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桂英 张继康 +2 位作者 陈淑婷 陈文波 赵新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综述了acj6的发现及突变造成的嗅觉异常行为,介绍了acj6的结构及表达模式,阐述了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包括调控Or表达、塑造嗅觉神经元的形态和靶向、维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和调控嗅小球形成,指出今后应注重研究acj6对昆虫嗅觉的... 综述了acj6的发现及突变造成的嗅觉异常行为,介绍了acj6的结构及表达模式,阐述了acj6在昆虫嗅觉中的功能,包括调控Or表达、塑造嗅觉神经元的形态和靶向、维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和调控嗅小球形成,指出今后应注重研究acj6对昆虫嗅觉的调控机制、与其他转录因子的互作关系,以期为阐明昆虫的嗅觉调控机制并制定基于嗅觉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j6 转录因子 嗅觉 嗅觉受体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中活化转录因子ATF6抑制SREBP1的转录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玲 ZENG Lingfang +2 位作者 王保国 庞炜 朱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553,共8页
内质网膜定位的活化转录因子ATF6和SREBP1均是经过蛋白酶切水解激活,激活后的ATF6(N)和SREBP1(N)进入细胞核内,分别指导内质网膜未折叠蛋白聚集反应相关基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激活ATF6并抑制SREBP... 内质网膜定位的活化转录因子ATF6和SREBP1均是经过蛋白酶切水解激活,激活后的ATF6(N)和SREBP1(N)进入细胞核内,分别指导内质网膜未折叠蛋白聚集反应相关基因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葡萄糖饥饿激活ATF6并抑制SREBP1的转录活性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过表达ATF6(N)能够抑制SREBP1介导的转录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ATF6(N)在细胞核内结合SREBP1(N),这种结合在无糖状况下增强.不同功能区缺失分析表明,ATF6和SREBP1通过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功能区相互作用.在葡萄糖饥饿状况下,ATF6对SREBP1转录活性的抑制保证了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转录因子6 葡萄糖 脂质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脂代谢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6转录因子在芒果果实采后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中的表达及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敏华 梁瑞进 +1 位作者 杨震峰 邓鸿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7-87,共11页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了探明NAC6转录因子对芒果果实采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作用,选取‘台农’和‘金煌’2个品种芒果商业成熟时期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在恒温(20℃)、恒湿(相对湿度85%)、避光环境进行...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了探明NAC6转录因子对芒果果实采后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作用,选取‘台农’和‘金煌’2个品种芒果商业成熟时期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在恒温(20℃)、恒湿(相对湿度85%)、避光环境进行贮藏处理,并测定果皮、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变化、NAC6转录因子及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2个品种芒果果实均含有α-胡萝卜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和玉米黄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NAC6转录因子在2个品种芒果果实中的表达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贮藏后期达到极大值,随后略有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NAC6转录因子可能诱导了芒果果实中1-脱氧-木酮糖-5-磷酸异构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ζ-胡萝卜素脱氢酶、类胡萝卜素异构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及紫黄素脱环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番茄红素β-环化酶、新黄素合成酶及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的表达;NAC6转录因子在‘台农’芒果果皮、果肉中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CCD)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0.8383,NAC6转录因子可能通过抑制CCD的表达,从而延缓果实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速率。本研究结果能为芒果果实采后贮藏保鲜及品质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NAC6转录因子 类胡萝卜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小鼠气道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与活化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艳明 农光民 李树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气道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表达与活化,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未干预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10只。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 目的研究气道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表达与活化,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未干预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10只。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中STAT3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STAT3和p-STAT3水平。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哮喘未干预组可见明显气道炎症改变,AG490干预组炎症改变较轻;AG490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以及IL-4、IL-5水平均低于哮喘未干预组(P<0.05)。哮喘未干预组气道STAT3表达水平、肺组织STAT3和p-STA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G490干预组肺组织p-STAT3水平明显低于哮喘未干预组(P<0.05)。哮喘小鼠气道STAT3表达水平及肺组织p-STAT3水平分别与BALF中EOS计数、IL-4、IL-5、IL-6水平等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小鼠气道STAT3蛋白表达上调及活化程度增加,与气道IL-6的升高和Th2优势的气道炎症相关,IL-6/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TH2细胞因子 气道炎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后活化转录因子6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
5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3 位作者 吴林 胡玉英 梁妮 秦红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激活转录因子6 RNA 信使 再灌注 聚合酶链反应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转录因子TaWRKY27-6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初探
6
作者 赵丹 郑亚鹏 +1 位作者 王朝冉 王振伟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4期15-1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转录因子TaWRKY27-6A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小麦抗逆性中的潜在功能。对TaWRKY27-6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TaWRKY27-6A编码481个氨基酸,不稳定系数为49.23,属于不稳定蛋白,亲水指数为...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转录因子TaWRKY27-6A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小麦抗逆性中的潜在功能。对TaWRKY27-6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TaWRKY27-6A编码481个氨基酸,不稳定系数为49.23,属于不稳定蛋白,亲水指数为-0.471,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TaWRKY27-6A定位在细胞核。通过蛋白结构域分析,该蛋白包含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TaWRKY27-6A可能参与激素、干旱胁迫应答以及与生长发育相关。本研究为TaWRKY27在小麦应对不利因素和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小麦应答逆境的机制及培育优良抗逆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WRKY27-6A基因 小麦 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ippel样因子6经活化转录因子4通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田芳 赵今稚 +8 位作者 滕贺 黄亮瑜 刘勋 苏睿虹 高美子 张晓敏 李筱荣 东莉洁 张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 目的以活化转录因子4(ATF4)为靶点,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调控紫外线B(UVB)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HLECs系(HLE-B3)进行常规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ATF4转染HLECs作为UVB+ATF4转染组,并用能量密度为20 mJ/cm2的UVB照射细胞;未转染的ATF4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Hoechst染色法观察ATF4对HLECs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将培养的细胞分为KLF6转染组及相应空质粒对照组,小干扰KLF6(siKLF6)组(转染pSilencer-KLF6质粒)及相应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pSilencer空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TF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组,联合空载体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空载体;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空载体;小干扰ATF4(siATF4)+pEGFP-C2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空载体和pSilencer-ATF4;KLF6+siATF4组HLECs联合转染pEGFP-C2-KLF6和pSilencer-ATF4,各组细胞均暴露于UVB 200 s,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各组HLECs凋亡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培养的HLECs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细胞核呈卵圆形,数量多且完整;UVB照射后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间隙增大,少数细胞出现核分裂;UCB+ATF4转染组细胞数量减少,多数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分裂。UVB+ATF4转染组细胞中ATF4蛋白表达条带灰度明显强于UVB+空载体组,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6和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1)。KLF6转染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空载体对照组,siKLF6组细胞中KLF6和ATF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检测显示ATF4转染组HLECs凋亡值为1.37±0.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4,P=0.001);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细胞凋亡值明显高于联合空载体组,siATF4+pEGFP-C2组细胞凋亡值明显低于联合空载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KLF6+siATF4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KLF6+pSilencer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KLF6通过活化ATF4促进UVB诱导的HLECs凋亡,ATF4基因沉默可使细胞凋亡值明显降低,因此ATF4可作为KLF6调控HLECs凋亡的靶因子,也是KLF6调控LECs凋亡的主要生物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ippel样因子6 Kruppel样转录因子/代谢 活化转录因子4 晶状体上皮细胞 晶状体 细胞株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糖类抗原125、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肖丽珍 方锋凯 陈开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JUNB)、糖类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为巧克力囊肿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JUNB)、糖类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为巧克力囊肿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清中JUNB、CA125、IL-6水平,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信息,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78)和未复发组(n=18),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血清中JUNB、CA125、IL-6的差异,并分析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中JUNB、CA125、IL-6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未复发治疗后6个月时血清JUNB、CA125、IL-6均呈下降趋势(P<0.05),而复发组仅在治疗后6个月有上升趋势(P<0.05)。JUNB在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490、0.661、0.922;CA125分别为0.471、0.946、0.979;IL-6分别为0.519、0.647、0.852。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52、64.82、46.62。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可降低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中JUNB、CA125、IL-6的水平,复发患者以上指标均有上升趋势,血清JUNB和IL-6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囊肿 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 糖类抗原125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对ATF6调控XBP1启动子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文君 朱慧芳 +3 位作者 周菁华 李祥柱 刘艳娜 郭风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确定XBP1启动子的转录核心区域,探讨激活转录因子6(ATF6)在内质网应激(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TF6基因及两个缺失体ATF6s1p、ATF6s2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F6、pcDNA3.... 目的确定XBP1启动子的转录核心区域,探讨激活转录因子6(ATF6)在内质网应激(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TF6基因及两个缺失体ATF6s1p、ATF6s2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F6、pcDNA3.1(-)-s1p、pcDNA3.1(-)-s2p,以及XBP1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pGL3-XBP1。针对XBP1启动子的各个组成元件设计和构建XBP1一系列截短体的报告基因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并确定XBP1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6及缺失体s2p、s1p在ERS与非ERS状态下对XBP1核心启动子区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 XBP1启动子的-407bp-+133bp区域是转录活性调控的核心区域,-2000bp--407bp区域不具有转录活性,该区域可能含有抑制转录活性的组成元件。非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可明显上调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及XBP1蛋白表达;而在ERS状态时,ATF6及两个缺失体s2p、s1p下调了XB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和XBP1蛋白表达。结论 ATF6对XBP1的转录调控作用在ERS状态和非ERS状态下存在差异。非ERS状态时,ATF6上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而ERS状态时,ATF6下调XBP1的转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6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和PER-seq联合分析探究ZmHDZ6表达调控网络
10
作者 方应浩 周波 +2 位作者 陈茹梅 杨文竹 秦慧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8,共11页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ZmHDZ6受干旱诱导强烈,且过表达植株表现出优良的抗旱性能。为探究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下游调控机制,通过对ZmHDZ6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株系...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ZmHDZ6受干旱诱导强烈,且过表达植株表现出优良的抗旱性能。为探究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下游调控机制,通过对ZmHDZ6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株系进行RNA-seq测序,对自交系B73原生质体进行PER-seq(protoplast transient expression-based RNA-sequencing)测序,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种测序策略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呈现一致性,功能主要集中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GO富集分析条目。KEGG分析显示功能都富集在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上。此外,基于RNA-seq的DEGs在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途径富集,而基于PER-seq的DEGs还富集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代谢途径。因此,推测ZmHDZ6可能通过调控与氧化还原相关基因和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进而增强玉米抗旱性。通过进一步在129个Co-DEGs(Common DEGs)的启动子序列扫描HDZIP I家族的DNA结合基序(motif),将潜在靶基因缩减至16个,其中8个基因的功能与玉米抗逆紧密相关。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数据分析了ZmHDZ6基因的下游表达调控网络,为进一步解析抗旱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PER-seq 转录因子 ZmHDZ6 靶基因 MOT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汀对内毒素休克兔肿瘤坏死因子-a与白介素6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及其剂量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兵 李小民 +3 位作者 许铁 王言理 刘克喜 陈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3种不同剂量乌司他汀(UTI)干预组(U1、U2、U3三个亚组)。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休克标准后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1、2、4、6、12h血浆中TNF-a、IL-6水平,观察肺组织免疫组化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5组兔达感染性休克标准时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TNF-a、IL-6的水平在UTI组与空白组及DX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空白组最高,U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的水平及NF-κB表达在U1、U2、U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IL-6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汀 感染性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6 转录因子NF-ΚB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磊 冯丹丹 +6 位作者 戴发亮 董仕桢 吴玉丹 轩青霞 陈攀 金建军 高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ERK和ATF6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距离病变组织5 cm以上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ERK和ATF6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距离病变组织5 cm以上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检测PERK和ATF6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和ATF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ATF6和PERK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织下调(P<0.05)。IHC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PERK和ATF6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中。结论PERK和ATF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下降说明缺乏适当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 活化转录因子6 结肠癌 内质网应激 未折叠蛋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在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涛 徐岩岩 +3 位作者 宫婷 邵宜 刘刚 钟殿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激活及表达,包括白血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多发性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但其在大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少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大细...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信号通路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激活及表达,包括白血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多发性黑色素瘤、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等,但其在大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少见。该研究旨在探索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中IL-6/STAT3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外源性IL-6设立5个浓度梯度(终浓度分别为0、1.0、5.0、10.0和20.0 ng/mL),分别对NL9980细胞系进行干预。运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并确立IL-6干预的最佳浓度。采用RT-PCR技术检测IL-6/STAT3相关基因及其下游调控基因Bcl-2、VEGF和CYCD1的m RNA表达量,并将IL-6/STAT3相关基因与下游基因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外源性IL-6可促进NL9980细胞系的增殖,其最佳干预浓度为5 ng/mL(F=8.11,P<0.05)。信号通路相关基因IL-6及STAT3的m RNA表达量均以5 ng/mL组最高,分别为4.78±0.09和5.17±0.05(P<0.05);下游调控基因中,Bcl-2、VEGF及CYCD1的m RNA表达量均在5 ng/mL组最高,分别为4.52±0.14、4.12±0.12和3.98±0.17,其余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下游基因中Bcl-2、VEGF、CYCD1与IL-6(r=0.952,r=0.836,r=0.880)和STAT3(r=0.995,r=0.746,r=0.800)呈正相关性。结论:IL-6可促进大细胞肺癌NL9980细胞系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IL-6/STAT3信号通路并上调相关基因Bcl-2、VEGF和CYCD1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大细胞肺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ERF族转录因子EREB6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坤 单国芳 +4 位作者 李付广 刘传亮 张朝军 张雪妍 武芝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以电子克隆,同源扩增和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海岛棉中克隆出了一条新基因,命名为EREB6,它包含一个669 bp长的开放阅读框,预期编码222个氨基酸长的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预期蛋白含有一段核定位信号序列,GFP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实验证明该... 以电子克隆,同源扩增和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海岛棉中克隆出了一条新基因,命名为EREB6,它包含一个669 bp长的开放阅读框,预期编码222个氨基酸长的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预期蛋白含有一段核定位信号序列,GFP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实验证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含有一个保守的ERF域,属于ERF族;同源分析表明该转录因子和AtERF13,Pti4和TiERF1同属于B3a小组,同源性很高,暗示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ERF 海岛棉 ERE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与重症胸腹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伟 王著军 +6 位作者 徐旭 马之嘉 乔帅 梁永刚 王树龙 孙瑾 赵晓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94-389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同...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TI)≥17分,除外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LPS、IL-6、PAF,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LT:(83.44±38.52)×109/L,D-D:(1823.89±608.02)U/L,TT:(58.27±12.44)s;LPS:(343.66±106.02)IU/L,IL-6:(393.83±143.86)ng/mL,PAF:(15 765.31±4 431.65)ng/L;PLT与LPS、IL-6、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小于-0.922 7,显著负相关。D-D、TT与LPS、IL-6、PAF之间均r>0.926 1,显著正相关。结论:LPS、IL-6、PAF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LPS、IL-6、PAF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腹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病菌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咪娜 于俊杰 +3 位作者 曹慧娟 潘夏艳 宋天巧 刘永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0-1408,共9页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 为明确Zn_(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此外,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更敏感,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在稻曲病病菌接种水稻后24 h、48 h的侵染早期,UvZC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但基因缺失突变体接种水稻后形成的稻曲球数量与野生型之间没有差异。综上所述,UvZC1基因参与稻曲病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侵染水稻过程,还与稻曲病病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和响应氧化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病菌 Zn_(2)(Ⅱ)Cys6转录因子UvZC1 基因敲除 基因功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8N6S4调控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_(1)合成的功能研究
17
作者 张昕泽 蒲睿思 +4 位作者 牛锦璐 黄文洁 晏石娟 张文洋 吴绍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4-63,共10页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 【目的】明确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中Zn(Ⅱ)_(2)Cys_(6)锌簇转录因子B8N6S4的功能,解析B8N6S4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同源重组构建B8N6S4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ΔB8N6S4),比较ΔB8N6S4突变体和野生型(WT)菌株在生长发育、毒素合成及侵染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8N6S4含有典型的GAL4样Zn(Ⅱ)_(2)Cys_(6)DNA结合域和真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8N6S4与黄曲霉毒素高产菌株A.minisclerotigenes的同源蛋白KAB8271990.1具有最高序列相似性(97.99%)。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2个黄曲霉B8N6S4基因敲除菌株ΔB8N6S4-1和ΔB8N6S4-2。与野生型相比,2个ΔB8N6S4突变体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变化,但分生孢子产量显著降低至7.5×10^(6)、8.0×10^(6)个/mL,较WT菌株的4.4×10^(7)个/mL分别降低83%和82%。且2个ΔB8N6S4突变体的菌核形成能力显著提高,其菌核数量达767、836个,约为WT菌株的2倍。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与WT菌株相比,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毒素合成能力增强,分别增加约78%和104%。此外,玉米籽粒侵染试验表明,ΔB8N6S4-1和ΔB8N6S4-2突变体的侵染能力与WT菌株无显著差异,侵染后的产孢能力与WT菌株相当,但在玉米基质上的AFB_(1)产量显著增加,分别约为WT菌株的5.2倍和3.9倍。【结论】黄曲霉Zn(Ⅱ)_(2)Cys_(6)转录因子B8N6S4正调控黄曲霉的无性产孢、负调控菌核形成,同时抑制AFB_(1)的生物合成。B8N6S4基因缺失不直接影响黄曲霉的致病力,但显著增强其毒素产生能力。本研究首次揭示B8N6S4转录因子在黄曲霉毒素合成网络中的调控作用,可为靶向阻断毒素合成的防控策略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Zn(Ⅱ)_(2)Cys_(6)转录因子 黄曲霉毒素 B8N6S4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番茄转录因子WRKY6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浩婷 张玉静 +5 位作者 刘洁 代泽敏 刘伟 石玉 张毅 李天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147,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番茄转录因子WRKY6在低磷胁迫应答中的作用,为研究番茄耐低磷分子机制及挖掘提高番茄低磷耐受性和磷素利用率的基因资源奠定理论基础。试验以野生型番茄Ailsa Craig为材料,以其cDNA为模板克隆基因SlWRKY6,利用根癌农杆菌... 本研究旨在分析番茄转录因子WRKY6在低磷胁迫应答中的作用,为研究番茄耐低磷分子机制及挖掘提高番茄低磷耐受性和磷素利用率的基因资源奠定理论基础。试验以野生型番茄Ailsa Craig为材料,以其cDNA为模板克隆基因SlWRKY6,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RNAi-SlWRKY6和OE-SlWRKY6转基因番茄株系,并对野生型、RNAi-SlWRKY6和OE-SlWRKY63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植株进行低磷胁迫处理,在处理第18天对叶片与根系进行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型观察结果显示,与RNAi-SlWRKY6转基因番茄相比,OE-SlWRKY6转基因番茄植株较矮壮,叶片数量较多,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耐低磷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OE-SlWRKY6转基因番茄根系与叶片的有机磷和总磷含量显著升高,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部分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磷转运体表达量显著降低。而RNAi-SlWRKY6转基因番茄受到低磷胁迫后,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过表达株系相反。低磷胁迫后,LePT1的相对表达量在OE-SlWRKY6植株根系中呈下降趋势,与RNAi-SlWRKY6植株中变化相反。在野生型、RNAi-SlWRKY6和OE-SlWRKY6植株根系中LePT2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LePT3则呈整体下降趋势。由上述可知,SlWRKY6能够响应低磷胁迫,其表达量高低与番茄植株的低磷耐受性呈正相关,且可能影响磷转运体基因对低磷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番茄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及其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SlWRKY6 低磷胁迫 功能分析 磷含量 酸性磷酸酶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其对蓝光的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琛 陶永新 +5 位作者 马新斌 杨环 刘媛媛 姚森 李建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已完成的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基因组数据,通过构建HMM模型、鉴定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得到金针菇基因组中87个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命名为FfZCP01~FfZCP87)。通过分析锌簇结构域,将87个家族成员分为13个... 利用已完成的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基因组数据,通过构建HMM模型、鉴定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得到金针菇基因组中87个Zn_(2)Cys_(6)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命名为FfZCP01~FfZCP87)。通过分析锌簇结构域,将87个家族成员分为13个类型(A~M),并且发现不同类型的家族成员虽然具有相似的基序模式,但氨基酸保守程度不同;进化水平分析显示A~D、F类型内的成员间亲缘关系较近。选取8个FfZCP家族主要类型的典型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FfZCP09、FfZCP28、FfZCP32、FfZCP60、FfZCP62基因在蓝光照射下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其可能以负调控方式参与金针菇对蓝光照射的响应过程,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蓝光对金针菇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Zn_(2)Cys_(6) 转录因子家族 蓝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对人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盟 崔占琴 +3 位作者 王阳阳 陈增国 李文静 张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低能量激光(LLL)对受静压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LLL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及正畸治...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低能量激光(LLL)对受静压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LLL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及正畸治疗过程中骨改建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DLC,模拟正畸加力,结合LLL照射,将所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糖型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压力刺激(A组),高糖型DMEM+压力刺激(B组),低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C组),高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D组),其中C、D组根据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不同又分C1、D1组(能量密度值:3.75 J/cm2)和C2、D2组(能量密度值:5.625 J/cm2)。根据已有分组,对A、B、C、D组细胞进行加力,对C、D组细胞在细胞加力前进行LLL照射。分别观察0、12、24、48、72 h,定时提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IL-6、TNF-α、OPG、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1)在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逐渐上升;12 h后IL-6、TNF-α的浓度在A组与B、C1、C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OPG蛋白浓度在24h之前呈现出上升趋势,24h后随时间出现下降趋势;RANKL蛋白浓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OPG/RANKL比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持续静压力刺激12h后,A组与B、C1、C2组,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OPG、RANKL及OPG/RANKL的比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高糖环境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OPG的表达水平降低,RANKL的表达水平增加,OPG/RANKL的比值减小,提示高糖环境会促进骨吸收反应的发生;给予LLL照射干预后发现,IL-6、TNF-α的浓度出现下降,表明其可拮抗高糖环境所致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并且能上调人HPDLC中OPG的表达,下调HPDLC中RANKL的表达,从而上调OPG/RANKL的比值,逆转高糖所致的骨代谢失衡。2)在3.75~5.625J/cm2这一能量密度范围内,随着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的增大,其表现出的降低炎症因子及对HPDLC骨代谢的调控作用增强,提示在一定范围内,LLL调节骨改建的能力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环境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骨保护素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人牙周膜细胞 低能量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