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陈战伟 吴瑶强 +2 位作者 王彦平 张德健 于福翔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2-7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关键免疫细胞之一,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多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中浆细... 背景与目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关键免疫细胞之一,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调控肿瘤相关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多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丹东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因胃癌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淋巴结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并根据病理学分期和转移淋巴结直径将淋巴结分组。本研究经丹东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DDSDYYY-LLSC-2025-02-18-019-01),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分组淋巴结中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丰度,进一步分析其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16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组织中存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浸润。随着分化程度降低、pT分期和病理学分期的升高,以及脉管和神经的侵犯,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平均数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阳性组织内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数量多于转移淋巴结阴性的组织;pN1-3分期的宏转移淋巴结组多于微转移组;pN1-3分期的未转移淋巴结组多于pN0分期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2站淋巴结内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数量多于1站(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中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前提条件。了解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胃癌患者淋巴结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其在胃癌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以CD123阳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为目标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能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CD123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p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欣 杨莹 廖红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4(6-81)岁。临床主要以皮疹、包块等为首发症状,并伴有淋巴结、骨髓受累。肿瘤性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表达HLA-DR、CD4、CD56、CD123,不表达cCD3、cMPO、cCD79a,部分病例可表达CD38、CD99、CD36。临床上手术切除、多次化疗失败的患者复发快,患者生存期短。首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pDC细胞不表达CD56,且经骨髓移植后具有较长的生存期。结论:BPDCN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CD56是区分肿瘤性和正常pDC细胞的良好标志物;化疗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PDCN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皮损 免疫表型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福仪 李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57,共9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侵袭性肿瘤,大多数预后差。BPDC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损伤、骨髓受累、肿瘤细胞扩散。它经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确诊常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其中,免疫表型的检测对BPDCN的诊断起主要作用。虽然BPDCN十分罕见,且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随着新药的开发以及大家对BPDCN的认识增加,有许多新药及方案可以有效治疗本病。本文总结了BPDCN的研究背景、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及BPDCN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立民 张彦明 +2 位作者 陆沭华 孙雨梅 何广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加入0、50、100、200mg/L的黄芪多糖共孵育,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5天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光镜观察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结果:黄芪多糖显著提高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并且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黄芪多糖可促进pDC向DC的分化和成熟,并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增强pDC的功能,并促进其向DC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莉 张连生 +2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5-9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TOLL受体9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玲 汪国生 +1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2、CD86、CXCR4和Bly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pSS患者唇腺pDC浸润。结果 1 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DC表达CXCR4比例较对照组增加,血浆IL-6、TNF-α、IFN-α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5例pSS患者唇腺中19例有pDC浸润;2 TGP治疗后,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治疗前上升;pDC表达CXCR4、Blys比例较治疗前下降;TGP治疗后血沉下降;血浆IL-6、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结论新发pSS患者较正常者外周血pDC比例降低,表达CXCR4增加,唇腺组织中有pDC浸润;TGP可能抑制pSS患者pDC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芍总苷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NF-Α IFN-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平 周晨光 +4 位作者 蒋超 余列 韩伟 王新新 付晓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免疫炎症反应是否相关。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AIS组)62例,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2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ACI-S组)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14例,采用流...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免疫炎症反应是否相关。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AIS组)62例,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2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ACI-S组)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各组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pDCPs)数量。根据脑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评估梗死灶的大小,进一步将AIS组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大梗死组,并比较不同亚组脑梗死患者pDCPs水平;并将AIS组患者pDCPs与NIHSS、CRP做相关分析。结果:AIS组与Control组相比,pDCPs占外周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大梗死组患者pDCPs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且NIHSS评分和CRP与pDCPs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DCPs数量减少,可能与募集到梗死的脑组织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炎症 C反应蛋白 NIH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LR9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段丽芳 张连生 +2 位作者 张晓芹 王宇 张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9(TLR9)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的表达水平及pDCs的功能。方法免疫磁珠分选13例初诊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pDCs,real ...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9(TLR9)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的表达水平及pDCs的功能。方法免疫磁珠分选13例初诊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pDCs,real time-PCR检测pDCs内TLR9 mRNA表达水平;用CpG ODN2216与pDCs共培养24 h,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IL-6、TNF-α水平。结果 AML-pDC和ALL-pDCs产生的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为[(378.24±89.96)pg/mL,(57.98±29.68)pg/mL,(60.24±26.75)pg/mL]、[(352.56±67.34)pg/mL,(68.78±31.45)pg/mL,(53.67±25.98)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85.86±102.16)pg/mL,(91.25±32.12)pg/mL,(86.65±28.69)pg/mL](P<0.05);AML-pDC、ALL-pDC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25、0.41±0.2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pDCs内TLR9 mRNA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pDCs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OLL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佳 肖漓 +1 位作者 孔祥瑞 石炳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6-1279,1283,共5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是一种功能较为特殊的DC,可以通过胞质内Toll样受体(TLR)识别病毒RNA或细菌非甲基化DNA,产生大量1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过程,同时p DC可以提呈抗原给T细胞,诱导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效应T细胞分化并决定其...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是一种功能较为特殊的DC,可以通过胞质内Toll样受体(TLR)识别病毒RNA或细菌非甲基化DNA,产生大量1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过程,同时p DC可以提呈抗原给T细胞,诱导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效应T细胞分化并决定其反应类型,是联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细胞。p DC的共刺激分子表达谱与经典的DC(c DC)不同,其活化性共刺激分子表达较少,刺激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较弱,有利于诱导CD4+或CD8+调节性T细胞,对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 DC的发生、发育和功能特点以及近年来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耐受 器官移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丹 廖丹 +4 位作者 李红 熊立秋 武莹 董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4-838,I0008,共6页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组织及相应TDL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D123+pDCs和Foxp3+Tregs的阳性细胞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检测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fTDLN)(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较低,但CD12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TDLN与mfTDLN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pDCs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的比值(pDCs/mDCs)明显高于mfTDLN组织(P<0.01);pDCs/mDCs比值与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1)。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无关,与Foxp3+Tregs浸润数量有关。肿瘤组织中DCs亚群的变化与Foxp3+Tregs相关,其表达促进了C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调节性T细胞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晓菲 杜峻峰 管文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其介导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并对pDC来源在介导耐受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对于免疫耐受的影响与受者所处的免疫环境、免疫效应发生部位密切有关。深入研究pDC与移植免疫耐受间的密切联系将有助于探讨临床细胞免疫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移植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7及9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内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丽芳 张连生 +4 位作者 岳玲玲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李莉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能力。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0例CML患者(初诊未治组15例,缓解组15例)和体检中心的15例健康对照者,运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pDC,利用real time-PCR检测pDC内TLR7及TLR9 mRNA表达水平。CpG ODN 2216刺激pDC 24 h后,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初诊组CML患者外周血pDC内TLR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34±0.11)vs(0.93±0.21),P<0.05],初诊CML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44±0.15)vs(0.94±0.18),P<0.05]。CpG ODN 2216刺激后,初诊组pDC产生的IFN-α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408.61±77.11)vs(611.39±84.86)、(651.67±93.39)ng/L,P<0.05]。结论:CML患者pDC内TLR7和TLR9 mRNA明显降低可能是pDC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提示TLR7和TLR9可能参与CML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OLL受体7 TOLL受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体外诱导及其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辉 安军 谷力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1-937,共7页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从形态、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与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提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通过特异性细胞因子Flt3-Li...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从形态、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与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提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通过特异性细胞因子Flt3-Ligand诱导其向浆细胞样及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分化,并利用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从形态学、表型特征及功能三方面对培养得到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Flt3-Ligand体外诱导培养8 d,可获得表型为CD11c+CD11b-B220+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形态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多为表面光滑的圆形,胞核常呈偏心分布的肾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未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低水平表达CD80、CD86、CD40及MHC-Ⅱ类分子,不能被TLR4激动剂LPS诱导成熟,但在TLR9激动剂CpG ODN1826作用下,能够迅速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功能方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弱于同等刺激条件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结论小鼠骨髓细胞在Flt3-Ligand的体外刺激诱导下,可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所培养出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形态上多呈淋巴细胞样,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并具有一定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娟 吴迪 +9 位作者 葛峥 张智弘 张闰 郭星 李敏 吴雨洁 乔纯 仇海荣 张建富 李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3-456,共4页
本文报告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BPDCN)1例。患者男,70岁。反复皮肤瘙痒伴红斑结节1年。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在真皮内密集,呈结节、团块状浸润,核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4、CD56、CD123、CD43、CD45RA... 本文报告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BPDCN)1例。患者男,70岁。反复皮肤瘙痒伴红斑结节1年。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在真皮内密集,呈结节、团块状浸润,核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4、CD56、CD123、CD43、CD45RA均阳性。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异常细胞占72.8%,骨髓流式免疫分型: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98.6%,CD56:82.3%,CD38:83%,CD4:92%和CD123:94.6%。该文对BPDCN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揭示该病呈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在慢性乙肝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余燕 李丹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最主要细胞,并放大对病原体的免疫杀伤效应,从而在抗病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pDCs的功能和数量都有所降低,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不能有效清除有关。本文简述了pDCs基本功能及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 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和肾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含量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荣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和肾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的30例患儿纳入研究的HSPN组,选择过敏性紫癜不合并肾损害的30例患儿纳入研究的NHSPN...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和肾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的30例患儿纳入研究的HSPN组,选择过敏性紫癜不合并肾损害的30例患儿纳入研究的NHSPN组,健康志愿者3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pDC、Th2细胞及IL-4、IL-5、IL-10、IL-13含量以及肾脏组织中pDC、Th17细胞及IL-17、IL-21、IL-23含量。结果:(1)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中pDC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且HSPN组外周血中pDC细胞含量降低更为明显;HSPN组和NHSPN组肾脏组织中CD304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肾脏组织中CD304含量升高更为明显;均P<0.05。(2)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中Th2细胞及IL-4、IL-5、IL-10、IL-13含量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外周血中相关指标升高更明显;HSPN组肾脏组织中Th17细胞及IL-17、IL-21、IL-23含量高于NHSPN组;均P<0.05。(3)外周血中pDC的含量与Th2细胞含量及IL-4、IL-5、IL-10、IL-13含量呈负相关,肾脏组织中pDC的含量与Th17细胞含量及IL-17、IL-21、IL-23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DC含量异常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外周血中pDC含量减少并且会造成Th2细胞功能增强,肾脏中pDC含量增多并且会造成Th17细胞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化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李莉娟 张连生 +8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岳玲玲 白俊 郝正栋 胡婉丽 陈慧玲 郭晓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6-1290,共5页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自发缓解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促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成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立民 张彦明 +4 位作者 陆沭华 孙雨梅 赵广圣 张兴霞 崔红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23例AML...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23例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APS刺激pDC5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型、光镜观察p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pDC的超微结构;不同质量浓度APS(0、50、100、200μg/ml)处理24h后,ELISA检测pDC上清中IFN-α、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可使pDC的突起增多、变长,呈现成熟形态特征。APS可促进pDC的分化和成熟,使CD11c、CD80、CD86阳性率明显提高,并呈APS浓度依赖性(P<0.05)。APS还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DC分泌IFN-α、TNF-α和IL-6(P<0.05)。结论:APS能够增强AML患者pDC的功能,并促进其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TOX免疫表型法的建立及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玉洁 黄舒欣 +3 位作者 翁泽平 卢育洪 李扬秋 陈少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 目的:建立多参数流式检测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在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中的免疫表型法,以及其在1例罕见CD4-CD56^(+)表型的血液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收集1例BPDCN患者骨髓(BM)和外周血(PB),2例非肿瘤手术患者和1例健康者BM以及11例健康者(HI)PB分别作为BM和PB对照组,利用多色流式单抗CD45、CD3、CD4、CD8、CD25、FoxP3、TOX、PD-1、Tim-3、CD244及相应同型对照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提示,BPDCN患者BM和PB中TOX^(+)CD3^(+)、TOX^(+)CD4^(+)和TOX^(+)CD8^(+)T细胞比例均比对照组升高;BPDCN患者BM和PB中TOX^(+)PD-1^(+)CD8^(+)、TOX^(+)Tim-3^(+)CD8^(+)和TOX^(+)CD244^(+)CD8^(+)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BPDCN患者BM和PB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中TOX^(+)细胞分布比例高于对照组;同时TOX^(+)细胞在PD-1^(+)CD4^(+)CD25^(+)FoxP3^(+)Treg、Tim-3^(+)CD4^(+)CD25^(+)FoxP3^(+)Treg和CD244^(+)CD4^(+)CD25^(+)FoxP3^(+)Treg耗竭性T细胞中的分布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D-1、Tim-3和CD244耗竭性T细胞亚群中TOX免疫表型法,TOX可能是BPDCN患者T细胞免疫调节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 流式细胞 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 PD-1 TIM-3 CD2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回输剂量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笛 田园园 +8 位作者 卢俊 肖佩芳 凌婧 郑德菲 高静 范丽艳 郑佳佳 李捷 胡绍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探索移植物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回输剂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日至2021年6月1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移植物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回输剂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日至2021年6月1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移植物样本中的树突状细胞亚群比例和T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每种细胞的回输剂量。移植后每周监测患儿外周血中的CMV-DNA拷贝数。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结果:80例患儿均获得造血重建,51例在移植后100 d内发生CMV感染,累计发生率为63.8%±5.4%,包括2例进展为CMV疾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C和p DC的回输剂量与移植后100 d内的CMV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回输p DC是移植后100 d内发生CMV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至随访期结束,7例患儿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死于CMV疾病,2例死于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儿总体生存率为91.2%。结论:移植物中的p DC可能与移植后早期的CMV感染有关,高剂量的p DC回输可能会对移植后CMV感染起到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细胞病毒 细胞剂量 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