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Ⅶ活化蛋白酶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倩 唐华容 +3 位作者 刘荣荣 王光平 杨晓苏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FⅦ活化蛋白酶(Factor Ⅶ-activating protease,FSAP)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FSAP的Marburg I型多态性是否为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方法: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技术(SSCP-PCR),对159例临床... 目的:探讨FⅦ活化蛋白酶(Factor Ⅶ-activating protease,FSAP)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FSAP的Marburg I型多态性是否为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方法: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技术(SSCP-PCR),对159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7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血栓性疾病病史志愿者的FSA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FSAP基因表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为野生型纯合子,未检测到Marburg Ⅰ型突变型。发现1例FSAP基因点突变(C1815T)。结论:FSAP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Ⅶ活化蛋白酶 MARBURG Ⅰ型多态性 脑梗死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方亚 辛祺亮 +4 位作者 赵东杰 李琪 王玉华 董莎 辛随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0-2086,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的疗效及其对脑干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影响,探究针刺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为临床治疗MS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小鼠不作处理,... 目的观察针刺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的疗效及其对脑干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影响,探究针刺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为临床治疗MS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小鼠不作处理,其余组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制备的完全抗原将小鼠诱导成EAE模型。造模后第14天开始,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固定,并用生理盐水灌胃。激素组每日与醋酸泼尼松灌胃。针刺组小鼠针刺"大椎"、双侧"肾俞""足三里"。记录小鼠体重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第28天后对脑组织进行取材,用LFB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中p-p38MAPK免疫组化表达及p-p38MAPK的WB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体重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LFB染色脱髓鞘程度升高,p-p38MAPK免疫组化及WB检测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及激素组体重升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LFB染色脱髓鞘程度降低,p-p38MAPK免疫组化及WB检测均降低(P<0.05)。与激素组相比,针刺组体重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p-p38MAPK免疫组化及WB检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降低EAE小鼠p-p38MAPK表达,降低EAE小鼠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针刺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活化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性质研究
3
作者 高慧 刘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7,共7页
茂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化蛋白酶(activating metalloprotease,TAMEP)能够专一性切割TGase的酶原区,其高效制备对于重组TGase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将S.mobaraensis来源的TAMEP成... 茂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mobaraensis)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活化蛋白酶(activating metalloprotease,TAMEP)能够专一性切割TGase的酶原区,其高效制备对于重组TGase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将S.mobaraensis来源的TAMEP成功表达于大肠杆菌。通过对信号肽类型、信号肽N端密码子及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使胞外TAMEP酶活力达到186.3 U/mL。酶学性质分析显示,重组TAMEP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分别为55℃和7.0;TAMEP在30~50℃孵育60 min酶活力保持在50%以上,且在pH 6.2~8.9较稳定;0.133μmol/L重组TAMEP能够在30 min内使6.91μmol/L TGase基本活化。研究结果为TAMEP规模化制备提供了生产菌株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氨酶 活化蛋白酶 大肠杆菌 表达优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普伐他汀体外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楚罗湘 覃月秋 +3 位作者 莫昌干 周素娴 杨帆 梁志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18-402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体外研究给予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干预及ADP刺激AM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的变化。结果:ACS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结论:ACS患者血小板表达PAR-1明显增加,普伐他汀体外干预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进一步血小板PA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蛋白酶活化受体-1 普伐他汀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牛青霞 何韶衡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5,共3页
蛋白酶活化受体 (protease activated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 ,其N 末端被蛋白酶裂解后 ,可形成新的N 末端。新N 末端能够结合、激活自身受体。PAR 2是PARs的成员之一 ,其激活、灭活、脱敏、复敏、及其与信号转导途... 蛋白酶活化受体 (protease activated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 ,其N 末端被蛋白酶裂解后 ,可形成新的N 末端。新N 末端能够结合、激活自身受体。PAR 2是PARs的成员之一 ,其激活、灭活、脱敏、复敏、及其与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 ,尤其是与疾病 (如呼吸道慢性炎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 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呼吸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与4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悦 Jean-max Pasquet +1 位作者 Alan Nurden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5-498,共4页
为了比较蛋白酶活化受体 1和 4(PAR1,PAR4)合成肽对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α表达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揭示蛋白酶活化受体在血小板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选择 2 5μmol/LPAR1与 2 50 μmol/LPAR4两类合成肽分别在不同时间段 (0 -60分钟 )活... 为了比较蛋白酶活化受体 1和 4(PAR1,PAR4)合成肽对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α表达及细胞骨架的影响 ,揭示蛋白酶活化受体在血小板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选择 2 5μmol/LPAR1与 2 50 μmol/LPAR4两类合成肽分别在不同时间段 (0 -60分钟 )活化血小板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及P 选择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SDS PAGE与转移电泳技术比较血小板活化前后细胞骨架GPIb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变化 ,同时对膜骨架成分进行GPIbα免疫沉淀分析。结果显示 ,PAR 1与PAR4两类合成肽均可促使血小板活化 ,其P 选择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GPIbα表达进行性减少又出现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 ,各时间段引起的GPIbα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PAR1首先发生作用 ,但PAR4维持时间更长。细胞骨架蛋白分析显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协同GPIbα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免疫印迹也表明与GPIbα相连的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出现可逆性改变。结论 :PAR1与PAR4在血小板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能各自独立地介导血小板活化 ,并导致GPIbα逆转 ,这与细胞骨架的积极参与相关。PAR1起效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蛋白酶活化受体 蛋白Ibα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春艳 高文信 +4 位作者 周延民 张茹慧 赵静辉 李秋实 李艳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APAF1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1例检测到APA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53例OSCC组织中有41例(77.36%)APAF1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5例(9.43%)APAF1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86.79%(46/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AF1基因的甲基化与病理分级、年龄、性别无关。结论:APA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因甲基化 甲基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 刘红军 +3 位作者 胡志军 高琰 高志涛 王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贲门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洪亮 郭炜 +3 位作者 郭艳丽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1,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和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6%(62/125)vs 4.0%(5/125),P<0.01],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58.8%vs 38.6%,P<0.05),但GCA组织中Apaf-1基因甲基化率与GCA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GCA组织中Apaf-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39.2%vs 96.0%,P<0.01),且与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GCA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74.4%vs 11.2%,P<0.01),且与Apaf-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GCA组织中Apaf-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Apaf-1和EZH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GCA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Apaf-1) DNA甲基化 EZH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PCR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艳 高文信 +3 位作者 张茹慧 王林 赵静辉 李艳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32例OSCC组织中APAF1的表达情况。结果:OSCC组织中APAF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P<0.01)。...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32例OSCC组织中APAF1的表达情况。结果:OSCC组织中APAF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P<0.01)。结论:APAF1基因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OSCC诊断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基因表达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皮国良 王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99-501,共3页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家族是血栓形成中的重要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的主要受体。PARs有4种亚型(PAR1~4)。PAR1是PARs家族的主要成员,是最早发现的PARs分子,研究最为深入。PAR1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活性、免疫系统功能、血管增生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血管增生性疾病 肿瘤 受体家族 免疫系统功能 血栓形成 PAR1 G蛋白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2
作者 马文静 何韶衡 +4 位作者 周艳春 陈玉珍 黄阗 方泽漫 陈霖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制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AR-1特异性片段为免疫原(13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1 mAb。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ture ELISA)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Dot blot、免疫组化染... 目的制备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PAR-1特异性片段为免疫原(13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AR-1 mAb。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apture ELISA)鉴定mAb的Ig亚类;通过ELISA、Dot blot、免疫组化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PAR-1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亚型分别为IgMI、gG2b。免疫组化染色表明,mAb与人扁桃体、结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包皮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反应呈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2株mAb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胞浆内及细胞膜上的PAR-1均呈阳性反应。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阳性反应物在A549细胞胞浆内及细胞膜上均可见。结论成功地制备出抗PAR-1 mAb,为进一步研究炎症性疾病提供有用的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1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的表达抑制SW620结直肠癌细胞迁移
13
作者 陈丽红 李春春 +2 位作者 谢雨琼 叶景佳 曹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建立诱导型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表达抑制的人肠癌细胞SW620/PAR4D细胞模型,探讨PAR4对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带有四环素诱导表达调控系统的SW620/Tet-On人肠癌细胞,并构建针对PAR4的诱导型人工小RNA(miRNA)表达慢病毒... 目的建立诱导型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表达抑制的人肠癌细胞SW620/PAR4D细胞模型,探讨PAR4对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带有四环素诱导表达调控系统的SW620/Tet-On人肠癌细胞,并构建针对PAR4的诱导型人工小RNA(miRNA)表达慢病毒载体p LVX-Tight-Puro-PAR4-miR,获得诱导型PAR4表达抑制的SW620/PAR4D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法对经强力霉素(DOX)药物诱导后SW620细胞中PAR4的表达抑制情况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检测抑制PAR4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SW620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PAR4低表达的SW620/PAR4D细胞模型。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OX诱导PAR4表达抑制前后,SW620/PAR4D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变化,但运动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下调PAR4水平不影响SW620细胞的增殖但抑制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 蛋白表达 结直肠癌 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迁移侵袭及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玲 王涛 +4 位作者 彭纲 张利玲 李跃华 李品东 任精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检测PAR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CNE1-LMP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选取高... 背景与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鼻咽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检测PAR1活化或抑制对鼻咽癌细胞(CNE1-LMP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选取高表达PAR1的CNE1-LMP1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AR1特异性激动肽SFLLRN和特异性抑制剂SCH79797对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然后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AR1活化及抑制前后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组间表达差异。结果:与CNE1-LMP1细胞未处理组相比,PAR1特异性激动肽SFLLRN能够促进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体外侵袭,同时发现Cx43 mRNA和蛋白量明显减少(P<0.05)。与CNE1-LMP1细胞未处理组相比,PAR1抑制剂SCH79797能明显抑制CNE1-LMP1细胞增殖、迁移和体外侵袭,并且发现Cx43 mRNA和蛋白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活化PAR1能够促进鼻咽癌细胞系CNE1-LMP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减少Cx43 mRNA和蛋白表达,而抑制PAR1的表达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系CNE1-LMP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加Cx43 mRNA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酶活化受体1 侵袭 缝隙连接蛋白43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其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红旗 郭锡熔 +6 位作者 陈荣华 倪毓辉 王玢 张敏 刘峰 辜楠 邱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10d)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通过油红... 目的观察3T3-L1脂肪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10d)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前体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鉴定其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人重组TNF-α.1.0ng·mL^-1干预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抽提脂肪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后,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诱导分化不同时段及TNF-α干预后不同时间(2、6、12和24h)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①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0~10d),APAF1基因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②人重组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中APAF1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TNF-α对APAF1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呈现随刺激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的总体趋势。结论①在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PAF1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可能有利于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脂质积聚;②APAF1基因在人重组TNF-α刺激成熟脂肪细胞过程中呈明显上调趋势,这种上调可能具有协同TNF-α促进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 脂肪细胞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在胎儿真皮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
16
作者 周燕 周燕春 +1 位作者 李洁思 王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1-282,共2页
成纤维细胞上存在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它是独特的跨膜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目前人们在人与小鼠组织细胞中共发现4种PAR[1].凝血酶可激活PAR-1、PAR-3和PAR-4,而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则激活PAR-2[1].不同器官来源的成纤维... 成纤维细胞上存在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它是独特的跨膜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目前人们在人与小鼠组织细胞中共发现4种PAR[1].凝血酶可激活PAR-1、PAR-3和PAR-4,而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则激活PAR-2[1].不同器官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表达不同类型的PAR,如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PAR-1和PAR-3基因.笔者前期研究证实培养的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高表达PAR-1 mRNA,中度表达PAR-3 mRNA,弱表达PAR-2 mRNA,同时也表达PAR-1、PAR-3蛋白.胎儿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和表达PAR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建立体外培养胎儿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方法;检测并比较成人与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PAR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成纤维细胞 蛋白酶活化受体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热休克蛋白90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江伟 吴宁华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MAPK)信号传导途径对 Jurkat细胞中热休克蛋白 90基因(hsp90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Western免疫印迹 -增强型化学发光系统 (ECL)检测热休克前后 Jurkat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p38激酶及 c- Jun...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MAPK)信号传导途径对 Jurkat细胞中热休克蛋白 90基因(hsp90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Western免疫印迹 -增强型化学发光系统 (ECL)检测热休克前后 Jurkat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p38激酶及 c- Jun N-末端蛋白激酶 (JNK)的底物 c- Jun的磷酸化程度 ;分别用 JNK1的显性负突变质粒 DN- JNK1、p38c DNA反义表达质粒 anti- p38及 ERK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PD980 5 9瞬时转染或处理Jurkat细胞 ,再行 RT- PCR检测 hsp90 α和 hsp90 β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以转染空载体 (p CDNA3)及未经任何处理的 Jurkat细胞作为相应对照组。结果  45℃热休克 15 min后 ,Jurkat细胞中 JNK1和 p38激酶的磷酸化程度与热休克前相比明显增强 ,ERK的磷酸化较热休克前有所增强。转染 DN- JNK1的细胞中 hsp90 α和 hsp90 β基因的组成性和热诱导表达均较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降低 ,尤其对 hsp90 α基因的热诱导表达的影响更为明显 (仅为对照组的6 8% ) ;转染 anti- p38后 ,hsp90 α基因的组成性表达和 hsp90 β基因热诱导表达分别比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增加2 6 %和 2 2 % ;经 PD980 5 9处理的 Jurkat细胞中 ,hsp90 α基因的组成性表达比未处理的细胞增加 46 % ,但 PD980 5 9处理对 hsp90 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酶 信号途径 热休克蛋白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_S调控大鼠HSC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小红 张云东 刘迎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5-98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SD大鼠HSC,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PAR1、PAR2、Ⅰ和Ⅲ胶原蛋白...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SD大鼠HSC,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PAR1、PAR2、Ⅰ和Ⅲ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其关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并用PARs活性肽和反活性肽刺激培养细胞,检测并观察透明质酸(Hexadecanoi cacid,HA)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A)的水平变化。结果:随着HSC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细胞PAR1、PAR2表达与Ⅰ、Ⅲ胶原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并呈一致性,14d达高峰。培养上清HA和LN水平也逐渐增高,PARs活性肽刺激培养细胞后,HA和LN表达明显增高。结论:PAR1、PAR2表达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HA和LA的合成和分泌具有相关性,PARs对HSC的活化、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及肝纤维化的形成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化受体 肝星状细胞 胶原蛋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specific AMPKα1 deficiency alters immune cell compositions in immune organs of mice
19
作者 RUAN Zhang YANG Wenjing +5 位作者 YU Tianli LI Pinxian ZHANG Shunhui LIN Caixia ZHENG Lingyun WANG Lijing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54,共14页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 AIM:Regulatory T cells(Tregs)are a specialized subset of CD4^(+)T cells primarily involved i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s.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serves as a metabolic sensor that governs the differen⁃tiation,maturation,and immune functions of Tregs through metabolic reprogramming.However,the impact of AMPKα1(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AMPK)knockout specifically in Tregs on the host'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METHODS:Histological changes in immune organs were assessed using HE staining.The types of immune cells and their relative population percentages in immune organs and blood were quantifi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in both AMPKα1flox/flox(AMPKα1^(fl/fl))mice and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 mice(AMPKα1^(fl/fl)Foxp3^(cre)mice).RESULTS: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the 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 in the bone marrow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dditionally,while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exhibited normal structure,both its size and the ratio of thymus weight to body w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led to a notable reduction in the total percentage of immature double-negative(DN)cells.Consequently,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derived from these DN cells also decreased,even though the percentages of DN1 and DN4 cells were higher in the thymus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mportantly,the proportion of Siglec-F+CD11b^(+)eosinophils in the thym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sulted in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alongside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ature CD8^(+)T cells.Similarly,the proportion of CD4^(+)T cells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as elevated compared to AMPKα1^(fl/fl)mice.In contrast,the 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mononuclear cell proportions increased in the spleen of AMPKα1^(fl/fl)Foxp3^(cre)mice.In lymph nodes,the medullary boundaries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 were blurred,and the lymphoid follicles were missing,a feature not observed in AMPKα1^(fl/fl)mice.Furthermore,the knockout of AMPKα1 in Tregs reduced the CD3^(+)T cell population,particularly the CD8^(+)T cell population,in lymph nodes.Although the mature Treg cell pop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MPKα1^(fl/fl)Foxp3^(cre)mice,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was markedly in⁃creased.In contras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nulocyte populations between AMPKα1^(fl/fl)Foxp3^(cre)and AMPKα1^(fl/fl)mice.CONCLUSION:The populations of mature Tregs,CD8^(+)T cells and eosinophils in various im⁃mune organs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mice with Treg-specific AMPKα1 knockout,suggesting a potential remodeling of the host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stim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 regulatory T cells forkhead box P3 EOSINOPHILS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a和APAF-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琼 何素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23a(miR-23a)与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子宫内膜癌切除手术的123例标本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其癌旁组织为正常组。检测子...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23a(miR-23a)与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子宫内膜癌切除手术的123例标本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其癌旁组织为正常组。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3a与APAF-1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3a和APAF-1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两指标对患者的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子宫内膜癌组miR-23a的表达升高,APAF-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23a、APAF-1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显著相关(P<0.05);miR-23a与APAF-1呈显著负相关(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miR-23a低表达组与APAF-1阳性表达组中的PFS、OS显著高于miR-23a高表达组和APAF-1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miR-23a表达升高,APAF-1降低,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及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临床上评估早期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小RNA-23a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