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热损伤程度不同小麦总淀粉、A-淀粉、B-淀粉其颗粒特性及淀粉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洪静 郑学玲 刘翀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2,共5页
为探索不同程度热损伤对小麦淀粉其颗粒特性与淀粉糊特性影响,以市售神象特一粉为原料,在室温、50℃和70℃温度处理下,分别测定小麦总淀粉、A–淀粉、B–淀粉破损淀粉含量、淀粉颗粒特性和淀粉糊特性变化;同时,该文探究热损伤对淀粉糊... 为探索不同程度热损伤对小麦淀粉其颗粒特性与淀粉糊特性影响,以市售神象特一粉为原料,在室温、50℃和70℃温度处理下,分别测定小麦总淀粉、A–淀粉、B–淀粉破损淀粉含量、淀粉颗粒特性和淀粉糊特性变化;同时,该文探究热损伤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并表述该损伤方式损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热损伤 特性 淀粉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玉米淀粉糊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凯 李新华 +2 位作者 赵前程 李乃洁 杨晓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测定了辽宁省22种不同普通品种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这些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比较分析了不同普通品种玉米的淀粉糊特性、热力学性质、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差... 测定了辽宁省22种不同普通品种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这些玉米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比较分析了不同普通品种玉米的淀粉糊特性、热力学性质、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品种玉米之间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热力学性质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一些具有良好的应用品质。通过对淀粉品质的全面分析,可以找出适合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比较 直链淀粉含量 热力学性质 差示扫描量热仪 快速粘度分析仪 淀粉特性 玉米品种 淀粉糊特性 玉米淀粉 比较分析 淀粉品质 辽宁省 相关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纬度生态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学林 郭天财 +4 位作者 朱云集 李志强 王晨阳 马冬云 彭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050-2055,共6页
选用 6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冬小麦品种在河南省 5个纬度点 (32~ 36 0°N )种植 ,研究了 3种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纬度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基因型和环境对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其中生态环境... 选用 6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冬小麦品种在河南省 5个纬度点 (32~ 36 0°N )种植 ,研究了 3种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纬度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基因型和环境对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其中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而且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值均表现为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而糊化时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低谷粘度 >峰值粘度 >最终粘度 >稀懈值 >糊化时间。 6个供试品种中 ,弱筋型小麦豫麦 5 0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最低 ,变异系数最大。播种至成熟期总积温、总日照时数与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均呈正相关 ,总降雨量与其均呈负相关。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结果表明 ,5月份灌浆期不同阶段气象因子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不同 ,其中上、下旬气象因子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更密切。据此对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区域化种植和优质高效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纬度 生态环境 筋型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两个筋力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晨阳 苗建利 +4 位作者 张美微 马冬云 冯伟 谢迎新 郭天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882-4890,共9页
以强筋和弱筋的两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干旱均显著影响淀粉糊化特性,但两品种表现有所不同:高温胁迫使强筋小麦品... 以强筋和弱筋的两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与人工气候箱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干旱均显著影响淀粉糊化特性,但两品种表现有所不同:高温胁迫使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除花后5 d外)、稀懈值(除花后15 d外)和反弹值显著增大;而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下降,其峰值黏度、反弹值变化不明显,从不同时期看,花后15 d影响较大。干旱胁迫使豫麦34多数黏度参数增大;而使豫麦50峰值黏度、反弹值和稀懈值下降,其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在灌浆前期和中期干旱胁迫下增大,后期干旱胁迫则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花后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黏度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从F值大小看,互作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多数黏度参数影响较大,而对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淀粉黏度参数影响较小,反映了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特性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干旱胁迫 互作效应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子粒淀粉糊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2 位作者 王晨阳 朱云集 王化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1,共3页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高于四川、江苏试点;不同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4个试点的表现较为一致,而在四川、江苏表现差异较大。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均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多数糊化参数的效应远大于基因型和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特性 子粒 小麦品种 麦区 种子 互作效应 基因型 江苏 河南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普通小麦品系Waxy蛋白类型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穆培源 何中虎 +3 位作者 徐兆华 王德森 张艳 夏先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2003年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 2003年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在品系间都有较大变异,与中国春小麦相比,CIMMYT小麦表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高,稀值和反弹值大,峰值时间长而稳定。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最终黏度和反弹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低于和小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B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第35届IBWSN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优于第20届SAWSN品系,两者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Wx蛋白亚基 RVA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春、夏套作对籽粒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宁堂原 李增嘉 +4 位作者 焦念元 赵春 申加祥 张光辉 王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2,共6页
试验以早、中、晚熟代表品种鲁原单 14 (LD14 )、掖单 2 2 (YD2 2 )和掖单 13(YD13)为对象 ,两两相互套作 ,研究春、夏玉米套作对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春玉米与不同品种夏玉米套作 ,春玉米的淀粉含... 试验以早、中、晚熟代表品种鲁原单 14 (LD14 )、掖单 2 2 (YD2 2 )和掖单 13(YD13)为对象 ,两两相互套作 ,研究春、夏玉米套作对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春玉米与不同品种夏玉米套作 ,春玉米的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与不同品种春玉米套作 ,夏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就全年玉米淀粉含量、组成及糊化特性的综合表现而言 ,晚熟春玉米YD13与中熟夏玉米YD2 2套作 ,春夏玉米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及支 直较高 ,直链淀粉含量较低 ,各黏度值最高。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呈负相关 ,与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正相关 ;峰值时间与糊化温度呈正相关 ,且达极显著水平 ;其余淀粉组成指标和黏度指标间相关关系则相反。直链淀粉含量和支 直可以作为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外在指标。峰值黏度与低谷黏度、稀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是淀粉糊化特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套作 淀粉含量 淀粉特性 R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冯伟 李晓 +2 位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水氮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品种的高峰粘度与其它参数的相关性最高,尤其是与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3以上,可作为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及其水氮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品种的高峰粘度与其它参数的相关性最高,尤其是与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3以上,可作为衡量淀粉糊化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两品种比较,豫麦66除稀懈值高于豫麦49外,其它指标均低于豫麦49,说明豫麦49淀粉糊化特性好。水氮措施对两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均具有重要影响。豫麦49各粘度参数的变异系数较高,这有利于栽培调控,改善淀粉品质。就水氮运筹的整体调控效应而言,豫麦66以施氮素300 kg/hm2较好,灌水以灌一水处理较为适宜,而豫麦49氮素运用以150 kg/hm2最好,灌水以灌两水处理比较有效。水氮间存在交互效应,灌水条件不同,所要求的适宜施氮量就存在差异,品种间这种差异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两种穗型 水氮运筹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两种筋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学林 郭天财 +3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马冬云 王永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2,共4页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化特性值均高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随追肥时期变化,两种筋型品种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均以拔节期追肥表现较优,因此,拔节期是淀粉糊化特性的较佳施肥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时期 小麦 筋型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艳阳 张洪程 +3 位作者 蒋达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9-173,共5页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呈正相关,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与播种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品种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和氮磷肥对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美微 王晨阳 +1 位作者 贺德先 马冬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5-909,987,共6页
为给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河南省安阳、三门峡、夏邑、漯河、南阳、信阳等6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试验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生态环境和氮磷肥处理对郑麦9023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 为给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河南省安阳、三门峡、夏邑、漯河、南阳、信阳等6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试验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生态环境和氮磷肥处理对郑麦9023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间淀粉糊化参数差异最大,达1%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及地点×氮肥互作对淀粉黏度参数的影响达5%或1%显著水平;而施磷量及氮肥×磷肥、地点×磷肥互作对淀粉糊化参数无显著影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大小依次表现为:地点>氮肥>磷肥。不同地点间以安阳和三门峡点的淀粉黏度参数较高,而低纬度的南阳点和信阳点较低。多个试验点施氮量从12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时淀粉主要黏度参数有显著提高,不施氮肥也获得了较高的黏度参数値;而信阳(水稻土)则随施氮量增加,淀粉黏度参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施氮量24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的氮磷配施处理下淀粉黏度参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态环境 氮磷配比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及其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亮 穆培源 +5 位作者 徐红军 庄丽 桑伟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为了给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250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157份冬小麦品种和93份春小麦品种)Wx基因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测试了... 为了给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250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157份冬小麦品种和93份春小麦品种)Wx基因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测试了185份冬、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Wx基因组成比较单一,以野生型(Wx-A1a/Wx-B1a/Wx-D1a)为主,占参试品种总数的84.0%,除了在Wx-B1位点发现亚基缺失的品种(缺失比例为13.6%)外,没有发现其他亚基缺失类型。Wx-B1蛋白亚基缺失比例在冬、春小麦间差异较大,春小麦品种Wx-B1亚基缺失比例(21.5%)要高于冬小麦品种(8.9%);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中Wx-B1亚基缺失比例也各不相同,依次为0%、5.6%和22.6%。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变异范围相当广泛,冬、春小麦品种在峰值黏度、稀澥值和反弹值等主要淀粉指标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优于冬小麦品种,并且Wx-B1亚基缺失体淀粉糊化特性的平均表现总体优于非缺失体。本研究所用3个分子标记对小麦基因组DNA扩增的稳定性、重复性较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的鉴定和糯质专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普通小麦 WX基因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硬度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琪琪 万映秀 +2 位作者 曹文昕 李炎 张平治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1-735,共5页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质小麦其余各项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软质小麦;软质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及糊化温度等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硬质小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略低于硬质小麦。RVA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硬度指数、最终黏度、回升值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指数与稀懈值及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选择峰值黏度>3 000 CP、稀懈值>1 000 CP,且回升值高于稀懈值的38个品种,适用于制作品质较好的面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冬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迎新 白雪莹 +3 位作者 张传忠 靳海洋 郭天财 王晨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为了解决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土壤质地变差、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以及小麦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及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 为了解决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土壤质地变差、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以及小麦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及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土促根剂和土壤深耕处理均可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单位体积小麦根系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此外,施用松土促根剂能够提高冬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起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效果,其中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达7 925 kg/hm2,较单施配方肥处理增产12.9%。研究还发现,施用配方肥、添加松土促根剂或者进行土壤深耕处理能够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同样也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比较分析,在当前华北地区免耕、旋耕麦田,应用Agri-star松土促根剂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土促根剂 冬小麦 土壤质地 籽粒产量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磷肥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志松 王晨阳 +3 位作者 张美微 张洁 姚宇卿 牛俊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为了解豫西半干旱区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洛旱2号"小麦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池栽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小... 为了解豫西半干旱区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09—2010年度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洛旱2号"小麦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池栽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施磷量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施氮量的增加,淀粉各黏度参数呈增大趋势,施氮量为105 kg.hm 2时达最大值,之后增加施氮量各黏度参数又有所下降;黏度参数在施磷量为168 kg.hm 2时达最大值。在豫西半干旱生态条件下,灌水量对淀粉黏度参数影响不显著,但存在灌水量×施氮量的显著互作效应(P≤0.05或P≤0.01)。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看,淀粉糊化特性以处理组合N105P168W217.5[施氮量105 kg(N).hm 2、施磷量168kg(P2O5).hm 2和全生育期灌水量217.5 mm]最优。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黏度参数与籽粒产量在2009—2010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在2010—2011年度相关不显著,说明产量与淀粉品质间存在着协同提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灌水 氮肥 磷肥 水肥互作 淀粉特性 豫西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搅拌值及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_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邵春水 田纪春 张永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4,共4页
以 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 (RVA)研究了不同筋力品种间搅拌值的差异及搅拌值与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搅拌值有一定差异 ,酶浓度对搅拌值有显著影响。搅拌值与面团筋力无一致性 ,与糊化温度... 以 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 (RVA)研究了不同筋力品种间搅拌值的差异及搅拌值与其它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搅拌值有一定差异 ,酶浓度对搅拌值有显著影响。搅拌值与面团筋力无一致性 ,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相关不显著 ,但是与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粘度破损值、最终粘度以及回冷值等 5项淀粉糊化指标显著正相关。同时求出了这 5项淀粉糊化指标依搅拌值变化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搅拌值 淀粉特性指标 粘度 R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两种筋力型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方保停 何盛莲 +1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2-165,共4页
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对两种筋力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筋力型品种间淀粉粘度参数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强筋型品种豫麦34稀懈值、糊化温度低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而最终粘度、反弹值、高峰粘度和低谷... 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对两种筋力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筋力型品种间淀粉粘度参数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强筋型品种豫麦34稀懈值、糊化温度低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而最终粘度、反弹值、高峰粘度和低谷粘度大于豫麦50。水分调控对两种筋力型品种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豫麦50主要粘度参数以灌4水处理和抽穗期灌1水处理较好,灌拔节1水处理较差;而豫麦34以灌1水处理较好,灌4水处理较差,其中拔节期灌1水与抽穗期灌1水差异不显著。分析两品种粘度参数之间的关系,豫麦50主要粘度参数间达显著相关水平,而豫麦34多数粘度参数间相关不显著,在栽培措施上豫麦50比豫麦34具有同步提高淀粉品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筋型 灌水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霖 高庆荣 +2 位作者 郭新平 张洪领 苟艳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给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8个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峰值粘度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异范围较大,从-20.08%至8.39%,变异系数... 为了给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8个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峰值粘度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异范围较大,从-20.08%至8.39%,变异系数为28.47%。一般配合力方差为90.65%,特殊配合力方差为9.35%,狭义遗传力为90.61%。其余各参数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且狭义遗传力大于70%。淀粉的峰值粘度与最终粘度、谷值粘度、回冷值、稀懈值及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832、0.8717、0.8243、0.5064、0.5428。8个品种中淄麦12、烟农15、鲁麦16的峰值粘度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作为选育面条小麦的优良亲本。组合烟农15×济南17、鲁麦16×烟2801的特殊配合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力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淀粉特性 面条小麦 冬小麦 选育 同品种 方差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纬度和播期对苏麦6号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阳 张洪程 +3 位作者 蒋达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41-144,共4页
以苏麦6号为材料,在江苏3个不同纬度点(31.3°N^33.4°N),设置了7个播期,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了纬度和播期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且纬度的影响比播... 以苏麦6号为材料,在江苏3个不同纬度点(31.3°N^33.4°N),设置了7个播期,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了纬度和播期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且纬度的影响比播期的影响大;随纬度的升高,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他指标值变化不一;随播期的推迟,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和回复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趋势;不同纬度的小麦RVA特征值在播期间的变化强度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纬度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与DArT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海霞 田纪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7-2006,共10页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年份和地点5个环境生长的矮孟牛姊妹系及其衍生系共109份材料的RVA参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潞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观测,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年份和地点5个环境生长的矮孟牛姊妹系及其衍生系共109份材料的RVA参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潞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观测,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其与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971个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的70个DArT标记与上述RVA参数显著关联(P≤0.001),R。值范围是0.2%。23.3%。2A、2B和2D染色体上标记与多个RVA参数都有关联,且效应值较大。研究结果为淀粉糊化特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特性 矮孟牛 关联分析 DArT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