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质联用技术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液质联用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液质联用技术是指将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液质联用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液质联用技术是指将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鉴定、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在农产品农残检测中,液质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为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农产品安全 分离能力 药物代谢 技术 农药残留 农残检测 化合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及其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齐小城 章弘扬 +2 位作者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代谢组学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LC/MS)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荣霞 果德安 +2 位作者 叶敏 王巧 张金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5期33-40,共8页
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LC)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中药现代研究的强有力手段。本文以研究实例,从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药材品种鉴定、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体内代谢几个方面,对液质联用技术在... 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LC)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中药现代研究的强有力手段。本文以研究实例,从中药化学成分的快速筛选、药材品种鉴定、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体内代谢几个方面,对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分析了目前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中药现代化 量控制 药材鉴定 中药现代研究 液质联用技术 中药化学成分 量控制方法 结构鉴定 分离效能 相色谱 快速筛选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甘草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永 严安定 高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 目的建立HPLC/ESI-MS分析鉴定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195~400 nm;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结果甘草中的14个黄酮类、8个皂苷类成分和1个香豆素类成分获得了良好的分离与鉴定。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适合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可用于甘草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分析 甘草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紫薯蓣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泽锋 石玲 +1 位作者 苏一兰 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6-308,314,共4页
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检测紫薯蓣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全自动凝胶净化在线浓缩仪净化,然后采用LC-ESI(+)-MS/MS测定,对液质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实... 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检测紫薯蓣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全自动凝胶净化在线浓缩仪净化,然后采用LC-ESI(+)-MS/MS测定,对液质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1.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83~0.9999;在2.0~10.0μg/kg浓度范围内,加样回收率82.05%~97.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85%~6.63%。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灵敏、净化效果好、人为误差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蓣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快速高分离液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莹 丁越 +1 位作者 王新宏 张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9-222,共4页
将前期科研成果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黄芩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ESI-MS采用正... 将前期科研成果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黄芩药材中黄芩苷、黄芩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ESI-MS采用正离子监测模式,以葛根素为内标,测定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结果显示,黄芩苷、黄芩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58 5~1.87μg/mL和0.007 88~0.252μg/mL,相关系数γ大于0.99。黄芩药材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分别为15.81%和1.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和3.2%。根据实验教学任务和课时安排,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期望通过本项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熟悉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黄芩苷 黄芩素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黎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513-516,521,共5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独特的疗效及其对疑难杂症治疗的突出效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复杂的中药物质,对中药质量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利于中药走向现代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独特的疗效及其对疑难杂症治疗的突出效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复杂的中药物质,对中药质量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利于中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控制的众多分析检测手段中,液质联用技术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现以液质联用技术为切入点,主要阐述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或特征性成分的鉴别与含量测定,同时阐述部分非法添加成分检查方法等内容,拟为中药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量控制 液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MRM^(3)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复杂动物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雷 叶妮 +4 位作者 王亦琳 尹晖 翟南南 王鹤佳 徐士新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7期22-29,共8页
建立了高选择性MRM^(3)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猪肝脏等复杂动物性食品中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新方法。猪肝脏样品经酶解后用乙酸乙酯和叔丁基甲醚萃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溶液... 建立了高选择性MRM^(3)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猪肝脏等复杂动物性食品中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新方法。猪肝脏样品经酶解后用乙酸乙酯和叔丁基甲醚萃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Phenomenex F5(50 mm×3.0 mm,2.6μm)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源下,采用三级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3))检测。结果表明: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在系列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猪肝脏组织中的定量限均为0.5μg/kg。从0.5、2和10μg/kg三个添加浓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三种药物的回收率范围为89.7%~102.1%,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该方法稳定性好,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定性定量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M^(3) 液质联用技术 复杂动物性食品 β-受体激动剂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妆品禁用组分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谭菊英 颜其双 +3 位作者 王娟 孙煜 朱建萍 卢日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7-533,540,共8页
介绍了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常用的质量分析器、基质效应消除方式、定性定量测定等,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妆品禁用组分测定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的组分检测已从单一成分向多组分发展,更多简单... 介绍了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常用的质量分析器、基质效应消除方式、定性定量测定等,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妆品禁用组分测定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的组分检测已从单一成分向多组分发展,更多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高通量、高分辨率、高准确度的质量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化妆品禁用组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液质联用技术 抗生素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越颖 刘蕾 惠人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9-222,共4页
为培养制药工程本科生的药物评价能力,基于前期成熟的科研成果,将已建立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应用于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设计了题为“化合物X在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小鼠一次性灌胃化合物X溶液,取各时间点小鼠血浆,采用乙腈... 为培养制药工程本科生的药物评价能力,基于前期成熟的科研成果,将已建立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应用于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设计了题为“化合物X在小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小鼠一次性灌胃化合物X溶液,取各时间点小鼠血浆,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运用内标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经过上述实验过程,学生了解了化学药物药代谢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掌握了动物给药、取血、生物样本处理方法及药物含量测定等一系列综合实验技能,学会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参与了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提高了学生研究、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药物代谢动力学 制药工程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种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西门塔尔种公牛精子活力与精浆肉碱的关系
11
作者 罗芳 刘继甜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57-2364,共8页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种公牛精子活力与精浆肉碱的关系。本研究共采集26份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根据精子活力进行分组,其中异常组12个样本,正常组14个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样品进行非靶测定,... 旨在研究西门塔尔种公牛精子活力与精浆肉碱的关系。本研究共采集26份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根据精子活力进行分组,其中异常组12个样本,正常组14个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样品进行非靶测定,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rap MS)技术进行广靶脂质测定,对于测定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组精浆代谢轮廓较正常组发生明显变化,将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差异显著的肉碱进行分析,在精液活力异常组中,L-氯化棕榈酰肉碱、L-棕榈酰肉碱、硬脂酰肉碱、游离肉碱、乙酰肉碱、羟丁基-肉碱、3-羟基辛基肉碱、肉毒杆菌-肉碱、己烯基肉碱浓度显著高于活力正常组(P<0.05)。这些肉碱浓度与西门塔尔种公牛精液活力呈负相关,为研究牛精液品质的判定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西门塔尔种公牛 精子活力 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妆品抗感染类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贝 李丽霞 +3 位作者 丁晓萍 吕稳 李晓健 李琼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3-1450,共8页
概述了化妆品中添加抗感染类药物的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风险,液质联用技术常用的质量分析器种类、特点及应用领域。介绍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化妆品抗感染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并列出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应用液相色谱-三重... 概述了化妆品中添加抗感染类药物的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风险,液质联用技术常用的质量分析器种类、特点及应用领域。介绍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化妆品抗感染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并列出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应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实时直接分析-高分辨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检测抗感染类药物的情况,并包含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尚无检测方法的三种物质,分别是丹诺沙星、甲氧苄啶和洛硝达唑。本文可以为行业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资料,为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高效筛查和风险监测提供方向,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化妆品中抗感染类药物的检测方法的开发趋势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化妆品 抗感染类药物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缇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6期55-57,共3页
从列举液质联用技术的分类出发,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的特点,并详细论述了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包括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在食品药品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环境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谱联用技术在黑茶溯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达龙 《福建茶叶》 2019年第5期7-7,共1页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不同黑茶品种茶汤进行辨别、溯源研究。方法取不同黑茶品种茶样加沸水比例1:50,加盖浸泡获得茶汤,利用液质联用仪对茶汤分析水溶性成分获得数据,继而用数据统计做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主成分分析能区分各种黑茶...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不同黑茶品种茶汤进行辨别、溯源研究。方法取不同黑茶品种茶样加沸水比例1:50,加盖浸泡获得茶汤,利用液质联用仪对茶汤分析水溶性成分获得数据,继而用数据统计做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主成分分析能区分各种黑茶种类。结论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可区分不同黑茶品种,为黑茶辨别、溯源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液质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茯苓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9
15
作者 康安 郭锦瑞 +2 位作者 谢彤 单进军 狄留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对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LTQ-Orbitrap质谱联用技术对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色谱分离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并结合质谱碎裂规律及特征碎片信息,并通过比对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从茯苓95%乙醇提取物中初步分析了42个化学成分。结论本方法分离度良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并有助于对茯苓进行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质联用技术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与液质联用相结合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胜男 杨燕云 +2 位作者 许亮 邢艳萍 康廷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与液质联用色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具显微操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优势,可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与组织中分布与积累的研究,是对中药显微鉴定、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的深入与发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药栽培及采收...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与液质联用色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具显微操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优势,可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与组织中分布与积累的研究,是对中药显微鉴定、中药化学成分分析的深入与发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药栽培及采收加工、中药代用品等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对于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结近年来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与液质联用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 液质联用技术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UHPLC-QTOF-MS技术筛选亚麻籽油脂质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敏和 任皓威 +5 位作者 金日天 康佳欣 商佳琦 宁雪楠 姚思含 刘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38-346,共9页
为了探究亚麻籽油中脂质的真实属性和发掘其有价值的脂质分子,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Spectroscopy,UHPLC-QTOF-MS)表征了亚... 为了探究亚麻籽油中脂质的真实属性和发掘其有价值的脂质分子,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Spectroscopy,UHPLC-QTOF-MS)表征了亚麻籽油的脂质轮廓。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15个脂质分子小类共668种脂质分子;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31个脂质分子小类共404种脂质分子;共有7个脂质分子小类脂质在正、负离子下均被检测到;此外,该研究首次在亚麻籽油中发现甜菜碱脂、甘油糖脂、神经节苷脂、鞘磷脂、神经酰胺、羟基脂肪酸的脂肪酸酯、酰基肉碱和植物固醇,这些脂质都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两个品种亚麻籽油间相对定量值差异显著的脂质分子均超过200种(P<0.05),并筛选出6种甘油磷酸肌醇、1种甘油磷酸胆碱、1种甘油磷酸乙醇胺和1种三酰基甘油作为亚麻籽A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6种三酰基甘油和1种半单酰基甘油磷酸酯作为亚麻籽B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1种神经节苷脂和1种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作为亚麻籽C油的标志性脂质分子。总之,该研究在亚麻籽油中鉴定出39个脂质分子小类共1072种脂质分子,其中有22个脂质分子小类共415种脂质分子首次在亚麻籽油中被检测到,此外不同品种亚麻籽油在脂质分子层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脂质分子作为标志物,可用于植物油的品质判别、营养评价,真伪鉴别和安全性评价等,也为其他植物油的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主成分分析 亚麻籽 液质联用技术 组学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围食膜的蛋白质组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振普 王亮 +3 位作者 李鹏娟 王朝兴 肖宇博 张小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目的】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是昆虫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本研究旨在鉴定出农业重大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围食膜的总蛋白成分,为进一步揭示昆虫围食膜的形成机制及研发新颖的害虫... 【目的】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是昆虫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本研究旨在鉴定出农业重大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围食膜的总蛋白成分,为进一步揭示昆虫围食膜的形成机制及研发新颖的害虫控制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剥离棉铃虫5龄幼虫PM,用三氟甲磺酸(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 TFMS)处理,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鉴定围食膜蛋白质组,然后对鉴定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棉铃虫幼虫围食膜蛋白质169个,是目前鉴定最多的棉铃虫围食膜蛋白。通过GO分析,可以将这些鉴定的蛋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KEGG富集结果显示,鉴定蛋白可以富集在12条代谢通路中;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结果表明,以ACC和CG3011等蛋白为核心可以形成蛋白互作网络。【结论】本研究鉴定了169个棉铃虫幼虫围食膜蛋白质,并对其进行了GO, KEGG和PPI分析,结果有助于人们全面理解昆虫围食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围食膜 蛋白 液质联用技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白金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培 李雪春 +2 位作者 林龙飞 田晶辰 倪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白金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进行脑代谢组学研究之前,采用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测定结果为指标评价建模效果和白金胶囊抗抑郁疗效...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白金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进行脑代谢组学研究之前,采用体质量、糖水消耗量、旷场试验测定结果为指标评价建模效果和白金胶囊抗抑郁疗效。脑代谢组学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SPSS、SIMACA-P软件分析测定结果,通过数据库(MASSBANK、METLIN、HMDB和KEGG)检索和文献分析,寻找出和抑郁相关的脑组织样本中的生物信息。结果:测得脑组织样本中共1 194种化合物。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得分矩阵中的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分别集中分布在3个不同区域,说明存在组间差异;结合载荷矩阵和VIP值进行搜库查询及文献分析,得到牛磺酸、苏糖酸、N-乙酰天冬氨酸和肌苷4个主要化合物。结论:白金胶囊的抗抑郁药效与其改变脑内氨基酸水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参与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技术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倩 万生芳 +4 位作者 李荣科 张磊 魏昭晖 仲子惠 邵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2-599,共8页
目的建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方法将25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17只)。造模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1)诱导建立糖... 目的建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方法将25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17只)。造模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1)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随机分为DKD组、血瘀病证结合组,血瘀病证结合组按0.05 mg·kg^(-1)尾静脉注射10%大分子右旋糖苷3次,诱导成DKD血瘀证模型。根据随机血糖、24-hUP、证候评估、病理染色等对模型进行评价,并结合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结果血瘀病证结合组大鼠证候评估及病理染色均显示模型复制成功。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出22个差异代谢产物,其涉及的通路也与DKD血瘀证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本次DKD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复制成功,指标评估及代谢组学结果均显示出与DKD血瘀证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瘀证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技术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