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白质微结构特征的扩散峰度成像分析
1
作者 刘世鹏 程美英 +6 位作者 鲁钰 李思柯 王长浩 沈艳勇 周梁 冯刘娟 赵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67,87,共7页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脑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9名经我院首次诊断为ADHD的儿童[年龄(...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脑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9名经我院首次诊断为ADHD的儿童[年龄(8.31±1.25)岁]和27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儿童[年龄(8.85±1.21)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头颅磁共振平扫以及DKI扫描并对ADHD组儿童进行斯诺佩评估量表第四版(the Swanson,Nolan,and PelhamⅣScale,SNAP-Ⅳ)的评估。采用基于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研究ADHD儿童的白质纤维束损伤情况。经过后处理得到扩散张量和扩散峰度参数,并分析比较了这些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将组间有显著差异参数值与ADHD儿童的SNAP-Ⅳ量表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ADHD儿童的胼胝体的压部、膝部和体部,双侧丘脑后辐射(包括视辐射),右扣带束、右下纵束和下额枕束、右后放射冠、右外囊及右内囊后部,左前及左上放射冠、左内囊前后肢、穹窿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参数值降低(P<0.05),其他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分析结果均经过多重比较校正。相关性分析发现,ADHD组儿童的胼胝体压部(r=-0.390,P=0.018)、右侧下纵束和下额枕束(r=-0.374,P=0.023)的平均FA值与ADHD儿童的SNAP-Ⅳ量表评分中的多动冲动得分具有负相关性。结论DKI技术能够揭示ADHD患儿的脑微结构异常,胼胝体压部、右侧下纵束和下额枕束的FA值降低与ADHD儿童的多动冲动相关。DKI技术可能为探索白质纤维束异常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白质 扩散峰度成像 基于束的空间统计学方法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动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
2
作者 王珂 李优娟 李东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分析平动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36例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对照... 目的分析平动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36例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例时间设置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甲酯、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平动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疾病相关血液指标、疾病相关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血清胃泌素(serum gastrin,GA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康纳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积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量表(swanson nolanand pelham-I scales,SNAP-IV)评分、康纳父母评定量表评分降低,两组间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更低;两组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皮质醇(cortisol,COR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血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升高,两组间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动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调节疾病相关血液指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症状 血液指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肠轴理论指导下宁心安神汤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干预效果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袁帅 刘婧 +2 位作者 鲍远军 黄肇华 许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脑肠轴理论指导下宁心安神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盐酸哌甲酯... 目的分析脑肠轴理论指导下宁心安神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盐酸哌甲酯片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宁心安神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症状评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量表(Swanson,nolan and pelham-Ⅳrating scales,SNAP-Ⅳ)、数字划消失实验(NCT)失误率、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及肠道菌群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远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多动不宁、神思涣散、多言多语、性急易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SNAP-Ⅳ评分、NCT失误率低于对照组,CBC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肠轴理论指导下宁心安神汤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效果明确,可调节其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注意能力及认知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宁心安神汤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肠道菌群 盐酸哌甲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分类的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
4
作者 宋笑影 郝春雨 柴利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7-1936,共10页
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的精准分类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基于图卷积网络(GCNs)的方法通常采用单一分辨率空间特征,忽视了多分辨率下的空间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该文提出... 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的精准分类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基于图卷积网络(GCNs)的方法通常采用单一分辨率空间特征,忽视了多分辨率下的空间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MSTF-GCN)。在多个分辨率空间下构建多个大脑功能连通性网络,使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提取最优空间特征。为了保留全局时间信息并使网络具有捕获信号不同层次变化的能力,将全局时间信号及其差分信号输入到时间卷积网络中学习复杂时间维度的依赖关系,提取时间特征。结合时空信息构建群体图,利用多通道图卷积网络灵活地融合不同分辨率的群体图数据,最后融入非成像数据信息生成有效的多通道多类型时空融合分类特征,有效提升了MSTF-GCN模型的分类性能。将MSTF-GCN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分类识别,在ADHD-200数据集两个成像站点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5.92%和82.95%,实验结果优于已有的流行算法,验证了MSTF-GCN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 时空融合 多分辨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下行抑制性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障碍
5
作者 郭怀瑾(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4-644,共1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系统功能障碍,均参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NE再摄取抑制剂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均用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治疗。该研究从下行抑制性NE系统的角度,探讨ADHD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主要方法:(1)构建ADHD样行为的大鼠模型。前期报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研究者对SHR进行旷场和Y迷宫等测试,进一步验证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2)采用伤害性刺激诱导镇痛(noxious stimuli-induced analgesia, NSIA)评价内源性镇痛作用。前足底注射辣椒素后30 min至90 min,可以提高大鼠后足的缩足阈值。主要结果:(1)SHR表现出NSIA阈值降低,提示内源性镇痛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下行抑制 神经系统疾病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慢性疼痛 伤害性刺激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啮齿类动物模型分析
6
作者 井贺云 康乐 +4 位作者 董亚博 杨艳丽 王媛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59-2967,共9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ADHD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基础,本文以“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ADHD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基础,本文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为主题,总结归纳CNKI、万方、维普网、pubmed数据库中近20年ADH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评判其优缺点,分析各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程度。结果显示,现有ADHD动物模型较多,主要可以分为自发性模型、诱导型及基因模型三种,其中SHR大鼠模型因其表面有效度好、价格适中等优势成为目前应用普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ADHD动物模型以西医的疾病模型为主,符合中医临床病症特点的模型少见,中医证候体现不足。因此建议后续构建ADHD动物模型时应考虑加入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致病因素和指标检测,如动物的舌象、精神状态、饮水量及心率等,以期构建出一种更加贴近临床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物模型 中西医病症特点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的循证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卢游 杨凡 毛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4-747,共4页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心理社会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文章就有关治疗的研究及...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心理社会干预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文章就有关治疗的研究及进展进行分析评价,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药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宁颗粒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8
作者 丁一芸 王雅璇 +1 位作者 周义山 王俊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40-643,647,共5页
目的:观察并对比中药及中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就诊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药+生物反馈组,每组各25... 目的:观察并对比中药及中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就诊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药+生物反馈组,每组各25例,最终完成临床观察37例。治疗前后进行数字划消、SNAP-IV量表评分、脑电生理检测以及多动指数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在SNAP-IV量表评分、数字划消测试、脑电波频率变化方面均有改善(P<0.05);多动指数无明显改善。结论:中药+脑电生物反馈、中药治疗2种方案对ADHD治疗均是有效的,其中综合疗法在疾病总体症状较中药单一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静宁颗粒 兴奋剂 脑电生物反馈 疗效机制 认知功能 大脑功能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继超 张碧霞 韩新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0-844,共5页
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药复方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实验及临床报道,对实验方法、结果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中药复方进行ADHD的治疗以及实验提供参考。从现有临床报道可以看出中药复方对ADHD的疗效确切,已有实验结果也提示中药复... 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药复方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实验及临床报道,对实验方法、结果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中药复方进行ADHD的治疗以及实验提供参考。从现有临床报道可以看出中药复方对ADHD的疗效确切,已有实验结果也提示中药复方能改善动物多动、冲动等行为学表现,对动物模型血清及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系统相关蛋白具有调节作用。尽管中药复方对ADHD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药物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缺乏中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物模型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临床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健康教育策略与评估方法研究现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冠男 钮文异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父母在ADHD儿童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父母培训项目被认为是减少儿童...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的患病率居于首位。父母在ADHD儿童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父母培训项目被认为是减少儿童对立违抗行为及其他行为问题的最成功的独立策略,对患儿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明显而持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父母培训 干预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明慧 韩梦蝶 +3 位作者 赵雪 程明慧 高静 李惠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对国内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社会、家庭及时发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状提供良好工具。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精神障碍 评估 量表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Scoping综述 被引量:15
12
作者 支金草 张世雯 +2 位作者 黄美灵 裴飞 王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9,共11页
目的对导致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儿童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提取作者、国家、... 目的对导致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儿童ADHD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提取作者、国家、发表时间、研究对象、年龄、样本量、纳入时间、研究设计、诊断标准、评价工具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721篇,最终纳入35篇,来自11个国家,多数文献来源于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及流行病学相关主题期刊,研究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21年,研究方法大多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儿童ADHD诊断方法、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和相关危险因素。儿童ADHD的诊断标准主要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结合父母和老师用调查问卷做出最终诊断。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是从医疗记录中提取生产记录、出生记录、母亲病史记录、围产期住院和门诊记录和孕期母亲药物使用记录中的信息,或采用问卷调查法(父母/新生儿)汇总信息。孕期及围产期危险因素主要分为孕期自身因素、宫内因素、环境因素和围产期意外四个方面,其中孕期自身因素包括孕妇低龄、妊娠期肥胖、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期有害物质暴露、孕期病史和孕期营养素缺乏;宫内因素包括宫内胎儿发育不佳、流产和怀孕次数;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围产期意外包括分娩意外和新生儿健康状况不佳。结论导致儿童ADHD相关的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体自身因素、宫内因素、环境因素和围产期意外四个方面。其中,孕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导致儿童ADH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孕期 围产期 危险因素 Scoping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神经反馈治疗前后脑电信号相位同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鹏飞 岳伟 +2 位作者 刘兴平 崔菀真 王索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52,共6页
研究比较theta/beta神经反馈治疗前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相位同步的改变,分析不同脑区脑电相位耦合情况。研究数据为神经反馈前后16例ADHD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闭眼静息态脑电,计... 研究比较theta/beta神经反馈治疗前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相位同步的改变,分析不同脑区脑电相位耦合情况。研究数据为神经反馈前后16例ADHD儿童和16例健康儿童闭眼静息态脑电,计算theta和beta频段左右半球中心区与各脑区相位同步值。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反馈治疗后左右半球中心区与前额叶、左颞中叶的theta频段相位同步显著降低,与右半球颞叶的相位同步显著增加; beta频段额叶、中心区、顶叶和枕叶的相位同步性显著增加,左颞中叶相位同步性降低,右颞叶相位同步性增加,并趋向健康儿童水平。神经反馈训练对脑电相位同步有积极的影响,相位同步分析法结合ADHD临床量表将更加充分、准确地评估ADHD神经反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theta/beta 神经反馈 相位同步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定量脑电图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雅妮 麦坚凝 +7 位作者 王秀英 杨思渊 李春青 杨丽 张凤琼 曾鹏 戴津 梁惠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汉族男童的脑电图特征。方法对70例ADHD汉族男童(包括混合型64例,注意缺陷为主型6例)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汉族男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功率谱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总功率,α...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汉族男童的脑电图特征。方法对70例ADHD汉族男童(包括混合型64例,注意缺陷为主型6例)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汉族男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功率谱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总功率,α、β、θ、δ频段绝对及相对功率,以及θ/α、θ/β等。结果 ADHD组较正常对照组δ活动增多,β活动减少,前脑区的总功率及θ/β升高。两亚型相比,混合型较注意缺陷为主型θ、δ活动增多,β活动减少,总功率、θ/α、θ/β升高。不同程度注意力缺陷患儿相比,重度组较轻中度组α活动减少,δ活动增多,θ/α升高。结论 ADHD汉族男童的脑电图与正常对照组显著不同。定量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对ADHD诊断、亚型区分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在ADHD研究与临床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图 男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校家结合方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瑜 李梦瑶 +3 位作者 王胤 徐贇佳 吴芷蘅 朱大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7-462,共6页
背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强调多模式治疗,我国缺乏医校家结合的分工合作、可操作化强的长效综合干预方式。目的探讨医校家结合模式对ADHD患儿注意力核心症状和家校学习生活功能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干预组实施... 背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强调多模式治疗,我国缺乏医校家结合的分工合作、可操作化强的长效综合干预方式。目的探讨医校家结合模式对ADHD患儿注意力核心症状和家校学习生活功能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干预组实施医校家联合训练方案,基于ADHD医校家长效管理模式及信息平台筛选阳性者并确诊的6~10岁的ADHD患儿;对照组为心理科门诊常规ADHD干预病例,与干预组纳入病例按1∶2进行匹配。2组干预持续4个月,干预期间药物治疗不受限制。主要结局指标中文SNAP-Ⅳ父母版量表评分(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和对立违拗)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n=27)和对照组(n=54)ADHD患儿,年龄、干预前使用药物比例、父母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智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前后SNAP-Ⅳ3个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对照组干预前后SNAP-Ⅳ注意力和多动/冲动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干预前后对立违拗评分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干预前后WEISS功能缺陷父母版量表(WFIRS-P)全部6个分量表减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生活技能分量表评分有更明显改善趋势。干预组用药亚组(11例)与未用药亚组(10例)SNAP-Ⅳ3个分量表评分均降低≥2分,但2个亚组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未用药亚组WFIRS-P评分均有下降,干预组未用药亚组较对照组未用药亚组“学习/学校”分量表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除转换因子外,干预后较前执行功能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校家结合方案有助于ADHD患儿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医家校结合模式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反馈治疗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电相干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学韬 姚燕滨 +2 位作者 郑旭媛 岳伟 王索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83-187,共5页
比较Theta/beta神经反馈治疗前后脑电相干性的变化,从而证明神经反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存在积极正向影响。通过采集16例ADHD患者神经反馈前后清醒闭眼脑电和16例正常儿童清... 比较Theta/beta神经反馈治疗前后脑电相干性的变化,从而证明神经反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存在积极正向影响。通过采集16例ADHD患者神经反馈前后清醒闭眼脑电和16例正常儿童清醒闭眼脑电数据。研究了6个频段半球间和半球内脑电相干性。结果表明,神经反馈训练后ADHD儿童中短距离半球内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长距离半球内theta和alpha频段相干性显著增加。在额区和颞区半球间alpha频段相干性显著增加并且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在中央区-顶区-枕区半球间delta和theta频段相干性显著降低。可见,theta/beta神经反馈能影响ADHD儿童异常脑电活动,从而改善ADHD症状。神经反馈干预训练对脑电相干性有积极的影响,脑电相干性参数能够为评价神经反馈的作用提供一种客观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theta/beta 神经反馈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宁颗粒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运动协调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一芸 王雅璇 +2 位作者 任昕昕 方琼杰 王俊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872,共4页
目的:(1)观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是否普遍伴有运动协调障碍;(2)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典型症状及伴发运动协调障碍的改善情况;(3)探讨ADHD患儿伴运动协调障碍的可能原因... 目的:(1)观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是否普遍伴有运动协调障碍;(2)观察静宁颗粒对ADHD患儿典型症状及伴发运动协调障碍的改善情况;(3)探讨ADHD患儿伴运动协调障碍的可能原因,并推测ADHD可能的发病部位。方法:6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托莫西汀组和静宁颗粒组,每组30例,并选择25名健康儿童作为空白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采用SNAP量表筛查症状并判断其损害程度,同时进行指鼻、指指、对指、翻手试验。结果:60例患儿中,脱落3例,总共完成57例临床观察。正常儿童4项实验结果均显著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1)。两治疗组儿童治疗后4项实验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多数ADHD患儿伴有运动协调障碍,静宁颗粒对ADHD及其伴发的运动协调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推测其作用靶点可能为小脑、大脑-小脑环路的某些相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静宁颗粒 协调障碍 小脑 大脑-小脑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的疗效及合适疗程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光陵 伏洁 +6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付元凤 樊忠民 张连丰 任献国 高春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1853-185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A620)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合适的疗程。方法 对242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A620)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合适的疗程。方法 对242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用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进行诊断和训练治疗,逐渐增加16—21Hz的B波,抑制4—8Hz的θ波,并观察θ/β比值的变化;结合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其ADHD表现的症状行为进行测评,主要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及美国简化康奈尔儿童行为量表(简称康氏表)进行评定,结果 242例ADHD儿童经1~4个疗程治疗后,各疗程与治疗前相比。脑电θ/β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2个疗程以上,CBCL、TRS及康氏袁评定分值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个疗程后这3种量表评分值与治疗1个疗程时相比,也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所测得的θ/β值对ADHD患儿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要过于强调θ/β值,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各种量表。以减少漏诊;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后患儿的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治疗4个疗程及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 行为问题 θ/β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珏 魏娜 +2 位作者 张彤 兰海 姚凯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2-394,共3页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 ADHD 儿童 精神疾病 心理行为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药依从性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冠男 钮文异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7名7~13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的家长20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主题框架法并...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7名7~13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的家长20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主题框架法并借助定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副作用是ADHD儿童家长做出开始服药决定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对症状严重性的感知是家长做出开始服药决定最主要的促成因素。服药过程中,药物副作用是家长最大的顾虑。服药前后,改善最大的方面是注意力、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和日常学习生活能力,而同伴交往技能、家长互动能力和自尊心短期内改善不显著。病情的改善会激励家长依从药物治疗,反之则会动摇坚持服药。结论:提高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的健康传播策略开发可以着眼于药物副作用、疾病危害等核心信息,并不断促使家长对患儿症状点滴改善的感受和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药物依从性 主题框架法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