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资源犯罪判断中的法益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焦艳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0,共15页
矿产资源犯罪侵害的是复合法益。对矿产资源犯罪进行法益识别的关键要点包括:对该类犯罪所指向的物理对象的进一步明确;对作为行政违法性要素的“非法”的准确判断;对实践中该类犯罪所侵害实质客体的类型化分析;明确该类犯罪的刑事制裁... 矿产资源犯罪侵害的是复合法益。对矿产资源犯罪进行法益识别的关键要点包括:对该类犯罪所指向的物理对象的进一步明确;对作为行政违法性要素的“非法”的准确判断;对实践中该类犯罪所侵害实质客体的类型化分析;明确该类犯罪的刑事制裁方式及其刑法功能如何实现。基于前述要点,矿产资源犯罪的成立应采用严格主义,对是否违反前行法的判断应采用严格标准;应将矿产资源与普通财产、财物及生态环境的功能严格区分;应正确认知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矿产资源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两者间的关系,在入罪上采用差异化标准;对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采矿行为的判断应结合民法上的情势变更原则与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谨慎入罪。在矿产资源犯罪的刑法制裁中,应注意其与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性质与功能的区分,注意生态修复费用、惩罚性赔偿等的非刑事责任性质,避免不同性质责任的相互消解,保障刑法功能在该领域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犯罪 采矿罪 惩罚性赔偿 生态 法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因型敲诈勒索的法益识别与入罪限缩
2
作者 郑泽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9,共15页
有因型敲诈勒索是否构成犯罪的考察应基于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进行规范判断。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为双层法益构造,其中,法益主体占有财产的平和状态为财产法益,法益主体处分财产的动态过程为处分法益。前者的内容是具有刑法保护价值... 有因型敲诈勒索是否构成犯罪的考察应基于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进行规范判断。敲诈勒索罪的保护法益为双层法益构造,其中,法益主体占有财产的平和状态为财产法益,法益主体处分财产的动态过程为处分法益。前者的内容是具有刑法保护价值的财产秩序,其判断方法是考察行为人的索财诉求是否具有合理根据;后者的内容是个人决策自由,其判断方法是考察被害人是否具有他行为可能性。行为只有同时侵害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和处分法益才构成本罪。基于法定事由和道德优势的敲诈勒索行为无损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即使行为完全压制个人决策自由,也不宜评价为敲诈勒索罪;基于道德平势和道德劣势的敲诈勒索行为侵害敲诈勒索罪的财产法益,依行为对个人决策自由侵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别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抢劫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因型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罪 法益识别 财产 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益解释机能的司法实现——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判定为线索 被引量:59
3
作者 焦艳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价值依据、法益价值量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技术路线。污染环境罪所侵害的实质客体包括生态法益与秩序法益,其中生态法益是该罪侵害的核心实质客体,也是该罪司法判定过程中法益识别与度量的主要对象。人的生态法益是污染环境罪法益位阶度量的首要标准,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其它主体的生态法益也应作为度量标准。生态法益价值量的判定需与人身法益、财产法益进行转化,并应以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科学确定生态价值的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解释论 法益识别 度量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法益的参照系与刑法保护模式 被引量:51
4
作者 张勇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2,共11页
从法益角度看,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之间既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又有独立保护的必要。数据安全法益具有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多元层次,应当通过一定的立法参照系进行法益识别和利益平衡。在不同的立法参照系中,数据安全的... 从法益角度看,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之间既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又有独立保护的必要。数据安全法益具有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多元层次,应当通过一定的立法参照系进行法益识别和利益平衡。在不同的立法参照系中,数据安全的法益地位不同,法益保护的重心也有差别。在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中,前置法规范具有数据安全法益参照系的定罪功能。在数据犯罪的司法认定中,应依据相应的立法参照系予以罪质界定和罪量评价,确定适用的数据犯罪及关联罪名,形成多层次的数据安全刑法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参照系 法益识别 数据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重析——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翕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125,共7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存在个人法益说、超个人法益说和混合法益说的分歧,其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承认本罪保护的法益包含了“超个人”要素。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仅仅是廓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的标准之一,而非具...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存在个人法益说、超个人法益说和混合法益说的分歧,其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承认本罪保护的法益包含了“超个人”要素。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仅仅是廓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法益的标准之一,而非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立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背景,考察相关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才能对其保护的法益有准确的认识。据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的法益应当坚持混合法益说的立场,既包括具有个人法益属性的公民人格利益以及附着于个人信息之上的财产利益,也包括具有超个人法益属性的公共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法益识别 “超个人”要素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刑法保护路径的分歧与解决方案 被引量:8
6
作者 林雨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在现有数据犯罪体系下,数据刑法保护面临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形式保护通过计算机犯罪罪名体系实现,实质保护通过保护数据内容所对应的法益实现。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数据犯罪罪名适用不一。造成这一分歧的原... 在现有数据犯罪体系下,数据刑法保护面临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形式保护通过计算机犯罪罪名体系实现,实质保护通过保护数据内容所对应的法益实现。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数据犯罪罪名适用不一。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是现有刑法规定无法直接反映数据对应的法益,并且司法上并未厘清数据犯罪的法益识别路径。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实质保护优先、形式保护优先以及两者结合等思路,但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彻底解决这一分歧。解决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需要立法和司法联动。立法上,应对实质保护条款进行必要改造,取消对数据单独的形式保护并设置专门的数据安全保护规定;司法上,应妥善处理不同法条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保护 形式保护 实质保护 法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108
7
作者 张勇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7-27,共11页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安全法益具有独立性和层次性。刑法应当以数据安全为核心,通过数据风险识别和利益衡量,区分与数据安全相关的个体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进行不同层面的法益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为数据安全保...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安全法益具有独立性和层次性。刑法应当以数据安全为核心,通过数据风险识别和利益衡量,区分与数据安全相关的个体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进行不同层面的法益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为数据安全保障提供制度支撑,对于数据犯罪的认定具有重要功能。在数据分类分级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安全的法益性质及其所受侵害,对数据犯罪进行罪质界定和罪量评价,并对数据安全保护的关联罪名予以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法益识别 数据犯罪 分类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图书馆时代读者生物信息的刑法分类保护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浩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72,共12页
应用于智能图书馆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实现图书馆有序管理,亦使读者生物信息刑事风险客观化,亟需探索刑法规避风险的保护模式。从读者生物信息保护现状来看,在立法体系层面,专门性规定欠缺;在司法适用层面,区分性... 应用于智能图书馆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实现图书馆有序管理,亦使读者生物信息刑事风险客观化,亟需探索刑法规避风险的保护模式。从读者生物信息保护现状来看,在立法体系层面,专门性规定欠缺;在司法适用层面,区分性保护阙如。在读者生物信息的类型确立上,读者生物信息相对独立性的塑造是分类理论的前提,对“同心圆理论”反向的吸收是分类理论的基础,分类后形成的读者“隐私性”“识别性”“行为性”等3类生物信息体现的法益分别为隐私权、个人信息利益和数据权。文章以3种不同的法益类型作为刑法保护模式的分类标准,予以具体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生物信息 同心圆理论 法益识别 分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数据安全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8
9
作者 林雨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2,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数据获取、使用及处理方面存在侵害集体法益和个人法益的刑事风险。数据安全在受到刑法保护的过程中面临着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冲突以及罪名适用难以统一的困境,其原因在于立法上数据安全并未受到刑法的专门化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数据获取、使用及处理方面存在侵害集体法益和个人法益的刑事风险。数据安全在受到刑法保护的过程中面临着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冲突以及罪名适用难以统一的困境,其原因在于立法上数据安全并未受到刑法的专门化保护,司法上数据犯罪的法益识别困难。解决困境的重点是平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数据安全治理需求。对此,立法可以将数据安全作为经济管理秩序法益进行专门化刑法保护,综合评价破坏数据安全行为对数据管理秩序的侵害,形成数据安全刑法保护的“主线”。司法应根据行为的不法本质进行犯罪认定,并保留必要的出罪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数据安全 刑事风险 法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