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智慧 崔晶晶 +4 位作者 蔡佳雨 张继翔 刘欢欢 郭庆彬 康继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结构变化对茄替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文章以SPI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处理得到USPI、超声结合热处理得到UHSPI,与茄替胶(Gum ghatti,GG)在温度80℃、相对湿度79%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获得GG-改性SPI共价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超声和加热影响SPI二级结构,α-螺旋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相对含量增加,证实改性SPI和GG发生共价结合。pH为7时,采用超声结合热处理工艺,SPI溶解度由22.31%提高至47.68%,表面疏水性从104.13提高至162.19。pH为4.5时,与SPI相较,美拉德反应制备得到的GG-UHSPI-MR复合物溶解度提高5倍,表现出在酸性条件下应用的可能性。褐变程度结果表明,溶解度高的UHSPI样品更易和GG间形成共价键。水包油乳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储存14 d后,GG-UHSPI-MR乳液粒径(D 4,3)最小为0.672μm,乳液稳定性较好。综上表明,GG和UHSPI共价结合后乳化性能提高,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乳化剂在乳制品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替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功能特性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纤维胶-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特性的研究
2
作者 赵舒頔 孙晓培 +6 位作者 张继翔 于硕 常军辉 刘欢欢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CFG-SPI共价复合物,并制备水包油乳液。利用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和乳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FG与SPI通过美拉德反应发生了共价连接,且低支链度/低相对分子质量的CFG更有利于与SPI上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与SPI相比,复合物在等电点(pI 4.5)时的溶解度由11.39%升高至23.25%,说明共价结合可明显提高SPI的溶解性;CFG-SPI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能均优于阿拉伯胶、SPI、CFG及CFG-SPI物理混合物,且CFG支链度是影响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当CFG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支链度越高,其乳化性能越好,CFG支链度相近时,相对分子质量对乳化特性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将为糖-蛋白类乳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度 相对分子质量 乳化特性 玉米纤维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刘含 刘晓燕 +2 位作者 郭银萍 穆兴燕 石自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RT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粒径、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理论验证。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SPI添加量为2.95%、SA添加量为0.036%、RRTP添加量为0.25%、pH为7.57,此时粒径为140.41 nm。实验上验证了理论结合。其中SPI-SARRTP三元复合物平均粒径(140.93±0.32 nm)、PDI(0.155±0.004)最小、Zeta电位(-31.06±2.20 mV)绝对值最大,三元复合物稳定性最好。相比于SPI和二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结合紧密程度、亲水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都显著提高。本研究以期能使SPI-SA-RRTP纳米复合物广泛地应用在食品行业,为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复合物制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凇彦 杜晓静 +3 位作者 辛颖 魏金环 杨晨浩 刘昆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92,共8页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与果胶(pectin,PEC)的质量比为1∶2、pH为5.0、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15 min、W-P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制得的W-P的平均粒径为(504.45±1.53)nm,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8.63±0.34)m^(2)/g和(1034.16±13.64)min,其稳定的TEON在pH 3.0~7.0、温度30~90℃、离子浓度0~200 mmol/L和储藏15 d(4℃)时稳定性良好。同时,TEO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W-P展现出优良的乳化性能,显示出其在食品体系中作为乳化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 百里香精油 纳米乳液 稳定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质表征
5
作者 杨思琪 张谦谦 +4 位作者 许英茹 林志雄 张怡 郑宝东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51,共8页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相较于卡拉胶和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ST+SPI-KGM+1.5%NaCl)与2%NaCl淀粉凝胶(ST+2%NaCl)咸味最相似。在微观结构上SPI-KGM与淀粉发生交联后形成了连续的致密的网络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能谱表明钠离子在ST+SPI-KGM+1.5%NaCl呈现不均匀分布。相较于2%NaCl淀粉凝胶,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持水能力和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ST+SPI-KGM+1.5%NaCl效果最优。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凝聚物富集NaCl来调控盐在食物基质中的不均匀分布,能够实现减少25%盐含量而不降低咸味。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不均匀盐分布的减盐凝胶体系,同时保持其质地感知,为降低淀粉基固态食品盐含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盐 氯化钠 淀粉基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魔芋葡甘聚糖 卡拉胶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粉对蛋清-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6
作者 唐令奎 魏海燕 +4 位作者 龙廷渟 骆乂萌 易佳伟 刘育楠 叶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2-217,共6页
为改善蛋白起泡性能,该文以蛋清-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蛋白为原料,探究了不同菊粉添加量对复合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并对蛋清-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及ζ-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 为改善蛋白起泡性能,该文以蛋清-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蛋白为原料,探究了不同菊粉添加量对复合蛋白起泡性能的影响。并对蛋清-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及ζ-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及游离巯基含量进行了分析,对菊粉与复合蛋白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0.8%的菊粉时,复合蛋白起泡性提高了24.23%,泡沫稳定性提高了25.71%。菊粉改变了复合蛋白的聚集状态,结构变得松散,电位绝对值降低,游离巯基暴露出来。菊粉与之生成结构更加紧凑的小分子复合物,粒径减小。复合物β-折叠含量减少,蛋白质分子发生去折叠,菊粉通过氢键与复合蛋白分子发生非共价相互作用,导致亲水基团增加,表面疏水性下降,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泡沫膜的形成,进而改善了起泡性能。因此,菊粉能够有效改善蛋清-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蛋白的起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蛋清-大豆分离蛋白 起泡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任艳娟 黄依林 +11 位作者 姜巧明 王冰 张恒云 闫铭欢 张淼 张亚坤 刘文超 任广跃 韩四海 李佩艳 王立博 罗登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 为探究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本文探究并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对小麦淀粉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凝胶色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晶体结构及傅里叶红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小麦淀粉凝胶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G'和G'',同时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1 g、0.99 mm、0.96;在此添加量下,凝胶具有较高的结合水(1.89%)和弱结合水(2.90%)含量,且小麦淀粉凝胶蜂窝状结构较为显著,当添加量增加时,淀粉凝胶空隙变大。与原小麦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L*、|a*|和|b*|值随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增加而升高。此外,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可通过氢键与小麦淀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当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添加量为5%时,可赋予小麦淀粉良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物 小麦淀粉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卵白蛋白复合物替代小麦粉对纸杯蛋糕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洪玉珠 张佳乐 +3 位作者 张龙鑫 周彬 胡冰 褚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3,共7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烘焙食品慢消化、低糖等需求,用玉米淀粉-卵白蛋白复合物(corn starch-ovalbumin complex,CSOVA)替代0%、25%、50%、75%和100%(w/w)的小麦粉,用零卡糖代替传统蔗糖生产纸杯蛋糕,对蛋糕质地、感官属性和消化速率进行了评... 为满足消费者对烘焙食品慢消化、低糖等需求,用玉米淀粉-卵白蛋白复合物(corn starch-ovalbumin complex,CSOVA)替代0%、25%、50%、75%和100%(w/w)的小麦粉,用零卡糖代替传统蔗糖生产纸杯蛋糕,对蛋糕质地、感官属性和消化速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用CSOVA替代小麦粉获得了更好的蛋糕品质,纸杯蛋糕的比容从2.69 cm^(3)/g增加到3.79 cm^(3)/g,硬度从63.35 g降低到39.56 g,添加CSOVA后的纸杯蛋糕更加柔软蓬松。同时,CSOVA的加入可延缓纸杯蛋糕的老化速率,降低水分损失率。CSOVA替代小麦粉后,纸杯蛋糕的快速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含量降低,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含量增加。同时,CSOVA的加入强化了纸杯蛋糕的蛋白质含量,拓宽了CSOVA的应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卵白蛋白复合物 小麦粉 纸杯蛋糕 快速消化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结构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俭 齐宝坤 +3 位作者 姜楠 隋晓楠 王中江 李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2-358,共7页
为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通过SDS-PAGE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动态光散射粒度... 为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通过SDS-PAGE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表面电荷和浊度等测定,解析了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结构变化与功能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升高且发生红移;荧光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超声600 W处理时内源荧光强度最大;超声处理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亚基组成,主要促进了7S亚基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粒径先降低后增大;300~500 W处理的复合物ζ-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较大,浊度明显降低且溶液分散均匀、性质稳定。说明相对低功率时复合物形成得较为稳定,但超声处理进一步增大后,蛋白质发生不溶性聚集和重排,影响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复合物中蛋白质与壳聚糖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分子柔性,进而影响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复合物 相互作用 超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改性天然乳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淑婷 田晓慧 +2 位作者 孙金煜 冯佼姣 元以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0-283,355,共5页
通过可控干热法制备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并将其与天然乳胶共混制成共混膜。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共混液与共价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对比可以验证共价复合物的形成。通过对复合物改性天然乳胶膜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及蛋白质溢... 通过可控干热法制备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并将其与天然乳胶共混制成共混膜。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共混液与共价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对比可以验证共价复合物的形成。通过对复合物改性天然乳胶膜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及蛋白质溢出量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膜表面光滑度、平整度、致密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蛋白质溢出量降低,作为医用薄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天然乳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詹小卉 张小菊 +4 位作者 李万芬 陈国锋 黄静 张声华 姜发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玻璃化温度测定表征其结构,测试复合物膜的力学、抗潮、阻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羧甲基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5:1,pH10,6ml/100... 以溶液共混法制备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玻璃化温度测定表征其结构,测试复合物膜的力学、抗潮、阻气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羧甲基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5:1,pH10,6ml/100g干粉重的三氯氧磷作用下,40℃水浴反应3h,羧甲基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有良好的相互作用,复合物膜的力学性能、抗潮性能及阻气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其中拉伸强度较羧甲基葡甘聚糖提高了117.6%,吸湿增重较羧甲基葡甘聚糖下降了19.02%,透湿系数下降了4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葡甘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物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对莲藕淀粉-月桂酸体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13
作者 赵芳一 孙静 +3 位作者 万潇 周静 杜静 王学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采用快速粘度仪、X射线衍射、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乳清分离蛋白(W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对莲藕淀粉(LRS)-月桂酸(LA)体系特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蛋白质可促进LRS-LA体系形成更多的V型复合物,WPI提高了LRS-LA... 采用快速粘度仪、X射线衍射、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乳清分离蛋白(WPI)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对莲藕淀粉(LRS)-月桂酸(LA)体系特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蛋白质可促进LRS-LA体系形成更多的V型复合物,WPI提高了LRS-LA体系的相对结晶度和短程有序度,且WPI对LRS-LA体系的影响大于SPI。与LRS-LA体系相比,蛋白质的加入升高了膨胀势和抗性淀粉(RS)相对含量,降低了溶解度和快消化淀粉(RDS)的相对含量,表明蛋白质与LA在降低LRS消化性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淀粉 乳清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月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黄原胶-茶多酚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乳液性质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艳红 田少君 +1 位作者 张争全 郑奥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黄原胶(XG)、茶多酚(TP)为原料,改变原料的添加顺序制备三元复合物SPI-XG-TP和SPI-TP-XG,研究了不同复合物的结构与乳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蛋白质与多糖、多酚复合之后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且复合物的乳...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黄原胶(XG)、茶多酚(TP)为原料,改变原料的添加顺序制备三元复合物SPI-XG-TP和SPI-TP-XG,研究了不同复合物的结构与乳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蛋白质与多糖、多酚复合之后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且复合物的乳化特性都得到了改善,两种三元复合物中SPI-XG-TP稳定的乳液粒径更小,电位绝对值更大,乳化活性更高,但乳化稳定性略低于SPI-TP-XG稳定的乳液。大分子间能够相互交联形成三元复合物并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不同原料添加顺序的复合物的结合过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黄原胶 茶多酚 三元复合物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单宁酸-多糖三元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皇甫云鹏 包怡红 +2 位作者 赵鑫磊 骆嘉原 姜喆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51,共15页
为了探究单宁酸(tannin acid, TA)、麦芽糊精(maltodextrin, MD)、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PD)共价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影响,采用碱处理法和湿法美拉德反应将TA、MD、PD共价接枝到SPI上,... 为了探究单宁酸(tannin acid, TA)、麦芽糊精(maltodextrin, MD)、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PD)共价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影响,采用碱处理法和湿法美拉德反应将TA、MD、PD共价接枝到SPI上,分别得到二元共价复合物(SPI-TA)和2种三元共价复合物(SPI-TA-MD、SPI-TA-PD)。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反应基团的测定研究SPI-TA、SPI-TA-MD、SPI-TA-PD复合物中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接枝程度。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二元、三元共价复合物中SPI结构的变化。通过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等指标,研究TA、MD、PD的共价接枝对SPI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A、MD、PD与SPI共价结合改变了SPI的结构,降低SPI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TA接枝当量为(35.56±1.32)μmol/g, MD的接枝度为46.54%,PD的接枝度为32.26%;相比于SPI,SPI-TA-MD、SPI-TA-PD三元共价复合物的溶解性、乳化性、抗氧化活性、起泡性、表面疏水性和热稳定性都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SPI的功能特性和深入了解SPI的改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食品功能因子传递系统,尤其是松籽油乳液传递系统提供新的食品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 三元共价复合物 功能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涂膜对香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余 赵佩月 +2 位作者 雷时成 杨仪艳 王雪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6-373,共8页
为了明确茶黄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涂膜保鲜对采后香菇品质的影响,以茶黄素(theaflavins,TFs)、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混合制得TFs-SPI复合涂膜保鲜剂,并应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 为了明确茶黄素-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涂膜保鲜对采后香菇品质的影响,以茶黄素(theaflavins,TFs)、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原料混合制得TFs-SPI复合涂膜保鲜剂,并应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采后香菇经TFs-SPI复合物涂膜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20 d后的感官品质、营养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Fs与SPI能够自发地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发现TFs与SPI相互作用使SPI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造成了SPI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明TFs-SPI复合物呈非晶形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TFs引起SPI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SPI组和TFs组比较,TFs-SPI复合物涂膜明显改善了香菇贮藏期内的感官和营养品质,延缓感官评分值和pH下降,降低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以及抑制细菌的生长。综上,TFs-SPI复合物涂膜处理能够进一步维持香菇的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茶黄素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物 结构表征 涂膜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压对山药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苗苗 董雪娜 +1 位作者 程艳秋 刘延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9,72,共6页
研究了双螺杆挤压处理对山药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替代量的挤压粉对面团的影响。以山药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后进行挤压,挤压粉替代部分小麦粉制备成面团,测定挤压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糊化特... 研究了双螺杆挤压处理对山药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的影响,以及添加不同替代量的挤压粉对面团的影响。以山药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后进行挤压,挤压粉替代部分小麦粉制备成面团,测定挤压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糊化特性以及添加挤压粉前后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等。结果表明,天然山药淀粉和山药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经过挤压后结构破裂、不完整,表面凹凸不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越多,挤压后结构越粗糙。挤压处理后的样品与未处理组相比,膨胀度降低,溶解度升高,峰值黏度和崩解值等糊化参数均降低,大豆分离蛋白含量越多,膨胀度越高,溶解度越低,糊化参数值越低。挤压粉添加至面团中后,质构特性、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发生改变,但G′始终高于G″,呈现固体性质。添加了挤压粉的小麦粉制备的面团的G′和G″轻微降低,硬度、弹性、黏性、咀嚼性降低,而添加量为5%的挤压粉比添加量为10%的挤压粉表现出的黏弹性好。但当挤压粉中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达到50%时,黏弹性、硬度与对照组相近。因此,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会影响食品的挤压工艺,为山药淀粉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可以通过挤压粉来改变面团的硬度和黏弹性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山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面团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云波 程志先 黄建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1179,共9页
为探究蛋白质与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壳聚糖(CS)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法、电位分析、粒径分析、黏度测定及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两者间的复合物形成状态、机理以及复合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3.0... 为探究蛋白质与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壳聚糖(CS)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浊度法、电位分析、粒径分析、黏度测定及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两者间的复合物形成状态、机理以及复合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3.0时,不同复合比对SPI-CS复合溶液的浊度影响不大;当CS浓度大于SPI浓度且SPI/CS复合比为1∶30时,复合溶液的粒径分布出现明显的两个峰,电位值变化不大,且两者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微弱,几乎无热量变化。当pH值为6.0时,SPI-CS复合溶液浊度值升高,并在SPI/CS复合比为1∶10时CS达到饱和,此时复合溶液的电位值由原来的负值变为正值,两者间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使得平均粒径分布明显增大;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结果表明,SPI和CS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放热反应(ΔH<0)。本研究为蛋白质和多糖在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复合物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凯 江连洲 缪铭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面的基本研究状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复合物 制备 功能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瓜尔豆胶复合物乳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苇 杨晓泉 齐军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5-137,共3页
蛋白-多糖共价复合是一种有效改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方法,近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大豆蛋白-瓜尔豆胶复合物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物的乳化活性都比原大豆蛋白有所提高,在碱性、高温条件下乳化活性最好。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瓜尔豆胶 复合物 乳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