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空心率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坤鹏 缪维跑 +2 位作者 王瑀琎 李春 岳新智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8,共8页
由于运输、装机、并网及维修等需求,近海区域海上风电场建设往往无法远离周围繁忙的航道,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的概率大幅提升。为分析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时不同空心率防护装置性能及损伤情况,采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5000 t前倾艏... 由于运输、装机、并网及维修等需求,近海区域海上风电场建设往往无法远离周围繁忙的航道,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的概率大幅提升。为分析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时不同空心率防护装置性能及损伤情况,采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5000 t前倾艏船舶以2.0 m/s速度与海上风力机碰撞过程,对比分析了空心率对Ogden橡胶、Mooney-Rivlin橡胶及泡沫铝防护装置抗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空心率的增大,泡沫铝材料防护装置冲击持续时间增大,接触力随之减小,橡胶材料则与之相反;随着空心率的降低,防护装置更类似于实心管,具有相对较小的最大凹陷深度;在超弹性能的影响下,橡胶材料凹陷深度在碰撞完成后相对泡沫铝材料更小,防护装置材料损伤更小;但支架区域内能占比逐渐提升,故在防护装置设计研究中需考虑空心率对腿部支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空心率 碰撞 抗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长期循环弱化效应的单桩海上风力机自振频率研究
2
作者 程星磊 邢建宇 +2 位作者 刘举 王丕光 孙晓涵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6,共8页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海上风力机单桩基础模型,结合USEFLD子程序计算土体弱化,利用简化弹簧模型计算单桩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探讨循环荷载次数、循环荷载幅值大小和单桩尺寸对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桩基础风...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海上风力机单桩基础模型,结合USEFLD子程序计算土体弱化,利用简化弹簧模型计算单桩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探讨循环荷载次数、循环荷载幅值大小和单桩尺寸对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桩基础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随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循环荷载水平越大,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的弱化越显著。对于该文的风力机尺寸及土体条件,在长达107次的循环加载后,风力机自振频率最小可弱化为初始值的0.954倍,但仍在1P~3P频率范围内;增加单桩桩长、直径和壁厚均能减弱单桩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的长期弱化,且在用钢量相同的条件下,相较于增加桩长和壁厚,通过增加桩径的方式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风力机系统自振频率的弱化,保证风力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自振频率 单桩基础 循环弱化 累积变形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径高比影响研究
3
作者 苏欢欢 葛昕 +3 位作者 岳敏楠 缪维跑 李春 刘青松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10,共9页
为分析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时径高比对防护装置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不同径高比Ogden、Mooney-Rivlin本构橡胶及泡沫铝防护装置抗撞性能及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径高比的增大,两种本构橡胶装置最大凹陷深度变化呈现... 为分析海上风力机受船舶撞击时径高比对防护装置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不同径高比Ogden、Mooney-Rivlin本构橡胶及泡沫铝防护装置抗撞性能及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径高比的增大,两种本构橡胶装置最大凹陷深度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当径高比为2.061时,泡沫铝装置最大凹陷深度降低60.5%,泡沫铝材料最大接触力升高28.05%,Ogden材料和Mooney-Rivlin材料橡胶防护装置最大接触力分别降低27.9%和14.5%。防护装置防护效果受局部凹陷及整体弯曲引起的塑性变形影响,随着径高比的变化,装置变形形式改变影响不同本构材料防护装置抗撞性能:当径高比小于1.5、壁厚小于3 m时,防护装置变形以局部凹陷为主;当径高比大于1.5、厚度大于5 m时,防护装置主要产生弯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碰撞 防护装置 泡沫铝 橡胶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激励对22MW超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朝辉 李向辉 +3 位作者 梁峰 吕娜 赖踊卿 杨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4,共8页
基于模态加速度法,在FAST软件中开发了海上风力机地震载荷计算模型,实现了风-浪-地震联合作用下风力机一体化耦合仿真,计算了不同环境工况下IEA 22 MW单桩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定量分析了地震激励对风轮载荷、塔顶振动和支撑结构载荷... 基于模态加速度法,在FAST软件中开发了海上风力机地震载荷计算模型,实现了风-浪-地震联合作用下风力机一体化耦合仿真,计算了不同环境工况下IEA 22 MW单桩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定量分析了地震激励对风轮载荷、塔顶振动和支撑结构载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震会显著增大机舱振动加速度,最高可达7.7倍,对塔顶位移极限值影响较小,但会增大塔顶侧向位移变化,且由于缺乏气动阻尼耗散,振动幅度衰减速度较慢;与低容量海上风力机不同,地震载荷对22 MW单桩风力机桩基载荷几乎无影响,进行基础初步设计时可忽略地震载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地震影响 动力学响应 风-地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性土循环弱化特征及海上风力机桩基累积位移规律分析
5
作者 邱子宁 许成顺 +1 位作者 杨钰荣 刘开源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9-628,共10页
通过开展室内饱和黏土竖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提出考虑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黏土刚度软化模型并嵌入Flac^(3D)三维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分析粉土、粉质黏土和黏土这3类场地中海上风电大直径桩基的循环累积变形规律。结果表明,3类场... 通过开展室内饱和黏土竖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提出考虑主应力轴连续旋转的黏土刚度软化模型并嵌入Flac^(3D)三维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分析粉土、粉质黏土和黏土这3类场地中海上风电大直径桩基的循环累积变形规律。结果表明,3类场地的泥面位移累积率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桩基侧向累积位移与场地土体的塑性指数密切相关,塑性指数越大,割线模量衰减越慢,桩身累积位移发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单桩基础 累积变形 黏土软化模型 主应力轴连续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结构海上双叶轮风力机尾迹研究
6
作者 金彦晖 段磊 彭雪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6-103,共8页
随着海上风力机尺寸的不断扩大,叶片的铸造长度和重量随之增加。然而,在叶片总质量中占比极大的叶根部分实际发电能力却较差。因此,为提高海上风力机的功率系数并降低叶片铸造长度和重量,提出混合结构海上双叶轮风力机。该风力机叶轮构... 随着海上风力机尺寸的不断扩大,叶片的铸造长度和重量随之增加。然而,在叶片总质量中占比极大的叶根部分实际发电能力却较差。因此,为提高海上风力机的功率系数并降低叶片铸造长度和重量,提出混合结构海上双叶轮风力机。该风力机叶轮构型由带有桁架或其他高效叶根结构的主叶轮和帮助捕获叶轮中心风能的辅助叶轮组合而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混合结构海上双叶轮风力机的尾迹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叶轮形式以及传统双叶轮形式,混合结构海上双叶轮风力机的近叶轮区域产生的叶尖、叶根涡系结构更加规则,尾迹整体上较为稳定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双叶轮 混合结构 空气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海上风力机吸力式桩桶基础的p-y曲线研究
7
作者 蒋建平 汪璐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3,共8页
海上风力机吸力式桩桶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依据实测试桩资料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然后建立砂土中4~9m桩径的吸力式桩桶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身弯矩和位移响应;最后在双曲线p-y曲线... 海上风力机吸力式桩桶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依据实测试桩资料对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然后建立砂土中4~9m桩径的吸力式桩桶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身弯矩和位移响应;最后在双曲线p-y曲线模型的基础之上,考虑土体深度和桩径尺寸的影响对初始地基反力模量和极限土反力计算方法进行修正,提出合适的p-y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砂土中的吸力式桩桶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主要呈转动模式,且伴随有少许的平动,桩身弯矩值沿土深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且水平荷载大小的变化对桩身弯矩最大值所在位置基本无影响,API法p-y曲线高估了初始地基反力模量,低估了极限土反力,不适用于对其进行计算分析,而修正p-y曲线模型与数模结果之间的吻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桩基础 ABAQUS 砂土 P-Y曲线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力机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桨距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耀振 杨文祥 +3 位作者 马荣琳 侯明冬 杨仁明 王常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针对额定风速以上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系统的输出功率稳定、浮式平台运动和疲劳载荷抑制任务目标,考虑系统非线性和模型参数摄动及风浪扰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超螺旋二阶滑模和干扰观测补偿的桨距角鲁棒控制方案。首先,实现漂浮式海上风... 针对额定风速以上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系统的输出功率稳定、浮式平台运动和疲劳载荷抑制任务目标,考虑系统非线性和模型参数摄动及风浪扰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超螺旋二阶滑模和干扰观测补偿的桨距角鲁棒控制方案。首先,实现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的仿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建模;其次,构建考虑风力机额定转速和平台纵摇的滑模函数,设计控制增益自适应调节的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律;再次,采用干扰观测器补偿模型参数摄动和风浪扰动不确定项;最后,基于FAST与Matlab/Simulink在不同风浪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方案有效性和优越性。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比例积分控制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对稳定风力机系统输出功率、抑制浮式平台运动及减少塔基载荷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滑模控制 功率控制 干扰观测器 平台运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中海上风力机桩-筒复合基础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玲 李赟琪 +2 位作者 王丕光 穆坤 程星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参考NREL海上风力机结构参数,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黏土中海上风力机桩-筒复合基础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总应力形式的非线性运动硬化模型描述黏土的不排水动应力应变响应,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随机风荷载及波浪荷载的模拟;开... 参考NREL海上风力机结构参数,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黏土中海上风力机桩-筒复合基础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总应力形式的非线性运动硬化模型描述黏土的不排水动应力应变响应,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随机风荷载及波浪荷载的模拟;开展地震及风、浪、流荷载共同作用下海上风力机桩-筒复合基础的时域整体动力响应分析,揭示桩-筒复合基础的承载机理,分析地震烈度、土体强度及基础尺寸对桩-筒复合基础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数值模拟 地震响应 黏土 桩-筒复合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LQR的Spar型海上浮式风力机载荷抑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耀振 刘爽 +1 位作者 杨文祥 侯明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6,共9页
针对复杂环境变化易引起海上浮式风力机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LQR、模糊PI相结合且易于工程应用的桨距控制新方案,实现维持浮式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稳定、抑制浮台运动、减少叶根及塔基疲劳载荷的目的。模糊PI根据发电机转子... 针对复杂环境变化易引起海上浮式风力机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LQR、模糊PI相结合且易于工程应用的桨距控制新方案,实现维持浮式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稳定、抑制浮台运动、减少叶根及塔基疲劳载荷的目的。模糊PI根据发电机转子转速误差变化动态选择期望的PI增益,模糊LQR基于模糊规则自适应调整闭环反馈增益,在保证风力机输出功率和浮台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叶根和塔基疲劳载荷。基于FAST与Matlab/Simulink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通过时域、频域分析表明,与PI控制相比,所提方案在减少叶根处平面外载荷和塔基横向载荷方面有明显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载荷 最优控制系统 模糊LQ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力机三维尾流模型研究
11
作者 张萍 李成诚 +3 位作者 韩烨 解鹏飞 檀宇航 刘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2-617,共6页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接地系统所处的深海环境及特殊的系泊系统,综合考虑纵荡运动对入流风速和尾流区域膨胀的影响,基于二维BP工程尾流模型,提出一种三维尾流模型(3Dksg_BP),将该模型用于全尾流区域横向和垂向风速剖面的预测。预测结...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接地系统所处的深海环境及特殊的系泊系统,综合考虑纵荡运动对入流风速和尾流区域膨胀的影响,基于二维BP工程尾流模型,提出一种三维尾流模型(3Dksg_BP),将该模型用于全尾流区域横向和垂向风速剖面的预测。预测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下游1.7D、2.3D、5.0D和10.0D(D为风轮直径)等位置的预测精度均不低于97.6%。基于3Dksg_BP,研究不同频率和振幅下的纵荡运动对尾流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纵荡运动对尾迹的影响随频率和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加,纵荡运动对尾迹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海上风电 尾流 尾流模型 漂浮式风力机 平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结构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坤鹏 缪维跑 +2 位作者 王瑀琎 李春 岳新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5-222,共8页
为便于风力机运输、安装及维护,海上风电场大多处于繁忙的航道,导致海上风力机受船舶碰撞概率大幅上升。为增强海上风力机抗撞能力,减轻碰撞区域受损程度,提高其抗风险性能,提出一种具有蜂窝结构特征的新型防护装置。采用显示动力分析软... 为便于风力机运输、安装及维护,海上风电场大多处于繁忙的航道,导致海上风力机受船舶碰撞概率大幅上升。为增强海上风力机抗撞能力,减轻碰撞区域受损程度,提高其抗风险性能,提出一种具有蜂窝结构特征的新型防护装置。采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模拟5 000 t级船舶与4 MW海上风力机单立柱三桩基础碰撞过程,研究蜂窝结构新型防护装置与传统实心结构防护装置抗撞性能的差别。结果表明:具有蜂窝结构特征的新型防护装置可有效延长接触时间,降低接触力;较传统实心防护装置,新型装置内能转化能力提升15%以上,蜂窝结构起到提升内能转化能力的作用。蜂窝结构防护装置具备良好的吸能缓冲效果,可有效削减传递至风力机结构的内能及动能,降低基础损伤,起到提升单立柱三桩基础海上风力机安全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蜂窝结构 碰撞 抗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10 MW海上风力机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子琪 王立忠 +3 位作者 潘华林 张宝龙 王立林 洪义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合分析软件Zwind,首先开展10 MW大型风力机全工况仿真分析,并通过提取多个高度处的加速度和倾角响应构建数据库,用以模拟多种风力机塔筒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状况。然后基于LSTM建立风力机塔筒加速度和倾角的数据重构模型,训练并验证所构建的数据重构模型的精度。最后在数个未布置传感器的位点上检验LSTM数据重构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LSTM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模型,可基于有限位点的正常服役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高精度地重构故障传感器以及未测位点的塔筒响应数据;此外,基于倾角响应的重构结果比基于加速度响应的重构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结构健康监测 深度学习 故障传感器 数据重构 倾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形王莲叶脉仿生的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
14
作者 王瑀琎 岳新智 +2 位作者 刘坤鹏 李春 岳敏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海上航线日益密集,海上风力机面临船舶碰撞风险,为提高海上风力机抗撞性能,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延长其服役时间,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形的王莲叶脉仿生结构的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通过LS-DYNA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海上风力机基础与2 m/s... 海上航线日益密集,海上风力机面临船舶碰撞风险,为提高海上风力机抗撞性能,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延长其服役时间,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形的王莲叶脉仿生结构的海上风力机防护装置,通过LS-DYNA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海上风力机基础与2 m/s船舶碰撞过程,对仿生分形防护装置和普通传统防护装置进行防护性能的分析与对比,包括系统接触力、塔架应力情况、立柱与基础连接高应力区应力情况和能量转化等方面。模拟结果表明:与普通防护装置相比,仿生叶脉结构可降低风力机受到的最大接触力,并使接触区域高应力区域范围更小,整体应力也明显降低。此外,仿生叶脉结构还可以提升防护装置对立柱与基础连接处的防护能力,减小连接处的最大应力,并明显降低平均应力;相较于普通防护装置,仿生分形结构主体防护材料吸收动能更多,但其内能升高较小,吸收的能量耗散量更大,同时也使得钢壳吸能效果显著提升,因此,与传统普通防护装置相比,仿生分形结构防护装置综合抗撞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分形 仿生 碰撞 船舶 防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I效应对下一代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影响
15
作者 冷平 吕娜 +2 位作者 赖踊卿 何奔 杨阳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5-1641,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成本,采用15 MW及以上容量的风力机成为未来风电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SI)效应对下一代超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FAST二次开发,基于一组... 为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成本,采用15 MW及以上容量的风力机成为未来风电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SSI)效应对下一代超大型海上风力机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FAST二次开发,基于一组线性弹簧建立了单桩式IEA 15 MW风力机的SSI模型,计算了常规发电工况以及极端停机工况下的机舱振动和支撑结构弯矩。计算结果表明:忽略SSI效应会导致发电工况下塔顶弯矩和泥面处支撑结构弯矩的预估值明显偏低,对极端停机工况下结构动力学响应影响不甚明显,考虑和忽略SSI效应时,50 a一遇极端工况下的疲劳损伤相差不足3%;但在风速较低时,SSI效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在风速为8 m/s的工况下,塔顶和泥面弯矩最大值的预估结果分别偏低37.6%和20.1%;考虑SSI效应时,由于基础存在垂向运动,产生了较大的机舱振动,显著增大了支撑结构在泥面处的疲劳损伤。以上结果说明了设计超大型海上风力机时考虑SSI效应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MW海上风力机 极端工况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波浪对15 MW单桩式风力机动力响应影响
16
作者 杨定华 马璐 +4 位作者 秦志豪 张险峰 傅广泽 雷肖 杨阳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8-1065,共8页
波浪载荷是影响风力机动力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水深小波高的情况下,线性波理论可以较好地描述波浪特性,但随着波高的增加,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增强,线性波理论不再适用。为此,文章基于开源软件OpenFAST二次编译,开发了非线性波浪计算... 波浪载荷是影响风力机动力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水深小波高的情况下,线性波理论可以较好地描述波浪特性,但随着波高的增加,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增强,线性波理论不再适用。为此,文章基于开源软件OpenFAST二次编译,开发了非线性波浪计算模块,以IEA 1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波浪高度下线性波和非线性波对风力机塔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线性波,若采用非线性波作为波浪载荷进行计算,能准确评估海上风力机在大波高情况下的塔基载荷和波浪高度较小时的塔架疲劳损伤。在海上风电塔架结构的设计和评估中,须要考虑非线性波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非线性波浪 动力响应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动力响应分析
17
作者 徐普 谌颖琪 +1 位作者 宋启明 刘蔚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4,共9页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 为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多能源融合的新型浮式平台发展,提出一种适应深远海域的“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基于FAST与AQWA耦合计算方法,建立风力机、光伏与网箱平台、系泊系统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光伏-网箱”组合模型与单一网箱模型的频域对比分析,探究光伏组件对综合平台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虑海洋环境风浪流联合作用,计算得到“风力机-光伏-网箱”浮式综合平台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使组合模型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峰值有一定增加,对一阶波浪力影响较小但会导致垂荡与纵摇方向的幅值响应算子(RAO)上升;风浪流联合作用下,上部风力机转子推力、叶尖挥舞偏移、塔基剪力和塔顶偏移均产生较大波动,下部光伏与网箱平台纵荡和纵摇方向响应幅值显著增加,对垂荡方向影响较小,但会引起平台迎风缆绳张力明显增大和背风缆绳张力相应减少;相比单一网箱平台,添加风力机、光伏组件同样会引起浮式综合平台迎风缆绳张力增加和背风缆绳张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动力响应 浮式发电站 养殖网箱 风浪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M-FEM耦合方法的海上风力机抗冰和振动控制研究
18
作者 柳英洲 施伟 +3 位作者 李颖 周利 王滨 李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冰荷载是影响海上风力机安全运行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严重时会致使海上风力机结构发生冰激振动破坏和冰激疲劳失效。该研究基于粘聚单元(cohesive element method,CEM)-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方法,通过非线性分布弹簧考虑... 冰荷载是影响海上风力机安全运行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严重时会致使海上风力机结构发生冰激振动破坏和冰激疲劳失效。该研究基于粘聚单元(cohesive element method,CEM)-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耦合方法,通过非线性分布弹簧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建立海冰-寒区单桩海上风力机结构在风-冰联合作用下的整体耦合冰激振动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而,基于非线性数值仿真工具LS-DYNA,分别模拟冰与直立结构和带有抗冰锥的基础结构相互作用过程,并与现有的挤压和弯曲冰力模型进行对比,验证该研究模拟动冰荷载的准确性,讨论两种冰破坏模式下动冰荷载的变化规律。最后,为解决海上风力机发生的强烈冰激振动问题,分别采用振动控制方法和施加抗冰锥的方式,开展风、冰联合作用下海上风力机动冰力和动力响应研究,对比分析以上两种减振方式的减振机理和减振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虽然抗冰锥可明显降低冰-海上风力机相互作用的动冰荷载幅值,然而采用振动控制策略的海上风力机减振效果明显优于抗冰锥。因此,在海上风力机的冰激结构损伤研究和抗冰设计中必须分别考虑以上两种减振方式对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风场 海上风力机 桩基础 粘聚单元方法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冲刷深度影响的海上风力机减震控制研究
19
作者 张鹏 张家望 +1 位作者 崔春义 李静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6-145,共10页
为分析冲刷深度对海上风力机(offshore wind turbine, OWT)吸振阻尼系统鲁棒性的影响,选用NREL发布的某5 MW单桩海上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直径p-y曲线法考虑桩土耦合效应,研究了冲刷深度对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ounding tuned mass ... 为分析冲刷深度对海上风力机(offshore wind turbine, OWT)吸振阻尼系统鲁棒性的影响,选用NREL发布的某5 MW单桩海上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直径p-y曲线法考虑桩土耦合效应,研究了冲刷深度对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ounding tuned mass damper, PTMD)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减震效果影响规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冲刷深度增加,风力机前三阶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一阶频率下降1.1%,三阶频率下降达7.8%;随冲刷深度增加,风力机塔筒地震响应总体呈放大趋势;TMD与PTMD均能有效控制海上风力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PTMD的减震效果略高于TMD;按无冲刷工况对阻尼器进行设计,两种阻尼器的减震效果随冲刷深度的增加呈现放大的趋势,对冲刷引发的失谐现象均表现出了足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owt) 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 冲刷深度 桩土耦合 减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惯容调谐质量系统的半潜式海上风力机振动控制
20
作者 曾伟杰 张颖 +2 位作者 邓燕飞 郭川睿 任伟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3-994,共12页
与固定式海上风力机相比,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问题更为突出,进一步控制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成为了工程难题.针对此问题,探索了惯容调谐质量阻尼器(惯容-TMD,即IBA)系统对半潜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抑制效果,并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阻抗... 与固定式海上风力机相比,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问题更为突出,进一步控制漂浮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成为了工程难题.针对此问题,探索了惯容调谐质量阻尼器(惯容-TMD,即IBA)系统对半潜式海上风力机的振动抑制效果,并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阻抗的惯容-TMD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从整个设计空间出发保证惯容-TMD的最优性.为寻求最优的减振效果,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风力机-惯容-TMD动力学模型,采用双IBA的控制策略同时对半潜式海上风力机浮台和塔筒的振动响应进行抑制,并从增益效果角度,比较了双IBA与双TMD的减振性能.最后对OpenFAS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数值验证了风浪联合作用下双IBA相对于双TMD减振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双减振装置的减振性能相较于单个减振装置有明显提升,且双IBA振动控制效果要优于双TMD;此外,基于惯容器质量增益效果,在达到最优TMD相同减振效果的情况下,机舱惯容-TMD(NIBA)和浮台惯容-TMD(PIBA)分别可将结构减振器中质量元件的质量减少23.9%和32.2%,大幅降低装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海上风力机 惯容 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