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协调度测量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仁锋 王腾飞 吴丹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7,155,共7页
采用熵值法分别综合刻画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系统质量,然后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2006~2013年海洋科技能力与海洋经济的协调性演进。结果表明:(1)长三角2006~2011年海洋科技能力综合得分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沿海省市... 采用熵值法分别综合刻画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系统质量,然后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2006~2013年海洋科技能力与海洋经济的协调性演进。结果表明:(1)长三角2006~2011年海洋科技能力综合得分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沿海省市科技均正向发展,科研水平状况渐好。(2)除上海外,其他沿海7省份2006~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经济发展轨迹相对集中、经济发展水平呈较强一致性。(3)长三角2006~2013年海洋科技能力和海洋经济的协调水平呈现高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协调的演替状态。其中,2006~2008年协调度虽处于高度协调,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2008~2011年海洋科技能力发展快于海洋经济发展速度,两系统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上下波动;2011~2013年两系统同步发展,协调度呈现高度发展态势。(4)长三角两省一市协调度发展呈现显著性差异,上海海洋科技-经济协调度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浙江省海洋科技-经济发展协调性呈前期缓慢增长但后来居上、江苏省海洋科技-经济发展协调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科技 协调度模型 海洋科技-经济系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演化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泽明 宁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33,共13页
随着我国各项海洋事业和活动有序推进,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对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层面构建我国海洋复合系统,运用熵权TOPSIS方法进行测算,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 随着我国各项海洋事业和活动有序推进,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对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层面构建我国海洋复合系统,运用熵权TOPSIS方法进行测算,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演化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和趋势预测。得到相关研究结论: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其系统演化过程受到经济增长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演化规律符合Logistic法则,海洋资源子系统最大演化度高于海洋环境、经济子系统;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海洋资源、经济子系统演化度的增长率较大,正处于成熟阶段,而海洋环境子系统演化度达到饱和状态,正处于衰退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有效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演化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3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子龙 薛冰 +1 位作者 陈兴鹏 鹿晨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43,共4页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演化机制 协同学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测评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伯良 王爱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1,共7页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系数呈现"V"型;海洋经济-资源系统的协调系数基本高于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系数,且呈现波动性;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最后,提出有利于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 系统协调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动态演化——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罗万云 王福博 戎铭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29-4741,共13页
探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方法、耦合度模型以及VAR模型对2007—2019年阿勒泰地区EES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 探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方法、耦合度模型以及VAR模型对2007—2019年阿勒泰地区EES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9年阿勒泰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中度失调(0.271)向2019年的轻度失调(0.371)演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水平呈现“X”型变动趋势,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持续上升,而生态系统略微下降。(2)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演化速率的剪刀差在2014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演化速率的剪刀差趋于稳定态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度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初始过渡。(3)由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可得,阿勒泰地区E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是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主要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驱动,后期主要依赖生态系统的改善。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着重减轻经济系统对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胁迫强度,进而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水平 动态演化 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凤朝 潘雄锋 施定国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112,共6页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经济、科技协调发展问题不可忽视.在建立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了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在1995—2002年期间的综合发展状况;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度的计算...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经济、科技协调发展问题不可忽视.在建立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了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在1995—2002年期间的综合发展状况;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度的计算,对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就辽宁省经济-科技系统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科技系统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网络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洁 林香红 赵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依据,对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论证了其复杂适应系统特征。分别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Echo模型及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网络的运行模式,分析了其在不同模型下的探... 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依据,对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网络的内涵及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论证了其复杂适应系统特征。分别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Echo模型及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网络的运行模式,分析了其在不同模型下的探测器、图式集合、效应器以及匹配因素、标识区、控制区,揭示了区域网络环境下海洋经济系统内在的运行机理,得出了在区域网络形态下的海洋经济系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结论,为研究海洋经济系统内部合作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系统 区域网络 复杂适应系统 刺激-反应模型 回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紫东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7,共4页
海洋经济是一个涉及海洋、区域经济多层次的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该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海洋经济演进的内在动力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指出复杂的海洋经济系统以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为基础物质支... 海洋经济是一个涉及海洋、区域经济多层次的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该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海洋经济演进的内在动力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指出复杂的海洋经济系统以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为基础物质支撑,以陆域社会经济系统为拉动,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海洋经济研究 资源环境生态系统 科技进步 可持续发展 海洋产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高玮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8-91,共4页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四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各城市群均属于科技滞后型;(2)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得到显著提升,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耦合协调度从流域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3)各地级市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少数地区发生跃迁现象,跃迁路径存在差异,且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 耦合协调度 科技滞后型 空间相关性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模型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孟庆松 韩文秀 金锐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以科技—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协调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
关键词 科技-经济系统 协调度 协调模型 协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潜在经济效益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千红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区域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建立旨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信息共享资料,为区域性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实时信息的网络平台.本文通过费-效分析的方法,初步测算了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 区域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建立旨在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信息共享资料,为区域性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实时信息的网络平台.本文通过费-效分析的方法,初步测算了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潜在的年经济效益超过29 692.8万元,对区域海洋管理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管理 区域海洋立体监测系统 -效分析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科技海洋探访索尼沉浸式双曲面大屏幕显示系统
14
作者 杨秀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148,共1页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旅游、休闲、艺术等领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天文馆、水族馆、主题公园等场所依托投影技术进行展项布置,通过播放定制化片源,搭配虚拟仿真等手段,将展览主题表现得更加真实...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化、旅游、休闲、艺术等领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天文馆、水族馆、主题公园等场所依托投影技术进行展项布置,通过播放定制化片源,搭配虚拟仿真等手段,将展览主题表现得更加真实绚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屏幕显示系统 科技 沉浸式 曲面 索尼 海洋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量研究”通过鉴定
15
作者 吕志英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2期16-16,共1页
2004年12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智光教授主持的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特续发展战略的定量研究”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关键词 江苏 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战略 定量研究 科技成果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仵凤清 李玉仙 张玺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41-42,共2页
科技与经济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两大驱动力,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建立了一种评价科技与经济协调性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协调性的协调度模型,从国家整体和省级地区两个层面探讨了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关键词 科技-经济系统 协调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90,共9页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于美国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复合系统的...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和特征的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利于美国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结构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波动较大,并且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为Perez提出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演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规律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结构 协同演化 协同度 技术-经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科技兴市战略研究与设计
18
作者 蔺雪山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66,共4页
1.我国民族地区“科技兴市”已拉开序幕。值于此,要比较恰当地提出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已不能仅限于对某一方面的分离性、虚拟性研究,而应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把民族地区置于全国的大背景下,把科技兴市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 1.我国民族地区“科技兴市”已拉开序幕。值于此,要比较恰当地提出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已不能仅限于对某一方面的分离性、虚拟性研究,而应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把民族地区置于全国的大背景下,把科技兴市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综合性、实质性考虑。本报告是对若干专题研究之综合,意在为民族地区科技兴市发展战略的总体研究与设计拓宽思路。一、文明革命趋势与技术、经济分析2.当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兴市 民族地区经济 研究与设计 发展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 系统工程 科技体制改革 固定资产 提高劳动者素质 海洋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民众自主环保意识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鞠国魁 徐义圣 李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8,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对“科技-生态-经济”耦合关系的强化,在经济社会中将表现为民众更为丰富的物质精神双重财富获取和更为先进、自主与高效的生产活动实施...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对“科技-生态-经济”耦合关系的强化,在经济社会中将表现为民众更为丰富的物质精神双重财富获取和更为先进、自主与高效的生产活动实施。科技赋能下的节能减排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兼顾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如此,民众对于更低能耗下更高数量和更高质量产出的认同,将进一步刺激其内生性环保意愿,提升自主环保意识。不仅如此,当科技驱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质态新兴路径后,民众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更强烈的修复意愿,对于尚存的良好生态资源则会借助于科技手段加强保护力度而积极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未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和文化传统,在提升民众自主环保意识上需基于“科技-生态-经济”耦合度,以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标,注意结合内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变化,使具体策略措施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以人民为中心 科技-生态-经济系统 自主环保意识 科技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