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 被引量:36
1
作者 宫丽娟 刘绍民 +2 位作者 双喜 蔡旭辉 徐自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在对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足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密云站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观测资料,应用足迹模型对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对风向、Monin-Obuk... 在对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足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密云站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观测资料,应用足迹模型对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对风向、Monin-Obukhov长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观测高度/有效高度等因子比较敏感。密云站涡动相关仪的源区白天主要分布在仪器的西南与南面,而夜间则在东北与北面。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为西南—东北向分布。涡动相关仪各月源区形状不同,但大致分布在南北长1000 m、东西宽850 m的范围内,而LAS各月源区为西南—东北向分布,长约2060 m,最宽处约为620 m。对涡动相关仪通量有贡献的下垫面主要为园地(67%)和耕地(19%)。其中园地的通量贡献比例在夏、秋季比较大,冬、春季稍小,而耕地则相反。大孔径闪烁仪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为园地、耕地和居民地,通量贡献比例分别为49%,28%和11%。其中园地和耕地通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与涡动相关仪的观测结果一致,但没有涡动相关仪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大孔径闪烁 源区 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湖滨农田下垫面大口径闪烁仪与涡动相关仪测量的湍流热通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安伦 李建 +1 位作者 彭浩 孙绩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6,共9页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大口径闪烁仪(LAS)和涡动相关仪(EC)在洱海湖滨农田下垫面的同步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两种仪器测量湍流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LAS测得的湍流感热和潜热通量与EC测得的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大口径闪烁仪(LAS)和涡动相关仪(EC)在洱海湖滨农田下垫面的同步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两种仪器测量湍流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LAS测得的湍流感热和潜热通量与EC测得的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90。两种仪器测量结果差异均存在显著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昼夜变化表现为白天时段LAS的平均感热(潜热)通量比EC的偏小15.6 W·m-2(偏大94.6 W·m-2);夜间时段则相反,LAS比EC的偏大9.3 W·m-2(偏小40.6 W·m-2)。季节变化表现为湿季(5-8月、10月)LAS的平均感热通量比EC的偏小6.9 W·m-2,干季(4月)LAS的平均潜热通量比EC的偏小2.1 W·m-2,其他月份则相反,LAS比EC测得的感热(潜热)偏大5.7(18.1)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闪烁 相关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闪烁仪和涡动相关仪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安伦 彭浩 董保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5-941,共7页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和涡动相关系统(Eddy-covariance System,EC)在洱海湖滨农田下垫面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两种仪器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异同特征。结果表明,两种仪...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和涡动相关系统(Eddy-covariance System,EC)在洱海湖滨农田下垫面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两种仪器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异同特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量的C2n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LAS测量的C2n数量级为10-17~10-14m-2/3,EC测量的数量级为10-16~10-13m-2/3。在典型晴天、多云和阴天条件下,两种仪器测量的有植被水田和无植被旱地的C2n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出后1 h和日落前1 h左右出现最小值,中午前后达到最大值,而且这种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测量结果在数量级上的差异是由测量高度、测量方法、仪器噪声、天气状况、风速风向、净辐射通量和大气稳定状态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闪烁(LAS) 相关(ec)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动相关仪探测台风边界层动量通量特征分析
4
作者 顾佳楠 雷小途 赵兵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1-739,共9页
台风的发展维持受制于自身(内部结构)及与下垫面间的通量传输过程,利用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分析台风过境前后地面要素变化及动量通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过境期间,地面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的变化,... 台风的发展维持受制于自身(内部结构)及与下垫面间的通量传输过程,利用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分析台风过境前后地面要素变化及动量通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过境期间,地面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的变化,动量通量在台风登陆过程中显示出“三峰”的结构,对应的摩擦速度随风速的变化以10 m/s为分界线,低风速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风速时则慢慢转为持平甚至回落;能谱分析中,峰值主要存在于0.0002 Hz和0.06 Hz的位置上,另有一位于0.001 Hz外的较弱峰值;能量贡献上,大尺度系统占据主导作用,但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湍流尺度运动在能量贡献中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通量 台风“利奇马” 相关 边界层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度相关系统对灌溉农田蒸散量的对比观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凡 齐永青 +2 位作者 张玉翠 Bridget R.Scanlon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7-1071,共5页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能量、质量、动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孔径闪烁仪(LAS)是近时期兴起的观测跨像元尺度地表通量的地面仪器,为验证其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本文把专家认可且在中国生态系统...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能量、质量、动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孔径闪烁仪(LAS)是近时期兴起的观测跨像元尺度地表通量的地面仪器,为验证其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本文把专家认可且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广泛应用的涡度相关仪(EC)的观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于2010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夏玉米田对大孔径闪烁仪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定的地表感热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由于下垫面属性、环境因子及观测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度相关仪观测的蒸散量日变化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日蒸散总量的测定基本一致。试验证明了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将大孔径闪烁仪计算的蒸散量与涡度相关仪观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吻合度较高(R2=0.800 4)。研究结果显示,大孔径闪烁仪在地表水热通量的数据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为日后用大孔径闪烁仪验证遥感估算蒸散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感热通量 蒸散量 大孔径闪烁(LAS) 相关(ec) 灌溉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兴岛涡动相关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峰华 张荣望 +4 位作者 石睿 何云开 陈举 王东晓 谢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9,共12页
基于永兴岛2016年2月份实测涡动原始数据,用Eddy Pro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并对各处理步骤前、后进行定量比较分析,进一步对通量计算结果进行质量分级评价、足迹分析,最后对分别使用Eddy Pro软件和Easy Flux_DL在线计算程序得到通量结果... 基于永兴岛2016年2月份实测涡动原始数据,用Eddy Pro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并对各处理步骤前、后进行定量比较分析,进一步对通量计算结果进行质量分级评价、足迹分析,最后对分别使用Eddy Pro软件和Easy Flux_DL在线计算程序得到通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点剔除、坐标旋转、频率补偿和空气密度修正均会影响涡动相关通量的计算结果。野点剔除在动量和感热通量的计算中无明显影响,在潜热和二氧化碳通量计算中则不可忽略。坐标旋转使动量、潜热和二氧化碳通量分别增加了11.28%、7.36%和18.53%。空气密度效应校正(WPL校正)对二氧化碳通量计算影响显著,经空气密度修正后降低了7.87%。总体质量评价结果为,动量、感热、潜热和二氧化碳通量中高质量数据(1~3级)所占比例分别为90.29%、90.22%、88.46%和85.41%。源区分析表明,72.04%的通量数据落在第一兴趣源区(北至东北方向10°~80°,平均水深超过10m的海洋下垫面)。Eddy Pro和Easy Flux两者的整体趋势一致,Eddy Pro引入更加严格的野点剔除指标,得到的结果偏小,但更可靠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海-气通量 观测 质量评价 永兴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涡动相关仪的农田下垫面观测通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刘杨梅 卢晓鹏 马显莹 《南方农业》 2016年第35期83-84,共2页
利用2015-2016年姚安县涡动相关仪观测资料,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观测区通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感热和潜热通量全年都有相同的日变化特点,CO2通量仅在作物生长季节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变化趋势与感热潜热通量变化特点相... 利用2015-2016年姚安县涡动相关仪观测资料,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观测区通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感热和潜热通量全年都有相同的日变化特点,CO2通量仅在作物生长季节有明显的日变化特点,变化趋势与感热潜热通量变化特点相反;各通量受作物种类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在生长季以潜热通量、CO2通量交换为主,其值在生长中期也明显高于生长初期和末期;受风、湍流条件、下垫面状况等共同影响,日尺度的观测通量差异最显著,季节尺度次之,年尺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观测 相关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下垫面不均匀性指标的建立及其对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感热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小翠 张强 杨泽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6-827,共12页
目前定量研究下垫面不均匀性对大孔径闪烁仪(LAS)、涡动相关仪(ECS)观测感热通量差异的影响还比较少.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庆阳观测站2012年6、7月典型晴天两主风向范围E-SE和SW-W的陆面过程数据,在建立了下垫面不均匀性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 目前定量研究下垫面不均匀性对大孔径闪烁仪(LAS)、涡动相关仪(ECS)观测感热通量差异的影响还比较少.本文利用黄土高原庆阳观测站2012年6、7月典型晴天两主风向范围E-SE和SW-W的陆面过程数据,在建立了下垫面不均匀性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分析了下垫面不均匀性与地表温度变率的关系及其对LAS、ECS观测感热通量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庆阳站下垫面不均匀性大小η和地表温度变率г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566以上,证明了新建立指标的合理性.下垫面不均匀性大小η和LAS、ECS观测的感热通量差异HLAS-HEC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634.下垫面不均匀性对LAS和ECS的感热通量差异影响显著,下垫面越不均匀LAS和ECS测量的感热通量差异越大.对两主风向分别进行分析,在E-SE风向范围η和HLAS-HECS的相关系数为0.430,HLAS和HEC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为1.279,在SW-W风向范围η和HLAS-HECS的相关系数为0.680,HLAS和HEC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为1.297.下垫面不均匀性的影响程度越大,LAS和ECS观测的感热通量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LAS) 相关(ecs) 下垫面不均匀性 地表温度变率 感热通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地区蒸渗仪测定玉米田蒸散发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光超 朱忠礼 +4 位作者 谭磊 刘绍民 徐自为 柏军华 肖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5-1106,共12页
利用2012年和2013年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蒸发和玉米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土壤水分和农田蒸散量的关系,并将... 利用2012年和2013年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蒸发和玉米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土壤水分和农田蒸散量的关系,并将蒸渗仪蒸散观测值与涡动相关仪蒸散量观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壤蒸发和玉米农田蒸散日变化曲线较一致,季节性差异明显;怀来地区日蒸散量与净辐射和土壤水分相关性较好,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明显;蒸渗仪的农田代表性受其观测范围内的作物长势影响显著,涡动相关仪观测的蒸散量与蒸渗仪观测值相关关系较好,蒸渗仪观测值较涡动相关仪观测值高10.5%,这是由于不能同周围农田进行热交换,蒸渗仪内平均土壤温度较农田高了9.5%,导致蒸渗仪对蒸散量的相对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 相关 蒸散量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闪烁仪测量戈壁地区感热通量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迪 吕世华 +3 位作者 陈晋北 权晓晶 奥银焕 陈世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2,共7页
利用2008年6月11~30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期间第一阶段戈壁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资料,用混合对流方法和自由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戈壁感热通量。结果表明,对... 利用2008年6月11~30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期间第一阶段戈壁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资料,用混合对流方法和自由对流方法分别计算了戈壁感热通量。结果表明,对于利用LAS资料计算地表感热通量的方法中,混合对流方法相对于自由对流方法更加适用,且混合对流方法中Andreas给出的参数相对于DeBruin的参数更加适用于戈壁下垫面。此外,LAS测得的感热通量相对涡动相关方法的值较大,提高了地表能量闭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LAS) 相关方法(ec) 感热通量 混合对流方法(MIX) 自由对流方法(F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大孔径闪烁仪观测特征量T_*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小翠 张强 +2 位作者 岳平 王胜 李宏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5-672,共8页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 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09年9月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和梯度塔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LAS和EC在测量感热通量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尺度T*及其差异与近地层气象要素风向、位温梯度和稳定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下垫面LAS测量的T*LAS和EC测量的T*EC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55,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482。对9月进行风向统计,主风向为NNE和SE,NN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0,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349,SE风向上T*LAS和T*EC的相关系数是0.968,拟合的线性趋势系数是1.619,风向对T*有显著影响。位温梯度与T*呈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T*LAS相较于T*EC与位温梯度有更好的相关性。当稳定度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减小;当z/L>1.5时,T*LAS/T*EC随着z/L的增大而增大。T*LAS/T*EC的变化范围随着z/L的增大逐渐变小,当z/L增大到4后,T*LAS/T*EC开始保持较小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 相关系统 温度特征尺度T* 位温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湿地实际蒸散发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宇平 张丽璇 +2 位作者 王春颖 袁建平 魏怀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了解寒区湿地实际蒸散发(ETa)过程,有效利用水资源,基于哈尔滨金河湾湿地2015年8月-2016年7月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ETa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年ETa为660mm,日最高值达8.1mm/d,夏季(3.4mm/d)最高,春季... 为了解寒区湿地实际蒸散发(ETa)过程,有效利用水资源,基于哈尔滨金河湾湿地2015年8月-2016年7月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ETa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年ETa为660mm,日最高值达8.1mm/d,夏季(3.4mm/d)最高,春季(2.3mm/d)、秋季(1.4mm/d)次之,冬季(0.1mm/d)偏低且变化平稳。5月生长期作物系数(Kc)由0.95增加到1.18左右,6月-8月中旬稳定期Kc在1.05~1.18之间,8月下旬-9月枯萎期Kc由1.05减小到0.85左右。影响ETa的主要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不同时间尺度下ETa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略有不同:净辐射和水汽压差与ETa的相关性在两个尺度上均很显著,但30min尺度净辐射与ETa的相关性更高。温度与ETa的相关性在两个尺度上基本一致,高温促进ETa蒸散发而低温抑制ETa蒸散发。日尺度上空气湿度与ETa在秋、冬季相关性明显,30min尺度上春、冬季相关性明显。风速与ETa仅在30min尺度上夏、秋季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实际蒸散发量 作物系数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0年海河流域农田水热碳通量及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自为 刘绍民 +2 位作者 肖青 柏军华 朱忠礼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本研究以海河流域官厅水库旁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和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梯度等观测系统,开展农田生态系统多尺度通量和气象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由多尺度通量(米,百米,公里级)和气象... 本研究以海河流域官厅水库旁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和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梯度等观测系统,开展农田生态系统多尺度通量和气象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由多尺度通量(米,百米,公里级)和气象要素数据组成,观测项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潜热通量/蒸散发、感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净辐射、大气压、降水、红外辐射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热通量、平均土壤温度等。本数据集经过了严格的处理和质量控制,可用于研究水库消涨对周边生态系统碳水等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带来的影响,也可为相关遥感模型或过程模型等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 气象站 大孔径闪烁 蒸渗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山地针阔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彦坤 张胤洲 +6 位作者 姚维杰 叶京 张峻搏 潘小乐 刘兰忠 王自发 程雪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92-3501,共10页
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毛尖山为研究区域,开展复杂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观测研究,并利用涡动相关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进行观测,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分析,得到42%的优质CO_(2)通量数据.结果表明,大毛尖山周边以针阔混... 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毛尖山为研究区域,开展复杂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观测研究,并利用涡动相关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进行观测,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分析,得到42%的优质CO_(2)通量数据.结果表明,大毛尖山周边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能量闭合度为0.89,能够很好的代表站点通量情况.CO_(2)通量在日尺度上均表现为U型变化,范围为-1.20~0.89mgCO_(2)/(m^(2)·s).四季碳汇能力强弱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月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均为负值,整体表现为碳汇.CO_(2)通量与气象因子中的空气温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正相关,夜间因呼吸作用产生的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正相关.本研究初步解释了大毛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相关法(ec)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 森林生态系统 复杂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黑河流域上游碳水通量及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
15
作者 徐自为 刘绍民 +3 位作者 车涛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353-363,共11页
黑河上游是黑河流域的“水塔”区域,认识和理解上游碳水通量和气象要素的时序变化及影响机制,对维持中、下游绿洲的生态平衡、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黑河流域上游高寒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在该区域建立的9个观测站点,系统... 黑河上游是黑河流域的“水塔”区域,认识和理解上游碳水通量和气象要素的时序变化及影响机制,对维持中、下游绿洲的生态平衡、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黑河流域上游高寒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在该区域建立的9个观测站点,系统整理了2013-2022年4套涡动相关仪和9套自动气象站和1组闪烁仪观测获取的碳水通量和气象要素数据。观测项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蒸散发(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净辐射、大气压、降水、红外辐射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廓线、土壤热通量、平均土壤温度等。本数据集经过了严格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可用于高寒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碳水通量变化特征及耦合机制等研究,并为生态水文过程建模等提供必要的驱动和验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上游 高寒区 相关 气象站 闪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黑河流域中下游绿洲荒漠区域碳水通量及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
16
作者 徐自为 刘绍民 +3 位作者 车涛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364-375,共12页
绿洲-荒漠系统碳水循环的观测和研究对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人工绿洲荒漠和下游天然绿洲荒漠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在该区域建立的12个观测站点,系统整理了2013-2022年11套涡动相关仪、12套自动气象站... 绿洲-荒漠系统碳水循环的观测和研究对绿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人工绿洲荒漠和下游天然绿洲荒漠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在该区域建立的12个观测站点,系统整理了2013-2022年11套涡动相关仪、12套自动气象站和2组闪烁仪观测获取的碳水通量和气象要素数据。观测项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蒸散发(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净辐射、大气压、降水、红外辐射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廓线、土壤热通量、平均土壤温度等。本数据集经过了严格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可用于干旱区绿洲荒漠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碳水通量变化特征及耦合机制等研究,并为相关模式或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提供可靠的验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中下游 绿洲荒漠区域 相关 气象站 闪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在西北干旱区荒漠均匀下垫面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继伟 左洪超 +3 位作者 王介民 王树金 陈伯龙 庄少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4,共9页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的仪器平行对比观测部分试验数据,首先分析荒漠均匀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光径线上等间距架设的4台涡动相关仪(EddyCovariance System,EC)观测的摩擦速度和...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的仪器平行对比观测部分试验数据,首先分析荒漠均匀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光径线上等间距架设的4台涡动相关仪(EddyCovariance System,EC)观测的摩擦速度和感热通量的一致性。然后,基于4种不同下垫面建立稳定度普适函数分析,利用4台EC观测摩擦速度平均值,计算了LAS观测区域的感热通量,进而比较了LAS和EC两者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台EC观测的摩擦速度与感热通量一致性好,摩擦速度的差别<10%,感热通量的差别在10%左右。4种稳定度普适函数计算的LAS区域感热通量在白天、夜晚与EC观测平均值变化趋势一致,但计算值偏大;TAG(Thiermann and Grassl)稳定度普适函数计算值与EC观测平均值较接近。其主要原因除不同下垫面试验所得稳定度普适函数的差异外,Kipp&Zonen LAS所测感热通量的系统性偏高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闪烁(LAS) 相关法(ec) 区域感热通量 稳定度普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影响LAS观测感热通量的物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小翠 张强 +1 位作者 岳平 杨泽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7-966,共10页
利用2010年1月和6月黄土高原定西和庆阳两站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辐射观测、梯度塔等观测系统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LAS和EC观测感热通量的时空差异及其与下垫面净辐射、风向、风速和稳定度等... 利用2010年1月和6月黄土高原定西和庆阳两站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数据,结合涡动相关系统(EC)、辐射观测、梯度塔等观测系统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LAS和EC观测感热通量的时空差异及其与下垫面净辐射、风向、风速和稳定度等物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LAS和EC观测感热通量值之间的差异(HLAS-HEC)大小与下垫面的不均匀性有关,相对复杂的下垫面HLAS-HEC较大。净辐射Rn是感热通量的主要驱动因子,HLAS-HEC在生长季大于非生长季,并与Rn成正相关。风向对LAS和EC观测感热通量值有显著影响。对流边界层低频涡旋的存在导致EC通量统计值偏低,HLAS/HEC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稳定度z/L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不同下垫面 大孔径闪烁(LAS) 相关系统(ec) 感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和草地下垫面上附加阻尼kB-1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鞠英芹 徐自为 +3 位作者 刘绍民 卢俐 徐同仁 刘寿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5,共11页
利用2010年阿柔站(草地)和馆陶站(农田)的观测资料,运用阻尼法估算不同下垫面的热传输附加阻尼(kB-1),分析日变化特征,探讨用一个固定kB-1值来估算感热通量,最后将估算值与M_1958、M_1963、M_1982、M_1989、M_1998、M_2002和M_2007七种... 利用2010年阿柔站(草地)和馆陶站(农田)的观测资料,运用阻尼法估算不同下垫面的热传输附加阻尼(kB-1),分析日变化特征,探讨用一个固定kB-1值来估算感热通量,最后将估算值与M_1958、M_1963、M_1982、M_1989、M_1998、M_2002和M_2007七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下垫面上,kB-1变化明显。除玉米下垫面、玉米和裸地混合下垫面外,其余下垫面kB-1均有抛物线型日变化,与地气温差具有相关性。在植被下垫面,可用中值或均值的kB-1计算感热通量。将不同参数化方案计算的感热通量与观测值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裸地下垫面,与观测值最接近的参数化方案是M_1998方案;在混合地表则为M_1958、M_1963和M_2007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附加阻尼 相关 参数化方案 感热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显热通量观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洪亮 赵越 +3 位作者 李淑贞 吴宜倩 王旭 辛晓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97,共10页
显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H)是反映地表湍流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该参数对于区域内热量交换规律的认识和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涡动相关仪(eddy covariance system,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 显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H)是反映地表湍流运动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取该参数对于区域内热量交换规律的认识和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涡动相关仪(eddy covariance system,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是目前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主要测量手段,但两者观测范围的空间尺度存在差异。该研究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观测的显热通量(HLAS和HEC)变化特征,对两者之间的差异(ΔH)及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且定量研究了不同因子对ΔH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内,HLAS和HE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热通量主要受到净辐射的驱动作用,同时ΔH与净辐射存在正相关性;对应时刻HLAS和HEC之间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1.13,拟合优度R^(2)为0.81,说明大孔径闪烁仪在草甸草原区有着很好的适用性;EC能量平衡闭合程度会影响HLAS和HEC之间差异,剔除能量平衡闭合率(energy balance ratio,EBR)小于0.8的数据后,HLAS和HEC之间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减小至1.05,说明能量平衡闭合程度越高ΔH越小;净辐射(net radiation,Rn)、风速(wind speed,WS)、波文比(Bowen ratio,Bowen)和饱和水汽压差(saturated water 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VPD)与ΔH之间相关性显著,是ΔH的主要气象环境因子;ΔH单个影响因子的解释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净辐射、风速、EC能量平衡闭合率、饱和水汽压差、波文比,任意两个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均呈现双因子增强作用,解释能力较高的交互影响因子为净辐射/风速和风速/波文比。研究结果有利于准确理解LAS与EC显热通量观测过程中的空间尺度效应,同时可为区域尺度扩展和遥感地面验证过程中通量数据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通量 辐射 能量平衡 大孔径闪烁 相关 显热通量 草甸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