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PCR buffer2.5μL,3.0mmol/LMgCl2,300μmol/LdNTPs,Taq聚合酶3.0U,引物0.2μmol/L,DNA模板20ng。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海南龙血树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展开更多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展开更多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 bodiana Pierre ex Gagnep)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出16条有效引物并优化了它们的退火温度,此外还检测了体系的重复性。优化后的25μL反应体系包含:10×PCR buffer2.5μL,3.0mmol/LMgCl2,300μmol/LdNTPs,Taq聚合酶3.0U,引物0.2μmol/L,DNA模板20ng。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海南龙血树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
文摘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
文摘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