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传播路径分析
1
作者 魏园园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5期123-124,共2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且致死率极高的猪传染病。自1921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引发食品安全威胁。ASF不仅通过直接...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且致死率极高的猪传染病。自1921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引发食品安全威胁。ASF不仅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途径迅速蔓延,其传播还受多种环境、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影响,使防控工作复杂且充满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生猪贸易频繁,理解ASF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传播路径尤为重要。笔者系统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影响ASF传播的关键因素,旨在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特征 非洲猪瘟 传播路径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春丽 周耀武 +4 位作者 林祖锐 孙晓东 魏春 许建卫 杨亚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减少输入和防止输入再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病例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和输入途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28...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减少输入和防止输入再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病例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和输入途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28例,间日疟和恶性疟分别占89.98%和8.33%;总病例中47.58%来自缅甸,恶性疟全来自非洲。全省13(81.25%)个州市报告疟疾病例,其中德宏州、保山市、昆明市和临沧市报告数占全省94.32%;52.54%病例为男性青壮年;经跨境人员流动,陆路输入和航空器输入比例分别为88.89%和11.11%。98.19%病例在发病后7d内就诊,82.85%病例初诊为疟疾,84.90%病例由县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断。结论 输入性疟疾是云南防止疟疾再传播关键问题之一,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应提高医疗机构人员对疟疾警觉性,提升诊治能力;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增强其个人防护能力和促进就医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输入途径 跨境蚊传 流行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成人腰椎退变流行病学特征——基于杭州腰椎研究的调查报告
3
作者 陈轮号 沈皓天 +5 位作者 封志云 胡小坚 吴佳龙 黄嘉炜 袁颖 王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腰痛是全球性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外研究显示,高达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都曾患有腰痛[1]。据报道,我国成人腰痛现患率达26%;以腰痛及相关主诉就诊的患者约占骨科日常门诊量的1/3~1/2,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2、3]。腰痛... 腰痛是全球性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外研究显示,高达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都曾患有腰痛[1]。据报道,我国成人腰痛现患率达26%;以腰痛及相关主诉就诊的患者约占骨科日常门诊量的1/3~1/2,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2、3]。腰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为探讨腰痛的病因,芬兰、日本Wakayama和我国香港地区均构建了基于一般人群的大样本数据库,用以拓展腰痛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杭州腰椎研究 腰椎退变 流行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福建省登革热流行病学及本地流行病毒株分子特征分析
4
作者 俞婷婷 阚乃鹏 +1 位作者 林琦 王金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了解2019—2022年福建省登革热(DF)流行病学特征及本地流行登革病毒(DENV)的病原学特征,为DF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2022年福建省DF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地区本地流行及部分输入的DENV毒株... 目的了解2019—2022年福建省登革热(DF)流行病学特征及本地流行登革病毒(DENV)的病原学特征,为DF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2022年福建省DF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地区本地流行及部分输入的DENV毒株进行E基因扩增及测序,应用MEGA 6.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19—2022年福建省共报告DF病例1661例,其中输入病例699例,本地病例962例;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本地病例发病高峰在8—10月;全省10个地市均有输入病例,除龙岩市外各地均有本地病例报告,输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4.07∶1)高于本地病例(0.95∶1),输入病例年龄中位数(43岁)小于本地病例年龄中位数(46岁);输入病例主要来自柬埔寨(474例,67.81%)。本地流行毒株主要为DENV1和DENV4,DENV1 E基因进化树显示各地DENV1型本地流行株均为基因Ⅰ型,可能来源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或境内其他省份;莆田首次出现DENV4型本地流行,DENV4 E基因进化树显示2株莆田DENV4型本地流行株为基因Ⅱ型,可能来源于新加坡。结论福建省面临DF输入引发本地暴发流行的风险较高,且本地流行区域呈一定程度扩散趋势。需要加强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以及时发现病例并溯源,为DF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流行病特征 E基因 基因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
5
作者 刘纯 王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人们对猴痘的认识和早期诊断,为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3年6月29日—2024年9月30日收入院治疗的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 目的 分析长沙市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人们对猴痘的认识和早期诊断,为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23年6月29日—2024年9月30日收入院治疗的48例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3(19~54)岁,95.83%(46例)的患者为男男性行为者,发病前93.75%(45例)的患者承认有男男性行为,患者以发热(43.75%)、出疹(97.92%)为主要临床表现,62.50%(30例)的患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且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皮疹表现更为严重。经对症及支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2例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死亡。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是此次猴痘疫情的高危人群,密切接触是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患者以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猴痘合并HIV感染患者皮疹表现更为严重。猴痘患者多数预后良好,合并HIV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高危因素。疫情防控应主要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一旦发生疑似皮疹及早检测及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临床特征 流行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文昌后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
6
作者 陈净 苏秀莹 +3 位作者 田佳 杨召伍 陈山 郑常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3-1041,共9页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摩羯”灾后文昌地区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灾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台风登陆前(2024年8月6日—9月5日)、后(2024年9月6日—10月5日)组及历史同期组(A2023、B2022、C2021、D2020...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摩羯”灾后文昌地区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灾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台风登陆前(2024年8月6日—9月5日)、后(2024年9月6日—10月5日)组及历史同期组(A2023、B2022、C2021、D2020、E2019,2019—2023年每年9月6日—10月5日)共7个组9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数据,比较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性等。结果台风登陆后组检出26例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高于除B2022组外的所有组(均P<0.05)。病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感染途径以医院外为主(88.5%);男性占80.8%,农民占53.9%,69.2%的病例在台风后10 d内发生。感染部位以多部位合并感染、血流感染和软组织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临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准确率偏低(登陆后45.5%VS既往同期62.8%)。临床治愈率降至76.9%,病死率升至7.7%。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肾脏钩端螺旋体感染者病死率分别为25.0%、50.0%。结论台风灾后特殊病原菌感染显著增加且预后较差,建议重视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实现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完善防控措施并提高临床经验性用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病原菌 流行病特征 耐药性 分子诊断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峰 李志 《北方牧业》 2025年第4期27-27,共1页
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流行病学复杂,涉及广泛的传染源、易感动物、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旨在有效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生猪养殖... 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流行病学复杂,涉及广泛的传染源、易感动物、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旨在有效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特征 猪链球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8
作者 刘芳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1期75-76,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其宿主范围广泛、传播途径多样、临床症状复杂,给布鲁氏菌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该病不仅严重影响羊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而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其宿主范围广泛、传播途径多样、临床症状复杂,给布鲁氏菌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该病不仅严重影响羊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而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笔者通过深入剖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防控措施,旨在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特征 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 羊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解析与净化技术应用
9
作者 王吉平 《今日养猪业》 202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解析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净化技术及应用策略,为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文献研究,结合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分析PCVD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流行趋势及净化技术。... 【目的】解析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净化技术及应用策略,为防控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文献研究,结合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分析PCVD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流行趋势及净化技术。【结果】PCVD主要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发,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呈全球分布流行,基因型以PCV2d为主,且存在混合感染现象。通过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及实验室检测等净化技术,能够有效防控该病。【结论】PCVD的防控需基于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净化技术,结合疫苗免疫与生物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 PCVD 流行病特征 净化技术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10
作者 王虎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1期69-70,共2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猪,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ASF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导致大规模的猪只死亡和经济损失,同时对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猪和野猪,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ASF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导致大规模的猪只死亡和经济损失,同时对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挑战。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了解其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征成为制定防控策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特征 防控策略 致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综合防控体系
11
作者 王强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7期39-40,共2页
本文对羊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强调通过融合多宿主协同干预、环境介质精准治理、牧民主体参与机制等核心模块,构建起涵盖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阻断及易感群体保护的完整链条,旨在于乌兰察布地区建立起具有生态闭环特性的综... 本文对羊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强调通过融合多宿主协同干预、环境介质精准治理、牧民主体参与机制等核心模块,构建起涵盖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阻断及易感群体保护的完整链条,旨在于乌兰察布地区建立起具有生态闭环特性的综合防控体系,为该病及同类型人畜共患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包虫病 流行病特征 综合防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12
作者 侯雷 古丽加马力·海利力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6期74-75,共2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腹泻、增重减少、产蛋率下降等,常导致肉鸡生长发育迟缓、蛋鸡产蛋率下降,且易发...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腹泻、增重减少、产蛋率下降等,常导致肉鸡生长发育迟缓、蛋鸡产蛋率下降,且易发生继发感染危及鸡生命,严重损害蛋鸡和肉鸡的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流行病特征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13
作者 殷丽军 卢露 +2 位作者 何磊燕 武娜娜 王传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62,共7页
目的比较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某儿童医院非重复儿童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查阅菌株来源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对CRKP进行药敏试... 目的比较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某儿童医院非重复儿童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查阅菌株来源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对CRKP进行药敏试验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比较产NDM-1和产KPC-2的CRKP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7—2020年共收集164株CRKP菌株,其中96株携带bla NDM-1,68株携带bla KPC-2,产NDM-1的CRKP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室,产KPC-2的CRKP以非新生儿科室居多,两组在标本来源、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和预后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NDM-1的CRKP菌株以ST 17型和ST 278型为主,分别为40.63%、18.75%;而产KPC-2的CRKP菌株以ST 11为主,达73.53%。产KPC-2的CRKP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产NDM-1的CRKP分离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NDM-1和产KPC-2的CRKP菌株在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均存在差异,产KPC-2的CRKP菌株表现出更严重的耐药性,感染KPC-2 CRKP的患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和感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KPC-2 NDM-1 ST 11 ST 17 CRKP 流行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全国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 流行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玉红 梅金周 +3 位作者 李雪 张慧 刘小秋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0-768,共9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肺结核患者转出(入)记录及病案信息,描述性分析人口学特征、转出患者流向和治疗管理等特征。结果:2018—2022年全国共登记7547例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占登记肺结核患者的0.23%(7547/3261391),男女性别比为2.12∶1(5130∶2417)。25~59岁年龄组(63.91%,4823/7547)、职业为农牧渔民(36.28%,2738/7547)、东部地区(49.83%,3761/7547)患者占比较高。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四川和湖南6个省(自治区)跨省转出的患者占61.47%(4639/7547)。东部省份中,广东(1844例)和浙江(930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湖南(20.66%,381/1844)和贵州(36.34%,338/930);中部省份中,湖南(377例)转出的患者主要流入广东(54.91%,207/377),西部省(自治区)中,广西(501例)、四川(418例)和贵州(569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广东(49.50%,248/501)、广东(35.17%,147/418)和浙江(43.41%,247/569)。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到位率为84.17%(6352/7547)。复治患者的未到位率(22.02%,72/327)高于初治患者(15.55%,1123/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2);转出前接受治疗时间<30 d的患者未到位率(17.23%,454/2635)高于≥30 d的患者(15.09%,741/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26.78%(1701/6352)的患者转出至到位的时长超过14 d。结论:我国肺结核患者跨省流动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自治区),应加强对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动筛查工作,并建立高流动省份患者管理协同机制,为跨省流动患者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动人口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公共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2024年西安市某医院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洋 杨尚栋 +2 位作者 习文 刘军辉 王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 目的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儿童的病原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精确诊疗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研究时间段内来院就诊的患儿咽拭子标本共计12169例,其中男性患儿6535例,女性患儿5634例,年龄M(Q1,Q3)为6(3,9)岁,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进行6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并从时间维度和感染类型角度探究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结果12169例样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原体8241例(67.72%),其中病原体单一感染检出6823例(56.07%),多重感染检出1418例(11.65%)。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位居首位,为21.81%。6种病原体中,仅鼻病毒(HRV)在性别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4岁组检出率最高(72.49%)。在每月病原体检出率方面,各病原体检出率在不同月份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除HRV全年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仅具有1个检出率高峰且高峰月份并不完全重叠。各年龄组每月病原体检出率表现出与总体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在全年各个月份,腺病毒(ADV)和MP在3~14岁年龄段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与之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3岁年龄段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在824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15种双重感染类型的占比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ADV+MP双重感染类型占比最高(4.02%)。各年龄组在双重感染类型占比中具有明显差异,HRV+RSV在<1岁组(1.55%)和1~<3岁组(1.77%)均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而ADV+MP则在3~<6岁组(2.94%)和6~14岁组(5.26%)为占比最高的双重感染类型。结论2023—2024年西安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为主,其中MP检出率最高。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ADV、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MP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而RSV呈现下降趋势;全年除HRV在春秋两季分别具有2个检出率高峰外,其他5种病原体均呈现出在冬春季节“错峰暴发”的趋势。患儿多重感染类型以双重感染多见,HRV+RSV双重感染在婴幼儿群体(<3岁)为优势感染类型,而ADV+MP双重感染在学龄儿童群体(3~14岁)为优势感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 呼吸道病原体 儿童 流行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株遗传进化特征
16
作者 李志敏 袁鸿胜 +4 位作者 王研 杨蔚 王凤刘 朱培英 李文贵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5,18,共6页
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以大理各地区采集的4800份猪肺脏和脾脏为实验材料,经RNA提取、浓度检测、反转录、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毒株序列进化树分析等步骤,分析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结果显示:(1)阳... 采用RT-PCR和ELISA技术,以大理各地区采集的4800份猪肺脏和脾脏为实验材料,经RNA提取、浓度检测、反转录、RT-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毒株序列进化树分析等步骤,分析大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结果显示:(1)阳性样品有5份、其余4795份样品均为阴性,阳性率仅为0.104%。(2)阳性样品测序对比发现均为高致病性PRRSV感染。(3)经Nsp2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树分析,5份样品均属于JXA1毒株。研究发现大理地区PRRSV流行毒株是JXA1毒株,目前防控效果良好。由于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市售商品化检测试剂存在漏检,应基于分子流行病学信息建立特异检测方法,避免监测工作中的漏诊。此外,科学合理选择使用疫苗防控,严格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猪引种调运监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分子流行病特征 大理地区 RT-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3年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涛 陈聪 +7 位作者 丁松宁 徐庆 汪君君 王恒学 严子康 田梦圆 祝媛钊 刘慧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报告发病趋势和波及范围,分析空间分布模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和重点人群,指导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信息,描述时间、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报告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利用FlexScan空间扫描探测高发聚集区域。结果2010-2023年南京市报告SFTS 507例,APC为31.8%(95%CI:22.5%~41.9%,P<0.001),2023年报告发病率为1.42/10万(134例)。5-8月季节指数分别为2.7、2.1、3.0、1.3,共占76.1%。年龄中位数为66(IQR:55,73)岁,由2010-2011年的59岁,逐渐增加至2022-2023年的68岁(P<0.001),45岁及以上占94.1%;农民(63.7%)、家务及待业(14.2%)和离退人员(12.2%)共占90.1%。2010-2011年疫情波及4区11街道,2022—2023年增加至11区58街道;除2012-2013年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均Moran’s I>0(0.224~0.526,P<0.001),FlexScan扫描显示溧水区和江宁区的部分街道为一级聚集区域,2018-2023年浦口区4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2022-2023年六合区3个街道为二级聚集区,均P<0.05。结论南京市SFTS报告发病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波及范围逐渐扩散,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模式。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诊治技术和检测能力培训,强化高发地区监测、病例流调溯源和防蜱、防病知识宣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特征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聚集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超 王晶 +1 位作者 杨朝辉 高汉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目的:分析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通州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所... 目的:分析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通州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所有登记管理的60岁及以上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病案信息、诊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等,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特征和治疗转归,应用季节指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效应分析。结果:2016—2022年,通州区共登记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08例,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963例(22.88%),占比从2016年的22.75%(157/690)上升至2022年的28.06%(142/506),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5.749,P=0.016)。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53.18/10万(963/181.08万)]明显高于全人群[37.67/10万(4208/1117.14万)],且分别从2016年的82.81/10万(157/18.96万)和50.07/10万(690/137.80万)下降至2022年的43.80/10万(142/32.42万)和27.45/10万(506/184.31万),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0.266,P=0.001;χ_(趋势)^(2)=52.560,P<0.001)。老年患者病原学阳性率[53.27%(513/963)]和0月序痰涂片阳性率[30.22%(291/96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38.34%(1244/3245)和18.86%(612/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4,P<0.001;χ^(2)=56.844,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以男性[68.95%(664/963)]、60~69岁[48.81%(470/963)]、被动发现[90.24%(869/963)]、综合医院转诊[81.83%(788/963)]为主;平均就诊延迟率为40.08%(386/963)。老年肺结核流行期为每年的6~9月,季节指数分别为127.15%、103.47%、134.63%、102.22%。总体成功治疗率为84.29%(692/821),且从2016年的82.80%(130/157)上升至2021年的90.78%(128/141),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4.359,P=0.026);其中,女性成功治疗率[88.45%(222/251)]高于男性[82.46%(470/570)],低龄组成功治疗率[89.63%(363/405)]高于中龄组[82.44%(216/262)]和高龄组[73.38%(113/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χ^(2)=23.243,P<0.001)。结论:2016—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老年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但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占比仍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60~69岁、男性、转诊者居多,并具有病原学阳性率高、就诊延迟率高、治疗转归不理想的特点,应结合老年肺结核疫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 治疗结果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演变及消除措施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贾成梅 陶红 +8 位作者 陆培善 丁晓艳 刘元宝 杨白艳 毕诚 张晋琳 汪志国 马福宝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1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特征 消除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欧剑鸣 叶雯婧 +15 位作者 郑奎城 李晓庆 林修全 卢晓丽 谢忠杭 吴生根 陈彩粼 黄峥强 詹美蓉 齐孝旗 蔡少键 林嘉威 陈武 邓艳琴 王灵岚 洪荣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描述该省疫情概况、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2... 目的描述和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描述该省疫情概况、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病例298例,死亡1例,病死率0.3%。其中确诊病例293例(98.3%),现有疑似病例2例(0.7%),无症状感染者3例(1.0%)。确诊病例中,病情严重程度以普通型肺炎为主199例(67.9%),男女比例1.22∶1,年龄以25~54岁居多(199例,67.9%)。流行曲线表现为单峰流行,确诊病例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2日,61.8%病例集中在1月21日-30日间发病。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其余9个设区市均报告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71例,24.2%)、莆田(55例,18.8%)、泉州(46例,15.7%)。27个(30.7%)县(市、区)无确诊病例报告。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50起,涉及病例177例。结论福建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为主,而本地病例则以中老年为主,除平潭外的各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流行曲线与人员返闽等相吻合,本地病例流行较输入病例晚一周。各设区市均报告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性聚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特征 描述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