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解郁消痞方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1
作者 袁瑞兴 黄定鹏 +2 位作者 翁佩珊 吕沛东 卢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消痞方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ipi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ipi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I、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T、G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hrelin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GABA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失眠 疏肝解郁消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5-HT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梦男 张博 陈苏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9-232,I0053,共5页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五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3a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以西药莫沙必利片为阳性对照,中药干预以胃...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五羟色胺(5-HT)及其受体(5-HT3a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以西药莫沙必利片为阳性对照,中药干预以胃痛消痞方灌胃治疗。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免疫组化法(IHC)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5-HT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观察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组大鼠一般状态差,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下降,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表达均降低(P<0.05);胃痛消痞方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蛋白表达均升高,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5-HT3aR 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能上调FD大鼠5-HT及其受体5-HT3aR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消痞方 功能性化不良 5-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消痞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朴雪花 刘宝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961-2962,2965,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消痞方结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HP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HP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 目的探讨疏肝消痞方结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HP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HP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消痞方,30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清除率、复发情况。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3,P=0.01),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3例,显效6例,无效7例。治疗组HP的根除率为91.7%(33/36),对照组为66.7%(25/3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1)。随访一年发现治疗组临床症状复发率(5.7%)及HP复发率(3.0%)均低于对照组(17.1%、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消痞方结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功能消化不良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消痞方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宏 陈苏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观测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MTL),血清NO,小肠推进比的影响,进而探讨该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夹尾激怒法制作FD肝郁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 目的:观测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模型大鼠血浆胃动素(MTL),血清NO,小肠推进比的影响,进而探讨该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夹尾激怒法制作FD肝郁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吗丁啉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日2次灌胃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MTL含量,血清NO含量,小肠推进比;比较中药各组的疗效。结果:胃痛消痞方可显著升高血浆MTL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加快小肠推进速度,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中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P<0.05),等效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能促进FD肝郁型大鼠胃肠运动,中剂量组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消痞方 功能性化不良 胃肠运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对厌食症胃肠动力、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洪岗 梁京 +3 位作者 杜蔚韬 张英博 白志航 李玉波 《世界中医药》 2023年第22期3180-3186,共7页
目的:基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分析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疗法对厌食症幼鼠胃肠动力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健康幼鼠5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 目的:基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分析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疗法对厌食症幼鼠胃肠动力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健康幼鼠5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小儿厌食症模型)、中药组(模型+健脾消痞方干预)、联合组(模型+健脾消痞方+推拿疗法干预),每组10只。另10只大鼠建立小儿厌食症模型给予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进行注射作为抑制剂组。每2周测量幼鼠体质量和摄食量;比色法测血清淀粉酶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胃泌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实时PCR检测Cajal间质细胞标志物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基因苄氯素1(Beclin1)基因表达。蛋白印迹检测MEK、ERK1/2、p-MEK、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幼鼠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c-Kit、小肠推进比、血清淀粉酶、血清胃泌素降低,MEK、ERK1/2、LC3、Beclin1、胃内残留水平升高(P<0.05)。在经过中药组及联合组干预后,幼鼠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c-Kit、小肠推进比、血清淀粉酶、血清胃泌素升高,MEK、ERK1/2、LC3、Beclin1、胃内残留水平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中药组效果更佳(P<0.05)。联合组与抑制剂组幼鼠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可能是通过抑制MEK-ERK1/2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抑制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改善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K-ERK1/2信号通路 健脾消痞方联合推拿疗法 厌食症幼鼠 胃肠动力 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菊萍 谭禾英 +1 位作者 孙姚 傅敏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胃肠激素(SS、GAS、MTL)、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GAS、MTL、SF-36评分升高(P<0.05),5-HT、IL-6、TNF-α、SS、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可减轻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消痞方 常规治疗 功能性化不良 肝胃不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痞和胃方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露 党中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究消痞和胃方结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82例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 目的探究消痞和胃方结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82例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四联疗法结合消痞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HP清除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上腹部疼痛、胃胀、疲倦乏力、消瘦、舌红少津、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脉细等)评分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评分变化及胃蛋白酶原(PGⅠ及PGⅡ)含量变化、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采取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生理健康(PCS)及心理健康(MCS)内容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身心健康情况,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P<0.05);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100.00%,41/41)高于对照组(90.24%,37/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评分、胃蛋白酶原(PGⅠ)含量、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CS及MCS评分等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评分、胃蛋白酶原(PGⅠ)含量、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CS及MCS评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评分、胃蛋白酶原(PGⅠ)含量、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PCS及MCS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消痞和胃方结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胃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和胃 四联疗法 疗效 胃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