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 ,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难以量化。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发展协调度模型 ,通过对协调度的研究 ,得出一个可表示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度量 。
作者
刘艳清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83,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协调度
灰色系统理论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36
引证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21
参考文献
3
1
王慧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张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复印报刊资料),1990,(1).
3
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共引文献
6
1
殷醒民.
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产业分工模式[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42-53.
被引量:20
2
段瑞君.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脉络、问题与改革[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4):5-8.
被引量:2
3
李浩.
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经济学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7):34-37.
被引量:4
4
倪方树.
聚集经济与城市发展——兼议京津双城发展战略及环渤海区域空间结构调整[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8(4):56-64.
5
陈伟博.
新经济地理学“困境”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2013(7):20-24.
被引量:1
6
姜豪,姜泽林.
国内发达经济区对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
.商情,2015,0(27):39-39.
同被引文献
336
1
张桂香,赵力,刘希涛.
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与修复技术[J]
.四川环境,2008,27(3):105-109.
被引量:10
2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
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310-317.
被引量:61
3
丁毓良,武春友.
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24-29.
被引量:22
4
李崇明,丁烈云.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内涵与评价[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43-46.
被引量:9
5
许宪隆.
北方草原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2):60-64.
被引量:5
6
王浣尘.
可持续发展与系统集成方法论[J]
.科学管理研究,1997,15(1):25-27.
被引量:18
7
俞勇军,陆玉麒.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初探[J]
.经济地理,2001,21(5):527-531.
被引量:26
8
任旺兵 ,屠新署 .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测度研究[J]
.市场论坛,2004(4):5-8.
被引量:15
9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23-29.
被引量:121
10
赵连静,陈娆,杨为民,江占民.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1):45-4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1
1
颜琦,刘新平,张洁,吴贵亮.
阿勒泰市农业与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294-4299.
被引量:2
2
许晓雯,杨鹏,谭海龙.
区域科技R-M-C系统协调度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66-68.
被引量:7
3
戴淑燕,黄新建.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4,6(6):22-23.
被引量:30
4
杨鹏,许晓雯,蔡虹.
我国区域科技R-M-C系统的主成分投影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18-20.
被引量:2
5
周娴,李文军.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
.探索,2006(2):90-92.
被引量:11
6
郭志涛,师旭超.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2):1-4.
7
袁同凯.
地方性生态知识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2007(2):115-120.
被引量:3
8
肖默,佘济云.
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评价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6):49-51.
被引量:3
9
黄友均,许建,黎泽伦.
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初步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36-738.
被引量:21
10
温素彬.
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空间几何模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6):1-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21
1
龚贤,王毅.
绿色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乡村论丛,2021(3):36-42.
被引量:3
2
周健,白科,王营营.
基于组合赋权的农业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60-68.
被引量:3
3
李子珺,付迎春.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多维时空协调发展[J]
.热带地貌,2019(1):12-19.
被引量:1
4
马文静,张慧斌,许野,何兴,荀金柱.
气候变化条件下风电产业与环境支撑能力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
.科技通报,2022,38(12):39-44.
被引量:2
5
贾冀南,张如月,李凯伦.
基于改进耦合协调模型的河北省旅游业协调性评价及对策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3):9-16.
被引量:1
6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杨德刚.
阿图什市城市化过程的大气环境污染效应[J]
.干旱区地理,2011,34(4):635-641.
被引量:9
7
詹娜.
断裂与延续: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性知识——以辽东沙河沟农耕生产技术变迁为个案[J]
.文化遗产,2008(2):116-122.
被引量:6
8
王晓芳,宗刚.
Study on Evalu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Coordin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Economy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46-49.
被引量:4
9
马士峰.
热能动力工程:现代文明的动力[J]
.科技创业家,2013(24).
被引量:8
10
李瑞霞.
鹤壁市生态足迹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2):104-106.
被引量:4
1
尹晓波,李雪萍.
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
.经济地理,2009,29(4):589-594.
被引量:24
2
侯伟,张文强,王雪.
地下水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
.商,2014,0(47):236-236.
3
刘徐波,高兴国.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综述[J]
.甘肃社会科学,2000(5):3-9.
被引量:12
4
刘志林,李守斌.
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若干对策[J]
.新疆农垦经济,2001(S1):10-11.
被引量:1
5
高海虹,王东升.
贫困地区县域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2008(5):151-152.
6
买买提明.热介甫.
和田地区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34-136.
7
危敬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9):23-27.
被引量:2
8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宋旭光,成华.
促进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2006(86):21-30.
被引量:2
9
黄欣欣,任建兰.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时空比较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48-52.
10
王俊霞,高菲,祝丹枫.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5,29(7):36-42.
被引量:11
社会科学辑刊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