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注意抑制受损的特异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晶晶 汪洋 +1 位作者 李笑 杨海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采用定向偏向抑制任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抑制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问题性使用组在社交信息干扰下的中断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使用组;问题性使用组加工社交信息时的眼跳平均速度显著高于非社交... 采用定向偏向抑制任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抑制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问题性使用组在社交信息干扰下的中断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使用组;问题性使用组加工社交信息时的眼跳平均速度显著高于非社交信息。结果表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在社交信息的干扰下难以维持对目标的专注,对社交信息存在特异性的注意定向和高渴求,反映出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的注意抑制受损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 注意抑制 定向偏向抑制任务 渴求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记忆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效应:ERP证据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艳梅 张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共10页
采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通过操作匹配试次出现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认知控制动机,考察了基于记忆的注意引导过程的时程特点。结果:记忆匹配刺激首先诱发了N2pc成分,随后诱发了与抑制过程相关的差异正波。并且,认知控制动机... 采用工作记忆与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通过操作匹配试次出现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认知控制动机,考察了基于记忆的注意引导过程的时程特点。结果:记忆匹配刺激首先诱发了N2pc成分,随后诱发了与抑制过程相关的差异正波。并且,认知控制动机水平越高,N2pc波幅越小、潜伏期越短;抑制性差异正波波幅越大。结论:基于记忆的注意引导过程包括早期的注意捕获和后期的注意抑制两个阶段;其效应量和时程受到认知控制动机水平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N2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张帆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5-564,共10页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 采用经典的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通过操纵基于干扰物颜色的统计规则,考察其对注意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迫使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时,与无颜色独子的条件相比,被试在所有呈现独子的条件中反应都显著较快;(2)与呈现低概率颜色独子条件相比,呈现高概率颜色独子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显著较快。研究表明,统计规则对注意的影响不局限于刺激位置,基于干扰物特征的统计规则也会影响注意抑制效应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单例范式 特征探测策略 统计规则 注意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AM训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抑制与注意集中能力
4
作者 苏明宇 王光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1-705,共5页
STEAM训练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完成STEAM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等认知能力得到训练。本研究采用前后测设计,被试匹配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利用Stroop任务和划销测验考察STEAM课程在提升小学生注意抑制与注意... STEAM训练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完成STEAM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等认知能力得到训练。本研究采用前后测设计,被试匹配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利用Stroop任务和划销测验考察STEAM课程在提升小学生注意抑制与注意集中能力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对目标信息的激活方面,实验组学生与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无显著差异;(2)在对目标无关信息的抑制方面,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控制组学生;(3)划销测验中,实验组学生的注意集中成绩显著优于控制组学生。结果表明,STEAM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的注意抑制能力和注意集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抑制 注意集中 STROOP 任务 划销测验 ST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情志不畅影响大学生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功能的ERPs研究
5
作者 曹入元 刘永 +5 位作者 侯俊林 赵紫薇 秦中朋 赵川 陈卓 詹向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对大学生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功能的影响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成人版,在大学生中筛选高神经质人群和低神经质人群,分... 目的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对大学生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功能的影响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成人版,在大学生中筛选高神经质人群和低神经质人群,分别纳入长期情志不畅组和情志畅达对照组,每组35名被试,采集和分析被试完成负启动范式任务的反应时、正确率,以及N2、P3波幅、潜伏期结果。结果 与情志畅达对照组相比,①长期情志不畅组反应时呈现延长趋势,P=0.072。②长期情志不畅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 长期情志不畅大学生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功能下降,下降机制可能与抑制加工、注意资源分配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情志不畅 肝失疏泄 选择性注意分心抑制 事件相关电位 负启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基于非靶特征及可能靶子位置的抑制
6
作者 王慧媛 高玉林 张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4-1169,共16页
采用线索化范式,建立线索和靶子及非靶项目间的意义关联,形成较强的注意抑制定势,探索基于抽象概念水平的同位置成本现象的出现条件及限制因素。实验1建立了基于非靶项目特征的意义水平的注意抑制定势,首次发现了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 采用线索化范式,建立线索和靶子及非靶项目间的意义关联,形成较强的注意抑制定势,探索基于抽象概念水平的同位置成本现象的出现条件及限制因素。实验1建立了基于非靶项目特征的意义水平的注意抑制定势,首次发现了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实验2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结果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实验3作为基线实验考察了与靶子颜色语义无关的线索对视觉空间注意定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在哪种靶子屏情况下线索有效性的效应皆不显著。实验4增加了出现在不可能靶子位置的线索,发现线索出现在可能靶子位置和不可能靶子位置时对注意分配的调节情况不同。实验5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且不受线索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1)同位置成本现象可以发生在抽象的意义概念水平,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影响;(2)相对于特征知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需要更强的注意抑制定势;(3)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来源于对非靶特征的抑制,但仅限于可能靶子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关联 同位置成本 注意控制定势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搜索中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抑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明 王爱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99-1907,共9页
注意是对有关信息的选择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工作记忆是对有关信息的保持以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选择性地指向与当前任务有关的刺激并同时抑制无关刺激。在系统地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的ERP研究,从视觉... 注意是对有关信息的选择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工作记忆是对有关信息的保持以及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选择性地指向与当前任务有关的刺激并同时抑制无关刺激。在系统地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近的ERP研究,从视觉搜索中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注意抑制两个角度综述了视觉工作记忆与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两方面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导向作用;(2)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选择性注意产生导向作用的条件。文章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无论保持在视觉工作记忆的内容是捕获注意还是受到抑制,都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视觉搜索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抑制——来自行为学的研究
8
作者 熊春海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工作记忆内容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注意优先选择与之匹配的刺激。结合最新的研究,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注意抑制两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已有行为学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工作记忆内容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注意优先选择与之匹配的刺激。结合最新的研究,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注意抑制两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已有行为学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工作记忆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内容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工作记忆容量个体脱离注意捕获的时间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展 皇甫柏会 佐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181,共8页
从工作记忆容量(WMC)这一个体差异角度研究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具有的注意导向作用.低WMC的个体更易受干扰刺激的影响,易被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项目所吸引;高WMC的个体更易进行认知控制.根据个体的WMC测试结果区分为高、低WMC两组,探... 从工作记忆容量(WMC)这一个体差异角度研究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具有的注意导向作用.低WMC的个体更易受干扰刺激的影响,易被与工作记忆内容相匹配的项目所吸引;高WMC的个体更易进行认知控制.根据个体的WMC测试结果区分为高、低WMC两组,探讨他们在脱离注意捕获效应上的时间差异.考察了搜索延迟时间为0,150,300ms时不同WMC个体是否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以及搜索延迟时间为300 ms和600 ms时不同WMC个体在脱离捕获效应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高、低WMC个体在0,150,300ms均出现注意捕获效应,未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2对于低WMC个体,在300ms和600ms仍出现注意的自动捕获效应,未发生注意脱离;3但对于高WMC,在延迟时间为300ms时,未发生注意捕获的脱离;在延迟时间为600ms时,已经出现了脱离现象.研究表明,在加工的早期阶段高WMC对脱离注意捕获不起作用;在后期加工阶段,高WMC有利于脱离注意捕获效应,为注意抑制效应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 选择性注意 工作记忆的注意导向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能否捕获视觉注意?一项眼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月胜 张豹 +1 位作者 范兴华 黄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7,共12页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实...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实验2发现当采用中性情绪靶子刺激时,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仍表现出了稳健的注意捕获效应;在首次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标上,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记忆匹配条件的干扰刺激显著小于控制条件的干扰刺激,表现出注意的快速脱离;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早期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实验1),甚至被反转为注意抑制效应(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在早期注意选择阶段,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不受工作记忆表征情绪效价的影响,但认知控制会在早期注意捕获之后促使注意快速脱离记忆匹配的干扰刺激,其作用效果受靶子刺激情绪效价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控制 情绪工作记忆 注意捕获效应 注意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影响:基于非目标模板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杨卓 杨旭成 +1 位作者 高虹 高湘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08-1616,共9页
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视觉表征会影响注意选择过程。其中,与目标有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靶子模板)对视觉注意起到自上而下的引导作用,而与目标无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非目标模板)亦会对注意分配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非目标工作记忆表征影... 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视觉表征会影响注意选择过程。其中,与目标有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靶子模板)对视觉注意起到自上而下的引导作用,而与目标无关的工作记忆表征(非目标模板)亦会对注意分配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非目标工作记忆表征影响视觉搜索过程的相关研究,发现非目标模板在视觉搜索任务中既存在自动化的注意捕获,也会形成主动抑制以提高目标搜索绩效。进一步地,对非目标模板的注意捕获或抑制受实验范式、任务难度、刺激材料特征以及认知控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在不断深入细化变量操纵、完善变量控制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注意 工作记忆表征 非目标模板 注意捕获 注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logical Insights into Attentional Deficits in High Trait Anxiety: a Commentary on Hu et al.’s Paper in Cerebral Cortex (2023)
12
作者 MA Hao-Yun LIANG Jian-Hui LIU Dong-Qia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21-3326,共6页
In a recent publication,Hu et al.(2023)have report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exhibit attentional deficits characterized by reduced inhibition of distractors and delayed attentional selection of target... In a recent publication,Hu et al.(2023)have report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exhibit attentional deficits characterized by reduced inhibition of distractors and delayed attentional selection of targets,indicating impaired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This commentary underscores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gnitive theory of anxiety.Based on their findings,we propose a novel training approach called attentional inhibition training(AIT),aimed at improving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 to alleviate symptoms of anxiety.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for rapidly enhancing attentional contro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XIETY attentional deficit attentional inhibition cognitive training neural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搜索中的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牟兵兵 宛小昂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3-1612,共10页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搜索 情绪 注意抑制 试次间效应 干扰项预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琳娜 黄缤慧 +1 位作者 褚成静 于振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0-1095,共6页
背景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 背景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否可作为内表型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及认知功能的特点,为自杀行为的内表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7年因自杀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杀未遂者47例为自杀未遂组,同期选取自杀未遂组一级亲属47例为亲属组,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第二版(BIS-Ⅱ)评估其冲动特质,韦氏记忆测验中的逻辑记忆测验评估其即时记忆与延迟记忆(记忆功能),记录研究对象Stroop实验错误数、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注意抑制功能)。结果亲属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和错误数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及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运动冲动维度得分、中文版BIS-Ⅱ总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杀未遂组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矛盾念字、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即时记忆、延时记忆得分和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均与中文版BIS-Ⅱ总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冲动维度、无计划冲动维度、即时记忆和矛盾唱色所需时间为自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具有高冲动特质,且存在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受损;冲动水平与记忆功能和注意抑制功能有关;冲动特质、即时记忆、注意抑制功能可作为自杀未遂者的候选内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行为 认知 记忆 注意抑制 内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roop效应及N-back工作记忆研究网络成瘾患者执行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冰洁 朱天民 +1 位作者 李辉 杨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515-2517,共3页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注意和干扰抑制及工作记忆等执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16名网络成瘾(IAD)患者和16名正常志愿者,采用经典色词Stroop实验与N-back工作记忆任务,研究注意偏向与工作记忆能力。结果:在Stroop任务中,IAD组与对照组的...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的注意和干扰抑制及工作记忆等执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16名网络成瘾(IAD)患者和16名正常志愿者,采用经典色词Stroop实验与N-back工作记忆任务,研究注意偏向与工作记忆能力。结果:在Stroop任务中,IAD组与对照组的色词一致(CC)情况下的反应时(RT)明显短于色词非一致(IC)情况下的反应时(RT),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在CC与IC的情况下,RT均短于正常对照组RT,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确率(ACC)在CC情况下,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IC情况中,IAD组的ACC则高于对照组AC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N-back工作记忆任务中,IAD的1、2-back的RT均短于对照组RT,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正确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AD患者大脑抗干扰能力并未受到损害,但是否表示IAD患者执行功能未受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综合征 执行功能 Stroop试验 N-BACK 注意及干扰抑制 工作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失败内隐观与抑郁症状和情绪面孔加工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艾柯 胡影 +4 位作者 岳心慧 胡锦仪 卢丽宇 杨雪岭 王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失败内隐观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情绪面孔加工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3名大学生,采用2(情绪类别:愉悦、悲伤)×2(任务类型:朝向、反向)被试内实验设计,利用基于眼动技术的情绪面孔眼跳任务考察情绪面孔加工,采用... 目的:探讨大学生失败内隐观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情绪面孔加工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43名大学生,采用2(情绪类别:愉悦、悲伤)×2(任务类型:朝向、反向)被试内实验设计,利用基于眼动技术的情绪面孔眼跳任务考察情绪面孔加工,采用失败内隐观量表(FMS)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失败内隐观和抑郁症状。结果:大学生反向眼跳比朝向眼跳潜伏期更长、方向错误率更高;悲伤面孔线索比愉悦面孔线索的反向眼跳潜伏期更短、方向错误率更低(均P<0.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变量后,FMS得分与PHQ-9得分正向关联(β=0.20),FMS得分×悲伤线索下反向眼跳潜伏期与PHQ-9得分正向关联(β=0.14);在悲伤线索下反向眼跳潜伏期较长的大学生中,FMS得分与PHQ-9得分正向关联(β=0.34)。结论:大学生失败内隐观与抑郁症状相关,情绪面孔加工在失败内隐观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在悲伤面孔线索下注意抑制控制表现较差的大学生,持失败有害观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眼动 失败内隐观 情绪面孔加工 注意抑制 抑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