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梅钦 魏娴娴 +2 位作者 董朝霞 杨子浩 孙斐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为了克服以聚丙烯酰胺作为主剂制备凝胶类调剖堵水剂时溶液黏度大不易泵入、易被剪切等缺陷,采用羟丙基淀粉(HPS)接枝的方法改善了聚丙烯酰胺强凝胶的性能,利用HAAKE流变仪及ESEM研究了凝胶的流变性能与微观结构,考察了主剂(丙烯酰胺(AM... 为了克服以聚丙烯酰胺作为主剂制备凝胶类调剖堵水剂时溶液黏度大不易泵入、易被剪切等缺陷,采用羟丙基淀粉(HPS)接枝的方法改善了聚丙烯酰胺强凝胶的性能,利用HAAKE流变仪及ESEM研究了凝胶的流变性能与微观结构,考察了主剂(丙烯酰胺(AM)+HPS)含量、AM/HPS质量比、交联剂浓度和纳米级SiO2浓度对凝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主剂含量与AM/HPS质量比增大,凝胶体系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大,屈服应力也增大,柔量减小,形变幅度减小,回复率增大;随着交联剂浓度增大,凝胶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屈服应力渐增;加入纳米级SiO2有利于增强凝胶的强度、弹性及屈服应力;ESEM测试结果表明,加入羟丙基淀粉与纳米级SiO2后的凝胶可观测到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可能是凝胶强度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羟丙基淀粉 共聚 流变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孝恒 阎天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明胶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刘孝恒,阎天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接枝,明胶,组分,平均分子量,电泳在天然高分子接枝改性的研究中,有关明胶的报道已有不少[1... 明胶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刘孝恒,阎天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接枝,明胶,组分,平均分子量,电泳在天然高分子接枝改性的研究中,有关明胶的报道已有不少[1~6],其中多数采用常规定量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SDS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海鹏 汪进文 +3 位作者 董春雷 朱刚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固化性能,探究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AM)的物质的量比对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液体,随着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黏度也随之增加;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与淀粉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当n(淀粉基本单元)∶n(AM)=1∶5时,相应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胶合性能相对最好,以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为1.46 MPa、(23±2)℃冷水浸泡24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7 MPa、(63±1)℃热水浸泡3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4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木材黏剂 共聚 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蕾 王光华 +2 位作者 李文兵 周蓬蓬 余龙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以Span-60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粉状、特性黏数为3.29 mPa.s的速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接枝聚合物、可溶性淀粉及聚丙烯酰胺(PAM)的结构。结果表明... 以Span-60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粉状、特性黏数为3.29 mPa.s的速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接枝聚合物、可溶性淀粉及聚丙烯酰胺(PAM)的结构。结果表明,淀粉接枝聚合物具有网状多孔及部分线型结构,可溶性淀粉具有椭球形结构,PAM具有线型结构;接枝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高于PAM的结晶度,且其热稳定性也高于PAM,这种结构是接枝聚合物良好絮凝性能的重要原因。接枝聚合物的溶解时间6.0 m in,与线型PAM的溶解时间5.5 m in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酰胺 淀粉聚丙烯酰胺 乳液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成胶的淀粉-聚丙烯酰胺水基凝胶调堵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宏岭 侯吉瑞 +2 位作者 岳湘安 杨升峰 曹建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61,343,共5页
题示调堵剂由4.1%淀粉、4.1%AM、0.16%引发剂、0.04%交联剂组成,用吉林油田采出水(矿化度5.15 g/L)配制,30℃成胶时间17小时,成胶强度(通过面积28.3 cm2的两层20目筛网所需驱动压力)为0.85~0.95 MPa,加入0.02%~0.20%缓聚剂可使成胶时... 题示调堵剂由4.1%淀粉、4.1%AM、0.16%引发剂、0.04%交联剂组成,用吉林油田采出水(矿化度5.15 g/L)配制,30℃成胶时间17小时,成胶强度(通过面积28.3 cm2的两层20目筛网所需驱动压力)为0.85~0.95 MPa,加入0.02%~0.20%缓聚剂可使成胶时间延至25~90小时.可用不同油藏采出水(矿化度4.47~263 g/L)配制,在各该油藏温度下(40~120℃)成胶.在30 m长40~60目含粘土约30%的露头砂填充管中注入9.5 m长调堵剂,沿程压力表明该调堵剂运移性能良好;入口处表观粘度计算值为0.05 Pa·s,8.16 m处下降至0.04 Pa·s;成胶后入口注水压力达60 MPa时,5.50 m及以下压力降至零.在2 m长、K=9.78 μm2填砂管中以不同流量注入调堵剂,流出后的成胶率≥90%.在渗透率0.199~23.7μm2的4支1 m长填砂管注入0.3 PV调堵剂,成胶后注水突破压力梯度(7.8~8.4 MPa/m)、水驱至9 PV时的残余阻力系数(30~2850)及封堵率(96.7%~99.7%)均随原始渗透率增大而增大.0.3 m长2组高低渗填砂管并联,注入0.35 PV调堵剂时的分流率比与渗透率级差成正比,成胶后注水分流率发生反转.图3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堵水剂 淀粉聚丙烯酰胺交联 地下成 封堵特性 运移性能 高渗透层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樊小辉 孙挺 +1 位作者 吴全才 姜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0,584,共5页
介绍了应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星形聚丙烯酰胺(SPAM)的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引发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聚合体系温度对SPAM特性黏数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为15%,聚合温度为35℃,引发... 介绍了应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星形聚丙烯酰胺(SPAM)的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引发剂用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聚合体系温度对SPAM特性黏数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为15%,聚合温度为3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相对单体质量,下同)0.04%,螯合剂为0.005%,抗交联剂为0.015%,聚合体系pH值为5,得到的星形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为989.2mL/g。星形聚丙烯酰胺在35℃进行氯胺化反应并加到糊化好的淀粉溶液中,在40~50℃下反应40min,即得到星形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结果说明,星形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溶解性好、絮凝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聚丙烯酰胺 淀粉 合成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艳 刘全校 +1 位作者 曹国荣 许文才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56,共3页
研究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探讨了絮凝剂的投入量、废水的PH值、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处理脱墨废水时的最佳絮凝条件:絮凝剂用量为10mL,絮凝温度为40℃,PH值大于9... 研究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探讨了絮凝剂的投入量、废水的PH值、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处理脱墨废水时的最佳絮凝条件:絮凝剂用量为10mL,絮凝温度为40℃,PH值大于9。另外,和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t-PAM的絮凝效果优于PAM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聚丙烯酰胺 造纸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在纸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艳 曹国荣 刘全校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0,共3页
介绍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在纸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探讨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纸张的助留、助滤作用及增强作用,并将其与聚丙烯酰胺的应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纸料有一定的留着效果,并且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随着淀... 介绍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在纸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探讨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纸张的助留、助滤作用及增强作用,并将其与聚丙烯酰胺的应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纸料有一定的留着效果,并且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随着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纸张的定量随之增加,撕裂度和耐折度逐渐下降,但抗拉强度和裂断长先增加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聚丙烯酰胺 纸包装材料 增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凝胶的溶胀与相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顾雪蓉 刘奕 应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2-74,78,共4页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6种不同中和度(α)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凝胶试样,测量了在25℃纯水中的平衡溶胀率(1/Φ),发现:α<40%之前,随α增加,1/Φ迅速增大;α>40%以后,1/Φ却随α增加而稍微下降.符合K... 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6种不同中和度(α)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凝胶试样,测量了在25℃纯水中的平衡溶胀率(1/Φ),发现:α<40%之前,随α增加,1/Φ迅速增大;α>40%以后,1/Φ却随α增加而稍微下降.符合Konak-Bansil方程,α>20%的试样,随(水/丙酮)混合溶剂中丙酮含量(Va%)变化,均发生体积相转变,α越高的试样,相变相应的Va越低,与Hirokawa等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凝胶的实验结果正相反,对于这种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溶胀率 淀粉 丙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聪璐 杨生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通过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PAM)制成了新型复合絮凝剂S-g-PAM,进行了影响接枝共聚物合成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m(玉米淀粉)∶m(PAM)=3∶0.001(质量比),NaOH... 通过玉米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PAM)制成了新型复合絮凝剂S-g-PAM,进行了影响接枝共聚物合成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m(玉米淀粉)∶m(PAM)=3∶0.001(质量比),NaOH∶NaOCl=2∶3(体积比),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30℃,对高岭土溶液(110NTU)最佳去浊度效果为97%,投加量为30 mg/L。S-g-PAM使用的pH值范围为8~10,最佳温度范围20~40℃,与其它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巫拱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89年第5期16-21,共6页
报导了以Fe^(2+)-H_2O_2或TU—H_2O_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所制得的玉米淀粉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废水处理,尤其是在各类纸产品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还介绍了此类接枝淀粉具有作为纸质电池浆层纸涂层的特殊用途。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聚丙烯酰胺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乙基淀粉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12
作者 刘宝华 沈一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以阳离子淀粉、丙烯腈、丙烯酰胺为主要单体,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交联剂,采用无皂乳液两步聚合法制备了氰乙基淀粉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树脂(AS-CPAM)。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 以阳离子淀粉、丙烯腈、丙烯酰胺为主要单体,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交联剂,采用无皂乳液两步聚合法制备了氰乙基淀粉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树脂(AS-CPAM)。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S-CPAM中各单体单元的存在,且AA-CPAM树脂属于非晶态聚合物,聚合体系中主要成分AS及CPAM由于交联剂的存在其相对依赖性增加;聚合物在198.3℃开始分解,符合造纸工艺的温度要求。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纸张表面及断面的微观结构,显示出纤维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为提高纸张干强度提供了依据。当(AS-CRAM)用量增至1%时,纸张表面强度逐渐增大,环压强度提高27.8%,耐破度提高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乙基淀粉 表面强度 增干强剂 共聚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变性水包水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巍 王光华 +3 位作者 李文兵 李蕾 王晶琼 黄婷婷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自制酸变性淀粉和水包水乳液,并用其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影响产物接枝效率,溶解时间的因素,如温度、丙烯酰胺量、引发剂量、硫酸质量浓度等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合成酸变性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乳液的最佳合成方式及各种试剂的最佳投... 自制酸变性淀粉和水包水乳液,并用其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对影响产物接枝效率,溶解时间的因素,如温度、丙烯酰胺量、引发剂量、硫酸质量浓度等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合成酸变性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乳液的最佳合成方式及各种试剂的最佳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变性淀粉 水包水乳液 淀粉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AM/ADH 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栋栋 程力 +2 位作者 马丕明 洪雁 顾正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1-165,共5页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接枝到玉米淀粉上,通过DAAM的酮羰基(C=O)与己二酸二酰肼(ADH)间的酮肼交联反应,制备了DAAM/ADH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胶黏剂。通过胶黏剂的接枝率、接枝单体分布以及刨花板性能确定了最...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接枝到玉米淀粉上,通过DAAM的酮羰基(C=O)与己二酸二酰肼(ADH)间的酮肼交联反应,制备了DAAM/ADH接枝交联复合改性淀粉胶黏剂。通过胶黏剂的接枝率、接枝单体分布以及刨花板性能确定了最佳DAAM添加量,利用FT-IR、TGA和SEM表征了接枝和交联改性对胶黏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AAM添加量为45 g时效果最佳,接枝率为16.75%,DAAM在淀粉上的分布最均匀,制备的刨花板断裂模量为10.56 MPa,弹性模量为1741.33 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8.5%,接枝和交联反应成功进行,并且提高了胶黏剂的储藏稳定性、抵抗破坏的能力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黏剂 双丙酮丙烯酰胺 己二酸二酰肼 共聚 酮肼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淀粉与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15
作者 刘培丽 沈国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0,共2页
该文简述羧甲基淀粉与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机理、聚合方法及反应中引发剂选择问题,并对羧甲基淀粉与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羧甲基淀粉 聚丙烯酰胺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硅酸钠复合凝胶体系的制备及封堵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仁保 侯永利 +2 位作者 刘翔 贺丰果 孙玉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对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条件后,再加入硅酸钠-USC(成胶控制剂)溶液,反应10 h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硅酸钠后,其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均大于原接枝体系。相同条... 对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条件后,再加入硅酸钠-USC(成胶控制剂)溶液,反应10 h后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硅酸钠后,其储能模量和耗损模量均大于原接枝体系。相同条件下,复合凝胶材料的柔量低于淀粉接枝体系,即其形变能力较差;随着温度的增加,复合凝胶的柔量降低,体系的形变能力随温度变化较敏感。封堵实验结果表明,不加硅酸钠的接枝共聚物对填砂管的封堵率达到97%,而复合凝胶材料的封堵率达到99.9%。这是由于硅酸钠凝胶的存在,增加了凝胶自身强度,生成的凝胶与岩石颗粒有一定的粘接力,从而明显提高了体系的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丙烯酰胺 可溶性淀粉 共聚 复合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接枝丙烯酰胺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冷延国 黄雅钦 +1 位作者 董春玲 黄明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7,共5页
利用凝胶层析法对明胶接枝丙烯酰胺的产物进行分离 ,研究了反应条件 (明胶和丙烯酰胺的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对明胶接枝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跟踪了反应过程中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 。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层析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稳油控水效果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佳妮 李欢 +3 位作者 唐煜东 苏瑞 申超 何宏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4-641,646,共9页
绝大多数的陆上油田经过长时间注水及注聚合物开发,储层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发育,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日益严重。针对常规调剖堵水剂封堵效果较差的技术难题,以西部B油田储层及流体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基本性能、... 绝大多数的陆上油田经过长时间注水及注聚合物开发,储层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发育,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日益严重。针对常规调剖堵水剂封堵效果较差的技术难题,以西部B油田储层及流体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基本性能、注入性、封堵性能,评价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稳油控水效果。研究表明,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初始黏度较低,注入性较好,但其受成胶空间环境影响较严重,成胶空间越大,成胶强度越高,对高渗透岩心的封堵能力强于对低渗透岩心的,对中低渗透储层中伤害较小,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性封堵的效果。此外,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注入量为0.1 PV时采收率增幅最高,继续增大凝胶的注入量,对中低渗透岩心的伤害随之增大,反而不利于液流转向的发生。随着顶替段塞注入体积的增加,采收率逐渐增大,“产出/投入”比逐渐降低。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注入时机对增油降水效果同样存在影响,注入时机越早,非均质性程度越弱,封堵效果越好,最终采收率增幅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共聚物 空间 液流转向 影响因素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二乙烯苯协助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祝宝东 王鉴 +2 位作者 李红伶 董维超 董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6,共7页
采用液-固溶胀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共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分散到聚丙烯(PP)颗粒内部,利用流变仪研究了共单体协助MAH熔融接枝PP反应,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对接枝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 采用液-固溶胀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共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分散到聚丙烯(PP)颗粒内部,利用流变仪研究了共单体协助MAH熔融接枝PP反应,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对接枝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对接枝反应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添加St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2.25%、1.56%;添加DVB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3.06%、46.31%,并且接枝物的热稳定性和极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接枝机理分析认为,在接枝反应时共单体首先接枝到PP链上,有效抑制了PP的降解,并与MAH主要以共聚形式接枝到PP主链上;DVB在分子结构上比St多了一个碳碳双键,一方面显著提高MAH接枝率,另一方面明显增大接枝PP大分子自由基间双基偶合终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二乙烯苯 苯乙烯 共单体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材料对硅烷接枝交联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流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淑静 谷正 +3 位作者 宋国君 杨超 王海龙 亓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9,8,共5页
采用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烯烃为共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接枝交联,制得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实验通过熔体指数(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原材料对改性PP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中的试剂均严重影响材料的熔体... 采用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烯烃为共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接枝交联,制得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实验通过熔体指数(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原材料对改性PP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中的试剂均严重影响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在硅烷和共单体共存的条件下,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随引发剂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单体起到稳定大分子自由基的作用,增加了硅烷的接枝效率和接枝速率,共单体与硅烷最佳摩尔比为1∶1。改性后材料的耐热性、力学性能等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硅烷 交联 熔体指数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