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Al_(2)O_(4)助剂对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
1
作者 刘博男 李清刚 +5 位作者 杨丽 高辉 李建林 孙滨 张子健 纵秋云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4,共5页
通过混捏和浸渍法制备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gAl_(2)O_(4)的(镁铝尖晶石)助剂的镍基催化剂,用于高压等温甲烷化研究。对不同样品进行加压活性和稳定性评价,对研磨后40目粉体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MgAl_(2)O... 通过混捏和浸渍法制备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gAl_(2)O_(4)的(镁铝尖晶石)助剂的镍基催化剂,用于高压等温甲烷化研究。对不同样品进行加压活性和稳定性评价,对研磨后40目粉体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MgAl_(2)O_(4)助剂及其添加量对甲烷化催化剂结构、活性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_(2)O_(4)助剂的添加,增加了催化剂的大孔隙率,提高了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碳性能。对其进行为期400 h的长周期活性评价实验,催化剂催化活性几乎没有下降,表明添加MgAl_(2)O_(4)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可满足高压等温甲烷化工艺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 助剂 甲烷化催化剂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沸石催化剂的失活历程和活性稳定性 被引量:35
2
作者 陆铭 孙洪敏 +2 位作者 郭燏 杨为民 朱子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3,共5页
研究了 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苯 /乙烯烷基化制乙苯反应体系的结焦失活历程。结果表明 ,失活历程经历高水平活性稳定期、活性衰退期和低水平活性稳定期 3个阶段。通过考察失活催化剂的孔结构及酸性质 ,分析了失活机理 ,认为采用降低强酸... 研究了 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苯 /乙烯烷基化制乙苯反应体系的结焦失活历程。结果表明 ,失活历程经历高水平活性稳定期、活性衰退期和低水平活性稳定期 3个阶段。通过考察失活催化剂的孔结构及酸性质 ,分析了失活机理 ,认为采用降低强酸活性位和晶粒表面活性位这两种手段来改性催化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ZSM-5沸石催化剂 烷基化反应 结焦 失活历程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性质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乐 李明丰 +1 位作者 丁石 李会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4-841,共8页
通过设计不同原料对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实验,考察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条件下影响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对经历不同原料反应后的催化剂的积炭状况、孔结构特征以及活性相状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加工过更加... 通过设计不同原料对NiMoW/Al_2O_3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的评价方法实验,考察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条件下影响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对经历不同原料反应后的催化剂的积炭状况、孔结构特征以及活性相状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加工过更加劣质的原料油后,NiMoW/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加快,催化剂中积炭的数量和缩合程度增加,反应物扩散限制更加严重,活性中心可接近性下降,活性相聚集,活性中心数目减少,本征活性下降。因此积炭生成与活性相结构变化是不同原料导致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NiMoW/Al_2O_3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度加氢脱硫 催化剂 活性稳定性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B579的活性稳定性及其对作物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秀荣 刘水芳 +3 位作者 孙淑琴 刘亦学 张学文 张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0,共3页
通过对生防细菌B579的活性稳定性及对作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生防细菌B579能够保持稳定的生防效果,同时对作物安全。
关键词 生防细菌 活性稳定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整芳烃脱烯烃催化剂活性稳定性与表面酸性的关联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杰 程义安 +1 位作者 袁海宽 周燕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在N2流中不同温度(20~300℃)下对固体酸催化剂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NH3程序升温脱附酸性表征和持续90d的重整芳烃脱烯烃反应实验,以研究催化剂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烯烃转化率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催化剂结焦失活;催化剂... 在N2流中不同温度(20~300℃)下对固体酸催化剂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NH3程序升温脱附酸性表征和持续90d的重整芳烃脱烯烃反应实验,以研究催化剂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烯烃转化率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催化剂结焦失活;催化剂热处理温度越高,其脱烯烃催化活性越低,活性稳定性越高。催化剂表面具有酸强度分布较窄的弱酸中心,随着催化剂处理温度提高,其表面酸密度逐渐降低,酸强度逐渐提高。催化剂表面酸密度越大和酸强度越高,其脱烯烃催化活性越高,而活性稳定性越差。300℃处理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较高,经90d持续反应,烯烃转化率从91.4%降至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芳烃 脱烯烃 固体酸催化剂 活性稳定性 失活动力学 酸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与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若钧 张量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9,共7页
对比考察了天然气水蒸汽转化稀土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对催化剂上炭分析结果表明,未加稀土的镍催化剂活性衰减快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表面积炭覆盖了镍活性中心。催化剂中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新物相形成的易难程度为:LaNi... 对比考察了天然气水蒸汽转化稀土镍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对催化剂上炭分析结果表明,未加稀土的镍催化剂活性衰减快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表面积炭覆盖了镍活性中心。催化剂中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新物相形成的易难程度为:LaNiO3(La2NiO4)>LaAlO3>LaNiAl(11)O(19)。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工业转化管的下部不必使用含稀土的镍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稳定性 催化剂 稀土镍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不同环境下土壤硒的活性稳定性及安全阈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东威 布和敖斯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S1期82-8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41个类型土壤硒的迁移、转化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和不同形态硒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物质过程进行的跟踪研究基础上,用主因子分析法在影响土壤硒含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出4个主因子,并对我国41个土类进行了区划,找到...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41个类型土壤硒的迁移、转化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和不同形态硒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物质过程进行的跟踪研究基础上,用主因子分析法在影响土壤硒含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出4个主因子,并对我国41个土类进行了区划,找到了土壤硒的区域分异规律。最后针对不同功能区制定了土壤中总硒及水溶性硒含量的安全阈值,这为制定土壤硒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食物链 活性稳定性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木籽油的活性因子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琪 赵志富 +3 位作者 闵鹏 闵飞 蒋瑞 丁玲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为了探究红木籽油的活性因子的稳定性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利用超声波乳化法处理红木籽油,获得精细乳液,将其冷冻为粉末,以延长红木籽油活性因子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采取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 为了探究红木籽油的活性因子的稳定性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利用超声波乳化法处理红木籽油,获得精细乳液,将其冷冻为粉末,以延长红木籽油活性因子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采取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3种抗氧化性能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红木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乳化法处理过后的红木籽油,香叶醇质量分数从原本的20%提高到80%,提高了红木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效延长了其活性因子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当红木籽油质量浓度为5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8.85%,并且红木籽油质量浓度仅为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能力达到了43.77%。当红木籽油质量浓度仅为7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5.06%,当红木籽油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也可达到39.98%。当红木籽油质量浓度仅为0.45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5.71%,表明红木籽油具有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木籽油 活性因子稳定性 自由基清除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迪链霉菌A02的抑菌谱及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隋勤 刘伟成 +3 位作者 裘季燕 刘霆 潘争艳 刘学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离体抑菌试验表明,利迪链霉菌A02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不同病原菌种类对其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果蔬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敏感性较高;无菌发酵滤液稳定性测定显示,A02抑菌活性物质具有很... 离体抑菌试验表明,利迪链霉菌A02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不同病原菌种类对其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果蔬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敏感性较高;无菌发酵滤液稳定性测定显示,A02抑菌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抗日光照射的特性,在70℃以下、pH5~8的条件下能较好地保持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A02在植物真菌性病害,尤其是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迪链霉菌 抑菌谱 生物活性稳定性 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Ti/IrO_2+MnO_2阳极析氧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志国 刘华英 +2 位作者 周贤良 华小珍 彭新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4期264-267,271,共5页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Ti/IrO2+MnO2阳极,研究水冷、空冷、氮气保护随炉冷(氮冷)及炉冷4种冷却方式对Ti/IrO2+MnO2阳极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冷得到的Ti/IrO2+MnO2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电荷q*可到达140mC/cm2左...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Ti/IrO2+MnO2阳极,研究水冷、空冷、氮气保护随炉冷(氮冷)及炉冷4种冷却方式对Ti/IrO2+MnO2阳极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冷得到的Ti/IrO2+MnO2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电荷q*可到达140mC/cm2左右,但该阳极的稳定性最差;炉冷电极及氮冷电极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均较差;空冷阳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电荷q*可到达118mC/cm2,且稳定性是4种电极中最高的。综合分析,空冷是比较合理的冷却方式,它能确保Ti/IrO2+MnO2阳极在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的同时又拥有最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Ti/IrO2+MnO2电极 电催化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中的灵活性、稳定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斌 叶兵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36,共18页
一些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源于以财政承包制为主要特征的灵活性分权体制,但随着市场化深入和社会经济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学者强调财政分权的稳定性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如何理解上述争议?基于中国1999—2007年县级数据,对市... 一些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源于以财政承包制为主要特征的灵活性分权体制,但随着市场化深入和社会经济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学者强调财政分权的稳定性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如何理解上述争议?基于中国1999—2007年县级数据,对市场化进程中财政分权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平均而言,财政分权的灵活性有利于县级经济增长。市场化抑制了财政分权的灵活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当市场化程度超过临界值时,财政分权的灵活性转而抑制经济增长。这一结果背后的机理可能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两种机制的替代作用。因此,财政分权的灵活性或稳定性选择取决于市场化程度。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在法治基础上约束政府间行为,明确地方政府收益预期,对中国经济下一步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活性稳定性 市场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碳酸盐改性对Au/TS-1催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提升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伏劲松 梁武洋 +3 位作者 雷骞 孙冰 陈洪林 张小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6-1262,I0007,共8页
制备了不同碱金属碳酸盐(Na2CO3、K2CO3、Rb2CO3和Cs2CO3)超声浸渍改性的Au/TS-1催化剂,采用XRD、ICP、XPS、UV-vis、NH3-TPD、FT-IR和HAADF-S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碱金属碳酸盐改性对Au/TS-1催化剂的丙烯气相环... 制备了不同碱金属碳酸盐(Na2CO3、K2CO3、Rb2CO3和Cs2CO3)超声浸渍改性的Au/TS-1催化剂,采用XRD、ICP、XPS、UV-vis、NH3-TPD、FT-IR和HAADF-S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碱金属碳酸盐改性对Au/TS-1催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碳酸盐改性可以降低Au/TS-1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减缓环氧丙烷(P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引起的积炭失活,抑制金颗粒粒径的增大;此外,Cs2CO3和Rb2CO3改性还可减少Au/TS-1催化剂上的骨架外Ti含量。碱金属碳酸盐改性后的Au/TS-1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Cs2CO3改性的Au/TS-1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丙烯转化率为6.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86.2%,氢气利用效率为26.2%。相关研究为提高Au/TS-1催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碳酸盐 Au/TS-1催化剂 丙烯环氧化 超声浸渍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修饰提高酶稳定性、活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金莎 徐莉 闫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8-1001,共14页
酶因其特异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催化剂,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决定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赋予其所需的催化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提高热稳定性的策略有:引入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疏... 酶因其特异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催化剂,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决定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赋予其所需的催化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提高热稳定性的策略有:引入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盐桥、芳香环相互作用、二硫键)、环截短、C端和N端工程,及增加脯氨酸/减少甘氨酸的数目等;获得具有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生物催化剂的策略有:降低空间位阻、拓宽催化口袋、增加底物亲和力及调节活性位点灵活性等。然而,在稳定性或催化功能改造的过程中,新突变的引入会削弱其他功能,致使进化过程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相互制约。因此,采用基于理性计算优选突变热点、基于多重蛋白质稳定性或活性改造策略的共进化,以及基于高度稳定的蛋白质骨架创造或/和优化蛋白质功能等多种策略克服酶稳定性-活性之间的权衡。本综述重点阐述了结构修饰方法在提高酶稳定性或/和催化活性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修饰 稳定性 催化活性 活性-稳定性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寿菊根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枣缩果病的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翔 胡俊杰 +1 位作者 冀卫荣 刘贤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6,共5页
离体抑菌试验研究万寿菊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枣缩果病病原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稳定性表明:万寿菊乙酸乙酯粗提物热稳定性良好,短时间的温度提升可以提高粗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粗提取物在自然光、紫外光照射下具... 离体抑菌试验研究万寿菊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枣缩果病病原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稳定性表明:万寿菊乙酸乙酯粗提物热稳定性良好,短时间的温度提升可以提高粗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粗提取物在自然光、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高的光活化活性,其抑菌活性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此外,粗提取物在pH 7~8条件下能较好地保持其抑菌活性;其储藏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提取物 枣缩果病 生物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不同酶法水解产物对植脂末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贵江 曾茂茂 +2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0-24,共5页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及其不同酶法水解产物对植脂末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蛋白电泳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布、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植脂末粉末以及乳液的微观结构、平均粒径、ζ-电位以及咖啡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采用胃蛋...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及其不同酶法水解产物对植脂末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蛋白电泳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布、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植脂末粉末以及乳液的微观结构、平均粒径、ζ-电位以及咖啡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采用胃蛋白酶水解保留了较多的7S和碱性亚基,产物的乳化性质最好,相比于SPI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22.7%和14.1%;而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主要为小部分碱性亚基条带和大量的小分子肽,尽管产物乳化活性较SPI有所增加,但乳化稳定性相比于SPI下降了17.6%。植脂末粉末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和植脂末溶解后乳状液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进一步证实了SPI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制备的产品具有最好的乳化效果,咖啡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种酶解物均可用于咖啡伴侣。三种蛋白的组成、乳化性、植脂末以及植脂末复溶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说明酶解物中存在过多的小分子肽,则不利于乳化稳定性;酶解物中存在相对较多的7S蛋白和碱性亚基,则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7S 蛋白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植脂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ACE抑制肽的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莹 曾晓雄 +3 位作者 周剑忠 黄开红 张丽霞 刘小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以泥鳅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短肽,研究该肽的稳定性。在加热温度≤80℃条件下加热2h,泥鳅降血压肽(<2.5ku)的ACE抑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当2.0≤pH≤8.0时,泥鳅降血压肽的ACE抑制活性变化不显著。冷冻干燥优于喷雾干燥... 以泥鳅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降血压活性的短肽,研究该肽的稳定性。在加热温度≤80℃条件下加热2h,泥鳅降血压肽(<2.5ku)的ACE抑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当2.0≤pH≤8.0时,泥鳅降血压肽的ACE抑制活性变化不显著。冷冻干燥优于喷雾干燥。Mg2+对泥鳅降压肽的降压活性起到促进作用,而Zn2+和Mn2+抑制了肽的降压活性。葡萄糖对降压肽活性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蔗糖,随着浓度的升高,其ACE抑制活性逐渐降低,褐变程度加深;氯化钠对降压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在模拟胃肠道消化体系中,胃蛋白酶的消化显著提高了产物的降压活性;胰酶的消化降低了产物的降压活性。泥鳅多肽属于底物型ACE抑制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降血压肽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tegies for balancing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17
作者 PENG Lin-kai SHI Ji-wei +3 位作者 CAO Yun LAN Jia-qi GENG Chuan-nan LV W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908,共20页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great promise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due to the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1675 mAh g^(-1))of sulfur with chemical conversion for charge storage.However,t...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great promise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due to the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1675 mAh g^(-1))of sulfur with chemical conversion for charge storage.However,their practical use is hindered by the slow redox kinetics of sulfur and the“shuttle effect”arising from dissolved lithium polysulfides(LiPSs).In recent years,various carbon-based materials have served as sulfur hosts and catalysts for accelerating sulfur conversion redox kinetics and alleviating LiPS shuttling.However,they often suffer from irreversible passiv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destroy their long-term performance.We consider the main problems limiting their stability,including excessive LiPS adsorption,passivation by insulating Li2S,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and clarify how these factors lead to capacity fade.We then outlin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long-term sulfur catalysis,focusing on functional carbon,such as designing suitable carbon-supported catalyst interfaces,creating well-distributed active sites,adding cocatalysts to improve electron transfer,and using carbon-based protective layers to suppress unwanted side reactions.Using this information should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stable,high-activity catalysts capable of long-term operation under practical conditions in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ATALYSIS Catalyst poisoning Catalytic activity Catalytic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烷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性能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光 于丽 +2 位作者 张培龙 庞立飞 贾寿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0-1137,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二硅烷。首先以(CH3)3SiCl和(CH3)2HSiCl为原料,金属钠作还原偶合剂,二甲苯作溶剂,用Wurtz偶合法合成了含氢二硅烷,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气相色谱表征,并确定了合成最佳... 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二硅烷。首先以(CH3)3SiCl和(CH3)2HSiCl为原料,金属钠作还原偶合剂,二甲苯作溶剂,用Wurtz偶合法合成了含氢二硅烷,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气相色谱表征,并确定了合成最佳反应条件:n((CH3)3SiCl)∶n((CH3)2HSiCl)=1.2∶1,反应物浓度为1.8 mol/L,助剂15-冠醚-5用量为总反应原料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1 h。再以合成的含氢二硅烷和甲基封端烯丙基聚醚(Mr=400)为原料,在Karstedt铂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二硅烷表面活性剂,确定的合成反应最佳温度为95℃,时间为4 h;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22.49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0.9 g/L,在pH值为6.94和4.12的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 含氢二硅烷 聚醚 水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重构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裴永丽 权燕红 任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共8页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现代煤化工路线,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研发。本研究采用液相重构法,通过调变溶剂种类、气氛和压力制得高效铜团簇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_(DMC))高达3520 mg/(g&...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中国重点开发的现代煤化工路线,其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研发。本研究采用液相重构法,通过调变溶剂种类、气氛和压力制得高效铜团簇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_(DMC))高达3520 mg/(g·h),经过10次循环,STY_(DMC)下降21.8%。N2吸附-脱附、XRD、TEM、STEM等表征手段表明,强还原性的CO不但可使铜纳米颗粒(~9.7 nm)部分重构为亚纳米团簇(~1.34 nm),同时有效维持了Cu^(0)物种的存在,从而提升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铜重构的发生取决于气氛-金属-载体三者的相互作用,且随氧化、还原性气氛的变化呈可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铜团簇 液相重构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aZr固溶体催化异丁烷-CO_(2)氧化脱氢制异丁烯的研究
20
作者 刘玉鹏 刘玲技 +4 位作者 蔚晓盛 王永钊 李国强 李磊 王长真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3-1114,共12页
本研究采用一锅式共沉淀法制备了xZn-CaZr固溶体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CO_(2)-BDH反应,通过多种手段探明该系列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催化性能阐述其构效关系及表面氧化还原机制。研究表明,xZn-CaZr催化剂在Zn含量为6%−12%的情况下形成了Z... 本研究采用一锅式共沉淀法制备了xZn-CaZr固溶体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CO_(2)-BDH反应,通过多种手段探明该系列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催化性能阐述其构效关系及表面氧化还原机制。研究表明,xZn-CaZr催化剂在Zn含量为6%−12%的情况下形成了Zn物种高度分散的固溶体结构,且氧缺陷的数量与Zn的含量成正比。在xZn-CaZr催化剂上,晶格氧的数量和氧迁移率是决定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0.4Zn-CaZr催化剂展示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而0.2Zn-CaZr催化剂展示出最佳的反应稳定性。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绿色高性能的CO_(2)-BDH催化剂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氧化脱氢 CO_(2) ZnCaZr固溶体 氧化还原循环 活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