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设计及运动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解方喜 钟兵 +3 位作者 杨国志 赵平 洪伟 苏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4,共8页
降低汽油机部分负荷泵气损失需要灵活的可变气门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依然面临压力波动和气门落座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中通过调节节流阀开度使0~4 800 r·min^-1的气门升程在0~8.2 mm范围内连续可... 降低汽油机部分负荷泵气损失需要灵活的可变气门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依然面临压力波动和气门落座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中通过调节节流阀开度使0~4 800 r·min^-1的气门升程在0~8.2 mm范围内连续可变,仿真探究了活塞直径对压力波动和节流孔径对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活塞直径和节流孔径,试验研究了液压油温度对气门运动特性和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增大活塞直径能降低系统工作压力并减小压缩波峰值,有利于降低压力波动,最终选取挺柱和气门活塞直径分别为17和14.5 mm,小于1.6 mm的节流孔径可使4 000 r·min^-1时的气门落座速度小于0.5 m·s^-1。转速不变,气门最大升程随节流阀开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节流阀开度,转速越高气门最大升程越大,节流阀开度越大,不同转速时的最大升程差异也更大。节流阀全关,液压油温度对升程的影响很小;相同节流阀开度,随液压油温度升高,气门腔压力和气门最大升程逐渐降低。气门落座速度对液压油温度不敏感,不同温度的气门落座速度方差仅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 气门运动特性 压力波动 气门落座速度 液压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进气充量模型研究
2
作者 段伟 牛贝妮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12期37-42,共6页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米勒循序和提高燃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对发动机进气充量模型的准确性和响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凸轮驱动式电液可变气门机构及其工作模式,并在不同的工作... 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机构可以降低泵气损失、实现米勒循序和提高燃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对发动机进气充量模型的准确性和响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凸轮驱动式电液可变气门机构及其工作模式,并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建立了相对应的进气充量预估模型,验证了此充量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 凸轮驱动 充量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缸机液压可变气门运动特性测量试验平台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兆辉 张科超 +1 位作者 解方喜 张汾滨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150,共9页
该文研发了四缸机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该机构由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和落座缓冲机构组成。低压系统为可变气门机构补油,高压系统提供驱动气门开启的压力,并与复位弹簧和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开启和关闭。通过AMESim仿真平台对可变气门机构... 该文研发了四缸机液压可变气门机构,该机构由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和落座缓冲机构组成。低压系统为可变气门机构补油,高压系统提供驱动气门开启的压力,并与复位弹簧和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开启和关闭。通过AMESim仿真平台对可变气门机构关键零部件进行优化选型,基于可变气门机构搭建液压可变气门运动试验平台,并开展了柔性化可变气门运动特性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气门升程在0~9.5mm连续可变,且气门落座速度小于0.5 m/s,气门关闭时刻可提前约100°CA;在不同发动机循环下,气门最大升程误差和4个缸的气门升程误差均小于0.77%;随着气门开启升程增大或者发动机转速的增加,气门启闭工作模式转换所需的过渡周期增加,最大过渡周期为0.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可变气门机构 气门运动特性 AMESim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落座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玉珍 谢宗法 +2 位作者 常英杰 陈飞 李小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3-529,共7页
在BJ486EQ汽油机上开发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HVVS),采用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控制进气门开启和关闭,采用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建立FHVVS气门运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FHVVS的气门升程.讨论了FHVV... 在BJ486EQ汽油机上开发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HVVS),采用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控制进气门开启和关闭,采用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建立FHVVS气门运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FHVVS的气门升程.讨论了FHVVS的气门落座过程和特性,重点分析了两种气门落座缓冲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结果表明:液压活塞侧面节流的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显著降低了FHVVS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与传统气门机构相比,FHVVS实现了气门平稳落座,且4缸汽油机的各缸落座特性均匀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落座缓冲机构 气门升程 气门落座速度 气门反跳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液压气门运动特性及其泵气损失 被引量:15
5
作者 魏枫展 张晋群 +3 位作者 常英杰 谢宗法 付文超 房佩鸽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分析实测气门升程,发现FHVVS机构的进气门开启过程可分为凸轮驱动段、液压控制段和落座节流段.在液压控制段中气门开启不受凸轮型线的控制,使进... 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的连续可变.通过分析实测气门升程,发现FHVVS机构的进气门开启过程可分为凸轮驱动段、液压控制段和落座节流段.在液压控制段中气门开启不受凸轮型线的控制,使进气门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明显提高.与传统配气凸轮机构相比,在气门开启持续角相同时,FHVVS系统的气门开启角面值明显提高,且转速越低角面值提高幅度越大.试验表明:点燃式发动机采用FHVVS控制负荷,大幅度缩短了进气门开启时间,并在较短的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内,提供了较大的气门开启角面值,使小负荷工况的泵气损失得到大幅度降低,尤其在小负荷、低转速时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式发动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升程 泵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内部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6
作者 窦文政 张晋群 +3 位作者 赵淇东 王晓艳 常英杰 谢宗法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3,共8页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提出了油耗温升比λ,以表征某种排气热管理下排气温度每提高100℃时柴油机额外增加的燃油消耗率.结果表明:在进气冲程中,来自排气道的高温含氧废气回流使进气流量明显减少,排气温度显著上升;与相同进气流量的进气节流阀热管理相比,内部EGR热管理的进/排气压差明显减小,泵气损失降低62.2%以上,优化后的燃油消耗率降低4.26%~6.62%;采用“内部EGR+节流阀”的复合热管理模式,使试验样机在转速为1200 r/min、中等负荷工况下的排气温度大幅升至522℃,且油耗温升比λ仅为3.0 g/(kW·h)·(100℃),而相同进气流量下节流阀模式的油耗温升比λ高达9.6 g/(kW·h)·(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排气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可变气门技术对二冲程缸内制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智敏 张晋群 +3 位作者 贾德民 赵淇东 常英杰 谢宗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3,共9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开展由主制动和副制动组成的二冲程缸内制动技术的仿真研究.通过GT-Power搭建了6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排气制动升程开启时刻与最大升程对主制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排气门早关对副制动性... 利用自主研制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开展由主制动和副制动组成的二冲程缸内制动技术的仿真研究.通过GT-Power搭建了6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排气制动升程开启时刻与最大升程对主制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排气门早关对副制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配气凸轮和FHVVS的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气门运动规律试验台架,对研制的FHVVS气门升程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FHVVS实现了一个工作循环内进/排气门单次开启与两次开启之间的快速平稳转换.根据实测气门运动规律,对二冲程缸内制动性能进行了模拟,可知,与原机制动方式相比,二冲程制动大幅度提高了低转速工况的有效制动转矩T_(tqb),使转速为1100r/min时的有效制动转矩T_(tqb)提高了57.1%;二冲程制动明显降低了高转速工况的最大缸内压力,在转速为2100r/min时最大缸内压力降低了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缸内制动 二冲程制动 有效制动转矩 最大缸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门早关对柴油机进气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炯 常英杰 +3 位作者 谢宗法 刘鑫 李小蕊 王兆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 在一台SD2100TA柴油机上安装了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的方式对进气量和有效压缩比进行调节,并对进气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节气门进气量调节方式相比,EIVC能有效降低泵气损失,且能够降低缸内工质温度,有利于实现低温燃烧。随进气门关闭时刻(IVCT)的提前,有效压缩比降低,压缩终点压力和温度下降,滞燃期增长,着火推迟,预混燃烧比例上升,扩散燃烧比例下降,由于工质总热容降低,燃烧后的缸内工质温度增加,导致排气温度显著提高。在保持指示热效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EIVC可以有效地降低缸内峰值压力,拓宽柴油机负荷范围。在1 650r/min、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0.64MPa工况点,当IVCT从下止点后30°提前到下止点后-50°时,峰值压力降低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气门早关 有效压缩比 指示热效率 米勒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EGR策略下汽油CAI燃烧试验Ⅰ:气门定时影响及实现CAI燃烧定时区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发发 郭英男 +4 位作者 刘辉 高锋军 李华 王云开 程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燃烧室EGR策略是实现可控自燃(CAI)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在装备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的单缸机试验系统上,研究了使用燃烧室EGR策略实现CAI燃烧时,进、排气门定时对汽油CAI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r/min采用对称负气门重叠角... 燃烧室EGR策略是实现可控自燃(CAI)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在装备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的单缸机试验系统上,研究了使用燃烧室EGR策略实现CAI燃烧时,进、排气门定时对汽油CAI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r/min采用对称负气门重叠角(NVO)定时变化时,在NVO为140~240°CA内能够实现CAI燃烧,采用非对称的NVO定时变化,可以拓宽实现CAI燃烧的NVO范围,改善CAI燃烧状态.此外,排气门关闭定时对缸内残余废气量的影响要大于进气门开启定时,在能实现CAI燃烧的气门定时区域内,排气门关闭角(EVC)变化范围较小为50°CA,进气门开启角(IVO)变化范围可达200°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可控自燃 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 可变气门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门升程对汽油CAI燃烧及气门定时区域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锋军 刘发发 +2 位作者 谷艳华 谭满志 郭英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8,共7页
在改造的4冲程单缸机上,装备自主开发的电控液压驱动全可变气门机构,通过改变进排气门定时和升程截留高温已燃废气实现了汽油均质压燃(CAI)燃烧.通过试验探索了不同升程时的气门定时区域,研究了不同气门升程时,进排气门定时对燃烧的影响... 在改造的4冲程单缸机上,装备自主开发的电控液压驱动全可变气门机构,通过改变进排气门定时和升程截留高温已燃废气实现了汽油均质压燃(CAI)燃烧.通过试验探索了不同升程时的气门定时区域,研究了不同气门升程时,进排气门定时对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r/min,采用对称负气门重叠角(NVO)策略,NVO大于180℃A时,发动机实现了正常CAI燃烧;随着气门升程降低,可实现CAI燃烧的NVO区间变大,对应的EGR率也呈增大趋势,NOx排放呈减小趋势.采用非对称NVO策略,拓宽了实现CAI燃烧的NVO范围;相同升程,排气门关闭角(EVC)定时对应EGR率的影响均大于进气门开启角(IVO)定时.气门升程低时,CAI稳定燃烧定时范围大,EVC定时对EGR率的影响显著增强;气门升程高时,可实现CAI燃烧的平均有效压力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 可变气门升程 可变气门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