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婧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68,共9页
长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海外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从研究特征来看,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生产性、话语性研究及实证调查更为重视,对国内学界忽视的不同主体间互动性内容也更为关注,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并分布于... 长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海外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从研究特征来看,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生产性、话语性研究及实证调查更为重视,对国内学界忽视的不同主体间互动性内容也更为关注,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并分布于多种学科。通过梳理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整体现状,指出部分海外研究成果中的意识形态偏见及相关问题,认为其研究否定了中国多民族交往交融共生的关系,无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形态下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文学 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被引量:2
2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 被引量:3
4
作者 龚举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性研究,既受制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形态、意识形态、文学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也与此间特有的社会期待视野密不可分。就新中国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来看,研究视域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性研究,既受制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形态、意识形态、文学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也与此间特有的社会期待视野密不可分。就新中国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来看,研究视域的拓展、自觉的学理追求和世界形象的塑造成为社会期待视野的新常态。尽管现有研究离公众期待尚有差距,但日益增强的学科意识、逐渐拓展的学术眼界、不断更新的研究方法、业已启动的西部战略等,将共同牵引着全球化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值得期许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总体研究 期待视野 学理意识 世界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视角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5
作者 孟高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69,共1页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而文学作品通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直接体验或古老或厚重的少数民族生态。由长期专注于国内外女性文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黄晓娟、晁正蓉、张淑云...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而文学作品通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直接体验或古老或厚重的少数民族生态。由长期专注于国内外女性文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黄晓娟、晁正蓉、张淑云等人编著的《相思湖学术丛书: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一书,则以女性的视角,将论域定格为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在立足女性意识探讨文学艺术的同时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可谓独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女性文学研究 民族文化传统 中国当代 女性视角 上海文艺出版社 女性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广阔视域——评姚新勇《文化民族主义视野下的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6
作者 欧阳可惺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46-50,共5页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宗教与生活、宗教与文学的纠缠、往复循环,都从早晨开始。这几年,我每学期总会收到几篇来自不同编辑部要求审稿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涉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民族主义 转型期中国 视域 当代 《播种者》 清真寺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走向自身与面向市场──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炜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转型期文学 现实主义 少数民族作家 文学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 面向市场经济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历史共同成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纵论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研究活动和知识生产呈现出了多样性、丰富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基础之上。这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便历史性地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相伴相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理论研究 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侧记
9
《思想战线》 1981年第5期96-97,共2页
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我省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我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的要求,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于八月三日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六十多位同... 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我省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我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的要求,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于八月三日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六十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分会筹备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制订了章程,选举了领导机构。到会同志认真讨论了建国以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了主要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规划。同志们一致认为,建国三十年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尽管受到“左”的干扰和林彪、“四人帮”的摧残破坏,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我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 三十年 文学遗产研究 四人帮 民族国家 林彪 祖国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包和平 王学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4,76,共4页
对藏文、蒙古文、满文、维吾尔文、彝文、纳西文、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亻去卢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等文献在国外的收藏与研究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旨在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研究民族文献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外国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 文献收藏 文献研究 藏文文献 蒙古文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历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序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基本面 主持人 发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展望——基于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会暨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讨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亚利 胡源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87,共3页
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会暨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讨会上,9位权威数学教育专家就当前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热点问题作以报告,由19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小组从多个角度、多个切入点对各自的科研成果作以交流,为与会代表们带来诸多启... 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会暨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讨会上,9位权威数学教育专家就当前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热点问题作以报告,由19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小组从多个角度、多个切入点对各自的科研成果作以交流,为与会代表们带来诸多启示,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蓬勃气象.同时,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学者们进行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另外,2020年ICME-14在中国上海举办权的成功申请为促进学者相互学习与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总之,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宄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 ICME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学科
13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基础组建而成,系国内外惟一的专门研究满族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设有满族语言文化研究部、满一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部、文化语言学研究部、文化人类学研究部、《...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以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基础组建而成,系国内外惟一的专门研究满族语言文化的科研机构,设有满族语言文化研究部、满一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部、文化语言学研究部、文化人类学研究部、《满语研究》编辑部、满文文献开发部,为黑龙江省满-通古斯语学会挂靠单位。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办刊各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国内外该学术领域研究中居领先、主导地位,成为国际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中心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语言文化 黑龙江大学 研究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 满语 语言文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 学科 文化研究 满-通古斯语 黑龙江省 1983年 语言学研究 科研机构 文献开发 挂靠单位 学术领域 主导地位 国内外 研究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谦 韩艳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法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学者亦从...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法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学者亦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之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目前所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从中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以期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文化意义,并针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使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60年 少数民族习惯法 研究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斌 张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8-92,共5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深度比较",这要求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文学",且应具有"全球"胸襟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少数语言文学(满语)学科
16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F002-F002,共1页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以黑龙江省满浯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基础组建而成。多年求,在科研、教学、办刊各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研究中居领先地位,成为国际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中心阵地。该中心拥有中国难... 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以黑龙江省满浯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为基础组建而成。多年求,在科研、教学、办刊各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研究中居领先地位,成为国际满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中心阵地。该中心拥有中国难一的满语文化硕士学位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面向国内外招生,培养高层次满语文化研究后备人才.培养指导的研究生中有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满族语言文化 语言文学 研究中心 满语 美国康乃尔大学 文化研究 1983年 黑龙江大学 日本北海道 博士研究 黑龙江省 领先地位 学科领域 后备人才 国内外 研究 学位点 语文化 高层次 培养 科研 教学 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子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4-41,共8页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及其继承与发扬,自然不可忽略它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鲁迅作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鲁迅小说 锡伯族 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作家 维吾尔族 文学创作 精神胜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以严歌苓、张翎、陈河研究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7,共9页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有意思![愉快]”我回复刘俊教授:“她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86年加入的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严歌苓 文学叙述 性问题 兼容 张翎 中国作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反思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仪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 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翻译目的,确立和筛选最佳源语文本,采用合作翻译等多种翻译学策略,或能改变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边缘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翻译 “走出去” 文化构建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大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强势之下,少数民族文学精英对于母语的追求体现出文化空间的争夺。在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对译和交流中,促生了双语写作和混杂语的产生,它们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新因子,丰富了中国形象的表述形态。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少数民族文学 表述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