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1
作者 许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 谷氨酸 注射用 配伍禁忌 酮类抗菌药 葡萄糖注射 广谱抗菌作用 氯化钠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赵强 《北方药学》 2011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抑制作用。通过试验,采用稀释的方法排除干扰。结果:实验表明当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稀释成0.125mg/ml时,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抑制... 目的:建立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抑制作用。通过试验,采用稀释的方法排除干扰。结果:实验表明当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稀释成0.125mg/ml时,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抑制作用。结论:利用稀释法检查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中的内毒素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谷氨酸诺氟沙星 细菌内毒素 干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羧甲基纤维素包裹铜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诺氟沙星
3
作者 李胜男 胡民康 +3 位作者 秦伯扬 杨文 冯俊 杜海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包覆的铜纳米颗粒(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和碳黑(carbon black,CB)为原料,制备CMC@Cu/CB复合材料,构建检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的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包覆的铜纳米颗粒(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和碳黑(carbon black,CB)为原料,制备CMC@Cu/CB复合材料,构建检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的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CMC@Cu/CB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滴铸复合材料悬浮液,制备CMC@Cu/CB/GCE传感器。结果表明:CMC@Cu/CB/GCE呈均匀分散球状,传感器对NFX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线性范围为0.4~100.0μmol/L,检出限为0.24μmol/L(R_(SN)=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实际样品中NFX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对牛奶提取物中NFX的加标回收率为98.8%~112.5%。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低廉,传感器的制备成本极低,在实际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铜纳米颗粒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改性酒糟生物炭对诺氟沙星的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鲍志超 周雪松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3,共8页
针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残留诺氟沙星(NOR)的去除问题,以酒糟为原料,通过高铁酸钾浸渍活化和高温炭化制备磁性多孔生物炭吸附材料(FIC-700)。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 针对水体中威胁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的残留诺氟沙星(NOR)的去除问题,以酒糟为原料,通过高铁酸钾浸渍活化和高温炭化制备磁性多孔生物炭吸附材料(FIC-700)。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法(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方法研究了生物炭的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活化改性可有效改善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提高其表面极性,对NOR的最大理论吸附量高达418.0 mg/g;高铁酸钾活化改性还可赋予其强磁性,使其易于回收,重复利用三次后仍能保持原吸附量的75%以上,有着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的吸附机理为孔隙填充、氢键、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酒糟经高铁酸钾活化改性以及适度炭化后所得磁性多孔生物碳材料有望作为一种高效去除废水中残存NOR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生物炭 酒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MIL-68(In)的后合成修饰及其在诺氟沙星萃取中的研究
5
作者 杨琳燕 陈峥嵘 +3 位作者 付雷明 刁琦林 张东超 李存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连接基团通过配位键合成的多孔晶体材料。NH_(2)-MIL-68(In)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功能性,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以...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团簇与有机连接基团通过配位键合成的多孔晶体材料。NH_(2)-MIL-68(In)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功能性,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以及光电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NH_(2)-MIL-68(In)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我们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H_(2)-MIL-68(In),经后合成修饰分别制备出NH_(2)-MIL-68(In)-AA和NH_(2)-MIL-68(In)-CMC样品,对产物结构性质和性能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因NH_(2)-MIL-68(In)的较高比表面积和孔容,其在诺氟沙星萃取方面有很大优势,经过不同p H对诺氟沙星萃取分析,在p H=10时,NH_(2)-MIL-68(In)-CMC和NH_(2)-MIL-68(In)-AA萃取诺氟沙星的效果最好,经过不同洗脱液对诺氟沙星的萃取实验发现,NaOH的洗脱效果最好。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NH_(2)-MIL-68(In)及后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理解,也为该材料在实际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2)-MIL-68(In) 金属有机框架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诺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英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3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配伍禁忌 注射用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β-内酰胺酶 门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诺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
7
作者 陈陪能 杨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8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谷氨酸 配伍禁忌 广谱抗菌作用 酮类抗生素 华北制药集团 革兰阳性菌 临床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诱变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机制分析
8
作者 王婷 唐朝 +3 位作者 李琦 王雪瑞 林子越 蔡长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4株耐药菌16S rRNA或耐药基因出现片段缺失、插入、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化;且基因变化高的耐药菌的药物外排蛋白、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和密度显著增加,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提高了8~16倍,并对5~8种抗菌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说明低能N^(+)注入可能通过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或相关耐药基因变异,调控细菌药物外排蛋白表达量增加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进而介导菌株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春玲 唐玉海 +2 位作者 韩小年 孙四娟 熊凤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测定 酮类抗菌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革兰阴性杆菌 毛细管电泳法 化学发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海燕 陈国锋 +1 位作者 陈班 廖丽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4期241-241,共1页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临床上常用于活血、化瘀、通脉,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但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该药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配伍禁忌,为确保用药安全,笔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左氧注射 配伍禁忌 液存 心绞痛患者 输液过程 用药安全 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述真 李翠丽 杨晋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59-61,共3页
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是第三代含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淋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具有价格低廉之优势。
关键词 乳酸 泌尿系 呼吸道 感染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血尿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增珠 许琴 叶新龙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8期508-508,510,共2页
病例:患者,女,87岁,体重52kg。因“反复咳嗽、咳白痰伴气喘10余年,加重1周”于2013年2月19日入院,既往2010年在我院诊断为下尿路感染、慢性肠炎,经治疗后出院,
关键词 盐酸左氧注射 注射用头孢他啶 血尿 下尿路感染 反复咳嗽 慢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旭东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57-158,161,共3页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98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98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诺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加用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疗效的77.55%,观察组疗效97.96%更高。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热、呕吐、腹痛与腹泻)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vs6.1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诺氟沙星联合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降低其机体疼痛程度,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急性胃肠炎 痉挛性腹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定元 刘小康 +3 位作者 肖逸 曾昭贤 张淑华 欧珍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6年第3期3-7,10,共6页
国产诺氟沙星注射液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出的33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10株,革兰氏阳性菌120株)的体外抗菌活力与诺氟沙星片基本一致,均显示广谱、高效抗菌作用,对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尤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的作... 国产诺氟沙星注射液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出的330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10株,革兰氏阳性菌120株)的体外抗菌活力与诺氟沙星片基本一致,均显示广谱、高效抗菌作用,对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尤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的作用最强,MIC<sub>50</sub>、MIC<sub>90</sub>均≤0.5μg/ml;对肠道杆菌的抑菌活力与依诺沙星相似或略强,优于庆大霉素;对非产酶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优于依诺沙星,与头孢曲松相同,MIC<sub>50</sub>均为1.0μg/ml;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粪链球菌的作用均较依诺沙星、庆大霉索和头孢曲松强。不同的血清浓度(0~75%)、细菌接种量(10<sup>4</sup>~10<sup>8</sup>CFU/ml)及pH值(5.0~9.0)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不大。试验亦表明诺氟沙星注射液具强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性能
15
作者 李嘉慧 张剑 +4 位作者 严龙 丰芸 章家立 刘永鑫 杨绍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0,共9页
针对诺氟沙星(NOR)的痕量检测,利用电化学分析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优势,以掺杂高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有机框架(MOF)为模拟酶,构筑了对NOR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是以NOR为模板,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 针对诺氟沙星(NOR)的痕量检测,利用电化学分析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优势,以掺杂高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有机框架(MOF)为模拟酶,构筑了对NOR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是以NOR为模板,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方法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对NOR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 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30.682-37.505lgc(mmol/L),相关系数为0.991,且检出限达到3.2×10^(-9) mol/L(S/N=3).在实际样品检测中,该传感器展现了高灵敏性(相对标准偏差为3.0%)和高准确性(回收率为96.6%~102.3%),表明其在药品用量检测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金属有机框架 分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16
作者 郭航雨 李利军 +1 位作者 冯旭 覃丹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4,共8页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 本文以聚丙烯腈(PAN)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使用壳聚糖(CS)溶液分散,利用滴涂法得到修饰电极CNFs-CS/GCE。以诺氟沙星(NFX)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o-PD)为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在CNFs-CS/GCE上制备了NFX分子印迹聚合物,洗脱模板分子后得到NFX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P/CNFs-CS/GC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MIP/CNFs-CS/GCE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传感器对NFX浓度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30μmol/L,检测限(S/N=3)为16 nmol/L。该传感器可用于牛奶中NFX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2.03%~99.33%,相对标准偏差为1.89%~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注射液的抗菌作用与毒性研究
17
作者 包定元 曾昭贤 +3 位作者 刘小康 肖逸 张淑华 欧珍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81-81,共1页
一、体外抗菌作用测定:诺氟沙星注射液对所试的330株革兰氏阳性菌(120株)、革兰氏阴性菌(210株)体外抗菌活力与诺氟沙星片基本一致,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对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尤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的作用最强,MIC&l... 一、体外抗菌作用测定:诺氟沙星注射液对所试的330株革兰氏阳性菌(120株)、革兰氏阴性菌(210株)体外抗菌活力与诺氟沙星片基本一致,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对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尤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的作用最强,MIC<sub>50</sub>、MIC<sub>90</sub>均≤0.5μg/ml,对肠道杆菌的抑菌活力与氟啶酸相似或略强,优于庆大霉素;对非产酶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优于氟啶酸,与头孢三嗪相同,MIC<sub>50</sub>均为1.0μg/ml;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粪链球菌的作用均较氟啶酸、庆大霉素和头孢三嗪强。不同的血清浓度(0—75%)、细菌接种量(10<sup>4</sup>—10<sup>8</sup>)及pH值(5.0—9.O)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不大,试验还证明,诺氟沙星注射液具有强的杀菌作用,当与细胞接触2.0小时后即呈现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抗菌作用 啶酸 抗菌活性 血清浓度 痢疾杆菌 克氏肺炎杆菌 肠道杆菌 毒性研究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诺氟沙星注射液的体内抗菌作用及毒性研究
18
作者 曾昭贤 肖逸 +3 位作者 刘小康 包定元 张淑华 欧珍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6年第3期21-23,共3页
国产诺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感染小鼠,一次肌注的ED_(50)值分别为1.08、3.10用6.42mg/kg,而对照的诺氟沙星口服片剂二次口服的ED_(50)分别为6.26、15.33及12.45mg/kg,显示诺氟沙星注射给药较片剂口服疗效更... 国产诺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感染小鼠,一次肌注的ED_(50)值分别为1.08、3.10用6.42mg/kg,而对照的诺氟沙星口服片剂二次口服的ED_(50)分别为6.26、15.33及12.45mg/kg,显示诺氟沙星注射给药较片剂口服疗效更好。该注射液静注和肌注对小鼠的LD_(50)分别为87.88及562.65mg/kg,静注或静脉滴注未见血管及组织损伤,但肌注时局部刺激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50 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HPLC测定
19
作者 龚学军 王红霞 《抗感染药学》 2004年第2期68-,共1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6.0×150mm,5μm),流动相为:0.025 moL·L磷酸溶液(PH3.0)乙晴(87:13),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在室温下对...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6.0×150mm,5μm),流动相为:0.025 moL·L磷酸溶液(PH3.0)乙晴(87:13),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在室温下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诺氟沙星在10~30μg·m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2%(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膀胱内灌注治疗下尿路感染
20
作者 周莉 陈庆华 《蚌埠医药》 1994年第4期17-18,共2页
作者自1991年8月以来,使用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INJECTIO NORFLOXACINI ET GLUCOSI。蚌埠涂山制药厂生产)对67例下尿路非特异性细菌性感染患者行膀胱内灌注疗法,效果满意,特报告如下。
关键词 葡萄糖注射 膀胱内灌注疗法 下尿路感染 治疗效果 病原菌 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