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氮蒸发器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莫丽 王玉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77,共3页
液氮蒸发器余热回收系统是针对国内油气田开采现场余热回收利用率低这一现状,而开发与液氮泵车配合使用的系统。系统运用PLC控制技术对温度进行控制,对系统实现动态监控,进而实现对整个余热回收系统热量的控制。根据传热平衡方程,对液... 液氮蒸发器余热回收系统是针对国内油气田开采现场余热回收利用率低这一现状,而开发与液氮泵车配合使用的系统。系统运用PLC控制技术对温度进行控制,对系统实现动态监控,进而实现对整个余热回收系统热量的控制。根据传热平衡方程,对液氮蒸发器的传热特性、静态增益等性能进行研究,得到液氮蒸发器在传热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制定液氮蒸发器余热回收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案。热回收式液氮蒸发技术在该系统中的成功运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泵车 余热回收 液氮蒸发 温度 PL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扎及合缝工艺对多层绝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勇 陈叔平 +3 位作者 陈联 张尚武 李棉峰 赵碧婧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6,共8页
利用静态液氮蒸发量热法测试了4种材料包覆工艺方案下的多层绝热结构低温绝热性能,探究了包扎工艺和合缝工艺耦合作用对多层绝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贝壳式包扎更有利于绝热性能的提升;对比其它合缝工艺,插接式合缝避免了不同反... 利用静态液氮蒸发量热法测试了4种材料包覆工艺方案下的多层绝热结构低温绝热性能,探究了包扎工艺和合缝工艺耦合作用对多层绝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贝壳式包扎更有利于绝热性能的提升;对比其它合缝工艺,插接式合缝避免了不同反射层间的干涉,实现了同层等温,因而绝热效果最佳;采用贝壳式包扎、插接式合缝的20反射层多层绝热结构的性能最优,其热流密度为1.840 W/m^(2),表观导热系数为6.699×10^(-5)W/(m·K);采用螺旋式包扎、搭接回折式合缝的20反射层多层绝热结构的性能最差,其热流密度和表观导热系数分别为3.775 W/m^(2)、1.266×10^(-4)W/(m·K)。包扎及合缝工艺对多层绝热性能影响显著,应按实际需求对材料的包覆工艺进行合理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绝热 包扎及合缝工艺 静态液氮蒸发量热法 贝壳式包扎 插接式合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共底贮箱加注过程非稳态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彬 杨瑞生 +2 位作者 郑卫东 周芮 张小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8-76,共9页
以液氧和煤油为推进剂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承力式共底贮箱结构一方面可以缩短整个运载器长度,改善运载器长径比,二能取消液氧贮箱与煤油贮箱间的箱间段,减轻结构质量。但要求共底夹层需要良好的隔热性能,同时承受煤油箱和液氧箱双向压力... 以液氧和煤油为推进剂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承力式共底贮箱结构一方面可以缩短整个运载器长度,改善运载器长径比,二能取消液氧贮箱与煤油贮箱间的箱间段,减轻结构质量。但要求共底夹层需要良好的隔热性能,同时承受煤油箱和液氧箱双向压力载荷。获得加注过程共底夹层的温度非稳态分布是分析夹层隔热和应力性能的基础。基于CFD方法,模拟了液氮加注过程,共底贮箱包括液氮贮箱和煤油贮箱以及共底夹层,从室温到加注完成的非稳态温度分布。数值模型考虑了贮箱表面可能结冰时的热边界条件变化以及由于壁面漏热导致的液氮/氮蒸气相变蒸发。为了防止煤油局部温度过低,重点分析了叉形环处包裹或未包裹PMI绝热材料对煤油温度场和液氮蒸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叉形环处包裹绝热材料时在自然蒸发阶段煤油局部最低温度小于240 K,而未包裹绝热材料时局部最低温度大于260 K,满足设计要求。仿真结果为液氧和煤油共底贮箱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底贮箱 煤油 泡沫 液氮蒸发 相变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