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22
1
作者 林国太 李昌桂 +4 位作者 张益明 邹智聪 刘英发 林元田 吴银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TC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8例STCC患者(对...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TC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8例STCC患者(对照组)行TURBt术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另取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1例STCC患者(观察组)行TURBt术后丝裂霉素C+干扰素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回顾性分析其肿瘤复发情况、化疗方案、手术操作规范等,结合文献探讨其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209例患者术后获随访(31±3)个月,总复发率28.23%,12例术后病理分期分级进展。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14.15%,对照组为36.72%;单发肿瘤复发率为23.23%,多发为42.59%;Ta期6.25%,T1期34.78%;G1级17.05%、G2级37.25%、G3级62.07%。观察组获得肿瘤分期、分级、数目等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肿瘤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1);单发、Ta期、低级别的肿瘤的复发率分别较多发、T1期、高级别的肿瘤低(P<0.01)。结论 STCC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是肿瘤高分级及高分期,肿瘤多发性及非乳头状,肿瘤基底电切深度及范围不够,肿瘤周围存在肉眼难以发觉的隐性卫星病灶及人为因素遗漏小肿瘤,膀胱内残留肿瘤组织碎片种植,灌注化疗失败等。规范化彻底性切除肿瘤原发病灶,术后即刻开始联合应用化学药物及免疫生物制剂规范化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2
作者 何涛 王彦 +1 位作者 赵伟 周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RBt)同期进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临床效果。方...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RBt)同期进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的109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患者的资料情况,其中采取TURBt同期行TURP治疗的患者57例(联合组)、仅采取TURBt资料52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就围手术期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长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评分、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PVR)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的Qmax测定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4个月,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尿道狭窄发生率(3.5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7.3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同期TURP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合并BPH虽然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多及术后恢复时间长较单纯TURBt,但是具有显著的改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生存质量及降低尿道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电切术 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浅表性膀胱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曹倪豪 周飞 +4 位作者 张锦华 宋杰 赵卫 杨菲 杨剑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和复方苦参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后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CD8^+、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以及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复方苦参注射液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内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元芳 张祖豹 +3 位作者 唐涌志 刘本春 孙福康 汤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 (A组 ,80mg/次 )、多次灌注组(B组 ,40mg/次 )及丝裂霉素多次灌注组 (C组 ,40mg/次 )病例术后 1年复发率分别为 2 2 2 % (8/ 36 )、18 2 % (6 /33)、2 1 9% (7/ 32 ) (χ2 检验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5 % (9/ 36 )、42 4% (14/ 33)、43 8% (14/ 32 )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者 (χ2 检验 ,P <0 0 1)。 3组患者随访 1年的无病间期经F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可靠 ,单次灌注法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手术后复发 表柔比星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成本-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陈学建 夏振和 +1 位作者 陈茂章 霍介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疗程12个月。观察4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疗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4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HCP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MMC、THP、HCPT、EPI四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 045.69、13 878.49、9 709.59、11 729.25;THP、HCPT、EPI组相对于MM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 650.74、31 959.60、74 193.5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看,HCPT组方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表柔比星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整块剜除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被引量:5
6
作者 涂涛 范大渊 +2 位作者 唐亮 苏静 陈国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整块剜除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7月,对31例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等离子棒状电极行经尿道肿瘤整块剜除术。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肿瘤直径<3.0 cm,未侵犯膀胱肌层。结果...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整块剜除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7月,对31例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等离子棒状电极行经尿道肿瘤整块剜除术。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肿瘤直径<3.0 cm,未侵犯膀胱肌层。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35 min,平均23 min,未出现膀胱穿孔、严重闭孔反射、明显出血及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2~7天。术后病理提示切缘及基底未见肿瘤组织,术后住院3~7天。均进行吡柔比星或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定期随访及行膀胱镜检查,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3月,未见术区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整块剜除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操作简单快捷,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电极 整块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片辅助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志强 常红娟 孙仕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26-92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冬凌草片辅助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经尿道肿瘤切除术。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术后将其... 目的:观察分析冬凌草片辅助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经尿道肿瘤切除术。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术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8例,术后口服冬凌草片,术后1周行榄香烯膀胱内灌注;对照组37例,术后1周行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平均随访26.6个月,2年复发率16.22%。治疗组平均随访29.8月,2年复发率10.53%,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片辅助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片 榄香烯 膀胱灌注 浅表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宏 刘建平 +4 位作者 王凤华 唐化勇 刘明媛 李安 王军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50-1351,共2页
目的 :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术后间断灌注丝裂霉素 (MMC 2 0mg/2 0mL)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3 2例。结果 :3 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 目的 :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术后间断灌注丝裂霉素 (MMC 2 0mg/2 0mL)的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3 2例。结果 :3 2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 ,8例在术后 6个月至 2年复发 ,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 :TURBT结合术后灌注丝裂霉素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是一种可重复应用的、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治疗 经尿道电切术 丝裂霉素 术后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带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检测浅表性膀胱癌
9
作者 魏华江 邢达 +5 位作者 巫国勇 鲁建军 吴荣海 谷怀民 何博华 陈雪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21-2725,共5页
采用氧合血红蛋白在540和575 nm吸收带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对人浅表性膀胱癌进行了鉴别诊断,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分光光度计获取组织的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在组织... 采用氧合血红蛋白在540和575 nm吸收带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对人浅表性膀胱癌进行了鉴别诊断,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分光光度计获取组织的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在组织离体后2 h的平均值为111%,3 h的平均值为107%,4 h的平均值为104%,5 h的平均值为102%,而浅表性的膀胱癌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在组织离体后2 h的平均值为98.4%,3 h的平均值为95.5%,4 h的平均值为93.1%,5 h的平均值为91.6%,正常膀胱与浅表性膀胱癌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在组织离体后2,3,4和5 h的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分别为12.6%,11.5%,10.9%和10.4%。这结论为快速、低成本、非入侵的浅表性膀胱癌的光活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诊断 漫反射光谱 漫反射光谱比率(R540/R575) 血红蛋白吸收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涛 湛海伦 +1 位作者 杨飞 周祥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91-994,共4页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电切术以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术...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电切术以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方案,观察组接受吡柔比星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接受吡柔比星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化疗后,采集血清并检测肿瘤标志分子、凋亡和侵袭相关分子、恶性生物学信号分子的含量。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KK-1、DKK-2、DKK-3、DKK-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凋亡和侵袭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EZH2、Cyclin D1、exosom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恶性生物学信号通路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AKT、mTOR、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STAT5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有助于降低肿瘤细胞活力、抑制凋亡和侵袭分子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肿瘤标志物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MP22及Cox-2蛋白含量检测对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预判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安坡 张玉香 张金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716-1719,共4页
目的:研究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含量检测对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预判价值。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进行研究,收集尿液后检测NMP22及Cox-2蛋白含量;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转染NMP22及Cox-... 目的:研究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含量检测对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预判价值。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进行研究,收集尿液后检测NMP22及Cox-2蛋白含量;培养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转染NMP22及Cox-2的过表达质粒后检测增殖和侵袭分子的mRNA含量。结果: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液中NMP22及Cox-2的蛋白含量高于健康体检者,且膀胱癌复发组尿液中NMP22及Cox-2的蛋白含量高于未复发组;在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中,过表达NMP22能够增加增殖分子YAP、Bcl-2、Cyclin D1的mRNA,而不影响侵袭分子SDF-1、CXCR4的mRNA含量;过表达Cox-2不影响增殖分子YAP、Bcl-2、Cyclin D1的mRNA含量,增加侵袭分子SDF-1、CXCR4的mRNA含量。结论: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患者尿液中NMP22及Cox-2蛋白含量明显增加;NMP22参与膀胱癌细胞中增殖分子的调节,Cox-2参与膀胱癌细胞中侵袭分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核基质蛋白22(NMP22) 环氧合酶2(Cox-2)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恶性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强 幸一士 +1 位作者 崔猛甲 杨增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40-2443,2447,共5页
目的:研究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10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术后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的联合组与接受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 目的:研究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的10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术后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的联合组与接受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常规组,随访术后3年的肿瘤复发情况,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外周血以及复发病灶内干细胞标志分子、免疫调节分子的表达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3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术后1年时,联合组血清中VEGF、αFGF、βFGF、MMP2、MMP9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LDH1、Sox2、Nanog、CD47、CD133、B7-H1、PD-1、PD-L1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肿瘤复发后,联合治疗组复发病灶中ALDH1、Sox2、Nanog、CD47、CD133、B7-H1、PD-1、PD-L1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丸内服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电切术后的肿瘤负荷、干细胞特性、免疫应答均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干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灌注病人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兴凤 张文瑾 +2 位作者 李苗苗 傅瑶 曹志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786-3789,共4页
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病人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12月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膀胱灌注门诊107例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核心... 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病人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12月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膀胱灌注门诊107例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Ⅴ3.0)对病人进行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结果:107例病人的SAS总分为(62.38±7.93)分,为中等焦虑水平;SDS总分为(58.14±8.01)分,为轻度抑郁水平;病人焦虑与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P<0.05)。生存质量的疼痛评分为(73.99±20.90)分,总体健康状况为(40.26±27.77)分。焦虑和整体负性情绪与疲乏、疼痛和睡眠障碍呈正相关(P<0.05),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抑郁与疲乏、睡眠障碍呈正相关(P<0.05),与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病人生存质量不佳,疼痛症状突出,且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者应及早对病人心理和疼痛症状进行干预,改善病人负性情绪和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负性情绪 生存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阿霉素黏膜下注射加单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14
作者 吴任鸿 金大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70-1270,共1页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化疗方案一般多采用长期多次灌注法,每周1次连续6次,6周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6~12个月,化疗成本高,副作用严重,而使患者难以耐受。2002年1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对5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化疗方案一般多采用长期多次灌注法,每周1次连续6次,6周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6~12个月,化疗成本高,副作用严重,而使患者难以耐受。2002年1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对5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手术结束时采用表阿霉素单次黏膜下浸润注射和单次膀胱灌注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黏膜下注射 单次灌注 表阿霉素 术后复发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预防 膀胱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培元 赵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9-661,共3页
目的:检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对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 目的:检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对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1例患者Survivin高表达(>20%),42例患者Survivin低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无关(P>0.05);Survivin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低(P<0.05)。结论:Survivin高表达可能是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一个新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浅表性 预后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