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条件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1
作者 孙秀秀 郑道君 +3 位作者 王春梅 陈加利 梁振儒 陈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2-95,12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幼苗 水分 表型可塑性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道君 吴宇佳 +3 位作者 云勇 姜殿强 陈宣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环境适应性 种子萌发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与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道君 谢良商 +1 位作者 曾建华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 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PCR buffer2.5μL,3.0mmol/LMgCl2,300μmol/LdNTPs,Taq聚合酶3.0U,引物0.2μmol/L,DNA模板20ng。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海南龙血树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ISSR 影响因子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自然更新能力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道君 李海文 +2 位作者 云勇 张浪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7-632,共6页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濒危原因 生境 人为破坏 自然更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分布及其与水热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郑道君 云勇 +2 位作者 吴宇佳 李海文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32,共7页
在全面调查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用温度指数、湿度指数等气候指标分析了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及南部沿... 在全面调查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用温度指数、湿度指数等气候指标分析了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及南部沿海地区,水平分布于108°42’40.9”~110°27’36.8”E,18°14’27”~19°20’28.5’,N,垂直分布范围为0-900m,仅发现10个现存分布点;海南龙血树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小乔木状植物,具有强耐旱、喜阳和喜钙等生态习性,其分布区的绝大部分水热因子是其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海南龙血树地理分布的主要水热指标的排序为热量因子〉降水因子〉湿度因子。根据野生居群的生境特点,我们推测水分和光照强度可能是影响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率或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地理分布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本鹏 张树珍 +4 位作者 杨学 顾丽红 冯翠莲 昝丽梅 蔡文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海南龙血树的顶芽和侧芽作为外植体,把其接种于MS+BA1mg/L+NAA0.1mg/L+PVP10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0 ̄50d可诱导其腋芽萌发,再把萌发后所形成的新芽切割下来接种于MS+BA2mg/L+KT0.5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5 ̄30d可诱导... 以海南龙血树的顶芽和侧芽作为外植体,把其接种于MS+BA1mg/L+NAA0.1mg/L+PVP10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0 ̄50d可诱导其腋芽萌发,再把萌发后所形成的新芽切割下来接种于MS+BA2mg/L+KT0.5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上培养25 ̄30d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5 ̄30d可增殖3 ̄5倍。把丛生芽分割成单株并接种于MS+BA3mg/L+GA31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使其壮苗后再接种于MS+NAA0.5 ̄1.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培养4周可诱导小芽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海南龙血树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7
7
作者 薛鹰 黄宝灵 +3 位作者 吕成群 赵银萍 周传明 李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7-940,854,共5页
以3月龄高约25cm的海南龙血树为基本材料,以茎节纵切块为外植体,在改良MS+6-BA2.0mg/L+NAA0.1mg/L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萌芽率为78.6%。萌芽在MS+6-BA1.5mg/L+NAA0.2mg/L培养基中连续两次继代培养,2个月后芽增殖倍数为2.9。丛芽及单芽都... 以3月龄高约25cm的海南龙血树为基本材料,以茎节纵切块为外植体,在改良MS+6-BA2.0mg/L+NAA0.1mg/L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萌芽率为78.6%。萌芽在MS+6-BA1.5mg/L+NAA0.2mg/L培养基中连续两次继代培养,2个月后芽增殖倍数为2.9。丛芽及单芽都在MS+6-BA1.0mg/L+NAA0.2mg/L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个月后丛芽的单芽增殖倍数为4.6,单芽增殖倍数为0.8。萌芽放入MS(改良)+NAA0.2mg/L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离体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郑道君 谢良商 +1 位作者 张文 张治礼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86,共6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海南龙血树RAPD-PCR反应的模板DNA量、Mg2+、dNTP和引物浓度,Taq聚合酶用量等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因子对RAPD-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海南龙血树RAPD-PCR反应的最佳条件,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海南龙血树RAPD-PCR反应的模板DNA量、Mg2+、dNTP和引物浓度,Taq聚合酶用量等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因子对RAPD-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海南龙血树RAPD-PCR反应的最佳条件,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0×buffer2.5μL,2.0mmol/L MgCl2,300μmol/L dNTPs,Taq酶1.5U,引物0.8μmol/L和DNA模板20ng。以此条件为基础,筛选出适用于海南龙血树RAPD-PCR分析的18条有效引物,为采用RAPD技术分析海南龙血树种群遗传变异水平和遗传结构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RAPD 反应条件优化 有效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过程中血竭形成的诱导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本鹏 张树珍 +8 位作者 蔡文伟 宋启示 王兴红 王东 杨学 顾丽红 冯翠莲 王俊刚 罗遵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以海南龙血树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激素和浓度、不同龙血树组织、不同光照条件对血竭形成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细胞分裂素(6-Benzylamino purine,6-BA)可以诱导龙血树组培苗产生血竭,其诱导的效果与6-BA的浓度... 以海南龙血树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激素和浓度、不同龙血树组织、不同光照条件对血竭形成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细胞分裂素(6-Benzylamino purine,6-BA)可以诱导龙血树组培苗产生血竭,其诱导的效果与6-BA的浓度无关,而与光照条件有关,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诱导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血竭的形成与组培苗的木栓化程度有关,木栓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诱导血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龙血素A 龙血素B 组织培养 海南龙血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常东东 戴好富 +1 位作者 左文健 梅文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1-424,448,共5页
目的研究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研究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胞嘧啶核苷(1),尿嘧啶核苷(2),对羟基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醇(4),尿嘧啶(5),desacetylaustin(6)和thiomethisosildenafil(7)。结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的活性,首次发现化合物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查尔酮合酶基因(DcCH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佳媛 戴好富 +3 位作者 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 梅文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9-1545,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海南龙血树查尔酮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得到1条1 456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DcCHS。DcCHS含有1 173 bp的阅读框架、99 bp的5′非编码区和184 bp的3′非编码区,编码390个氨基酸。DcCHS与其他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海南龙血树查尔酮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得到1条1 456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DcCHS。DcCHS含有1 173 bp的阅读框架、99 bp的5′非编码区和184 bp的3′非编码区,编码390个氨基酸。DcCHS与其他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4%以上,具有高度保守的CHS_like结构域、活性位点以及信号序列。推测DcCHS的分子量为42.7 ku,等电点pI为6.14,稳定性极差,具有15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的可能性较大,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DcCHS在花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根、茎、叶和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查尔酮合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基于愈伤组织诱导途径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冠勇 钟云芳 +2 位作者 宋希强 戴好富 杨冬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4-1828,共5页
以海南龙血树侧芽和顶芽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苗,同时利用愈伤组织诱导血竭。研究结果如下:①诱导愈伤组织与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NNA 0.1 mg/L+CM 50 mL/L+糖30 g/L+卡拉胶8.6 g/L,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致... 以海南龙血树侧芽和顶芽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苗,同时利用愈伤组织诱导血竭。研究结果如下:①诱导愈伤组织与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NNA 0.1 mg/L+CM 50 mL/L+糖30 g/L+卡拉胶8.6 g/L,诱导的愈伤组织结构致密、结实,分化的芽多,诱导达90﹪以上;②芽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2.0 mg/L+NNA 0.1 mg/L+CM 50 mL/L+糖30 g/L+卡拉胶8.6 g/L,芽的长势好且整齐,增殖系数达5~6;③生根最适培养基为:不经过壮苗阶段直接从小苗进入生根阶段,1/2 MS+NNA 0.4 mg/L+GA 1.0 mg/L+糖30 g/L+卡拉胶8.6 g/L,根多且均匀,生根率达100%;④诱导出血竭后分离、提取龙血竭,经薄层层析和HPLC对照,发现愈伤诱导血竭与天然血竭的14种成分在HPLC峰形相似度较高。这一基于愈伤组织途径的组培技术兼顾了种苗生产和血竭生产的同步进行,为今后提供了高效、快捷、方便的规模化生产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愈伤组织诱导 血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WD40转录因子基因DcWD40-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家红 夏栋楠 +4 位作者 王颖 郭冬 李辉亮 梅文莉 彭世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2,共7页
海南龙血树是国产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其血竭主要化学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为进一步了解DcWD40-1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该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海南龙血树中克隆了一个WD40基因DcWD40-1,该... 海南龙血树是国产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其血竭主要化学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为进一步了解DcWD40-1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该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海南龙血树中克隆了一个WD40基因DcWD40-1,该基因全长1550 bp,包含一个13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50.77 kD,理论等电点5.7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cWD40-1属于WD40蛋白家族成员,具有5个保守的WD40结构域,和其他植物WD40蛋白同源性高,保守性强。利用Genome Walking方法分离了1503 bp的DcWD40-1启动子序列,该区域具有典型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特征,并含有多个应答激素和胁迫的响应元件。表达分析显示,血竭诱导剂能够诱导Dc WD40-1的表达,DcWD40-1的变化与血竭形成及类黄酮积累正相关。此外,DcWD40-1也能对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和UV-B处理做出积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血竭 类黄酮 WD40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美超 莫饶 +4 位作者 唐燕琼 尹俊梅 郭娜娜 孙瑜花 王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583-586,共4页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染色体数目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克烈 李志英 +4 位作者 徐立 马千全 罗联忠 黄碧兰 陈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21-23,共3页
用种子作外植体,建立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PierreexGagnepain)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mg/L+NAA0.3mg/L,诱导率达80%;附加6-BA2mg/L+NAA0.2mg/L的MS培养基有利于... 用种子作外植体,建立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PierreexGagnepain)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mg/L+NAA0.3mg/L,诱导率达80%;附加6-BA2mg/L+NAA0.2mg/L的MS培养基有利于芽的分化和增殖,培养60d左右,每个外植体分化形成的再生小植株数达8~20个;在1/2MS+NAA0.5mg/L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离体快繁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梅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8-968,1068,共2页
[目的]加强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迅速繁殖及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龙血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9种6-BA、NAA不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和NAA不同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 [目的]加强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迅速繁殖及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龙血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9种6-BA、NAA不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和NAA不同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生长与6-BA、NAA有关系,两者的配比直接影响茎段的再生频率。6-BA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极为显著,NAA的影响不是很明显。MS+0.3 mg/L NAA的生根时间最短,15 d左右生根,根数多,根系良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结论]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0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系数达10以上,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与天然血竭的抗炎镇痛活性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辉 杨宁 +2 位作者 吴晓鹏 戴好富 梅文莉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诱导血竭 海南龙血树 天然血竭 抗炎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运凤 章玉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2,共2页
通过对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最佳的配方为MS+BA1m g/L+NAA0 .0 5 m g/L,最理想的快速增殖的苗龄为4 5 d(叶长1.5 cm以下、4片叶子以内)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雪松 李燕山 +4 位作者 贺珑 周琴 黄逢龙 甘青 龚伟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2期35-38,44,共5页
以海南龙血树优良母株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切成约2~3 cm厚的段状,经消毒处理后顶端朝下接入MS基本培养基中,2~3 d后待残留在叶柄缝隙中的升汞完全流出后,再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使腋芽长至高约1-1.5 cm时把腋芽从母体上挑下,去顶... 以海南龙血树优良母株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切成约2~3 cm厚的段状,经消毒处理后顶端朝下接入MS基本培养基中,2~3 d后待残留在叶柄缝隙中的升汞完全流出后,再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使腋芽长至高约1-1.5 cm时把腋芽从母体上挑下,去顶至0.5~0.8 cm左右接种到MS+6-BA 3.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待芽基部膨大至直径约1.0~1.5 cm大小的球茎(形成愈伤组织)且围绕基部长出一圈高约0.2 cm的小芽时把球茎对剖。接种到MS+6-BA 1.0~2.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扩繁,待小芽长到1 cm高时把原团块按2~4个芽/团块分切,增殖倍数可达2.5~3.0倍。几个周期后库存达到一定数量,将团块接入MS+6-BA 0.5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中壮苗长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切取H>4.0 cm的单株接种到1/2 MS+IAA 0.3 mg/L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5~20 d生根率达95%以上。炼苗5 d左右后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血竭药材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文伟 张树珍 +3 位作者 杨本鹏 杨学 王俊刚 王文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0期138-138,143,共2页
在利用海南龙血树组培苗进行多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南龙血树组培苗作为血竭药材生产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种植、田间管理、血竭药材枝干的培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血竭 药材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