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主动脉缩窄围术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童峰 李磊 +2 位作者 赵涛 李晓峰 刘迎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非CPB下行手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中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L1,UCH-L1)浓度变化,评价UCH-L1是否是一个主动脉弓部手术后CPB相关脑损伤的预测指...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和非CPB下行手术的主动脉缩窄患儿中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esterase-L1,UCH-L1)浓度变化,评价UCH-L1是否是一个主动脉弓部手术后CPB相关脑损伤的预测指标。方法 2012年1月和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39例主动脉缩窄患儿接受了主动脉成型手术;其中A组17例未行CPB,B组22例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分别在6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后,关胸,术后2、8、24、48 h)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UCH-L1、神经胶质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浓度。在术后8 h,拔除气管插管后6 h和出院前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结果 2组血清中UCH-L1浓度在术前基本相同[A组(0.184±0.066)μg/L vs B组(0.194±0.067)μg/L]。B组术后2 h后血清UCH-L1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A组(0.238±0.067)μg/L vs B组(0.327±0.151)μg/L,P<0.05],并于术后8 h达到高峰。在术后24 h,2组血清UCH-L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208±0.078)μg/L vs B组(0.201±0.081)μg/L,P>0.05]。B组血清UCH-L1的峰值浓度和CPB时间明显相关(r=0.575,P=0.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持续存在的严重神经系统合并症。结论与非CPB手术相比,应用选择性脑灌注的小儿主动脉弓部手术可引起血清UCH-L1浓度显著升高,并且与CPB时间密切相关。UCH-L1可以作为一个CPB相关脑损伤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大脑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在氟西汀抑制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寒明 王怀良 +2 位作者 艾秀丽 白洋 王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氟西汀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用野百合碱(60 mg·kg-1)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低剂量(2 mg·kg-1·d-1)或高剂量(10 mg·kg-1·d-1)的氟西汀...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氟西汀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用野百合碱(60 mg·kg-1)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低剂量(2 mg·kg-1·d-1)或高剂量(10 mg·kg-1·d-1)的氟西汀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肺组织与肺小动脉形态,以及UCH-L1蛋白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的变化。结果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动脉重构、肺组织炎症反应、肺组织UCH-L1表达减少以及NF-κB活性增加。氟西汀剂量依赖地抑制这些变化。但是各组之间大鼠肺动脉UCH-L1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西汀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与上调的UCH-L1蛋白抑制NF-κ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肺动脉高压 氟西汀 核因子ΚB 炎症 野百合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C90S和I93M点突变不影响小鼠卵母细胞成熟
3
作者 许亚军 张瑜 +5 位作者 石燕 印惠荣 汪伟伟 胡婷婷 松迪 孙兆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点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过量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小鼠卵母细胞离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通过原核重组蛋白技术制备UCHL1点突变(C90S和I93M)和野生型蛋白与谷胱甘... 目的通过观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点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过量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小鼠卵母细胞离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通过原核重组蛋白技术制备UCHL1点突变(C90S和I93M)和野生型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UCHL1点突变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BS分别注射到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或在体外培养基中添加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分析野生型UCHL1过量、UCHL1(I93M)点突变蛋白添加及泛素水解酶活性缺失的UCHL1(C90S)点突变蛋白添加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率的影响。分离UCHL1(I93M)点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 h后比较其GVBD率。结果显微注射UCHL1野生型蛋白及其点突变体与GST的融合蛋白的各组之间、注射GST组、注射PBS组卵母细胞GVBD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基中添加UCHL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组卵母细胞GVBD率与无注射无添加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UCHL1(C90S)与GST的融合蛋白组有少量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为MⅡ期卵母细胞后呈现极体较对照组偏大的现象。UCHL1(I93M)点突变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GVBD率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添加外源性UCHL1、有致病作用的UCHL1(I93M)突变体或泛素水解酶活性丧失的UCHL1(C90S)突变体均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GVBD进程,UCHL1(I93M)点突变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亦无异常,但UCHL1(C90S)点突变可能影响极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生发泡破裂 卵母细胞 蛋白显微注射 重组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帅杰 徐国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4-537,共4页
背景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目的研究UCHL1在... 背景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目的研究UCH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4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的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12例、核性白内障12例)、5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系SRA01/04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UCHL1在各组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UCHL1真核表达质粒,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UCHL1过表达组,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GFP过表达组,使用梯度过氧化氢叔丁醇(TBHB)处理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LECs的活性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表明,UCHL1在各组人LECs中均有表达,但在正常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以及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1,P=0.000)。皮质性白内障组以及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中UCHL1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晶状体组(P=0.000、0.000),但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组之间UCHL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UCH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可见SRA01/04细胞中UCHL1的强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0.3mol/L TBHB处理24h后,UCHL1过表达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570/630)值与GFP过表达组比较有增高的趋势,而0.2、0.4、0.5mol/L TBHP均导致SRA01/04细胞的耐受或者大量凋亡。结论UCHL1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泛素 白内障 氧化损伤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尉娜 路坦 谭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行重组组织...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预测血管再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56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分为再通组233例和非再通组23例,比较两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和IM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UCH-L1、IMA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及血管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各时间点UCH-L1、IMA预测血管再通的价值。结果再通组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水平、NIHSS评分低于非再通组(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为P<0.05);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 h的UCH-L1、IMA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相关(均为P<0.05);溶栓后2 h的UCH-L1联合IMA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68,敏感度98.71%,特异度86.96%。结论血管再通ACI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UCH-L1和IMA水平均降低,动态联合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为预测血管再通、促进预后改善提供客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再通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缺血修饰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对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峥 马礼坤 +2 位作者 叶青 周俊岭 孔祥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在小鼠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小鼠(每组6只)皮下植入缓释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给小鼠腹腔注射UCHL1特异性抑制剂LDN57444。14 d后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天狼猩红染色...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在小鼠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小鼠(每组6只)皮下植入缓释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并给小鼠腹腔注射UCHL1特异性抑制剂LDN57444。14 d后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天狼猩红染色方法检测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分离纯化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细胞+培养基)、P组(细胞+培养基+PDGF-DD)、PL组(细胞+培养基+PDGF-DD+LDN57444),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灌注2周后小鼠收缩压升高,心脏机构功能发生改变,应用UCHL1特异抑制剂LDN57444处理后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这些作用,天狼猩红染色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qRT-PCR法显示PL组中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P组,P、PL组中UCH-L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显示P组中PDGFRβ/p-PDGFRβ、UCH-L1、pRb/Rb、ColⅠ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组中PDGFRβ/p-PDGFRβ、ColⅠ、pRB/RB的蛋白表达量低于P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显示NF-κB蛋白调控下游UCH-L1基因转录。结论UCHL1参与调控小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和NF-κB信号轴通路调节UCH-L1表达,UCH-L1调控下游Rb蛋白的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UCH-L1可减轻小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核因子ΚB 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重灵 杨新玲 +5 位作者 毛德强 娄四龙 戴勤弼 陈杰 程兴 王世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erum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临床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erum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临床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来院做体格检查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UCH-L1和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UCH-L1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7.5%;GFAP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0.0%。UCH-L1和GF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及0.757。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般情况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son/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UCH-L1与GFAP水平与高血压呈正比,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等因素无相关性;观察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发病时间两组患者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3组患者的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患者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高于轻型(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发病时间里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4,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血清UCH-L1和GFA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组和发病12-24 h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L比0.05(0.02,0.13)μg/L,0.030(0.008,0.130)μg/L比0.004(0.004,0.020)μg/L;Z值分别为3.62、4.95,均P〈0.01];NIHSS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L比0.09(0.08,0.18)μg/L,0.030(0.010,0.110)μg/L比0.040(0.008,0.100)μg/L;均P〉0.05]。UCH-L1、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敏 陈其才 廖晓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54-1058,共5页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是一种在脑内高度表达,具有泛素水解酶、泛素连接酶和稳定泛素单体功能的去泛素化酶.UCH-L1参与维持神经元突触的正常形态及功能,并能够缓解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缺失及记忆障碍;此外,UCH-L1的...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是一种在脑内高度表达,具有泛素水解酶、泛素连接酶和稳定泛素单体功能的去泛素化酶.UCH-L1参与维持神经元突触的正常形态及功能,并能够缓解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缺失及记忆障碍;此外,UCH-L1的突变体I93M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病相关,而UCH-L1的S18Y多态性则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通过研究UCH-L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强 杭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hydrolase L1,UCH-L1)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质蛋白。脑脊液中UCH-L1的升高提示着脑损伤的发生。文中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UCH-L1浓度的变化及预后... 目的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hydrolase L1,UCH-L1)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质蛋白。脑脊液中UCH-L1的升高提示着脑损伤的发生。文中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UCH-L1浓度的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分析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 d、5~7 d以及8~10 d通过腰椎穿刺采集的脑脊液报告结果;另以10例无神经系统病史且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的脑脊液结果作为对照。比较ELASA法测定的脑脊液中UCH-L1含量。分析UCH-L1浓度的变化水平与患者6个月改良Rankins评分(MRS)之间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H患者脑脊液中UCH-L1含量在1~3 d、5~7 d以及8~10 d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AH后与6个月时预后比较,脑脊液中UCH-L1水平在5~7 d(CC=0.691,P=0.001)和8~10 d(CC=0.583,P=0.03)均呈明显相关,1~3 d脑脊液中UCH-L1水平与预后无明显相关(CC=0.364,P=0.08);与不良预后患者相比,预后良好的患者在5~7 d及8~10 d时UCH-L1水平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H后5~7 d较高的UCH-L1水平提示不良预后(P=0.003)。结论 SAH后脑脊液UCH-L1水平升高,且5~7 d脑脊液UCH-L1水平可能预示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晋华 程汉华 周荣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0-805,共6页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s L1)属于泛素C末端水解酶家族成员,但是泛素C末端水解酶L1酶活性非常特异,不仅具有泛素C末端水解酶活性,而且具有泛素C末端聚合酶的活性.因此,泛素C末端水解酶L1,不仅在泛素化...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s L1)属于泛素C末端水解酶家族成员,但是泛素C末端水解酶L1酶活性非常特异,不仅具有泛素C末端水解酶活性,而且具有泛素C末端聚合酶的活性.因此,泛素C末端水解酶L1,不仅在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在其他的泛素信号途径,如在K63-多聚泛素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泛素C末端水解酶L1特异的蛋白酶活性,也赋予了泛素C末端水解酶L1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神经发育发生、精子发生、卵子发生和受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泛素C末端水解酶L1突变也与帕金森症等神经元退化疾病紧密相关.泛素C末端水解酶L1在甲状腺、肺等多种组织的超表达,也与该组织的癌症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 泛素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泛素C端水解酶L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兴国 李加琪 +4 位作者 陈瑶生 高萍 梅盈洁 凌飞 罗永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从人泛素C端水解酶L1(UCH_L1)基因出发,在dbEST数据库中同源搜索,找到1条与人UCH_L1基因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且在香猪背最长肌中表达的EST(BM194679).通过电子克隆和进一步RT—PCR试验验证,获得猪UCH_L1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全... 从人泛素C端水解酶L1(UCH_L1)基因出发,在dbEST数据库中同源搜索,找到1条与人UCH_L1基因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且在香猪背最长肌中表达的EST(BM194679).通过电子克隆和进一步RT—PCR试验验证,获得猪UCH_L1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全长1105bp,开放阅读框(ORF)位于60~728bp,编码22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人、鼠UCH_L1基因cDNA编码区(CDS)同源性分别为91.2%和86.5%,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均为96.6%.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预测显示含有2个典型的疏水性区域,不含有信号肽,存在1个UCH—L1(pfam01088)保守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属UCH—L1蛋白家族,故将该基因命名为猪泛素C端水解酶L1基因(登录号AY495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C端水解酶l1(UCH_l1)基因 电子延伸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炜 苏萍 邝兆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发病6 h内表现为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分为超急性期脑梗死(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HCI)组(46...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连续观察发病6 h内表现为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分为超急性期脑梗死(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HCI)组(46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30例)。用夹心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发病6 h内)UCH-L1并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UCH-L1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HCI组、TIA组血清UCH-L1水平分别为0.21(0.20)μg/L、0.13(0.07)μg/L,HCI组血清UCH-L1水平显著高于TIA组(Z=-4.047,P<0.001)。HCI组血清UCH-L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6.70(10.50)mL]呈正相关(r=0.751,P<0.001);与入院时NIHSS评分[9(8)分](r=0.589,P<0.001)、入院7 d NIHSS评分[7(8.25)分](r=0.563,P<0.001)正相关;与3个月后mRS评分[2(3)分]正相关(r=0.55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CH-L1增高与高mRS评分(发病3个月后)独立相关(OR=3.275;95%CI:1.642~13.726;P:0.029)。结论:脑梗死超急性期血清UCH-L1水平可能预示了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泛素C末端水解酶-1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C末端水解酶1抑制CaMKⅡ泛素化促进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莉英 方立 +3 位作者 祁珩 邹斌 苑聪 郭宇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75-2284,共10页
目的分析泛素C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1,UCHL1)在促进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中的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8周龄,体质量24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Sham+DMSO组、... 目的分析泛素C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1,UCHL1)在促进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中的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8周龄,体质量24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Sham+DMSO组、Sham+LDN(UCHL1抑制剂)组、AF+DMSO组和AF+LDN组。分组后,AF+DMSO组和AF+LDN组通过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渗透性微型泵诱导AF模型。4周后,使用心电图记录监测AF的持续时间;Masson三色染色左心房组织以观察纤维化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从1~3日龄的SD大鼠心脏中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通过在NRCM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UCHL1验证其作用;进行免疫沉淀质谱分析,评估UCHL1对NRCM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的功能调节机制;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纤维化蛋白表达。结果在AF组大鼠心脏组织和AngⅡ处理的NRCM中,UCHL1蛋白表达增加。与AF+DMSO组相比,AF+LDN组大鼠的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显著升高(P<0.01),Masson三色染色纤维化程度、促纤维化蛋白α-SMA、ColⅠ表达和AF的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1)。体外实验中,UCHL1的敲低可减轻AngⅡ诱导的NRCM纤维化(P<0.05)。免疫沉淀质谱显示UCHL1与AngⅡ刺激的NRCM中的CaMKⅡ相互作用,并通过去泛素化促进其上调。CaMKⅡ过表达降低了UCHL1敲低对AngⅡ刺激的NRCM中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UCHL1与CaMKⅡ相互作用,并通过去泛素化上调CaMKⅡ,从而促进AF的心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C末端水解酶1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心房颤动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模型中UCH-L1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治国 张浩军 +4 位作者 焦亮 王红盼 杨方 沈宏 李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30mmol/L葡萄糖(高糖组)、5.4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在0、8、16、72h采用MTT法动态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Wes...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30mmol/L葡萄糖(高糖组)、5.4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在0、8、16、72h采用MTT法动态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oltting检测UCH-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自发性2型DN模型OLETF大鼠,每4周一次动态监测血糖及24h尿蛋白定量,于36周时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Western boltting分析肾皮质中UCH-L1的表达。结果高糖环境能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UCH-L1蛋白表达在8、72h时点明显降低,16h时点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均逐渐增高,36周时肾脏发生了DN的早期病理改变,且肾皮质中UCH-L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UCH-L1蛋白表达在DN模型中以降低为主。蛋白降解途径失调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肾小球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胃腺癌潜在标志物UCHL1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振 徐松辉 晏光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和永生化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胞浆组分蛋白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为胃腺癌诊断提供候选生物标志物,进而为阐明胃腺癌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方法:运用亚细胞蛋白组份分离结合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 目的:通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和永生化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胞浆组分蛋白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为胃腺癌诊断提供候选生物标志物,进而为阐明胃腺癌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方法:运用亚细胞蛋白组份分离结合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MS)技术筛选鉴定出SGC7901和GES细胞系胞浆蛋白组分间的差异蛋白质,并且利用免疫印迹和半定量RT-PCR方法对得到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0个差异蛋白,进一步证实,差异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BGC823和MKN45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远远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水平。结论:UCHL1蛋白质分子具有作为胃腺癌诊断检测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开发胃腺癌诊断标志物提供了新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质组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CH-L1在高糖刺激的足细胞及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红霞 赵志廉 +1 位作者 赵会 李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1,UCH-L1)在高糖诱导的体外足细胞及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体内足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25mmol/L高糖刺激体外足细胞0、12、24h后,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olt...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1,UCH-L1)在高糖诱导的体外足细胞及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体内足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25mmol/L高糖刺激体外足细胞0、12、24h后,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UCH-L1的表达。20只8~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STZ)组并造模,各10只,定期检测体重、血糖变化,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染色以WT1定位足细胞,检测足细胞内UCH-L1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时间高糖处理后,足细胞UCH-L1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延长明显升高(P〈0.01);体重、血糖检测及HE、PAS染色证明糖尿病肾病模型构建成功,STZ组足细胞(WT1定位)内UCH-L1呈阳性,而对照组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两种方法联合证明高糖可诱导体内外足细胞中UCH-L1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W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UCH-L1抑制剂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玉燕 王志全 +2 位作者 周海燕 丁健青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2,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RS相关蛋白Bip/Grp78、Xbp-1、p-eIF2α及其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Gadd153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检测发现,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4h,SK-N-SH细胞活力下降43.1%(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经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SK-N-SH细胞ERS相关蛋白Bip/Grp78、p-eIF2α和Xbp-1表达分别于处理后2、4、6h时显著增加;转录因子CHOP/Gadd153表达则在处理后2h和4h时略有增加,6h后达到高峰。结论在UCH-L1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ERS是导致细胞损伤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UCH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
19
作者 巴茂文 刘振国 +3 位作者 倪培华 陈生弟 李琳 陆国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构建人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pEGFP-N1-UCHL1质粒。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胚脑组织中扩增出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基因,插入至pMD18Tvector中;再采用SOE法定点突变,通过酶切和连接,构建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pEGFP-N1UCHL1。结... 目的构建人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pEGFP-N1-UCHL1质粒。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胚脑组织中扩增出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基因,插入至pMD18Tvector中;再采用SOE法定点突变,通过酶切和连接,构建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pEGFP-N1UCHL1。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UCHL1基因分别插入到pEGFP-N1中,野生型UCHL1基因序列与GenBank完全一致,C279G突变型UCHL1基因除第279位碱基C被G替代以外,其余序列与野生型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野生型和C279G突变型UCHL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Hl1 突变型 基因真核表达 质粒构建 RT-PCR方法 真核表达质粒 l1基因 DNA测序 人野生型 羧基末端 胚脑组织 定点突变 基因序列 水解酶 SOE 基因分 插入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UCHL1基因转录调节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璇 李俊枫 +2 位作者 罗子国 许舸 唐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基因转录调节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PC-3细胞分为空白组、DHA组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基因转录调节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PC-3细胞分为空白组、DHA组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组(2.5μmol/L 5-Aza-CdR)。空白组为不加药物;DHA组根据浓度的不同再分为DHA1、DHA2、DHA3、DHA4组,DHA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μmol/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检测UCHL1及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的mRNA表达;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BGS)检测UCHL1 CpG岛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法检测UCHL1蛋白的表达。结果:DHA和5-Aza-CdR分别处理细胞后,UCHL1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χ2=150.1,P=0.000;χ2=127.7,P=0.000);UCH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均<0.05);UCHL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均<0.05),双氢青蒿素处理后甲基化转移酶的mRNA表达减少(P均<0.05)。结论:DHA可逆转PC-3细胞UCHL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其可能通过下调DNMTs的表达而影响DNA的甲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前列腺癌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