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倩倩 劳基通 +6 位作者 贾丹丹 陈永敏 刘力源 刘晓斌 李其富 廖小平 马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建立急性睡眠剥夺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颞叶内侧皮质及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及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海马组织LC3-Ⅱ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Aβ42阳性反应物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LC3-Ⅱ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0.27±0.15 vs 0.16±0.04,t=-2.61,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加重;海马组织自噬活性增强,可能是其介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及进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淀粉Β蛋白 老素1 小鼠 转基因 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和早老蛋白1在阿尔采末病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云 刘剑刚 +1 位作者 李浩 唐旭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γ-分泌酶 淀粉蛋白 蛋白1 Β淀粉蛋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美霞 刘剑刚 +4 位作者 李浩 刘龙涛 梁琳 胡佳 魏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讨还脑益聪方(HYD)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1、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同龄C57BL/6J小鼠为正... 目的探讨还脑益聪方(HYD)提取物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1、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同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给药组小鼠ig给药,每日1次,连续6个月。给药结束后以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实时RT-PCR测定海马组织PS1、热休克蛋白70羧基端作用蛋白(CHIP)、鸟苷酸结合蛋白(CDC42)、呆蛋白(NCT)、激活蛋白-1(AP-1)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增加(P<0.05),潜伏期缩短(P<0.01);水迷宫实验的穿台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延长(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形态结构有所破坏,PS1和CHIP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跳台实验中多奈哌齐、HYD提取物1.7和3.4 g·kg-1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分别由模型组的5.1±1.2减少至2.2±1.1,2.7±1.2和2.1±1.2(P<0.05),潜伏期由(70±27)s延长至130±33,162±33和(213±38)s(P<0.01);水迷宫实验中小鼠的穿台次数分别由2.1±1.8增加至3.5±1.9,3.6±2.0和3.8±1.8(P<0.05),潜伏期由(139±57)s缩短至95±58,95±58和(94±56)s(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形态较完整;HYD提取物1.7和3.4 g·kg-1可明显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PS1 mRNA表达(P<0.05,P<0.01),使CHIP 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对CDC42,NCT,AP-1和NFAT3 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HYD提取物具有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神经元和降低PS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脑益聪方 淀粉蛋白 蛋白1 蛋白 小鼠转基因 神经行为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运动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小鼠海马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玲 江一静 +3 位作者 林志诚 刘欢欢 郑愉心 黄赛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2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游泳组每组10只,对照组选取同窝阴性小鼠10只。游泳组采用...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2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游泳组每组10只,对照组选取同窝阴性小鼠10只。游泳组采用游泳运动干预,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免疫蛋白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表达情况;硫黄素S染色法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辨别指数(RI)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RI明显升高[(63.63±13.35)%vs(50.38±9.83)%,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ZO-1、occludin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ZO-1、occludin明显增加(0.81±0.02 vs 0.38±0.08,1.07±0.03 vs 0.68±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神经元阳性表达明显增加,海马Aβ斑块沉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泳运动能够增加APP/PS1小鼠海马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蛋白,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和降低海马Aβ沉积,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蛋白 海马 闭锁小带蛋白-1 游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家泽 宦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及50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β-淀粉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嗜铬细胞瘤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代政伟 张华 +3 位作者 孟涛 晏宁 李洁颖 晏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涉及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mRNA及蛋白表达;继以LY294002和PD98059分别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及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通路,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NaHS诱导的通路下游蛋白Akt1和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BACE1蛋白表达变化的调节;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β42水平的变化。结果 NaHS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mRNA及蛋白表达,200μmol/L时最明显,各NaH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抑制NaHS诱导的Akt1蛋白磷酸化,削弱NaHS对BACE1蛋白的下调作用,其表达在LY294002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98059虽能抑制NaHS导致的ERK1/2蛋白磷酸化,但对其调节BACE1蛋白表达无影响,PD98059预处理组与NaHS200μ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条件下的Aβ42表达与BACE1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外源性H2S下调PC12细胞BACE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与MAPK/ERK1/2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硫化氢 β位淀粉蛋白裂解酶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及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盛 李珑 +4 位作者 王志福 杨敏光 李建鸿 张嘉泳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雄性8月龄APP/PS1小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各8只。8只野生型小鼠为野生组。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穴区,野生组和模型组予相同抓取和固定,共28 d。干预后,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大脑皮质β淀粉样蛋白(Aβ)和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BACE1)含量,RT-PCR检测BACE1 m 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下降(P <0.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 <0.001),BACE1表达和Aβ水平显著减少(P <0.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能通过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BACE1表达,降低Aβ水平,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学习记忆 β位淀粉蛋白裂解酶1 Β淀粉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前体N端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定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吉新 阮燕 +1 位作者 朱忠军 张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 :确定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myloidβ proteinprecursor ,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 方法 :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 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 ,用于分析和确定APP N端GM1的活性区 ;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 目的 :确定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myloidβ proteinprecursor ,APP)分子N端的神经节苷脂GM1结合位点。 方法 :利用重组DNA技术获得不同长度Mty4 APP融合蛋白以及合成APP多肽 ,用于分析和确定APP N端GM1的活性区 ;用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方法探讨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 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Western印迹法证实APP18 81、APP18 65和APP18 58片段可与GM1分子结合 ,而APP18 51片段不与GM1分子相互作用。多肽抑制实验证明 ,多肽APP52~ 81明显阻断了融合蛋白APP18 81与GM1的结合。不同神经节苷脂与APP N端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实验表明 ,融合蛋白APP18 81与GM1特异性结合 ,而不与GD1a ,GT1b ,GALCER相互作用。结论 :APP分子N端存在着一个GM1的活性区域 ,位于 5 2~ 81氨基酸残基区间。此区域与GM1存在着特异性相互作用 ,有赖于GM1糖链的特殊构象 ,而与神经节苷脂上唾液酸的数目无关 ,也与神经酰胺母链无关。GM1在APP N端活性区域的发现和定位 ,对探讨GM1代谢异常与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神经节苷脂GM1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杨寰庆 何祥 +2 位作者 杜晓光 肖世富 王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5-1012,1005,共8页
目的·研究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过氧化... 目的·研究微环境变化对PC12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过氧化氢(H_2O_2)、缺氧培养箱和低糖培养基对PC12细胞模拟轻度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炎症环境、轻度氧化应激、低氧和低糖环境,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检测BACE1蛋白和BACE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C12细胞用0.13μmol/L Tg处理12 h或用0.01 mg/mL LPS处理36 h后,BACE1蛋白和m RNA水平显著上调(均P<0.05);而用0.13 mmol/L和0.25 mmol/L H_2O_2处理12 h,以及低氧环境和低糖环境下,BACE1蛋白和m RNA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轻度ERS和炎症环境可以使PC12细胞BA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环境 PC12细胞 淀粉蛋白β位点裂解酶1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氏病淀粉样前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培利 童坦君 张宗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Alzheimer氏病(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群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变为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绕(NFT)及细胞外老年斑(SP).构成SP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多肽(βA)为一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剪切而来的分... Alzheimer氏病(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群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变为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绕(NFT)及细胞外老年斑(SP).构成SP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多肽(βA)为一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剪切而来的分子质量约为4ku的多肽,其神经毒性可能由其氧化作用和在脂质双层中形成的Ca2+通道所致.APP的功能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粘附、维护突触膜稳定性等功能.APP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加工修饰:一为分泌途径,由一些假定的分泌酶催化;另一为胞内体溶酶体途径.在形成SP的βA中,较长者比短者更易聚集,因此一些APP突变由于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较长的βA或者使较短的βA生成量增加而致发家族性AD.一些可能在APP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如早衰蛋白的突变,也可通过增加βA的生成量而致发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 蛋白 Β淀粉多肽 老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卉 吴天晨 +2 位作者 胡轩铭 李建香 王苏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4,共3页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最早于1999年被发现鉴定,它是催化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关键限速酶,而Aβ单体的异常聚集所形成的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在AD患者的大脑及体液中BACE1的浓度及活性异常增高,BACE1在AD的病理级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BACE1是减少Aβ生成,改善早期AD的重要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β肽类 蛋白质加工 转译后 表观基因组学 β位淀粉蛋白裂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4-5p可能通过靶向淀粉样前体蛋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
12
作者 王杰 周小敏 +2 位作者 杜天宁 刘捷明 史新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7-923,共7页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通过靶向mRNA的3′UTR调控基因的转录后翻译。为明确miR-324-5p对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过表达或抑制miR-324-5p,通过Annexin-V/... 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通过靶向mRNA的3′UTR调控基因的转录后翻译。为明确miR-324-5p对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利用棕榈酸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过表达或抑制miR-324-5p,通过Annexin-V/FITC染色、RT-qPCR等方法检测miR-324-5p对3T3-L1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在线软件预测miR-324-5p的靶基因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24-5p能够显著抑制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5);而抑制miR-324-5p后能够显著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P<0.05);靶基因预测及验证结果表明,miR-324-5p能够显著降低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的表达水平(P<0.05)。本研究认为,miR-324-5p可能通过靶定APP抑制棕榈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4-5p 3T3-L1脂肪细胞 凋亡 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直接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磊 马康涛 张辶西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6 (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6 ,LRP6 )的胞内代谢及其与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precursorprotein ,APP)的相关性。 方法 :构建含有APP羧基端 10 6个氨基酸的融合表达质粒 ,用...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6 (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6 ,LRP6 )的胞内代谢及其与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precursorprotein ,APP)的相关性。 方法 :构建含有APP羧基端 10 6个氨基酸的融合表达质粒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结果 :发现LRP6的羧基端可以和含有 β淀粉样蛋白和胞内区的APP片段相互作用。结论 :使与AD相关的两个重要蛋白载脂蛋白E和APP联系起来 ,并提示LRP6可能在APP的代谢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性痴呆 淀粉β蛋白 LDL LR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波 徐静 +1 位作者 余锋 季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同时,T组大鼠连续进行8周的游泳和跑台(均每周3次,交替进行)相结合的混合运动训练。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蛋白表达量,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ACE1mRNA和IGF-1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Aβ4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C组比T组大鼠海马内BACE1mRNA表达量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胰岛素源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和跑步混合运动训练能延缓AD的发展进程,这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了AD大鼠海马内IGF-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D-半乳糖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β-淀粉蛋白42 β位淀粉蛋白裂解酶1 胰岛素源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条件下原代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丽娟 陈筱山 +2 位作者 何选丽 戚韵雯 晏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06,510,共4页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加25μmol/L NaHS组、高糖(60 mmol/L)加50μmol/L NaHS组和高糖(60 mmol/L)加100μmol/L NaH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β1-42水平,荧光实时定量检测BAC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Aβ1-4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和100μmol/L NaHS后,Aβ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神经元Aβ1-42、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aHS呈浓度依耐性降低高糖条件下培养神经元中升高的Aβ1-42水平,降低BACE-1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原代神经元 高糖环境 淀粉蛋白裂解酶-1 Β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中BACE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及功能分析
16
作者 刘聪聪 王亚琦 王培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04-1919,共16页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斑块形成的限速酶,其表达水平与活性在AD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斑块形成的限速酶,其表达水平与活性在AD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接结合、参与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在BACE1的转录、翻译、修饰、胞内运输等各个环节对BACE1进行调节,从而参与AD的发生与疾病的进程。本研究拟筛选并验证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深入阐明淀粉样斑块形成的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与质谱联合应用的技术富集并鉴定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BACE1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采用Co-IP实验及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进行初步验证,并探究BACE1相互作用蛋白在AD细胞模型中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本研究在AD组中共鉴定到与BACE1相互作用的差异表达蛋白614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显示,AD组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靶向高尔基体囊泡的转运、浦肯野细胞层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AD中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参与了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通路。通过构建BACE1相互作用蛋白网络,筛选了12个可信度较高的相互作用蛋白,其中NSF、NUMB、HSP90aa1、SNAP91为首次发现的BACE1相互作用蛋白。经进一步验证,发现NSF与BACE1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在AD细胞模型中NSF表达水平上调。结论BACE1相互作用蛋白参与多种AD相关生物途径及信号通路,NSF为新鉴定到的BACE1相互作用蛋白,与BACE1存在相互作用。NSF在AD细胞模型中表达水平上调,预测NSF与BACE1蛋白间相互作用参与调节AD疾病的进程,为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蛋白裂解酶1 免疫共沉淀 质谱法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老素-1V97L基因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_(42)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伯言 邵延坤 +2 位作者 贾龙飞 董秀敏 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早老素-1(presenilin-1,PS-1)Val97Leu位点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42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由含有野生型(wildtype,wt)PS-1的pcDNA3.1/Zeo(+)质粒合成携带有突变位点Val97Leu的突变型(mutatio... 目的探讨早老素-1(presenilin-1,PS-1)Val97Leu位点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42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由含有野生型(wildtype,wt)PS-1的pcDNA3.1/Zeo(+)质粒合成携带有突变位点Val97Leu的突变型(mutationtype,mt)PS-1质粒并转染至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来检测培养基及胞浆中Aβ42和总Aβ含量;同时检测APP及BACE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48小时,转染突变PS-1基因的细胞,细胞内和细胞外Aβ42的含量较24小时有显著提高,且相对未转染、wt和mock转染的细胞也有显著提高,而各组间总Aβ的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APP及BACE的表达水平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此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家系中发现的PS-1基因Val97Leu突变为一新的突变位点,可选择性引起细胞内外Aβ42的增高,因此认为是一病理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获海默病 老素-1 D淀粉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
18
作者 刘怀绢 章培军 +3 位作者 于婧文 王记委 尉杰忠 郭敏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6-703,共8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和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探究法舒地尔改善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以及治疗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25 mg/kg的法舒地尔,连续2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尼氏染色法和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评估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2和NLRP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和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NK1、Parkin、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NLRP3、含C末端胱天蛋白酶活化和募集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和Y迷宫结果显示,治疗组小鼠认知行为明显改善,其空间记忆和探索能力显著提高;尼氏染色结果和Neu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小体减少,法舒地尔治疗后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均有所改善,TUNEL染色结果还表明,法舒地尔治疗后APP/PS1小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INK1、Parkin表达减少,P62、LC3、NLRP3、ASC和IL-18表达增加,法舒地尔治疗后PINK1、Parkin和LC3表达增加,P62、NLRP3、ASC和IL-18表达减少。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并改善其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蛋白/老素1(APP/PS1)小鼠 法舒地尔 线粒自噬 炎性小(inflammas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APP-N端蛋白与神经节苷脂GM1相互作用后的构象变化
19
作者 丁吉新 沙印林 +5 位作者 阮燕 朱忠军 黄力新 耿慧敏 聂松青 张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人类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PP)N端融合蛋白APP2 8~ 12 3 ,应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观测GM 1对APP2 8~ 12 3 构象的影响 .结果表明 :APP2 8~ 12 3 与GM1水溶液和含GM1的脂质体孵育后 ,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最大... 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人类 β 淀粉样蛋白前体 (APP)N端融合蛋白APP2 8~ 12 3 ,应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观测GM 1对APP2 8~ 12 3 构象的影响 .结果表明 :APP2 8~ 12 3 与GM1水溶液和含GM1的脂质体孵育后 ,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最大发射峰位蓝移 2 0nm ;APP2 8~ 12 3 在溶液中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 ,峰位在 2 0 8nm和2 2 2nm ,而APP2 8~ 12 3 与PC/GM 1脂质体或GM 1水溶液孵育后 ,其二级结构虽以α螺旋为主 ,但摩尔椭圆度(θ)值明显增强 .以上结果表明GM1改变了APP2 8~ 12 3 二级结构 ,提示GM1引起APP分子构象的改变 ,可能影响APP分子正常生理功能和跨膜转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APP-N端蛋白 神经节苷脂 GM1 相互作用 构象变化 Β-淀粉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缺乏肠道菌群的APP/PP1转基因小鼠中Aβ淀粉样病变减少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9-999,共1页
在西方世界中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然而对于这种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临床和实验证据暗示肠道菌群与许多脑部疾病有关,但是它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为此Harach等对来自A... 在西方世界中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然而对于这种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临床和实验证据暗示肠道菌群与许多脑部疾病有关,但是它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为此Harach等对来自Aβ前体蛋白(Aβprecursor protein,APP)转基因小鼠模型粪便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进行了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APP/PP1 神经退行性病变 淀粉 蛋白 粪便 脑部疾病 amylo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