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色荧光法的乳化液流体动压润滑界面影响机理研究
1
作者 吕春风 韩素立 +3 位作者 刘玉健 郭峰 邵晶 薛子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2-1672,共11页
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结合双色荧光法,研究流体动压润滑中不同表界面对乳化液成膜机理的影响.通过对钢块表面涂覆AF (Anti Finger Print)和FAS (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进行疏水疏油处理,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乳化液流体动压... 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结合双色荧光法,研究流体动压润滑中不同表界面对乳化液成膜机理的影响.通过对钢块表面涂覆AF (Anti Finger Print)和FAS (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进行疏水疏油处理,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乳化液流体动压油膜厚度,结果显示乳化液的油膜厚度受到固/液界面润湿性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充分供油条件下,AF表面的油膜厚度最高,其次是Steel表面,而FAS表面的油膜厚度最低.运用双色荧光法观察到乳化液的油水两相在竞争吸附行为中存在差异,在固体表面,油相分子优先黏附于固体表面形成有效油膜.乳化液与不同表面接触时,在AF表界面分离油相与界面所需克服的黏附功最大,Steel表面次之,FAS表面最小,与油膜厚度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乳化液 双色荧光法 光干涉法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的织构表面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春霞 杨晓楠 +1 位作者 常永祥 马文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346,354,共5页
为探究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的耐磨性,基于平均雷诺方程建立圆形和椭圆形织构化关节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迭代求解,得到织构化关节在计算区域内的压力... 为探究新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的耐磨性,基于平均雷诺方程建立圆形和椭圆形织构化关节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迭代求解,得到织构化关节在计算区域内的压力分布以及表面摩擦系数。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制备面覆率和深度一定表面织构,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人体行走环境,在牛血清润滑状态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具备一定参数的织构阵列的钛合金Ti15Mo7Zr15Ta1.00Si人工髋关节假体表面能够达到一定的减摩效果;长轴竖向排布θ=0°椭圆形微凹坑织构减摩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表面织构 钛合金 摩擦磨损 流体动压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灰减摩剂对流体动压润滑减摩性能影响机制
3
作者 尤越 马建冬 王维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有机无灰减摩剂能减低流体动压润滑摩擦因数,对提升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单油酸甘油酯、油酸、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司盘80作为有机无灰减摩剂,以质量分数5%与PAO 5基础油进行调和,制备4种不同润滑油样,采用流体动压润... 有机无灰减摩剂能减低流体动压润滑摩擦因数,对提升流体动压润滑性能提供了新思路。采用单油酸甘油酯、油酸、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司盘80作为有机无灰减摩剂,以质量分数5%与PAO 5基础油进行调和,制备4种不同润滑油样,采用流体动压润滑试验机对比其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灰减摩剂在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中均具有一定减摩效果,在流体动压润滑下减摩效果更明显。其中,含质量分数5%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的油样具有最佳的减摩作用,其在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可使基础油的摩擦因数降低19.6%。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有机无灰减摩剂在摩擦表面产生滑移现象,减少了分子间碳链的相互缠绕,进而降低流体动压润滑下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灰减摩剂 流体动压润滑 摩擦因数 边界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汤勇 唐恒 +3 位作者 万珍平 袁伟 陆龙生 李宗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共11页
表面织构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微观结构的技术,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流体润滑条件下的表面织构优化设... 表面织构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微观结构的技术,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流体润滑条件下的表面织构优化设计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文中在分析当前表面织构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论述了表面织构的形态特征及作用机制,讨论了表面织构形状和方向、表面织构分布、表面织构参数、表面粗糙度、速度和载荷等因素对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总结了表面织构流体润滑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前表面织构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流体动压润滑 摩擦 空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润滑推力轴承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培林 虞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74,共8页
文中讨论了推力轴承动特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首先给出单推力瓦动特性系数的定义,接着利用坐标变换原理,提出推力轴承动特性系数的求解方法,最后给出一种加快计算速度的方法,从而使推力轴承动特性系数的计算既具有理论上的严谨性又... 文中讨论了推力轴承动特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首先给出单推力瓦动特性系数的定义,接着利用坐标变换原理,提出推力轴承动特性系数的求解方法,最后给出一种加快计算速度的方法,从而使推力轴承动特性系数的计算既具有理论上的严谨性又不失实用性.对固定瓦推力轴承的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推力盘的静态倾斜对推力轴承的动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文中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可倾瓦推力轴承动特性的研究,并可用于推力轴承一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轴承 刚度 动特性 流体动压润滑 推力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齿轮传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尹健 罗延科 李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分析了模数、齿数等参数对齿轮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优化中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各种曲线的插值计算。
关键词 齿轮传动 优化设计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神经网络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润滑失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广军 孟惠荣 +1 位作者 黄平 温诗铸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1,34,共4页
本文分析了温度对润滑剂流变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变化使润滑剂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特性。进一步的数值计算表明润滑油膜存在有限承载能力,从而提出了一种由于温度影响而引起油膜破裂的润滑失效模型,为预测滑动轴承的润滑状态、改进... 本文分析了温度对润滑剂流变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变化使润滑剂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特性。进一步的数值计算表明润滑油膜存在有限承载能力,从而提出了一种由于温度影响而引起油膜破裂的润滑失效模型,为预测滑动轴承的润滑状态、改进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流体动压润滑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亲和性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君 田鹏晖 郭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1,共7页
目的研究非均匀亲和性界面对流体动压条件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固体试样表面进行张力修饰以获得对润滑液体不同的亲和性,其中包括表面的不同部分对液体的亲和性不同,即非匀质亲和性表面。试验中利用防指纹油液(AF)对普通钢... 目的研究非均匀亲和性界面对流体动压条件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固体试样表面进行张力修饰以获得对润滑液体不同的亲和性,其中包括表面的不同部分对液体的亲和性不同,即非匀质亲和性表面。试验中利用防指纹油液(AF)对普通钢滑块进行张力修饰得到了匀质AF滑块和非均匀性AF滑块,测量了钢滑块、入口AF滑块、出口AF滑块和全表面AF滑块的油膜厚度随倾角的变化,同时利用防指纹油液对阶梯滑块进行张力修饰得到了AF阶梯滑块,测量了阶梯滑块和AF阶梯滑块在倾角为1:2231和平行间隙两种条件下的油膜厚度随速度的变化。结果四种滑块的油膜厚度随倾角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最佳倾角,且普通钢滑块表面、非均匀亲和性AF表面、均匀AF表面的油膜厚度依次降低。对阶梯滑块和AF阶梯滑块的测量结果表明,AF阶梯滑块产生的油膜厚度一直低于阶梯滑块。结论在流体动压薄膜润滑条件下,固液界面亲和性可以对膜厚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选择性修饰试样表面,使得表面润湿性具有区域性差异,油膜厚度降低,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润滑剂在固液界面亲和性低的部分发生较强的侧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非均匀亲和性 界面滑移 油膜厚度 表面改性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条件的滚动轴承耐磨损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庆生 韩宝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1,共5页
分析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理论和条件 ,阐述了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圆柱滚子轴承耐磨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滚动轴承 耐磨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饮料高速灌装机齿轮传动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庆生 韩宝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析了各种齿轮传动满足部分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探讨了膜厚比对齿轮传动的实际影响,指出了在齿轮机构中减轻摩擦、降低磨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部分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齿轮传动 饮料 高速灌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膜厚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鹏晖 郭峰 +1 位作者 王志君 刘长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82,共6页
目的研究固液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在面接触润滑油膜光学测量装置中,旋转的光学玻璃圆盘和静止的微型滑块平面构成面接触摩擦副。实验选取PAO6和80%甘油水溶液作为润滑剂,而滑块使用的表面材料为钢和二氧化硅两种。... 目的研究固液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在面接触润滑油膜光学测量装置中,旋转的光学玻璃圆盘和静止的微型滑块平面构成面接触摩擦副。实验选取PAO6和80%甘油水溶液作为润滑剂,而滑块使用的表面材料为钢和二氧化硅两种。实验中分别利用同种润滑液体与不同滑块表面材料组合,以及不同润滑液体与同种滑块表面材料组合成不同界面组。针对不同界面组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膜厚-速度关系曲线的测量。各界面的亲和性通过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评价。结果 PAO6/钢界面与PAO6/SiO_2界面产生的膜厚-速度曲线无明显差别,并与经典润滑理论计算值保持一致。而PAO6对钢表面和二氧化硅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17.5°和21.9°,两界面的亲和性差别不大。当界面组内各界面亲和性差别较大时,对应的膜厚表现出差别。亲和性较弱,或对应液体在固体的接触角较大时,膜厚相对较低。对于文中实验条件,界面效应随载荷的增加表现明显。初步分析表明,载荷的增加会加大摩擦副出口处油膜的剪切应变率,诱发滑移,从而使得界面效应明显。结论在流体动压薄膜润滑条件下,固液界面亲和性可以对膜厚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接触 流体动压润滑 光学测量 接触角 固液界面亲和性 油膜厚度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气缸流体动压润滑油膜3维分布预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辛惠祥 王海山 +1 位作者 岳惊涛 王树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内燃机的寿命与气缸套的磨损状况有关,气缸套的磨损状况又与沿气缸3维表面的流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内燃机气缸流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分布是进行发动机寿命预测的重要研究方面。本文应用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建立了进行气... 内燃机的寿命与气缸套的磨损状况有关,气缸套的磨损状况又与沿气缸3维表面的流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内燃机气缸流体动压润滑油膜的分布是进行发动机寿命预测的重要研究方面。本文应用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建立了进行气缸润滑状况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对气缸与活塞环之间的油膜厚度进行计算的通用CAD软件。通过计算及对特殊点的测试表明,气缸润滑油膜的3维分布,与实际气缸磨损状况的3维不均匀分布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 内燃机 流体动压润滑 3维分布 润滑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分布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的影响及其数值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丰云 杨晓兵 +1 位作者 朱继伟 徐劲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获得最优的表面织构分布参数,以球冠凹坑织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选择不等边的矩形计算控制单元,建立水平和垂直分布距离(密度)不等的表面织构分布模型。根据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二维Reynolds方程,并通过多重网格... 为获得最优的表面织构分布参数,以球冠凹坑织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选择不等边的矩形计算控制单元,建立水平和垂直分布距离(密度)不等的表面织构分布模型。根据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二维Reynolds方程,并通过多重网格方法进行求解,以平均油膜压力和油膜压力峰值作为动压润滑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表面织构分布间距对油膜压力数值大小和油膜压力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表面织构分布间距对油膜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控制区域平均油膜压力随凹坑控制单元边长的增大先逐渐增大再缓慢减小,当织构单元边长为凹坑半径的3.4倍,长宽比为0.82时,可以获得最优的油膜承载力;适当增大边界凹坑的控制单元,使边界处凹坑左右侧间距都在凹坑半径的3.4倍左右时,可以有效地提升油膜压力稳定性;泵吸作用和影响区域占控制区域比率的变化导致表面织构分布间距对油膜压力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微凹坑 流体动压润滑 数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空间中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广媛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0,54,共6页
在经典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中,油膜压力的计算要满足载荷平衡条件,而这一条件并不适用于发生在限制空间中的弹流润滑,当弹流润滑发生在限制间隙中,油膜的承载力会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对限制间隙条件下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 在经典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中,油膜压力的计算要满足载荷平衡条件,而这一条件并不适用于发生在限制空间中的弹流润滑,当弹流润滑发生在限制间隙中,油膜的承载力会随工作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对限制间隙条件下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油膜厚度及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限制间隙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条件下,油膜厚度及压力随速度参数以及材料参数的增加而增加,而限制间隙增加时,膜厚增加,压力减小。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拟合出限制间隙条件下的膜厚计算公式,该公式有较小的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间隙 承载力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及油池的荧光测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茜 韩素立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3,共7页
基于面接触润滑油膜厚度荧光测量系统,研究润滑油中荧光剂强度与剪应变率的关系,筛选得到适合油膜厚度测量的润滑油和荧光剂的组合,并研究荧光强度和油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6G荧光剂和PEG400润滑油组合与Coumarin6荧光剂和PAO8... 基于面接触润滑油膜厚度荧光测量系统,研究润滑油中荧光剂强度与剪应变率的关系,筛选得到适合油膜厚度测量的润滑油和荧光剂的组合,并研究荧光强度和油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6G荧光剂和PEG400润滑油组合与Coumarin6荧光剂和PAO8润滑油组合的荧光强度不受剪应变率影响,可用于油膜厚度的荧光测量;荧光强度和油膜厚度存在单值线性关系,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可以求解油膜厚度。建立接触区周围油膜厚度及油池分布的测量方法,研究载荷和速度对油膜厚度以及接触区周围润滑剂的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膜厚度随速度增加而增加,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随着速度增加,滑块入口处油池产生润滑剂堆积,出口处油池出现双侧脊分离,两侧面油池无明显变化;油池的变化是表面力、机械分离力和离心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技术 剪应变率 油池 流体动压润滑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角滞后与流体动压润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茜 韩素立 +1 位作者 郭峰 李超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理论研究表明不同润湿性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有着显著地影响,一般采用接触角(CA)来表征固液界面润湿性.而由热力学原理推导出的界面势能垒理论模型不仅与接触角相关,也是接触角滞后(CAH)的函数.本文作者通过对不同基体材料的滑... 理论研究表明不同润湿性界面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有着显著地影响,一般采用接触角(CA)来表征固液界面润湿性.而由热力学原理推导出的界面势能垒理论模型不仅与接触角相关,也是接触角滞后(CAH)的函数.本文作者通过对不同基体材料的滑块进行表面张力修饰,获得了不同亲和性的界面.利用干涉法及荧光法分别测量了不同润湿性界面的流体动压润滑膜厚及油膜受剪切的流动特性,研究了接触角及接触角滞后两个界面参数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并对势能垒与接触角滞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接触角与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相关性较差,接触角滞后可以更好地表征界面效应对流体动压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润湿性 接触角 接触角滞后 势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泵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安帅 于学会 +2 位作者 曾兴昌 周小明 杨雷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压裂泵的十字头滑履与导板间隙、供油流量和油压等关键参数,目前主要通过工程经验进行调节,缺乏科学依据,易致导板磨损和烧瓦,严重影响压裂泵服役寿命。针对以上问题,建立3500HP压裂泵的轴瓦、轴承间隙及润滑油组成的流体力学系统,利用... 压裂泵的十字头滑履与导板间隙、供油流量和油压等关键参数,目前主要通过工程经验进行调节,缺乏科学依据,易致导板磨损和烧瓦,严重影响压裂泵服役寿命。针对以上问题,建立3500HP压裂泵的轴瓦、轴承间隙及润滑油组成的流体力学系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滑动轴承的流场分析,考察润滑油黏度、轴瓦间隙、润滑流量、润滑油压对压裂泵用滑动轴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履与导板间隙的减小,导板的形变与应力会增大,最优导板间隙为0.5 mm左右;增大供油流量会使导板的形变与应力降低,供油流量最好不低于2.2 L/min;增大供油黏度会使导板的形变与应力变大,在0.2~0.4 Pa·s范围内供油黏度越小越好;随着供油油压的增大,导板的形变与应力增加显著,当油压大于4 MPa时,导板的应变与应力呈现指数级增大,当供油油压为3 MPa时,导板的形变与应力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 滑动轴承 间隙 流场分析 流体动压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计算
18
作者 刘莹 任宝平 +1 位作者 姜丽 郭溪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对高速轻载、高速重载流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分别进行了热效应和热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给出了高速轴承不同承载情况下的轴承静特性润滑计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滑动轴承 热效应 热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压下乳化液迁移特性及润滑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健 韩素立 +1 位作者 郭峰 邵晶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2-1183,共12页
乳化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装备,其在动压条件下迁移特性及润滑机理亟待明晰.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了试制和商用两种乳化液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的流体动压成膜厚度,使用光致荧光法研究了接触区外围乳液池三维分布及其迁移行为,结合各浓度下乳化... 乳化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装备,其在动压条件下迁移特性及润滑机理亟待明晰.采用光干涉法测量了试制和商用两种乳化液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的流体动压成膜厚度,使用光致荧光法研究了接触区外围乳液池三维分布及其迁移行为,结合各浓度下乳化液黏度、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和粒径分布等表征结果,对低副接触下乳化液润滑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稀释过程中乳化液会发生油包水向水包油的流型转变,转变前后乳化液均有较好成膜能力;可观察到出口气穴和入口弯月面所需的卷吸速度随着乳化液浓度降低而增大;粒径较小乳化液滴可直接进入接触区,粒径大的液滴在进入接触区前发生破裂,油相经离水展着进入接触区起主要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压润滑 乳化液 光干涉法 荧光法 润滑机理 离水展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表面织构流体润滑问题的快速求解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裴世源 徐华 +1 位作者 马石磊 狄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为解决传统数值方法在求解多尺度织构流体润滑问题时计算速度慢、效率低、规模受限等问题,提出了有限细胞算法.针对简单的织构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流体力学和细胞算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不同计算规模下... 为解决传统数值方法在求解多尺度织构流体润滑问题时计算速度慢、效率低、规模受限等问题,提出了有限细胞算法.针对简单的织构模型,通过对比有限元、流体力学和细胞算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不同计算规模下有限元和细胞算法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新算法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规模都有显著提升.对于大规模多尺度的织构模型,使用细胞算法进行求解,发现新算法的计算时间与网格数目成线性关系,表明细胞算法对于大规模织构问题具有良好的快速求解能力,并且为工程中类似的多尺度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细胞算法 多尺度计算 表面织构 流体动压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