检查显示4例为前纵隔肿块,均合并囊变坏死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3例周围见瘤周增粗血管影。MRI检查示3例肿块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中2例瘤体内见多结节影,增强后呈“葡萄串”样改变。3例侵犯邻近大血管。3例患者存在远处转移,其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儿童胸腺LEL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腺 淋巴上皮瘤样癌 影像诊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岩 陈卫国 +2 位作者 叶华秀 郑彤 张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0例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X线胸片及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5例,咳血丝痰2例,胸闷3例,胸痛3例,发热2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0例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X线胸片及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5例,咳血丝痰2例,胸闷3例,胸痛3例,发热2例,3例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本组病例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周围型肿块或结节,直径在2.3~12.4 cm。有浅分叶者7例,有毛刺征者3例,胸膜凹陷者3例。5例行CT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到中度,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但X线与CT表现仅能提示诊断,术前确诊需经支气管内窥镜活检或经皮肺穿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磊 印洪林 +2 位作者 陆珍凤 余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变化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例原发于乳腺的LELC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 目的观察乳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变化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人们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例原发于乳腺的LELC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女性,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弥漫状生长,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膜厚,间质有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CK7、CK8/18和E-cadherin,缺乏表达ER、PR和c-erbB-2,原位分子杂交检查示EBV阴性,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约30%。结论发生于乳腺的LELC极其少见,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普通乳腺浸润性癌类似,病理诊断时需与乳腺发生的髓样癌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进行鉴别。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宗永生 刘克拉 +4 位作者 饶慧兰 李智 林汉良 陈国雄 吴文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 目的:研究EpsteinBarr 病毒(EBV)与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的关系,并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编码产物。方法:作者收集了中山医科大学所属病理科1986 年1 月至1995 年12 月间32 例腮腺LELCs.。32 例LELC石蜡包埋标本再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瘤细胞内EBV 基因表达产物。结果:(1) 在125例腮腺癌中有32 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占总病例的25-6% (32/125) 。(2)所有32 例腮腺LELC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EBNA1 和EBERs 阳性瘤细胞。(3)27 例LELC 组织中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 。(4) 所有标本中均未见ZEBRA 阳性细胞。(5)32例腮腺LELC组织中EAD、VCA和M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 %(23/32) 、68-8 %(22/32) 和12-5% (4/32) 。结论:(1) 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腮腺LELC的发病率也较高。(2)腮腺LELC 组织中均有EB病毒感染。(3)EB病毒在腮腺LELC的感染主要为潜伏Ⅱ型,即表达EBNA1 、E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腮腺肿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左敏 胡锦涛 +1 位作者 郭晓静 陈灼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8例子宫颈原发...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8例子宫颈原发性LELC患者发病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4岁,临床分期均为ⅠB,淋巴结均无转移。眼观:5例子宫颈肿物呈菜花状,1例呈息肉样,其余呈浸润性增厚。镜下见肿瘤由未分化的大细胞组成,散在或成片巢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膜清楚,可见1个或数个突出的嗜酸性核仁,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样"分布。瘤细胞间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CK阳性率100%,p63阳性率37.5%,p16阳性率62.5%,CK5/6阳性率75%,Ki-67增殖指数10%-30%,间质淋巴细胞以CD3和CD8阳性表达为主。原位杂交检测EBER阴性,1例间质淋巴细胞弱阳性。电话随访截止2013年6月,1例死亡,其余7例均存活。结论子宫颈原发性LELC罕见,其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恶性肿瘤,临床预后较好,明确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 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 被引量:7
7
作者 黄雁 刘琴 +4 位作者 陈淮 刘艳雯 梁锐烘 李广秋 曾庆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49/244,20.08%),肿块型195例(195/244,79.92%);169例(169/244,69.26%)边界清晰, 183例(183/244,75.00%)见分叶征,104例(104/244,42.62%)病灶边缘见毛刺;184例(184/244,75.41%)病灶紧贴纵隔,111例(111/244,45.49%)见"类胸膜尾征"改变。CT平扫158例(158/244,64.75%)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60例(160/223,71.75%),145例(145/193,75.13%)呈渐进强化,108例(108/193,55.96%)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受侵变细和异常细小杂乱的血管影,81例(81/193,41.97%)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包埋征。185例(185/244,75.82%)见支气管包埋和/或闭塞。124例(124/244,50.82%)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81例(81/244,33.20%)间质增厚,132例(132/244,54.10%)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67例(167/244,68.44%)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右肺中叶、两肺下叶纵隔胸膜旁肿块,边界清、浅分叶,伴类胸膜尾征、增强动脉期血管包埋征、周围肺区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增粗影和淋巴结肿大是肺LELC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瑚 蒋逸婷 +4 位作者 陈永钦 连渊娥 冯昌银 黄建平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胃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7例中女性4例,男性23例,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位于近端胃19例,远端胃6例,残胃1例,远端胃和近端胃均发生1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发育不良的腺腔,条索或单个散在,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表型:27例肿瘤细胞CKpan、CKL阳性,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3或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阳性。随访3~60个月,24例无瘤存活,1例3个月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LELC是少见的胃癌亚型,与EBV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伴鼻咽鳞癌2例报道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洁 张容轩 朱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且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相似的肿瘤,多发于胃、肺、扁桃体、食管、涎腺、胸腺、子宫颈和皮肤等部位,临床首先要排除鼻咽部淋巴瘤样癌的病史... 淋巴上皮瘤样癌(1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且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相似的肿瘤,多发于胃、肺、扁桃体、食管、涎腺、胸腺、子宫颈和皮肤等部位,临床首先要排除鼻咽部淋巴瘤样癌的病史.其特征为肿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混杂于肿瘤细胞间而形成淋巴基质.肺LELC较为罕见,近10年来本院病理诊断为肺LELC的患者仅7例,其中2例伴鼻咽部鳞癌病史,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鼻咽部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雯 康德勇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治疗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癌细胞呈合体样、巢片状排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治疗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癌细胞呈合体样、巢片状排列生长;细胞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细胞异型较大,间质内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类似鼻咽未分化癌的形态。免疫表型:癌细胞CKpan(20/20)、EBER(20/20)、CK5/6(19/20)、p63(18/20)及p40(16/20)均阳性。3例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阴性,2例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阴性,1例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阴性。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结论原发性肺LELC是肺部少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但要排除其他部位转移;同时EGFR、ALK等肺癌常见基因突变在肺LELC中少见,PD1/PD-L1突变可能有一定的潜在治疗价值。目前,临床仍以经验性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临床病理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雅静 郝金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浸润的瘤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常见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为大的卵圆...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浸润的瘤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常见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为大的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免疫表型:癌细胞CKpan(+)、EMA(+)、EB(-)。结论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胃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气管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则胜 熊国胜 +3 位作者 胡虹 黎辉 褚岚 尹小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肿 病例报告 原发性气管淋巴上皮瘤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弢 孟令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9-1349,共1页
患者女,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肋缘持续性刺痛2个月,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查体:肝区轻扣痛。实验室检查:AFP 2.11μg/L,CEA 0.88μg/L,CA199 4.55U/ml,CA12512.7U/ml。MR平扫示肝脏右后叶S7~8段包膜下7cm×6cm肿块,... 患者女,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肋缘持续性刺痛2个月,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查体:肝区轻扣痛。实验室检查:AFP 2.11μg/L,CEA 0.88μg/L,CA199 4.55U/ml,CA12512.7U/ml。MR平扫示肝脏右后叶S7~8段包膜下7cm×6cm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中、高混杂信号,包膜下少量积液;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可见假包膜(图1、2)。考虑肝脏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淋巴上皮瘤样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振营 胡营营 张洪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6-1297,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发现右侧乳腺包块1周入院。体检: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见一直径1cm的包块,无触痛,活动欠佳。
关键词 乳腺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
15
作者 谭娜 郑洪 +3 位作者 王进京 黄佳佳 杨晓荣 张苏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5-1056,共2页
患者女性,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伴间断性下腹隐痛1个月余。入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后方有一大小11.3 cm×4.4 cm以液性区为主的囊实性混合性低回声包块将子宫包绕,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下腹部CT考虑宫腔积液或积脓;右侧输卵管... 患者女性,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胀伴间断性下腹隐痛1个月余。入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子宫后方有一大小11.3 cm×4.4 cm以液性区为主的囊实性混合性低回声包块将子宫包绕,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下腹部CT考虑宫腔积液或积脓;右侧输卵管扩张、积水并管壁增厚,多系感染性病变,其远端结节状强化,感染或肿瘤。体检:下腹扪及直径为10.0 cm的包块,无压痛。术中所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右侧附件区见一大小10.0 cm×7.0 cm囊性包块,与右侧盆壁及乙状结肠侧壁粘连,于囊肿表面电凝放出黄色脓性液体。左侧附件无囊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凯 陈昶 高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中,男5例,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中,男5例,女4例,均来自我国华东地区;年龄39~75岁,中位年龄57岁。9例患者的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原位杂交检测EBV小RNA(EBER)的阳性率为77.8%。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6例,手术加化疗3例。7例患者生存至今,最长生存时间为40个月。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其对化疗较敏感,宜采用手术为主的多方法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刚强 侯君 谭云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4,3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肝组织中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瘤细胞异型明显,呈小灶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核居中央,有一清楚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细小...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肝组织中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瘤细胞异型明显,呈小灶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核居中央,有一清楚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细小颗粒,易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内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且分散在瘤细胞之间。3例中肿瘤细胞CK7、Hepatocyte、EB(-),CK8、AFP(+),而间质中淋巴细胞CD45(+)、小B淋巴细胞CD20(+)、小T淋巴细胞CD45RO(+)。结论肝细胞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肝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癌6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莫超华 温宗华 +2 位作者 莫祥兰 刘冰薇 梁劲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gastric carcinoma, LLGC)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 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LLGC,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小... 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gastric carcinoma, LLGC)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 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LLGC,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小RNA( EBER)的表达。结果6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7~68岁,平均55岁,6例均累及胃体。镜检: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的未分化癌细胞条索或细胞巢,偶尔在近黏膜表面出现发育差的腺管结构,间质内纤维组织少,见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表达CKpan、CK19、CEA及EBER,不表达CK7、CK20、CK5/6及LMP1;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3或CD20,不表达EBER。6例患者随访6~57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 LLG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胃癌亚型,预后较好,与EBV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临床病理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血供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不典型MRI表现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志晔 刘梦琦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发生在腮腺的以淋巴组织增生、浸润并包含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为特征的少见恶性肿瘤[1-2],在组织学上与鼻咽未分化癌相似[3],但LELC只发生在鼻咽以外的器官,发生在涎腺的...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发生在腮腺的以淋巴组织增生、浸润并包含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为特征的少见恶性肿瘤[1-2],在组织学上与鼻咽未分化癌相似[3],但LELC只发生在鼻咽以外的器官,发生在涎腺的LELC占涎腺恶性肿瘤的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 少血供 不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大铬 黄海建 吴春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最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 目的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最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量合包体样细胞和背景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巢状、片状、结节样排列,细胞异型明显,核圆形、卵圆形,呈空泡状,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可见明显小红核仁,可见核分裂象,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较密集,炎症细胞稀少,浸润性生长,侵及膀胱肌层或浆膜层。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CK、p53均阳性,CK7、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例2肿瘤细胞CK、CK(H)、p63均阳性,CK20、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结论膀胱LEL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变异性尿路上皮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 淋巴上皮瘤样癌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