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折叠与淀粉样沉积的产生
1
作者 王莉衡 钦传光 +1 位作者 尚晓娅 牛卫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切功能的执行者,而蛋白质正确折叠则是发挥其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可以形成淀粉样沉积进而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探讨了蛋白质折叠和淀粉样纤维产生的机制。
关键词 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错误折叠 淀粉样沉积 分子伴侣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在淀粉样沉积症中发挥作用吗?(英文)
2
作者 Rita Del Giudice Daria Maria Monti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6-1283,共8页
淀粉样沉积症是致命性的疾病,可以是神经退行性的,也可以是系统性的.该疾病以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堆积、缠绕成纤维为特征,最终导致受累组织、器官的渐进性坏死.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阻止该类疾病的进程.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累积诱导... 淀粉样沉积症是致命性的疾病,可以是神经退行性的,也可以是系统性的.该疾病以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堆积、缠绕成纤维为特征,最终导致受累组织、器官的渐进性坏死.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阻止该类疾病的进程.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累积诱导内质网应激,被认为是退行性疾病的标志.血管生成素不仅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也在应激条件下细胞存活中发挥作用.最近,发现血管生成素介导的应激反应可以减轻蛋白聚积造成的损伤,提示该蛋白可能在退行性疾病中具有新功能.本综述概述了血管生成素在淀粉样沉积症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描述了血管生成素失调与该类疾病的起始和进展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深入了解血管生成素失调的分子基础有助于发展与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积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神经退行性疾病 系统性淀粉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部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心臣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3-355,共3页
淀粉样物是蛋白质性纤维状物质,可沉积于心、肝、肾、脾、舌等全身各处,称为淀粉样物沉积症。本文着重介绍了舌部淀粉样物沉积症的发生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淀粉样沉积 舌病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恩病伴淀粉样物质沉积1例
4
作者 卢阳 余音 +1 位作者 江阳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0,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因右臀部褐色斑块1年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淡褐色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不详,予药物外用(具体成分不详),病情无好转;后自行外用多种“癣药”未见好转,斑块逐渐增厚,为进一步... 1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因右臀部褐色斑块1年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淡褐色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不详,予药物外用(具体成分不详),病情无好转;后自行外用多种“癣药”未见好转,斑块逐渐增厚,为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9月15日来我科门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淀粉物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性大块淀粉样物质沉积症
5
作者 张弘 宋继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78-180,共3页
淀粉样物质沉积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该病可以在多个器官、组织内有数量不等的淀粉样物质沉积,也可以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近十余年来。
关键词 淀粉物质沉积 淀粉“瘤” 淀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us纤维上皮瘤继发皮肤淀粉样蛋白沉积
6
作者 徐澄 苏婷 +1 位作者 张美华 苏忠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1-482,共2页
报告1例右小腿Pinkus纤维上皮瘤继发皮肤淀粉样蛋白沉积。患者男,54岁。右小腿屈侧暗红色丘疹5年。皮肤科检查:右小腿屈侧一绿豆大暗红色丘疹,表面少量褐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表皮突下延融合,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报告1例右小腿Pinkus纤维上皮瘤继发皮肤淀粉样蛋白沉积。患者男,54岁。右小腿屈侧暗红色丘疹5年。皮肤科检查:右小腿屈侧一绿豆大暗红色丘疹,表面少量褐色痂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表皮突下延融合,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内嗜伊红物质沉积,结晶紫和刚果红染色阳性。诊断:Pinkus纤维上皮瘤继发皮肤淀粉样蛋白沉积。治疗:手术切除,随访3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us纤维瘤 皮肤淀粉蛋白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变多发性神经病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潇颖 赵永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家族性淀粉样变多发性神经病(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FAP)为一罕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转甲蛋白(transthyretin,TrR)基因的80多个位点突变相关。临床上以进行性的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内脏器官淀... 家族性淀粉样变多发性神经病(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FAP)为一罕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转甲蛋白(transthyretin,TrR)基因的80多个位点突变相关。临床上以进行性的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内脏器官淀粉样蛋白质沉积为特征。FAP的病理基础即是转甲蛋白变异和广泛沉积。循环中95%以上的转甲蛋白由肝脏合成,其余由脉络丛和视网膜产生。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可消除肝脏来源的变异转甲蛋白淀粉样沉积物。这项治疗方法初始于19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神经病 淀粉 家族性 肝移植治疗 淀粉蛋白质沉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自主神经病变 原位肝移植 liver 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病理学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芬林 刘鸣 张世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4-87,共4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中、小动脉壁而引起的血管病变,以痴呆、精神症状、进行性反复多病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相仿,在无症状老...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中、小动脉壁而引起的血管病变,以痴呆、精神症状、进行性反复多病灶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相仿,在无症状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30%,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脑淀粉样血管病为非高血压老年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所引起的脑出血占原发性脑出血的5%~10%,且可能参与不同类型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笔者就近年来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血管病 影像学 病理学机制 原发性脑出血 淀粉物质沉积 老年人群 发病机制 老年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由疱疹病毒迅速播种而保护脑免于感染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光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7-2227,共1页
β -淀粉样肽(amyloid-β peptide,Aβ)的纤丝化(fibrilization)和沉积为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学标志。Eimer等曾报道,Aβ是一种先天免疫蛋白,可对抗真菌和细菌感染。纤丝化途径介导了Aβ的抗微生物活性。因此,感染可... β -淀粉样肽(amyloid-β peptide,Aβ)的纤丝化(fibrilization)和沉积为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学标志。Eimer等曾报道,Aβ是一种先天免疫蛋白,可对抗真菌和细菌感染。纤丝化途径介导了Aβ的抗微生物活性。因此,感染可以播种并显著加速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他们新近的研究发现,在5XFAD小鼠和3D培养的人神经细胞感染模型中,Aβ寡聚体与疱疹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加速β-淀粉样蛋白沉积并导致保护性病毒诱获(viral entrapment)活性以抵抗亲神经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A、6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 人疱疹病毒 阿尔茨海默病 细菌感染 播种 淀粉蛋白沉积 AΒ寡聚体 1型单纯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海 王敬章 李雪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442,共9页
Pin1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识别蛋白质中p Ser/p Thr-Pro的顺反异构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存在重要联系.Pin1调控AD相关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神经纤维缠结、老年斑、脑血管淀粉样沉积等AD病理学特征,促进... Pin1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识别蛋白质中p Ser/p Thr-Pro的顺反异构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存在重要联系.Pin1调控AD相关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神经纤维缠结、老年斑、脑血管淀粉样沉积等AD病理学特征,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AD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同时,人体内Pin1功能紊乱可能是AD发生机制之一,尽管如此,Pin1能否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靶蛋白还有待临床验证.鉴于目前针对脑内单分子的AD药物疗效较差,联合Pin1与相关分子的"多靶点药物组合"可能是一种未来AD防治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1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纤维缠结 老年斑 脑血管淀粉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斌 何月 周国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2-1844,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占全部痴呆的60%-70%。美国目前AD患者约占痴呆总人数的60%。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抑制乙酰胆碱通路、淀粉样沉积、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压力、金属离子失调和炎症以及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占全部痴呆的60%-70%。美国目前AD患者约占痴呆总人数的60%。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抑制乙酰胆碱通路、淀粉样沉积、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压力、金属离子失调和炎症以及胆固醇和谷氨酸盐的参与有关。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免疫治疗 Β淀粉前体蛋白 TAU蛋白磷酸化 AD患者 Β淀粉蛋白 发病机制 淀粉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药AD-08对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左亮 原冬冬 +2 位作者 张媛 王琴 陶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l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l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APP/PSl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动物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剂(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和AD-08各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SD大鼠给药8d,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药1个月,之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对动物进行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并用AChE活性试剂盒测定受试动物大脑海马组织的AChE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痴呆模型组大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的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的AD-08均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组织AChE的活性(P〈0.05)。所试剂量(0.7mg·kg^-1 10mg·kg^-1)的AD-08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与多奈哌齐(1mg·kg^-1~3mg·kg^-1相似(P〉0.05)。结论AD-08可以明显改善Aβ1-42所致的痴呆模型大鼠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ChE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08 多奈哌齐 淀粉样沉积蛋白 海马 阿尔采末病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世芬 张胜威 孙建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激动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调节突触可塑性,以及与Akt/蛋白激酶B通路共同作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知功能障碍。该文就SIRT1与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Akt蛋白激酶B (3淀粉蛋白沉积 ta蛋白磷酸化 突触可塑性阿尔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日亮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0-542,共3页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为一组老年慢性、进行性骨骼肌炎性疾病。1971年由Yunis等首先提出,1978年Carpenter等正式确立该病为一独立疾病实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以屈指、屈腕及伸膝...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poradic inclusion body myositis,sIBM)为一组老年慢性、进行性骨骼肌炎性疾病。1971年由Yunis等首先提出,1978年Carpenter等正式确立该病为一独立疾病实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以屈指、屈腕及伸膝力弱最为显著。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内镶边空泡(RV)和淀粉样物质沉积,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管丝样包涵体为特点。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是该病的特点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国外文献报道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进行性骨骼肌疾病,但目前国内对这一疾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仅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 进行性四肢无力 糖皮质激素治疗 骨骼肌疾病 淀粉物质沉积 炎性疾病 炎性细胞浸润 显微镜下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ipram改善AD小鼠记忆
15
作者 孔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ROLIPRAM 阿尔茨海默氏病 记忆力 转基因小鼠 突触 β淀粉样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小胶质细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予璠 信琪琪 +2 位作者 袁蓉 缪宇 丛伟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巨噬细胞,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在减少淀粉样蛋...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巨噬细胞,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和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在减少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抑制神经炎症以及调控MG极化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G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调控MG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中药治疗A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淀粉蛋白沉积 神经炎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症
17
作者 陈世畯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随着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逐渐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65岁人口中的15%,85岁人口中的35%将罹患痴呆症.届时全世界将有2×10 7,中国将有5×10 6的人口患有痴呆症.因此有必要对痴呆症产生的机制及防治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痴呆症 Alzeimer病 发病机制 神经元纤维缠结 淀粉蛋白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g-AD小鼠的行为学和病理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升 叶田园 程肖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4-65,共2页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是利用与家族性相关的APP或PS1基因的人类突变产生的。尽管大部分AD小鼠出现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元丢失以及认知障碍,但是在大脑皮层中并没有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细胞内Aβ沉积。3...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是利用与家族性相关的APP或PS1基因的人类突变产生的。尽管大部分AD小鼠出现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元丢失以及认知障碍,但是在大脑皮层中并没有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细胞内Aβ沉积。3×Tg-AD小鼠是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两种突变基因APPSwe和tauP301L注射入单转纯合子小鼠PS1M146V的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的小鼠AD模型。与同月龄的对照小鼠相比,3×Tg-AD小鼠3月龄便可在皮层神经元中发现Aβ,6月龄时可观察到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海马CA1区出现Aβ斑块,并开始伴有突触可塑性损伤,11月龄时出现明显的神经元丢失和细胞内Aβ斑块增加的情况,在12月龄时大脑细胞外出现明显的NFT。该模型脑内逐渐出现细胞内沉积、细胞外沉积形成的Aβ斑块和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及随后由它形成的NFT,更符合临床AD患者的病理表现,相较于其他AD动物模型,在研究AD发病机制与开发治疗药物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3×Tg-AD小鼠 认知 学习和记忆 β-淀粉蛋白沉积 神经元纤维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痴呆类型及典型特征 被引量:1
19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67-1967,共1页
1.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占全部痴呆的60%-80%。早期症状包括姓名和近期时间记忆障碍、淡漠和抑郁;晚期症状包括判断、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语言、吞咽及行走困难。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v蛋白缠结是其典型病理改变。2.血管... 1.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占全部痴呆的60%-80%。早期症状包括姓名和近期时间记忆障碍、淡漠和抑郁;晚期症状包括判断、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语言、吞咽及行走困难。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v蛋白缠结是其典型病理改变。2.血管性痴呆(VaD):第二种常见类型痴呆,常由一系列小卒中引起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淀粉蛋白沉积 阿尔茨海默病 时间记忆障碍 脑血流量减少 早期症状 定向力障碍 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姜勃宇 付朝旭 许妍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0,81-83,109,共6页
为了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有效性,分析了MCT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综述了MCT对AD的作用机制,介绍了MCT食品针对AD的应用状况。MCT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减少脑淀粉样蛋白-β沉积、保护线粒体功能以... 为了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有效性,分析了MCT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综述了MCT对AD的作用机制,介绍了MCT食品针对AD的应用状况。MCT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减少脑淀粉样蛋白-β沉积、保护线粒体功能以及改善脑能量代谢等方面延缓AD的发生。目前已有基于MCT的食品用于缓解AD患者的病情,如Axona■(由MCT组成)、Ketonformula■(基于MCT配方的奶粉)等。MCT对AD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日常饮食中合理运用MCT可以延缓A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阿尔茨海默病 抗氧化 抗炎 减少脑淀粉蛋白-β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