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海陆统筹的辽宁省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评价及演进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乐萍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2期138-145,共8页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陆统筹提升到与"五个统筹"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奠定了海陆统筹的国家战略地位。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对海陆统筹进行了分析与诠释,从海陆之间的互补性及关联性入手,选取DEA评价方法,构建了海陆经...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陆统筹提升到与"五个统筹"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奠定了海陆统筹的国家战略地位。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对海陆统筹进行了分析与诠释,从海陆之间的互补性及关联性入手,选取DEA评价方法,构建了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模型,为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评价了思路。以辽宁省的"十一五"期间数据为基础,对辽宁省的海陆经济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进而对辽宁省的海陆经济协调持续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统筹 海陆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婧雅 宋周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差异;(2)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高度相关,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发展至中级协调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3)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是系统内各要素增强型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交互尤为关键;(4)耦合动力机制包括内部的数据生产力、数字技术变革力和破坏力、自然资源支撑力,以及外部的市场拉动力和失衡力、政府调控力和阻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耦合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岁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资源型经济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导致人口、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人口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已成为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屏障 耦合协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5
作者 毛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等,进一步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河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6
作者 张诗文 荆丽梅 +4 位作者 张小雨 王丽丽 范怿 金慧鑫 唐友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长期照护资源配置和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长期照护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评价体系,分析2019—2021年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值),...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长期照护资源配置和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长期照护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评价体系,分析2019—2021年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值),并结合耦合度(C值)和耦合协调度(D值)评估系统间的协调性。结果:2019年,人口结构(U3=0.344)领先,长期照护资源(U1=0.160)和经济发展(U2=0.240)滞后,系统协调性较差(D=0.486)。2020年,长期照护资源(U1=0.593)提升,超越经济(U2=0.175)和人口(U3=0.318),系统协调性有所改善(D=0.566)。2021年,经济发展(U2=0.890)领先,长期照护资源(U1=0.653)和人口结构(U3=0.574)相对滞后,但系统协调性显著提高(D=0.833)。结论:2019—2021年,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三个子系统总体发展较好且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子系统间耦合性较强但协调性仍有不足。未来应加强系统的动态、协同调整和持续监测,优化政策和资源配置,推动长期照护与人口和经济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资源 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 耦合协调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协调性评估及可持续发展分区 被引量:1
7
作者 施金里 徐丽萍 +3 位作者 李晓航 高志玉 席芸芸 李智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献率模型揭示各县域ESV变化主要贡献因子,并结合其ESV损益状况和生态-经济协调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疆地区ESV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量缩减167.99×10^(8)元;草地和水体的ESV占总量的70%以上,单项ESV调节服务(57.1%)>支持服务(27.5%)>文化服务(10.0%)>供给服务(5.4%);草地和农田是多数ESV实现增益(减损)县域的主导地类。(2)2000—2020年南疆地区37个县域ESV均有不同程度减损,ESV实现增益县域共计9个;约80%的县域为生态-经济初始恶化区,其余县域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稳定状态。(3)南疆地区整体呈轻度生态-经济不协调状态,少数生态-经济协调稳定县域主要分布于南疆中、东部地区。综合分析将南疆县域划分为林草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农田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水体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林草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和农田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 EEH模型 持续发展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燕 徐建华 +1 位作者 曾刚 吴玉鸣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1-35,54,共6页
本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桂林市进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波动性较大;生态... 本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桂林市进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桂林市旅游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波动性较大;生态环境综合序参量在1990~2000年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1年后发展趋势有所下降。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发展的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旅游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超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旅游 经济 生态环境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3X期29-32,共4页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 本文设计了技术、经济与社会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系统之间的关联度,构建了协调度的模型,测度并评价了中国1990年至2001年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以来,技术、经济与社会系统的协调性呈现动态上升的趋势,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技术 经济与社会 系统 持续发展 协调 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国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艳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83,共5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 ,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难以量化。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协调度模型 ,通过对协调度的研究 ,得出一个可表示一个时期区域经...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 ,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难以量化。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协调度模型 ,通过对协调度的研究 ,得出一个可表示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度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持续发展 协调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基于74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小伟 陈福时 +1 位作者 张永薇 万贤贤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评估,探索其科...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评估,探索其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全方位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统筹协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科技创新 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分析和协调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国权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27,共2页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思想内涵出发,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作了系统分析,着重论述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内部冲突与协调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持续发展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协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营波 《生态经济》 1995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分析了经济活动破坏自然界的原因和经济学的片面性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极不经济性。提出并论证了研究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大尺度经济规律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大协调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应用价值和... 本文分析了经济活动破坏自然界的原因和经济学的片面性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极不经济性。提出并论证了研究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大尺度经济规律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大协调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应用价值和时代责任。务实地研究了怎样建立全球大协调经济机制和各门科学的协作及相应更新。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协调经济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4-188,共5页
本文在简要阐述人力资本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统计数据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本现状从总量、水平和区域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河北省人力资本存量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虽... 本文在简要阐述人力资本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统计数据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本现状从总量、水平和区域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河北省人力资本存量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虽然处于中上游水平,但在本省内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平衡。如何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同时,强化区域间人力资本发展的宏观调控。以逐步缩小区域人力资本差异,是今后一段时期河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差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若干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赤萌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3,共8页
回归十年来,澳门经济经历了从连年衰退到高速增长的发展轨迹,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分析推动/影响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澳门经济如要保持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 回归十年来,澳门经济经历了从连年衰退到高速增长的发展轨迹,社会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分析推动/影响澳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澳门经济如要保持持续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博彩业发展与其它产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与未来发展后劲的关系;土地资源有限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矛盾;澳门自身定位与区域经济中扮演角色的关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经济发展 十年轨迹 持续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协调路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国卿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集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要素集聚是继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产业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后形成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绿色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环境要素逐渐被纳入到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集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而要素集聚是继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产业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后形成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绿色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环境要素逐渐被纳入到经济发展中去,要素聚集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环境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在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持续发展 内生机制 协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亭亭 鲁成树 +1 位作者 徐鹃 胡祥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42-146,共5页
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示范区的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对2009~2013年间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协调性以及示范区内各城市协调性差异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 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示范区的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对2009~2013年间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协调性以及示范区内各城市协调性差异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3年间示范区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且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土地生态安全;示范区内各城市协调差异性较大,芜湖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宣城、黄山、铜陵、马鞍山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安庆、池州属于勉强协调阶段,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持续发展 土地生态安全 协调发展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润霞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49-51,共3页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过度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又使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作用反过来又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想...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使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过度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又使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这种破坏作用反过来又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想使土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使土地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克强 《行政管理改革》 2009年第3期3-6,共4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出重要指示。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出重要指示。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我们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问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统筹 党的三代领导人 胡锦涛总书记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经济—环境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
作者 王立红 王华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A12期80-84,共5页
用协调度概念,在分析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基础上,用协调评价济南市及市区三个部分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及或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调 持续发展 济南市 环境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