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无人机航测影像研究临泽断裂新活动习性及古地震事件完整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锦超 王有林 +3 位作者 袁道阳 李树武 文亚猛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61,共12页
活动断裂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是认识断裂活动习性,评价其未来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解译活动断裂微地貌特征,可以与古地震探槽方法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地震复发模型。以河西走廊中段榆木山北缘的临泽断裂为研究对象,基... 活动断裂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是认识断裂活动习性,评价其未来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解译活动断裂微地貌特征,可以与古地震探槽方法互补,共同构建完整的地震复发模型。以河西走廊中段榆木山北缘的临泽断裂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生成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通过详细的活动断裂断错地貌解译,并沿断裂带测量90组冲洪积扇上保存的线性断层陡坎的单次或多期次累积垂直位错值,得到累积位移概率分布(COPD)曲线,获取其垂直位错分组特征。沿断裂共确定6次累积位移峰值,分别为0.5、0.9、1.5、2.1、2.7、3.3 m,揭示临泽断裂在更新世晚期以来可能经历至少6次震级为MS6.6~7.0的古地震事件,由此对比分析前人古地震探槽方法揭示的古地震事件的完整性。参考探槽确定的古地震事件年代结果,其最新一次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2.1~2.5 ka。基于以上分析,临泽断裂具有特征地震复发模式,其构造活动不断向断裂两侧和盆地内部挤压拓展。综合复发模式和离逝时间分析,临泽断裂最新一次地震事件的时间接近其复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泽断裂 高分辨率影像 断裂活动习性 古地震事件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97
2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2 位作者 王思维 龙锋 范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危险性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天桥沟-黄羊川断裂古地震活动习性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郑文俊 袁道阳 何文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位于祁连山东段主峰冷龙岭以东,是祁连山东段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以关家台为界分为东西2段,全新世以来均有过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开挖了6个古地震探槽,通过综合对比得到了该断裂全新世以来的7次古地震事件和1次... 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位于祁连山东段主峰冷龙岭以东,是祁连山东段的重要活动断裂之一。该断裂以关家台为界分为东西2段,全新世以来均有过明显的活动。沿断裂开挖了6个古地震探槽,通过综合对比得到了该断裂全新世以来的7次古地震事件和1次历史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事件Ⅰ(10743±343)aBP,事件Ⅱ(9038±39)aBP,事件Ⅲ(7050±577)aBP,事件Ⅳ(4847±185)aBP,事件Ⅴ(3562±190)aBP,事件Ⅵ(2476±194)aBP,事件Ⅶ(1505±253)aBP,事件Ⅷ为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这表明该断裂可能也参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活动。各次古地震事件在时空分布上相对较均匀,大致具有准周期复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古地震 活动习性 古浪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解研究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 被引量:27
4
作者 朱艾斓 徐锡伟 +2 位作者 王鹏 任烨 孙冬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6,共9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板内一条规模最大的强构造变形带与地震活动断裂带,其断裂结构与历史地震活动性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文中通过沿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解分析,讨论了断裂带的深部几何...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板内一条规模最大的强构造变形带与地震活动断裂带,其断裂结构与历史地震活动性具明显的分段活动性。文中通过沿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历史地震活动性、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解分析,讨论了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与现今活动习性。现今地震活动在中段主要沿1668年郯城M_S8_(1/2)地震破裂带线性分布,线性条带在泗洪—诸城间延伸约340km长,为1668年地震长期缓慢衰减的余震序列活动。大震地表破裂遗迹与精定位地震分布都揭示出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两条全新世活动断裂昌邑—大店断裂与安丘—莒县断裂以右阶斜列的形式共同参与了1668年郯城MS8地震破裂。精定位震源剖面刻画出两条断裂结构面呈高角度相背而倾,其中昌邑—大店断裂倾向SE,安丘—莒县断裂倾向NW,两条断裂在深部没有合并汇聚。余震活动所代表的1668年地震震源破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现今尚未闭锁的安全段落,对应于高b值段。而未发生破裂的安丘以北段,小震活动不活跃,b值低,现今可能已成为应力积累的闭锁段。震源机制解揭示的断裂应力状态在中段以NE向主压应力为主,表现为右旋走滑活动性质,且存在少量正断分量,南段转为以NEE至近EW向为主,存在少量的逆冲分量。在中段与南段的转折处宿迁—嘉山段,主压应力方向垂直断裂带走向呈NWW向,反映出局部以挤压为主的应力特征,其中泗洪—嘉山段也是历史地震未破裂段,现今小震活动不活跃,因此该段可能更易于应力积累。精定位小震活动在郯庐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相交汇处聚集,反映出北西向断裂的新活动性,以及郯庐断裂带现今的逆冲作用。在断裂带南端,精定位背景地震活动沿与其相交汇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东段呈北西向线性分布,表明了该段的现今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背景地震活动 地震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断裂现今活动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1 位作者 翟洪涛 童远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2-629,共8页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第四纪 综合构造解析 活动习性 地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与问题 被引量:54
6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71,共18页
为了分析将地震活动性参数用于判定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进而评估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沿断裂带进行b值扫描与填图的方法,以及进行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值(—b、E、n和—a/—b)组合分析的资料处理、计算及分析步骤;提出了为... 为了分析将地震活动性参数用于判定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进而评估长期地震危险性的可行性,文中介绍了沿断裂带进行b值扫描与填图的方法,以及进行断裂带分段的多参数值(—b、E、n和—a/—b)组合分析的资料处理、计算及分析步骤;提出了为进行多参数计算的、断裂带分段的参考判据,进而概括了根据计算的参数值、结合强震历史背景、现今地震分布综合分析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空间差异的方法与思路。以5条地震活动水平和监测能力各异的断裂带为试验对象,基于归纳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各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的空间差异及潜在的地震危险段。文中还就断裂的震后调整运动与低b值的关系以及精定位的地震资料在参数计算中的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认识为:以b值为主的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地用于断裂带现今活动习性及潜在强震危险段落的判定。沿断裂带b值扫描与填图以及断裂带分段多参数值组合分析两种方法,可分别应用于地震监测能力强和一般的地区;若在监测能力强的地区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晚期余震活跃或者大震后调整运动的断裂段也可表现出较低b或—b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断层 地震活动性参数 断层活动习性 潜在地震危险断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肥东桥头集南西第四纪断层活动习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姚大全 刘东旺 +4 位作者 翟洪涛 童远林 沈小七 郑颖平 李光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四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 肥东桥头集一带分布有北西走向第四纪断层,由于露头罕见,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所知甚少,为了探索其新活动性,作者近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在肥东桥头集南西上白垩统中发现了断层露头,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编录、断层物质测龄和定向微观分析,对断层的活动期次、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滑移特性等断层的活动习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晚更新世以来,所在地区曾发生过3次构造变动事件,活动时代分别距今(11.02±0.55)万年、(9.53±0.57)万年和(7.72±0.46)万年。活动性质以走滑为主,兼有张裂或挤压;滑移特性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集 晚第四纪 活动习性 热释光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芒果传粉昆虫种类调查及活动习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助引 韦德卫 +1 位作者 阳明剑 但建国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2期72-75,共4页
初步查明广西芒果传粉昆虫有28种,分属5目14科,其中以双翅目的种类最多,有19种。对3种传粉昆虫访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大头金蝇的访花能力最强,家蝇次之,伊背鹿蛾最差。大头金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午,有明显的日节律。大... 初步查明广西芒果传粉昆虫有28种,分属5目14科,其中以双翅目的种类最多,有19种。对3种传粉昆虫访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大头金蝇的访花能力最强,家蝇次之,伊背鹿蛾最差。大头金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午,有明显的日节律。大头金蝇是一种传粉效率高、有利用前途的芒果传粉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传粉昆虫 大头金蝇 活动习性 种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活动地块区南缘阜南-霍邱地区地壳活动习性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活动块体 阜南-霍邱 活动习性 活动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活动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喜才 陈万成 李善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1985年4月至1987年9月我们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对海南坡鹿的活动习性进行了常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发现海南坡鹿是昼夜活动的草食动物。日间活动范围不大,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不超过30—40hm。春季发情交配季节经常在较开旷的生境中活... 1985年4月至1987年9月我们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对海南坡鹿的活动习性进行了常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发现海南坡鹿是昼夜活动的草食动物。日间活动范围不大,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不超过30—40hm。春季发情交配季节经常在较开旷的生境中活动,尤其喜欢火烧迹地。秋季雄性生茸,雌性产仔期间多在林间及林缘活动,行为比较隐蔽。海南坡鹿性喜群居,平时以小群或单独个体活动,交配期群集活动频繁,经常集成较大的群。在观察时觅食与休息反刍,遇见频率占总遇见头次的97.6%。12月至翌年6月,日间多以觅食为主。每日上午与傍晚各出现一次觅食高峰期;7月至11月。日间以休息反刍为主。仅傍晚出现一次明显的觅食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活动习性 集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黔灵公园半野生猕猴的活动习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礼超 卢茜琳 +2 位作者 周健 潘贵金 赵志荣 《野生动物》 1998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猕猴 活动习性 黔灵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狼逍遥蛛在山地中的活动习性研究
12
作者 孙立宁 顾松东 +1 位作者 周洪旭 郑伯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109-110,共2页
2006年4~9月间采用陷阱法对莱阳地区丘陵山地5个地点的小狼逍遥蛛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小狼逍遥蛛是该地最主要的蜘蛛种类,尤其在上半年。研究表明,4月及5月上旬小狼逍遥蛛在边界的碎石地和光照区出现较多;5月下旬后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 2006年4~9月间采用陷阱法对莱阳地区丘陵山地5个地点的小狼逍遥蛛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小狼逍遥蛛是该地最主要的蜘蛛种类,尤其在上半年。研究表明,4月及5月上旬小狼逍遥蛛在边界的碎石地和光照区出现较多;5月下旬后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各地点的小狼逍遥蛛数量明显下降,碎石地尤为明显,小狼逍遥蛛几乎全部移至桃园的杂草处活动,但更多地活动在丘陵地斜坡附近;其在桃园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当桃园耕锄后,小狼逍遥蛛可能迁移至桃园附近的花生地中捕食害虫。定性试验表明,小狼逍遥蛛可捕食银纹夜蛾、大豆造桥虫、棉铃虫、绿盲蝽、谷子小长蝽等害虫,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生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狼逍遥蛛 活动习性 边界 桃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猎型蜘蛛在丘陵区的分布规律及活动习性研究
13
作者 顾松东 郑伯平 +1 位作者 孙立宁 赵川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5期63-64,共2页
通过不同时间在莱阳丘陵区的不同地带调查研究,发现游猎型蜘蛛出现的频率在各地带有所不同。在5月中旬植被尚未长高之前,游猎型蜘蛛在沟渠、碎石地和边界出现多于苹果园;当植被长高后,游猎型蜘蛛不再聚集于原地带,生态位开始扩散,且不... 通过不同时间在莱阳丘陵区的不同地带调查研究,发现游猎型蜘蛛出现的频率在各地带有所不同。在5月中旬植被尚未长高之前,游猎型蜘蛛在沟渠、碎石地和边界出现多于苹果园;当植被长高后,游猎型蜘蛛不再聚集于原地带,生态位开始扩散,且不同种类扩散的位置不同。在苹果园中用陷阱法捕获发现,小狼逍遥蛛多在沟渠或地块的上缘出现,尤其是6月份;星豹蛛多在不太密集的青草地出现;类水狼蛛多在湿度较大、墒情较好的地带出现。而目测法则发现白纹舞蛛、鞍形花蟹蛛多在高大植物的上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猎型蜘蛛 小狼逍遥蛛 星豹蛛 类水狼蛛 分布规律 活动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强震、中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恩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36-241,260,共7页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带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 中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坡背斜构造变形与蒲江-新津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文俊 王伟涛 +2 位作者 李传友 魏占玉 高翔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7-967,共11页
熊坡背斜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东南端的成都盆地内,是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向前推挤进入盆地内部的一个主要变形区域,与其配套发育的断裂为蒲江-新津断裂,断裂与背斜褶皱之间在构造变形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褶皱和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 熊坡背斜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东南端的成都盆地内,是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向前推挤进入盆地内部的一个主要变形区域,与其配套发育的断裂为蒲江-新津断裂,断裂与背斜褶皱之间在构造变形模式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在褶皱和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特征上,熊坡背斜南段表现为一种不对称的褶皱,向NE方向发展表现为较为宽缓的对称褶皱形态,卷入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及其以前的地层,对蒲江-新津断裂的地貌调查结果表明,断裂没有对该区域内广泛发育的冲沟Ⅰ级阶地产生影响,而对山前发育的相当于南河(岷江Ⅰ级支流)Ⅳ级阶地的洪积台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说明断裂活动时间应该为第四纪早期,到第四纪晚期活动减弱或是趋于静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坡背斜 蒲江-新津断裂 构造变形 活动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琼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角活动 性质定位 功能价值 活动指导方法 习性区角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生活习性与舒适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鸿威 《北方牧业》 2014年第13期25-25,共1页
谈及奶牛舒适度这个话题需要听取和理解许多观点。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奶牛舒适度?怎样来判断?更重要的是怎样利用这一技术提高奶牛养殖的利润率?通过观察和以往的经验显示,圈养在舒适环境下的奶牛产奶更多、更健康、更长寿。奶牛无法... 谈及奶牛舒适度这个话题需要听取和理解许多观点。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奶牛舒适度?怎样来判断?更重要的是怎样利用这一技术提高奶牛养殖的利润率?通过观察和以往的经验显示,圈养在舒适环境下的奶牛产奶更多、更健康、更长寿。奶牛无法解释什么能让它们更舒服,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与权衡奶牛活动习性和环境相结合,来判断确定奶牛是否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 舒适度 生活习性 舒适环境 活动习性 利润率 环境相 产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难雄 李明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小菜蛾 蔬菜 识别方法 适应能力 活动习性 为害特性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Ⅱ.晚更新世以来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园田 王志鹏 +2 位作者 叶建辉 刘峰 许仪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5-431,共7页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习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 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习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 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外,还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 N向 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后者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习性 震源机制解 GPS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斑瘰螈生态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延斌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2-373,共2页
依据2003年6月~2005年7月对尾斑瘰螈的饲养观测,报道了人工驯养的初步结果,饲养条件下的活动习性、摄食行为、冬眠习性及生殖习性.结果表明,尾斑瘰螈可采用人工饵料异地饲养,且能正常生长发育,不易患病,可安全过冬.可在水内、水外取食... 依据2003年6月~2005年7月对尾斑瘰螈的饲养观测,报道了人工驯养的初步结果,饲养条件下的活动习性、摄食行为、冬眠习性及生殖习性.结果表明,尾斑瘰螈可采用人工饵料异地饲养,且能正常生长发育,不易患病,可安全过冬.可在水内、水外取食,采取伏击法和搜索法摄食.昼夜活动的高峰在上午7:30~10:30和晚上19:30~22:30.季节活动的高峰在每年的3月18日~11月16日左右.其活动与水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自然条件下4~6月为生殖季节.其精巢分叶及性成熟与体长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斑瘰螈 人工驯养 摄食行为 活动习性 繁殖习性 冬眠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