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经营措施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橡胶林土壤特征与植物多样性影响
1
作者 何亦绮 杨小波 +3 位作者 李东海 梁彩群 刘畅 钟丽爽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2,共9页
[目的]通过揭示退出经营的橡胶林向热带雨林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施生态保护提供支撑。[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分局高峰管理站正常经营、... [目的]通过揭示退出经营的橡胶林向热带雨林演替过程中植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施生态保护提供支撑。[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分局高峰管理站正常经营、退出经营后任其自然向雨林恢复的橡胶林(退出经营3 a)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次生林为对照,通过设置样地和样方,调查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各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退出经营后到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升高,正常经营橡胶林、退出经营橡胶林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而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退出经营橡胶林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经营橡胶林和天然次生林。而退出经营橡胶林的pH含量在3个处理中最高,显著高于正常经营橡胶林和天然次生林。正常经营橡胶林的C∶N显著低于退出经营橡胶林和天然次生林。正常经营橡胶林和退出经营橡胶林C∶P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退出经营橡胶林土壤N:P显著低于正常经营橡胶林和自然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氨态氮、硝态氮和速效钾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Pielou指数均呈现正相关,有效磷与Pielou指数、物种丰富度呈现正相关,而土壤全磷和全氮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现负相关。[结论]退出经营橡胶林前期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增加,但仍低于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含量普遍降低,且低于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因子。退出经营自然恢复早期的研究结果对恢复过程长时间监测提供参考,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实施生态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鹦哥岭 橡胶林 自然恢复 退出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调查
2
作者 段怡诺 朱文博 +3 位作者 陈胜兰 颜文博 曾治高 陈远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384-392,共9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掌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和人为干扰现状,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按照4km×4km网格系统地在国家公园7个片区范围内布设了301台红外相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掌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和人为干扰现状,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按照4km×4km网格系统地在国家公园7个片区范围内布设了301台红外相机。累计监测53942个相机工作日,收集独立有效照片2729张,记录到野生兽类19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合计占调查到的野生物种总数的31.6%;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10.5%。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RAI=0.13)、小泡巨鼠(Rattus exulans,RAI=0.09)、红腿长吻松鼠(Ratufa indica,RAI=0.07)、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RAI=0.07)、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0.03)。结果显示,7个片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五指山人类活动较为频繁,黎母山受到较大家畜活动干扰。黎母山兽类丰富度高于其他片区,说明部分物种对家畜活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获得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多度和人为干扰信息,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相对多度指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影像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型真菌自然教育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磊 江天 +5 位作者 张思琴 林文飞 胡礼贵 胡思源 李盛韬 曾念开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最完整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其中,大型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分,在物质循环、共生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气候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该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最完整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其中,大型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分,在物质循环、共生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气候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该区域分布的大型真菌中,大部分具有食药用开发潜力[3],而有毒种类则可导致区域内中毒事件的发生[4—6]。这一生物类群兼具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开发潜力和公共安全风险,其相关知识有待通过自然教育加以普及。然而,当前依赖静态媒介的传统自然教育模式存在时空局限、互动不足等缺陷,难以有效传播这类生物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大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地理要素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4
作者 孟元 陈智健 杨定海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291,共11页
基于山水地理要素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客观全面地认识村落分布规律,为国家公园成立背景下的村落发展与保护提供指导。运用ArcGIS 10.8软件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水特征、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山水地理要素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客观全面地认识村落分布规律,为国家公园成立背景下的村落发展与保护提供指导。运用ArcGIS 10.8软件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山水特征、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村落山水地理格局及不同山水地理要素对村落分布的解释力。结果表明:1)山水空间中靠近小型溪流的山谷台地、河流阶地对乡村聚落选址营建具有较强的吸引性,成为村落分布趋向性区域。2)乡村聚落呈区域性聚集,各聚集区内又存在不同程度分散的分布特征,组成“一高密度+一次高密度+三低密度”的分布格局。3)顺应山水格局,依托自然地形,依山傍水而建成为乡村聚落山水地理格局,表现为“低海拔、平缓坡度、近水和稀疏河网”。4)5类山水地理要素中高程对村落分布解释力最强,因子交互作用类型全部为非线性增强,因子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分布影响远大于单一因子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分布特征 影响机制 山水地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0年来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
5
作者 周慧园 罗文霞 +1 位作者 谢跟踪 邱彭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01-7414,共14页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对热带雨林生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国家公园1980-2023年9期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最优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得出:(1)评价单元梯度的响应曲...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对热带雨林生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至关重要。基于国家公园1980-2023年9期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其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最优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得出:(1)评价单元梯度的响应曲线中香农均匀度和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均在2.5km处出现拐点,该尺度为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最优评价尺度。(2)国家公园内部土地利用较稳定,其中林地-草地为主要转换类型且反复交替,但流入流出面积保持相对平衡。景观生态风险值的Moran's I介于0.3079-0.3600,空间相关性整体呈上升趋势。(3)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值在0.0241-0.0243上下波动,长期趋势较为平稳,表现出东西高中部低、沿水沿路分割的空间格局。较高风险等级向较低风险等级转换面积比反向转换多0.86%,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波动增长了79.95km2和103.63km2,较低风险区占比最大,平均高于其他等级8.08%左右。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围绕水系、道路等人为活动频繁区域分布,中等风险区在国家公园南部普遍分布,远离水域、道路区域风险等级越低,风险等级波动区域呈条带状分布于同等风险等级成片区的边缘。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和保护,针对高风险聚集区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经济林的种植与砍伐,降低分离度和破碎度,做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最优尺度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勒比松与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王小燕 杨佳 廖立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79-83,共5页
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加勒比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明确近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期为国家公园森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 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加勒比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明确近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期为国家公园森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其次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较低;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Simpson指数最高,其次为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恢复样地较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较低。该调查研究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可持续经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植物多样性 加勒比松 杉木 人工林 近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白沙茶产业为例
7
作者 谢龙缘 杨奕嘉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我国国家公园境内保留着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相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相应形成的传统产业在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白沙茶产业... 我国国家公园境内保留着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相统一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相应形成的传统产业在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白沙茶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制度保障、发展成效和现存问题,并提出国家公园社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一是要鼓励传统茶农生计模式向“兼业农户”转变;二是要在条件良好地区开展国家公园社区总体营造行动;三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基层“小循环”经济模式;四是用好雨林古树茶资源,讲好雨林古树茶故事;五是加强白沙茶产业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中的联动作用;六是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等相应的优化路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传统产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白沙茶产业 社区参与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兆慧 杨奕嘉 +1 位作者 谢龙缘 田童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21-131,共11页
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例,将国家公园游憩区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游客满意度对国家公园建设和营销策略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搜索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有效评论文... 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例,将国家公园游憩区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游客满意度对国家公园建设和营销策略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搜索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有效评论文本30000条,从样本区基本信息、游憩高频词汇、语义网络和游客情感分析等4个方面来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由旅游景观、旅游基础设施、游憩体验和管理服务4个方面组成。游客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人文景观相对较好,游憩活动比较丰富,片区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还存在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内外部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因此,将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视保护地域生态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游憩体验、加强旅游管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五指山 游憩区 游客满意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客游憩动机研究——以霸王岭片区为例
9
作者 杨奕嘉 田童 谢龙缘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4-122,共9页
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游憩动机类型与差异性,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旅游产品升级转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团队于2023年10月,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游憩动机进行实地调研,发放400份调查问卷... 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游憩动机类型与差异性,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旅游产品升级转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团队于2023年10月,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游憩动机进行实地调研,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26.0进行分析量化处理。通过调研数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表主要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客源市场及相关出行信息差异等构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的游憩动机因素主要是科普研学、热带雨林景观欣赏、森林康养体验、度假休闲和雨林生态保护。结果表明:游客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年收入、客源市场等个人特性和相关出行信息的不同,均会导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游憩动机的差异,研究显示游客个人特性、出行信息与国家公园游憩动机显著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游客的游憩动机主要为5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科普研学、热带雨林景观欣赏、森林康养、度假休闲、雨林生态保护。研究表明,充分了解游客的游憩动机将有助于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议加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雨林生态系统保护,强化自然教育功能,满足游客雨林康养需求,展示热带雨林景观之美,适度开发度假休闲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游客 游憩动机 霸王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天窗社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江悦馨 杨小波 +8 位作者 梁彩群 王重阳 李婧涵 张顺卫 朱子丞 何亦绮 吴庭天 李苑菱 陈宗铸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9,共16页
为探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天窗社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驱动力,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个典型天窗社区毛阳镇、南开乡和水满乡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18、2023年的遥感影像,通过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 为探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天窗社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驱动力,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个典型天窗社区毛阳镇、南开乡和水满乡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18、2023年的遥感影像,通过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典型天窗社区2000—2023年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是典型天窗社区主要用地类型,林地面积演变趋势呈先升高(2000—2018年)后降低(2018—2023年),耕地面积演变趋势呈先减少(2000—2018年)后增加(2018—2023年)。典型天窗社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经历退耕还林(2000—2018年)、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18—2023年)2个阶段。(2)典型天窗社区景观格局变化主要是由于用地类型的改变,典型天窗社区景观类型呈现聚集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类型多样性增加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天窗社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特征。(3)2000—2018年,距道路的距离是典型天窗社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2018—2023年,NDVI和距道路的距离共同驱动典型天窗社区土地利用变化。NDVI、距道路的距离始终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DEM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各因子间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双因子交互对土地利用变化解释度大于单因子解释度。以期为国家公园天窗社区的科学合理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驱动力 天窗社区 国家公园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憩机会谱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松涛 孙可馨 +1 位作者 宋良安 严荣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促进国家公园游憩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促进国家公园游憩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厘清游憩机会利用与特许经营的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群决策层次分析法,构建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7个片区的游憩机会等级,形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特许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优化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多元监督体制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路径,旨在为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实现国家公园品牌增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机会谱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特许经营 指标体系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2 位作者 钟圣赟 曾亚红 卢国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88,共13页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 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霸王岭 外来入侵植物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及其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繁荣 梁伟 +3 位作者 严岳鸿 曾念开 郝馨 汪继超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3-49,50-55,共13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唯一地处热带且生物多样最高的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极其丰富的物种为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唯一地处热带且生物多样最高的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极其丰富的物种为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不均、受胁程度不同以及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缓解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有效手段。为有序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优先保护物种名录遴选工作,拟定了包含脊椎动物、植物和大型真菌在内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研究总结名录的遴选方法与结果,阐明名录对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海南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先保护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交通可达性
14
作者 张哲 李亦祺 +1 位作者 李匡宇 任明迅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47-455,共9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及社区发展的有力保障。以海口和三亚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乡镇或区域的公路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 10.8对其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量化。主要结果如下:三亚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主要乡镇及各区域的公路交通平均旅行时间均显著低于海口;国家公园内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较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交通平均旅游时间及可达性系数较低,交通便利性较好;国家公园内不同区域公路交通可达性系数上,鹦哥岭区域、五指山区域、毛瑞区域、黎母山区域可达性系数小于1,表明这些区域较尖峰岭区域、吊罗山区域和霸王岭区域具有更好的交通可达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道路规划提供参考和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交通可达性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昭英 薛桂澄 +10 位作者 何玉生 林义华 魏昌欣 胡在龙 袁勤敏 吕嫦艳 黄武轩 王超 张志壮 林弟 常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3-398,共16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地质遗迹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周梦君 陈英转 +4 位作者 潘亮 詹才驰 伍灿 常双双 温旭丁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 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植物数量为807个(硅藻门416、蓝藻门114、绿藻门126、甲藻门45、隐藻门44、裸藻门33和金藻门29);浮游动物共鉴定出5类,动物数量为564个(原生动物109、轮虫类249、枝角类88、甲壳类29、桡足类89)。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导,平均生物密度为0.420×10^(6)ind./L和0.040×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0.83 mg/L和0.05 mg/L,居于领先地位;浮游动物属轮虫类最为活跃,平均生物密度高达129.430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4 mg/L,仅次于桡足类(0.11 mg/L)。浮游生物在不同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其中计架河的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Simpson、Pielou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相反,南渡江的多样性均较低,与浮游动物呈现负相关关系(南渡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计架河的多样性均较低)。研究可丰富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本底数据,为保护管理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断面 浮游生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调查及利用策略
17
作者 佘若晨 莫艺娴 宫春亭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154-158,共5页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资源保护性利用的方法及策略,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资源 调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PLUS-InVEST模型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义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5-314,共10页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11,202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2011,202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区在2001-2021年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结果]①2001-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为耕地、草地、水域面积逐年减少,林地、人造地表面积不断扩张,20 a间林地面积增加561.19 km^(2);到2030年,自然发展与耕地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有些相似,而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与其他两种情景截然相反。②2001,2011,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分别为8.72×10^(7)t,9.22×10^(7)t,9.13×10^(7)t,到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9.04×10^(7)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9.12×10^(7)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9.13×10^(7)t,说明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固碳能力。[结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呈高度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储总量及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土地利用 碳储量 模型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游憩资源普查层次构建
19
作者 王新禹 薛冉 +1 位作者 赵书彬 杨定海 《广东园林》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迅速推进,游憩资源普查成为保育与利用的关键。基于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调查与评价游憩资源的实践经验,考虑资源分布特征及整体价值,划分“单体-集合-片区”三重资源调查维度;并将初步分区结果载入MCR模型进行边界验证调整,以科学识别核心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与资源整合;最后基于资源认定层次体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域进行游憩资源普查,确定了113处集合和44处片区。选取霸王岭-大广坝流域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建立游憩单元层级体系,认定26处集合和11处片区,划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游憩带状单元3类片区,并着重分析俄贤岭小桂林片区内集合的功能及游憩项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 游憩资源 层次构建 MC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公路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维棉 饶胜波 葛天南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公路交通严重威胁沿线野生动物迁徙安全。我国公路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相关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公路工程设计指导性不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何处采用何种交通措施,从而满足民生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是其当下面临的难题。在公路选线... 公路交通严重威胁沿线野生动物迁徙安全。我国公路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相关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公路工程设计指导性不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何处采用何种交通措施,从而满足民生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是其当下面临的难题。在公路选线既定的前提下,依托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论述选取合适的生态敏感性因子指标,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阐述各等级公路穿越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六类应对策略。面向生态保护的公路交通策略包含立体和平面,线型和点状,硬件和软件多维度,建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设置隧道3座,桥梁7座,沿线修建横跨生态桥涵通道的路段不低于27 km,沿线修建围挡设施的路段不低于29 km。突破微观点状建设横跨动物通道的传统工程做法,以面带线宏观系统考虑动物迁徙生态廊道。探索在生态保护和公路交通之间的空缺领域架起桥梁,降低高速公路穿越国家公园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生态敏感性 生态保护 野生动物廊道 公路交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