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过载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
作者 江亚 王媛媛 +4 位作者 高自然 李霞 张朝晖 阮立文 徐文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消瘦、乏力、食欲缺乏4个月,午后低热3天”入院。患者于202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缺乏,进食后腹胀加重伴恶心。同年8月22日至外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1)腹水:结核性腹膜炎?(2)慢性乙型病毒性... 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消瘦、乏力、食欲缺乏4个月,午后低热3天”入院。患者于202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缺乏,进食后腹胀加重伴恶心。同年8月22日至外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1)腹水:结核性腹膜炎?(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低钾血症;(4)凝血功能异常;(5)胃溃疡瘢痕期;(6)结肠息肉。给予抗病毒、利尿和抑酸护胃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腹胀症状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过载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 腹水 基因重排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药物治疗路径的制订与应用成效
2
作者 曾峥 万达伟 +4 位作者 陈薇 范乐勇 谌通通 丁爱萍 袁晟光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8-1164,共7页
目的通过制订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药物治疗路径并应用,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背景下精细化用药以及控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制订初治DLBCL的药物治疗路径,以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为基础,采用戴明环(PDCA)循... 目的通过制订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药物治疗路径并应用,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背景下精细化用药以及控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制订初治DLBCL的药物治疗路径,以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为基础,采用戴明环(PDCA)循环法进行行政干预,并以血液内科为试点科室,观察该科室初治DLBCL患者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和DRGs支付结余等经济性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实践情况。结果RG13干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支付结余亏损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初治DLBCL药物治疗路径的制订及其应用,可以在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约治疗成本,减少DRG超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路径 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美玲 段园园 +4 位作者 凡龙云 徐建平 徐五琴 冯振中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二代测序技...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83岁,有脓胸病史半年余。例2男性,75岁,有慢性胸膜炎病史10年余,结肠癌病史6年余。镜下见2例背景均混杂大量急慢性炎细胞,中等至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片状生长,细胞核不规则,核质比增大,染色质较粗,部分可见核仁。例2可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呈血管中心性生长并侵犯血管壁。免疫表型:2例CD20、CD79a和PAX5均阳性;2例C-MYC、CD10和BCL6均阴性,例1中MUM1和BCL2阳性,例2中MUM1和BCL2阴性;2例EBER均阳性,例1中EBNA2和LMP1阳性。2例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70%、90%)。例2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示CD58基因一级变异,其余24个基因呈二级变异或三级变异。例1行化疗,例2行手术+化疗,2例均在26个月内死亡。结论DLBCL-CI多见于老年男性,其发生、发展与长期慢性炎症和EBV感染密切相关。其恶性度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 分子遗传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文秀 李甘地 +2 位作者 周桥 刘卫平 张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4-307,共4页
目的:比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两类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62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诊断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比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两类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62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诊断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类淋巴瘤相比较,M 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复发率、淋巴结累及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5年生存率较高。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指数>20%的患者生存状况较<20%的患者低,ⅠE期以上患者生存状况较ⅠE期患者差,伴有淋巴结累及的患者生存状况较无累及患者低。结论:粘膜相关淋巴瘤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上有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累及对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和预后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相关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居红格 谢建兰 +5 位作者 郭新建 李月红 韦萍 郑媛媛 金妍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复查和完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4例进行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2岁,病史平均20个月。(2)病理形态:黏膜下大量密集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有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B细胞。(3)免疫表型:浸润细胞CD20、CD79a、BCL-2均(+),CD3、CD5、CD10、Cyclin D1、TdT均(-)。(4)Ig基因克隆性分析:4例均呈单克隆。(5)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且病变无复发。结论 眼结膜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红肿突起为主要特征,镜下以小细胞样边缘带B细胞为主,具有典型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惰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结膜肿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钟凤鸾 张红宇 +3 位作者 张倩 张文丽 冯佳 孟庆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瘤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淋巴 噬血细胞综合征 b细胞淋巴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高双 王宇晴 +1 位作者 李培培 于莲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最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特点 诊断 内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牟向东 王广发 +1 位作者 刁小莉 阙呈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50,共5页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MZ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具...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th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MZ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本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热、咳嗽、胸痛,用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胸部CT显示右肺中叶和左肺下叶实变,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和CT血管造影征,肺实变内可见扩张的支气管。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是单核细胞为主的渗出液。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支气管镜下可见左肺下叶、右肺中叶支气管狭窄,用支气管镜进行透壁肺活检,病理为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CD20阳性,CD3,CD5,CD10,CD21,CD23,Bcl2和Bcl6阴性。肺MALT-MZL是肺原发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有创检查取得病理标本有助于早期诊断。某些临床表现(如周期性发热,肺实变及其内扩张的支气管,血浆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出现M蛋白等)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放疗和化疗。肺MALT-MZL属于惰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肺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与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娟 高元慧 +2 位作者 徐海霞 王美清 陈正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47-350,357,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子表面标志物CD68、CD206在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初诊和首次复发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TAM的极化在PGI-DLBCL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PGI-DLBCL患者初诊...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子表面标志物CD68、CD206在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初诊和首次复发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TAM的极化在PGI-DLBCL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PGI-DLBCL患者初诊和首次复发后淋巴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TAM的分子标志物CD68和CD206的表达变化。根据CD68和CD206初诊至首次复发后表达的变化,将28例患者分为"增强"、"稳定"和"减弱"3种情况,分析其变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CD68和CD206不同程度表达的病例所占比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CD68和CD206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08)。CD68和CD206表达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分期、有无B症状、病理类型、ECOG评分和IPI评分无关,CD206的表达变化与原发部位有关(P<0.05)。CD68(P=0.23)和CD206 (P=0.818)变化与肿瘤复发时间无关。结论:M2-TAM的极化促进了PGI-DLBCL复发,可能成为预测PG-DLBCL复发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时间 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组化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NF-κB/p65、PD-1、PD-L1表达相关性研究及其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平 杨文秀 +2 位作者 周杰 冯江龙 林超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382,共8页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目前尚未见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p65蛋白高表达与PD-1、PD-L1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p65、PD-1、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90例DLBCL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5蛋白并分为p65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PD-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或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 D-L1),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细胞膜上表达的PD-L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各组中PD-1、PD-L1的mR NA表达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样本中,p65高表达率为61.11%(55/90),PD-1阳性率为32.22%(29/90),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24.44%(22/90),mPD-L1阳性率为28.89%(26/90);p65高表达与PD-1蛋白及mR NA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但p65高表达与肿瘤细胞PD-L1或mP D-L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22,P=0.015),且在不同p65蛋白表达组间PD-L1 mRN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高表达组相对较高(P=0.012);随访数据显示PD-1阳性与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有关(P=0.044),PD-L1阳性与高IPI评分及B症状的出现有关(P=0.007,P=0.001);Kaplan-Meier显示DLBCL中p65、PD-1、PD-L1、m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OS相关,且p65高表达、PD-1阳性、PD-L1阳性、mPD-L1阳性患者OS相对较短(P值分别为0.038、0.015、0.028、0.010)。结论:DLBCL中PD-L1蛋白和mRNA上调表达与p65蛋白高表达相关;p65、PD-1、PD-L1、mPD-L1蛋白水平与患者OS较短有关,这些蛋白对临床及生存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NF-Κb/P65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薇 熊文婕 +5 位作者 李姮 刘慧敏 李增军 吕瑞 邱录贵 易树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0-485,共6页
目的:分析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不同亚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探讨惰性B-NHL不同亚型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不同亚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探讨惰性B-NHL不同亚型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199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33例初诊惰性B-NHL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资料。与全国一般人群相对照,比较惰性B-NHL患者与全国一般人群肝炎病毒感染的差异。比较分析惰性B-NHL各亚型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733例惰性B-NHL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为7.9%,与全国一般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vs.7.2%,P=0.548)。在惰性B-NHL中,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48例,HBs-Ag阳性率为18.8%,明显高于全国一般人群(18.8%vs.7.2%,P=0.002)、其他惰性B-NHL(18.8%vs.7.2%,P=0.004)及其他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MZL)患者(18.8%vs.7.1%,P=0.005)。惰性B-NHL其他亚型患者HBs-Ag阳性率比较全国一般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阳性患者中,乙肝"大三阳"在惰性B-NHL不同亚型中无显著性差异,但乙肝"小三阳"在SMZL组占16.7%,明显高于其他惰性B-NHL组(16.7%vs.4.7%,P<0.001)。惰性B-NHL患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Ab)阳性率为1.9%,较全国一般人群明显升高(1.9%vs.0.4%,P<0.001)。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LPL/WM)、SMZL、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结内边缘区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NMZL)组患者抗HCV-Ab阳性率分别为2.2%、2.5%、4.2%、3.0%、3.7%均较全国一般人群明显升高(均P<0.05)。而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不能分类(B-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unclassified,B-LPD-U)、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tissue lymphoma,MALT)、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prolymphocytic leukaemia,B-PLL)、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组与全国一般人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ZL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及其他惰性B-NHL各亚型,提示HBV感染与我国SMZL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肝炎病毒 脾边缘区淋巴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红莉 阿迪娜·乌提库尔 +1 位作者 徐晓玮 石雨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4-78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化疗的69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 目的:分析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化疗的69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3周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依据化疗后血小板有无减少将患者分为减少组与未减少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比较,重点分析化疗前血清miR-34a与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结果:69例DLBCL患者经R-CHOP21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52.17%(36例);减少组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减少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各指标低表达可能是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单独及联合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风险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且以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的cut-off值为42.094 pg/ml、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的cut-off值为3.894时,联合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血清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可能是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化疗 MIR-34A 血小板减少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T细胞的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1例
13
作者 成云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T细胞淋巴 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STAT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闻照凤 黄绮堂 +4 位作者 胡泉泉 李雨 朱俊 王弦 李延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1,168,共6页
目的 探讨p-STAT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8例DLBCL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ver... 目的 探讨p-STAT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8例DLBCL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228例DLBCL中,p-STAT3阳性92例,ECOG-PS评分>1分者88例(P<0.001)、结外累积部位>1分者47例(P=0.012)、Ann Arbor分期Ⅲ+Ⅳ期者99例(P<0.001)、LDH水平>正常者63例(P<0.001)、IPI评分3~5分者69例(P<0.001)、疾病进展者71例(P<0.001)、CD68高表达者85例(P<0.001)、CD163高表达者102例(P<0.001)、non-GCB型61例(P<0.001)、BCL-2阳性者33例(P<0.001)。IPI评分0~3分的p-STAT3阳性DLBCL患者的OS和PFS明显缩短(P<0.001)。结论 p-STAT3表达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且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相关巨噬细胞 P-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mi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吉莲 崔灵芝 +1 位作者 郝小夏 李晓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21、mi 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根据Ann-Arbor(Cotswolds)分期将所有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21、mi 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根据Ann-Arbor(Cotswolds)分期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详细统计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mi R-21、mi R-191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00例DLBCL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7例,Ⅳ期23例。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mi R-21、mi R-19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发现,mi R-21、mi R-191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66、0.636);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 R-21、mi R-191过表达是DLBCL患者临床高分期的危险因子(OR>1,P<0.05);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mi R-21水平与mi R-19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39)。结论:DLBCL患者的mi R-21、mi R-191过表达与临床高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微小核糖核酸-191 微小核糖核酸-21 分期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相关性EBV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不同于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而特征明显的惰性肿瘤 被引量:8
16
作者 Boyer D F McKelvie P A +2 位作者 de Leval L 解建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5-745,共1页
目前,罕见部位局限性纤维蛋白相关性EB病毒(EBV)阳性大B细胞增生淋巴瘤已有报道。本组12例患者中位年龄55.5岁,男女比为3:1。12例纤维蛋白相关性EBV阳性大B细胞增生淋巴瘤中,镜下见淋巴瘤为偶发,包含3例心房黏液瘤,3例血管内... 目前,罕见部位局限性纤维蛋白相关性EB病毒(EBV)阳性大B细胞增生淋巴瘤已有报道。本组12例患者中位年龄55.5岁,男女比为3:1。12例纤维蛋白相关性EBV阳性大B细胞增生淋巴瘤中,镜下见淋巴瘤为偶发,包含3例心房黏液瘤,3例血管内移植物相关性血栓,2例慢性血肿和4例假性囊肿。病变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EbV阳性 纤维蛋白 相关 慢性炎症 惰性 血管内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差异表达自噬基因筛选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钧栋 张皓旻 +3 位作者 卢迪 王紫宁 陈浩然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筛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自噬相关基因(ARG)的差异表达,探讨差异表达自噬基因(DEARG)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利用包含481例DLBCL患者临床信息及基因表达谱数据的NCICCR数据库与包含232个ARG的HADb... 目的:筛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自噬相关基因(ARG)的差异表达,探讨差异表达自噬基因(DEARG)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利用包含481例DLBCL患者临床信息及基因表达谱数据的NCICCR数据库与包含232个ARG的HADb数据库,通过R语言确定DLBCL中ARG的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ARG与DLBCL发生发展的关系,Cox回归算法建立多基因预后模型,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ROC曲线评价预后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从481例DLBCL患者淋巴结样本及5例正常淋巴结样本中共提取DEARG 122个,其中上调基因4个,下调基因118个。GO富集主要集中在线粒体自噬、自噬调节、细胞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等本体学注释。KEGG富集主要集中在细胞衰老、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等。对230个临床信息完整的样本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发现20个ARG与DLBCL患者整体生存明显相关,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9个预后相关ARG(HIF1A、CAPN1、ITPR1、PRKCQ、TRAIL、HDAC1、TSC2、NRG3和MAPK3)建立DLBCL ARG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际预后指数和风险值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和0.747。结论:DLBCL ARG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自噬相关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1例
18
作者 王亚伟 欧阳学农 解方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4-174,共1页
患者女,66岁,2010年6月因“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血常规、生化未见明显异常,CA199125.76U/mL,血沉23.0mm/h,骨穿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8F-FDGPET—CT结果:双肺野内多发片、块状密度增高影,呈高代谢(图1)。左肺门... 患者女,66岁,2010年6月因“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血常规、生化未见明显异常,CA199125.76U/mL,血沉23.0mm/h,骨穿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8F-FDGPET—CT结果:双肺野内多发片、块状密度增高影,呈高代谢(图1)。左肺门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肺黏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活性
19
作者 梅群弟 王海鹏 +4 位作者 王利 傅芳 李娟 郑姚 张玲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3,共8页
为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 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 (B cell lymphoma 2 related protein A1, BCL2A1)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活性。采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细胞划痕实验、CCK-8法、透射电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ET-3... 为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 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 (B cell lymphoma 2 related protein A1, BCL2A1)的原核表达及体外活性。采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细胞划痕实验、CCK-8法、透射电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ET-32a-BCL2A1重组质粒,表达获得约33 kDa的BCL2A1。终浓度为0.02μg/mL、0.2μg/mL、2.0μg/mL的BCL2A1均能使HepG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 <0.05),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迁移。2.0μg/mL BCL2A1导致HepG2细胞核固缩,胞质中高密度物质聚集,溶酶体吞噬形成致密的凋亡小体等。此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9的mRNA水平在2.0μg/mL组中显著上调(P <0.05),CASP8的mRNA水平在0.2μg/mL和2.0μg/mL组中显著上调(P <0.05),而CASP3和Cyt c的mRNA水平在3个浓度处理组均显著上调(P <0.05)。这提示BCL2A1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影响HepG2细胞活性,为进一步探索牦牛BCL2A1基因功能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2相关蛋白A1(bCL2A1)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c-myc易位与临床预后相关
20
作者 Gualco G Weiss L M +1 位作者 Harrington Jr W J 刘勇(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c-myc易位 青少年 预后相关 免疫表型 儿童 纵隔淋巴结肿大 LYMPHO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