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问题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继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系指满足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态势,包含了3个层次的内容,具有3个重要特征。依据黄土丘陵区流域发展现状,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安全、亚安全、不安全、极端不安全,大部分流域处于亚安全... 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系指满足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态势,包含了3个层次的内容,具有3个重要特征。依据黄土丘陵区流域发展现状,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安全、亚安全、不安全、极端不安全,大部分流域处于亚安全或不安全态势;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分析了系统在亚安全态势下的具体表现。针对系统亚安全或不安全态势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发展商品型生态农业,强化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预警系统,及时调整系统外物、能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 可持续发展 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继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纸坊沟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安全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域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 被引量:4
3
作者 甘黎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3,共11页
[目的]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为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二者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尺度,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灰... [目的]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为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二者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尺度,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定量分析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等级、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结果]①2002-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域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大多呈现较大波动态势,省域间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综合指数水平差距先缩小再扩大,样本间的差距整体不大。②从时间维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耦合协调度在2002-2022年期间变动较大,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耦合协调等级大多升至更优一级水平。在空间维度上,整体呈现出“上游低、中游高、下游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比较显著。③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是一个耦合交互的系统,农业生态安全子系统与粮食安全子系统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影响。长江经济带省域粮食安全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更高一些。④用指数平滑法预测长江经济带未来五年省域耦合协调度值,不同省份呈不同趋势,既有上升趋势,也有小幅下降趋势。[结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应因地制宜,在弥补子系统短板弱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系统内外要素的协同联动,最终实现二者良性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省域 农业生态安全 粮食安全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艳 廖成浩 +1 位作者 罗强煌 樊童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构建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N”型发展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结构... 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构建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N”型发展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结构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显著增加,表明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游丘陵地区,热点区集中在下游平原地区。赣江流域的耦合协调度首要障碍因素历经了生态、经济和医疗的变迁,社会经济系统的低水平发展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最大掣肘。应进一步强化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激活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流域农业生态建设经验及其对中国长江经济带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常宜 高靖昆 +3 位作者 王锐 杨勇 郭雷风 张蕙杰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33-42,共10页
农业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土壤、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加速转向高效节能、可持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例... 农业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土壤、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加速转向高效节能、可持续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以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例,在分析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经验,对标中国长江经济带,提出农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湄公河流域国家农业生态建设的经验包括:以硬约束为支撑的缅甸农业生态建设、以合作社为抓手的泰国农业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老挝农业生态建设、越南数字化赋能农业生态建设、强化气候适应性为重点的柬埔寨农业生态建设。据此,本研究提出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快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建设布局;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生态建设;因地制宜,探索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发展数字化农业产业,打造智慧高效型农业生产模式;采取多样化措施来增强气候适应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建设 湄公河流域 中国长江经济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去30a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与农业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月健 徐海量 +3 位作者 王成 凌红波 刘红玲 王绍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39-2549,共11页
以空间地域差异明显的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GIS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下,对该流域上、中、下游4个生态类型区过去3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前人修正的Costanza模型,进行了流域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最后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格... 以空间地域差异明显的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GIS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下,对该流域上、中、下游4个生态类型区过去3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采用前人修正的Costanza模型,进行了流域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最后分析了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认为:过去30a间,4个生态类型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值及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为:(1)上游山区指数值下降0.13,由较安全区到预警区;(2)中游绿洲城市区指数值增加0.09,由预警区到较安全区;(3)中下游绿洲农区指数值下降0.19,由预警区到中警区;(4)下游荒漠区指数值下降0.14,生态安全状况在预警区间持续下降。流域的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值降低0.13,由健康状态到一般状态。农业生产力在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发展模式下得到了高速发展,但也导致农业耗水占到了年均引水量的90%,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埋深普遍下降了10多米等生态负效应。这表明农业的表观生产力确实提高了,但潜在的生产力下降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农业生产力的演变具有同向性,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提高的农业生产力是不利于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类型区 玛纳斯河流域 农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节水农业与水土生态安全问题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钟新才 余琳 +3 位作者 杨培林 秦巧 冯广平 丁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B10期7-9,共3页
在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是保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论述了发展农业节水对保障伊犁河流域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 在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是保证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伊犁河流域水土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论述了发展农业节水对保障伊犁河流域水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地发展节水农业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伊犁河流域规划 水土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叶得明 杨婕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3,共8页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石羊河流域各市县区的经济和环境状况,选取了其中的3县1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主要特点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各主管部...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石羊河流域各市县区的经济和环境状况,选取了其中的3县1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主要特点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各主管部门搜集整理到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及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10年石羊河流域3县1区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基于协调发展等级标准,对该流域内3县1区的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初步判别。结果表明:3县1区协调度都在0.5~0.7之间,基本属于勉强或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对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华璀 王艳 卢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3-410,共8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和江州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左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文军 郝明德 牛育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演变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态势,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长期监测数据和农户... [目的]探讨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演变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间的耦合态势,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长期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度模型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黄土高塬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13年间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上升波动趋势。(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经历了恢复发展阶段、协调发展阶段、恢复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通过农业资源合理调配,促使农业经济获得新的增长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演变过程 耦合态势 耦合度 黄土高原沟壑区 王东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1,共4页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 耦合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年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芬 王继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80-2388,共9页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a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参考PSR模型,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综合功能3方面构建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纸坊沟...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a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参考PSR模型,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综合功能3方面构建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纸坊沟流域1938~2005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发生了先降后升的变化,1938年处于较安全状况,1958年为极不安全状况,1975年和1985年都处于较不安全状况,1995年处于临界安全状况,2005年属于较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系统结构,实现农业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纸坊沟流域 农业生态安全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崔宁波 巴雪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8-315,共8页
为充分认识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采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并对其2009—2018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刻画和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又采用脱钩模型,评估耕地生态安全压... 为充分认识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采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并对其2009—2018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刻画和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又采用脱钩模型,评估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上,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程度从生态盈余向生态平衡有余过渡,最终转变为临界超载状态,耕地生态已显乏力;(2)空间上,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分布具有明显不平衡性,从南向北呈现生态赤字到生态平衡的空间分布态势;(3)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整体上由弱脱钩逐渐转为强脱钩,协调性逐步增强,个别地区具有不稳定性。研究成果为区域耕地生态保护及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农业经济 生态足迹 脱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天府之国”农业安全把好第一道关——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成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昌桐 陈德友 +1 位作者 阚泽忠 胡世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农业安全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成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农业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研究——以珠江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昱 文传浩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9,共4页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为政府部门相关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引导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督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持续 农业区域 预警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宏观管理 政府部门 流域 生态赤字 生态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塔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印传 张凤荣 +1 位作者 孙丹峰 李晓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3-184,共2页
应用系统理论简析了黄塔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以及与外部能流、物流的关系 ,并提出黄塔小流域应充分利用土地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粮食单产和土地单位产值 ,加强黄塔小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等... 应用系统理论简析了黄塔小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以及与外部能流、物流的关系 ,并提出黄塔小流域应充分利用土地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粮食单产和土地单位产值 ,加强黄塔小流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人口素质和加强农业技能培训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塔小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结构 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素质 农业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任春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4-217,222,共5页
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量化,判断区域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对2001-2008年农业经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 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量化,判断区域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对2001-2008年农业经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关键指标及其权重,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及打分法(10分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权重及标准化值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的量化结果。结果表明: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综合分值分别为5.409、6.153和7.026,分别为"中等"和"良好"级。层次分析法可进行定量-定性转换,更加直观地表达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指标体系 效益评价 纸坊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云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 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系统安全调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通过资源利用效率指数、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评价系统安全状况,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GM(1,1)模型开展系统安全预警,并将预警结果与云南、贵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人均生态足迹增长90.30%,其中林地增长最快,耕地占比最大;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0.67%;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72.97%,但2011年以来增幅较小;系统生态赤字从-0.395 hm 2/人不断加剧到-1.292 hm 2/人,生态压力指数从1.66升高到3.18,系统从中度不安全状态逐渐转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并开始进入极度不安全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垦指数对系统安全具有正向影响;2022-2033年系统安全由重警转为巨警,警情等级高于贵州和云南。因此,要提高耕地保护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足迹模型 安全评价 安全预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维祥 赵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81,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农林牧生态适宜性。本文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根据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将石羊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区、9个亚区和20个小区。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芬 王继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06年调查和监测资料,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可能影响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各因子,探讨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是影...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06年调查和监测资料,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可能影响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各因子,探讨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基础,人文社会经济条件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具体可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压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4类因子;此外,国家和区域的相关政策、农业产业链与资源量相关度对农业生态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安全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纸坊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