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1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6
1
作者 钱琼 姚若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4期12-12,共1页
目前临床用药种类多、更新快,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偶有发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31265)性状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注射用兰索拉唑(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 目前临床用药种类多、更新快,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偶有发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31265)性状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注射用兰索拉唑(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00066)性状为白色至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笔者查阅了药品说明书,未说明上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注射用兰索拉唑 配伍禁忌 药物不合理配伍 药品说明书 用药种类 生物技术 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2
作者 温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11-11,共1页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临床上常用的护肝降酶药物,常用于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包括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急性酒精性肝炎等)及其他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亦可用于有机磷、...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临床上常用的护肝降酶药物,常用于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包括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急性酒精性肝炎等)及其他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亦可用于有机磷、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后的辅助治疗。在临床输液中我们发现,该药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同时使用后,输液管中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现象。为确保用药安全,笔者进行了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盐酸川芎嗪注射 配伍禁忌 急性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 病毒性肝炎 液存 酒精性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及其光学纯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绍林 吴惠毅 +3 位作者 杨晋 杨新玲 郑萍 张欢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0-772,共3页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以pH=6.59的60mmol/L Na2HPO4-NaH2PO4作为电泳缓冲溶液,测定波长为200nm,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于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GSH和GSS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 000μmol/L和2~1 000μmol/L,相...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以pH=6.59的60mmol/L Na2HPO4-NaH2PO4作为电泳缓冲溶液,测定波长为200nm,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于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GSH和GSS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 000μmol/L和2~1 000μmol/L,相关系数R2值均为0.9999,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58%和2.30%,GSH和GSSG的检出限分别为1.66μmol/L和0.86μmol/L,回收率在95.4%~10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5%(n=3)。建立的新方法用于市售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的分析,测得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中GSSG含量为0.47%,光学纯度为9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光学纯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8
4
作者 蔡颖 商玉萍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1146-1147,共2页
患者,男,61岁。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一直自服降压药物,否认有食品药品过敏史,否认有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瘤,于2015年5月18日入住我院胸外科,2015年5月20日胸部CT检查提示前中上纵隔胸腺区病灶,考虑胸腺... 患者,男,61岁。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一直自服降压药物,否认有食品药品过敏史,否认有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瘤,于2015年5月18日入住我院胸外科,2015年5月20日胸部CT检查提示前中上纵隔胸腺区病灶,考虑胸腺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TM))致严重不良反应4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顾生旺 万利 +3 位作者 蒋兆荣 胡大山 厉芹 胡建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35-335,共1页
我院于2005年6月中旬1周内发生4起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TM,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265)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还原型 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用 国药准字 批准文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晖 文娱 +3 位作者 晋文慧 洪专 曾美燕 陈伟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室温条件下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GSH在5%、10%葡萄糖溶液中配伍的浓度变化。结果 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GSH配伍液在0、0.5、1、1.5、... 目的考察异甘草酸镁(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室温条件下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GSH在5%、10%葡萄糖溶液中配伍的浓度变化。结果 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GSH配伍液在0、0.5、1、1.5、2、4 h内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MgIG注射液与注射用GSH在5%、10%葡萄糖溶液中可以配伍使用,但应在4 h内用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镁 中药配伍 药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姜龙军 周建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来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通过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来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情况及血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并监测治疗期间所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5.59±1.71)、(78.89±15.67)分;对照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7.72±2.14)、(61.92±12.75)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41/5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相比,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具有更好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丹参注射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致过敏性皮疹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廉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59-1659,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腰痛1周、发热1d于2012年7月3日来我院肾内科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7.3℃,脉搏80次·min-1,呼吸率19次·min-1,血压94/53mmHg(1mmHg=0.133kPa)。
关键词 还原型 注射用 皮疹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媒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肌肉刺激性实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望平 邬姗 +1 位作者 吕晓君 何开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为溶媒,观察3个不同厂家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家兔的肌肉刺激性。方法 3批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配制成大、小浓度(0.3,0.15 g·mL^(-1))的注射液,采用家... 目的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为溶媒,观察3个不同厂家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家兔的肌肉刺激性。方法 3批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水配制成大、小浓度(0.3,0.15 g·mL^(-1))的注射液,采用家兔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股四头肌注射方式,单次给药,每侧1 mL。于给药后72 h和14 d剖检观察注射局部的刺激反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后72 h,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时,受试药品1、受试药品2、受试药品3大剂量组肌肉刺激反应分别为轻度、中度、轻微,病理学检查肌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变性坏死;小剂量组肌肉刺激反应分别为无、轻微、无,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注射用水作为溶媒时,大剂量组肌肉刺激反应均为重度,病理学检查肌肉组织均出现大量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大范围坏死、溶解、变性;小剂量组肌肉刺激反应均为中度,病理学检查肌肉组织均出现中度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变性。给药后14 d,家兔注射部位大体观察和病理学结果表明,受试药品2大剂量家兔肌肉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白色结节,且用注射用水作为溶媒配制受试药品比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导致的不可逆损伤更严重;受试药品1和受试药品3未见异常,对家兔的肌肉刺激性为可逆的。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比注射用水的肌肉刺激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溶媒 肌肉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汀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奖征文活动通知
10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i002-i002,共1页
关键词 还原型 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铅富集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牛婷婷 祁浩伦 +4 位作者 王磊 李博 李明锐 祖艳群 王吉秀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61,共11页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 为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间作体系下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 L. var. parviflora Franch)铅富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 000 mg·kg^(-1))铅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15 mmol·L^(-1))的GSH和1 mmol·L^(-1)的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亚胺,L-Buthionine-sulfoximine,BSO)对小花南芥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铅富集特征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小花南芥的叶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参数随着GS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0 mmol·L^(-1)浓度处理相比,10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铅含量、转运和富集系数显著增高31.04%、31.82%和31.04%,地上部细胞膜透性(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58.40%和29.55%,地上部GSH活性显著增加149.66%;15 mmol·L^(-1)浓度处理下,间作小花南芥地上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的产生量显著下降24.02%、38.40%和36.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增加116.46%、478.81%、103.40%和162.47%。而添加BSO则与上述结果相反。综上所述,10、15 mmol·L^(-1)处理下,GSH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铅胁迫对小花南芥造成的生理损害,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小花南芥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小花南芥抵抗铅胁迫的能力,促进其对铅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花南芥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还原型谷胱甘肽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12
作者 杜宇婷 袁静 邓佩瑶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 以三苯胺基作为供电子基团,2,4-二硝基苯磺酰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和反应位点,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荧光探针CDAS。探针CDAS本身在561 nm处没有荧光,当加入GSH后,探针CDAS中的2,4-二硝基苯磺酰基与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同时释放出3-[4-(二苯基氨基)苯基]-2-苯基丙烯腈(CDA),荧光强度在561 nm处显著增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腈混合液(体积比1∶1,10 mmol·L^(-1),pH=7.4)中,探针CDAS对GSH具有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7.70μmol·L^(-1))、高选择性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79 nm)。更重要的是,探针CDAS能够用于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GSH的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还原型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包埋姜黄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修饰与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少轩 逄格雨 +5 位作者 张子豪 李世阳 徐硕 肖海芳 朱兰兰 宋元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87±1.79)mV,并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新型功能食品或药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还原型 共包埋 纳米脂质体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提取纯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活性抑制作用研究
14
作者 徐永芳 周倩 +1 位作者 王雷 廖丹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2,共7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通过优化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肺中分离纯化ACE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以食源ACE抑制肽Ala-Gly-Pro(AGP)为对照抑制剂,研究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猪肺ACE活性的影响。当猪肺匀浆液蛋白质量浓度在30 mg/mL时,在35℃的条件下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ACE,酶活回收率分别达75.6%和61.9%,超滤液流速为5.0 mL/min进行超滤,最终ACE的比活为1.9 U/mg,纯化倍数为475倍,酶活回收率为43.4%。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ACE分离纯化过程中的酶损失,提高ACE分离纯化效率,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猪肺ACE分子质量为160 kDa,酶学性质分析表明纯化后AC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pH值为7.5,米氏常数K_(m)为2.05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64 nmol/L。体外活性实验表明AGP和GSH均能够抑制猪肺ACE的活性,且AGP和GSH对ACE的IC_(50)值分别为564.0、26.2μmol/L,对其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型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抵制常数K_(i)分别为127.0、15.5μmol/L。该研究为从抗氧化物质中筛选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有效的降血压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提取 纯化 还原型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志梅 马现永 +1 位作者 余苗 瞿明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81-7492,共12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机体最丰富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其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及应激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代谢并影响动物生理及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GSH代谢、抗氧化、免疫、解毒、营养代谢及微生物调控等功能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究GSH对动物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抗氧化 免疫功能 微生物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念海 顾长海 马巧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1-452,共2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Observationontreatmentofchromicviralbepafitiswhthreducedglutathione何念海,顾长海,马巧玉(第三军医大学...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Observationontreatmentofchromicviralbepafitiswhthreducedglutathione何念海,顾长海,马巧玉(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传染病中心)重庆,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病毒性肝炎 还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及膜性能分析
17
作者 周彬 李俊娇 +3 位作者 郭大山 武璨 胡煜莹 崔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8-215,共8页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 采用光谱学方法等验证了还原型谷胱甘肽诱导溶菌酶界面组装成膜机制,并进一步采用椭偏仪等对膜性能进行分析。N-(1-芘)马来酰亚胺染色实验证明还原性谷胱甘肽打断了溶菌酶的二硫键后释放出了游离巯基。色氨酸荧光光谱和溶菌酶活性检测实验共同验证了溶菌酶的二硫键Cys6-Cys127发生了断裂。另外,通过溶菌酶活性检测发现解折叠的溶菌酶依然具有抗菌活性。该溶菌酶膜无色透明,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其由溶菌酶聚集体组成,表面均匀且光滑致密。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结果均表明该溶菌酶纳米膜可能具有界面黏附性。椭偏仪测试结果显示该膜的最大厚度在900 nm左右,且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或反应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无限制增加;其刚度为29.32~34.21μN/nm,弹性模量为24.00~27.93 GPa,硬度为0.44~0.49 GPa,符合蛋白膜的强度范围;膜的接触角在70°左右,较为亲水;其热稳定性较高,200℃条件下不发生降解。该溶菌酶纳米膜的制备为构筑新型可食性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溶菌酶 解折叠 界面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陶智 王梦旻 胡启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酒精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与...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酒精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与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SOD、MDA治疗前后变化率。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SO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MDA含量则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的增加率及MDA的减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降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 复方 还原型 肝硬化 酒精性 氧化应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黔海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 试验旨在研究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黄颡鱼幼鱼养殖生产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水平。选择初始体重约为11g的健康的黄颡鱼幼鱼,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其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黄颡鱼幼鱼。对照组的黄颡鱼幼鱼投喂不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组黄颡鱼幼鱼投喂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和8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基础饲料。试验黄颡鱼幼鱼驯养2周,正式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束,检测各组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颡鱼幼鱼投喂400 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末重(P<0.05);投喂400和800mg/kg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所述,黄颡鱼幼鱼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 幼鱼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20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