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控保协同的环形直流微网测距式保护 被引量:12
1
作者 薛士敏 刘存甲 +1 位作者 李蒸 陆俊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59-3067,共9页
针对传统单端量测距式保护中对端电流量无法测量的问题,以四端环形直流微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单端测距式保护。该方法以传统的R-L线路模型为基础,仅利用单端电气量即可实现精准测距。首先,系统故障发生之后,基于... 针对传统单端量测距式保护中对端电流量无法测量的问题,以四端环形直流微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控保协同的单端测距式保护。该方法以传统的R-L线路模型为基础,仅利用单端电气量即可实现精准测距。首先,系统故障发生之后,基于控保协同思想,先对可控器件进行控制,然后实施保护,通过对环形直流微网进行拓扑变换,使其变为单电源系统。其次,通过保护装置采集到的本端电气量即可实现对端电流的精确求解,进而实现单端精准故障定位。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四端环形直流微网模型,验证了所提测距式保护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原理在仿真实验中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测距误差≤3%,且具有一定的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继电保护 控保协同 测距式保护 单端电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直流配电网的测距式保护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猛 贾科 +3 位作者 毕天姝 杨国生 刘宇 杨奇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9-72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测距式保护,以保障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在概述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双极短路故障各阶段电气量特征,重点探讨了R-L模型算法用于直流线路测距时在变量获取方法和数值稳定性两方面存在的局... 提出了一种测距式保护,以保障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在概述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双极短路故障各阶段电气量特征,重点探讨了R-L模型算法用于直流线路测距时在变量获取方法和数值稳定性两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并相应提出了新型变量获取方法以及提高算法数值稳定性的办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保护算法的可行性,保护动作时间在20 ms以内,在40 d B白噪声情况下,测距误差仍保持在1%以内,区外故障时可靠不动作。所提保护利用常规采样频率即可较好地满足直流配电网对保护速动性与选择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距式保护 R-L模型算法 直流配电网 电压源换流器 变量获取方法 数值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接地故障辨识的半波长线路测距式超高速就地主保护新原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乐 彭咏泉 +2 位作者 林湘宁 李正天 金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34-5243,共10页
针对半波长线路主保护面临全线速动性的问题,首先分析由超长线路距离导致的基于双端量纵联保护速动性受通信固有时延的制约和现有就地量主保护原理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波速度差单端测距原理和半波长线路故障传播特性分析,提出一... 针对半波长线路主保护面临全线速动性的问题,首先分析由超长线路距离导致的基于双端量纵联保护速动性受通信固有时延的制约和现有就地量主保护原理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波速度差单端测距原理和半波长线路故障传播特性分析,提出一种超高速测距式就地主保护新原理。提出通过比较线模行波和零模行波的到达时差判断故障发生距离的新判据,并结合行波方向判据形成主保护原理,实现线路全长范围内接地故障的准全线覆盖,与现有纵联类主保护相比,动作速度提高了1~2个周波。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原理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半波长线路 保护 测距式保护 数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研究(一)——理论与实现技术 被引量:48
4
作者 葛耀中 董新洲 董杏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40,共7页
阐明了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特点 ,对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就其核心部分——故障测距元件的构成、定时器控制量的选择、方向行波到达时刻的判定以及测量精度的考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指出了在实现距离测... 阐明了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特点 ,对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就其核心部分——故障测距元件的构成、定时器控制量的选择、方向行波到达时刻的判定以及测量精度的考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指出了在实现距离测量元件、距离保护 段和 段中具体的技术关键 ,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测距行波距离保护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束洪春 司大军 陈学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主要针对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的难点即当对端母线有两回以上进出线时如何正确地区分正向区内区外故障。并且对于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对于相间故障,首先给出了根据行波测距结果和行波波头计算故障过渡电阻方法,然后对区... 主要针对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的难点即当对端母线有两回以上进出线时如何正确地区分正向区内区外故障。并且对于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对于相间故障,首先给出了根据行波测距结果和行波波头计算故障过渡电阻方法,然后对区内区外故障测得的过渡电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区内区外故障测得的过渡电阻有很大的不同,据此提出了一种区分区内区外故障的方法,而且此方法适用于三相故障。对于接地故障,提出了一种零模测距方法和线模测距方法相结合的保护方案,并且分析了接地保护对零模方法测距精度的要求。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证明了本保护原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行波测距距离保护 微机保护 小波理论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的研究(二)——原理方案与仿真试验 被引量:22
6
作者 董杏丽 葛耀中 董新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58,共6页
根据测距式行波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策 ,给出了实现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完整的原理方案。基于 B样条小波的二进小波变换被用来实现行波信号的奇异性检测和消噪。针对测距式行波保护原理本身及各种对策 ,进行了大量详尽的 E... 根据测距式行波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策 ,给出了实现测距式行波距离保护完整的原理方案。基于 B样条小波的二进小波变换被用来实现行波信号的奇异性检测和消噪。针对测距式行波保护原理本身及各种对策 ,进行了大量详尽的 EMTP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测距式行波保护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距行波距离保护 原理 仿真 试验 小波变换 输电线路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源控制故障响应对交流线路距离保护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兴国 于溯 +1 位作者 周泽昕 柳焕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34-3843,共10页
大规模风电、光伏新能源经交流送出系统中,送出线路发生故障后,新能源电源控制的故障响应严重影响交流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该文分析了新能源电源典型控制策略对故障后电源等值阻抗及系统功角的影响,故障后电源等值阻抗和系统功角... 大规模风电、光伏新能源经交流送出系统中,送出线路发生故障后,新能源电源控制的故障响应严重影响交流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该文分析了新能源电源典型控制策略对故障后电源等值阻抗及系统功角的影响,故障后电源等值阻抗和系统功角显著增大。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距离保护的动作性能。针对测距式距离保护,揭示了线路正向区外或反向区外发生经过渡电阻故障时保护误动、线路正向区内故障时保护拒动机理。针对比相式距离保护,揭示了正序极化电压相位受控偏移导致线路区内相间短路故障时保护拒动、区外反向故障时保护误动机理。利用实时数字仿真平台(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RTDS)建立了仿真模型,利用仿真结果和现场实际误动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大规模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分析和后备保护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源控制策略 测距距离保护 比相距离保护 等值阻抗 系统功角 保护误动 保护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半波长输电线路保护体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泽昕 王兴国 +2 位作者 柳焕章 郭雅蓉 杜丁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74-3179,共6页
特高压半波长线路输电距离长,电磁波及数据传输延时长,故障电气特征呈现非线性、非单调等特点,现有特高压保护原理及动作性能无法满足半波长线路需要。文章根据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时空特征,综合利用单端量保护和闭锁式、允许式、测... 特高压半波长线路输电距离长,电磁波及数据传输延时长,故障电气特征呈现非线性、非单调等特点,现有特高压保护原理及动作性能无法满足半波长线路需要。文章根据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时空特征,综合利用单端量保护和闭锁式、允许式、测距式等双端量保护,构建了半波长线路继电保护方案,克服了半波长线路电磁波及数据传输延时对保护速动性的影响,动作速度完全满足现行特高压线路对保护动作时间的要求,实现了半波长线路全线故障的快速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半波长输电线路 自由波能量保护 假同步保护 闭锁保护 允许保护 测距式保护 保护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识别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下第二个反向行波的方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雷傲宇 董新洲 施慎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51-2158,共8页
识别第2个反向行波来自于故障点反射波还是对端母线反射波是单端行波测距和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的关键。基于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交叉透射现象,提出一种不受线路两侧母线结构影响的识别第2个反向行波的新方法。首先利用初始行波与第2... 识别第2个反向行波来自于故障点反射波还是对端母线反射波是单端行波测距和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的关键。基于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交叉透射现象,提出一种不受线路两侧母线结构影响的识别第2个反向行波的新方法。首先利用初始行波与第2个反向行波进行初步测距,判定故障区域;然后根据故障区域确定第2个反向行波的特征波对;最后根据第2个反向行波与其特征波对的极性关系判断第2个反向行波的来源,若第2个反向行波与特征波对的极性相同,则为来自故障点的反射波;若极性相反,则为来自对端母线的反射波。大量EMTP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单相接地故障 交叉透射 单端测距 测距距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