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PPP模式的利益失衡及其法治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佑勇 翟冬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98,共10页
城市交通PPP模式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投资融资方式,其重点问题是平衡保护各方利益。透过城市交通PPP项目典型案例的观察发现,PPP项目失败大多源自利益的失衡,而对社会资本利益保障的缺失是利益失衡的主要形态,具体表现为对社... 城市交通PPP模式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投资融资方式,其重点问题是平衡保护各方利益。透过城市交通PPP项目典型案例的观察发现,PPP项目失败大多源自利益的失衡,而对社会资本利益保障的缺失是利益失衡的主要形态,具体表现为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缺乏对合理回报的保障、缺乏对公益保障的补偿,法治现实中对社会资本利益诉求的歧视则是利益失衡的直接原因。为实现对各方利益的均衡保护,需要正视社会资本利益诉求,基于维持社会资本相同经济地位理念,从鼓励灵活多元的合作方式、构建合理动态的付费机制、完善公益保障补偿机制三个方向入手完善城市交通PPP模式的法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PPP 利益平衡 法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学术推进型法治构建模式
2
作者 尹华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88,共5页
中国的法治发展模式,是一种构建型模式。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推动法治发展的政治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文章着重从推动法治发展的学术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并提出了以学术推进法治构建的具体模式:即"政... 中国的法治发展模式,是一种构建型模式。大多数学者偏重于从推动法治发展的政治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文章着重从推动法治发展的学术因素来命名与研究中国法治构建模式,并提出了以学术推进法治构建的具体模式:即"政—学—政—术"模式。按照顺序,其中,"政"指坚持基本的政治原则;"学"指提出各种法治建设的学术思想、观点;"政"指通过专业的政治运作程序确定某一种思想、观点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术"指通过具体的措施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建设思想、观点具体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政治 法治构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区位优势的法治构建
3
作者 关保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2,共8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东北的区位优势为前提条件,只有当东北区位优势得到构建和认可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才会有相应的基础,否则,只能呈现出碎片化的状况,无法得到全面而综合性的提升。而东北区位优势及其形成必须首先进行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东北的区位优势为前提条件,只有当东北区位优势得到构建和认可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才会有相应的基础,否则,只能呈现出碎片化的状况,无法得到全面而综合性的提升。而东北区位优势及其形成必须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形成相应的制度保护,即必须用法治的手段使东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晰、用法治手段对已经形成的区位优势进行确认。通过法治构建可以使东北的区位优势从抽象到具体、从概括到操作;使东北区位优势稳定化,形成统一的认知;使东北区位优势提升化,打破传统的狭义的东三省区域概念,将"大"东北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区域进行法治上的区位优势构建;使东北区位优势共享化,将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作机制化、系统化处理,从而使东北作为一个整体的优势能够与其他地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位 优势共享 法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型农会的法治构建
4
作者 汪秋慧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在现代社会,要想把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将个体化的农民组成经济型农会。经济型农会在性质上是经济性结社自由,具有经济和教育功能,其可行性在于域外的农会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设立农会也符合我国... 在现代社会,要想把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将个体化的农民组成经济型农会。经济型农会在性质上是经济性结社自由,具有经济和教育功能,其可行性在于域外的农会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巨大促进作用,而且设立农会也符合我国的农业政策。要构建经济型农会,需要从政府支持和帮助农民组建经济型农会,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有序加入;构建经济型农会的组织体系;给县级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新增职能和制定《农会法》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性结社自由 经济型农会 法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完善法治体系构建以解决安全威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康均心撰文《全球反恐背景下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构建》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着高频率、立体式的交错复杂的各种安全威胁。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全球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这... 康均心撰文《全球反恐背景下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构建》指出,当前全球正面临着高频率、立体式的交错复杂的各种安全威胁。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全球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面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安全威胁,我们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法治思维为引导,将国家安全纳入法治轨道,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法制体系和治理体系,选择适合我国的法律治理模式,运用法治方式,治标治本,有效解决各种安全威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刑事法为基石,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反恐话语体系、道义优势和国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安全威胁 法治体系构建 司法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法治建设
6
作者 崔彩霞 花卫华 袁广旺 《河北渔业》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江苏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近海海域和内陆大中型湖泊、河流等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发,突显在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立法不够完善、违法责任不清、执法不严等问题,建议强化渔业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渔... 江苏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近海海域和内陆大中型湖泊、河流等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频发,突显在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立法不够完善、违法责任不清、执法不严等问题,建议强化渔业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监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态 制度缺失 法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财产权益保障的法律秩序构建
7
作者 徐爱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9,共9页
西北民族地区存在的地方性伦理秩序与法律秩序从概念范畴、制度安排、权威系统、秩序意识四个方面皆存在较大不同。这种二元秩序的存在从历史角度看实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一个传统。地方性伦理秩序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对财产权益的... 西北民族地区存在的地方性伦理秩序与法律秩序从概念范畴、制度安排、权威系统、秩序意识四个方面皆存在较大不同。这种二元秩序的存在从历史角度看实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一个传统。地方性伦理秩序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对财产权益的保护方面与法律秩序存在冲突、融合、互补等复杂的形态。研究两种秩序有效融合的路径,构建良好的法治秩序是当下的重要课题。其核心在于保持国家法律中心地位的同时,尊重地方性伦理秩序的存在和发展,并引导其通过国家法律发挥作用。在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符合现代理念的财产权益保障法治秩序,主要目标是可以弥补地方伦理秩序中的道德缺陷,解决其静态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并实现区域内法律规则的至上性。这种法治秩序构建的有效措施就是在民族地区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同时通过司法权逐案审查的方式,以司法裁判形式使合理惯例获得合法性,并逐步剔除不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陋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伦理秩序 财产权益保障 民族习惯法 法治秩序构建 西北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构建:发展演进与未来进路
8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44-57,共14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促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深化友谊、加强合作的战略之一,应通过法治化构建实现科学、稳定的发展。中华法...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促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深化友谊、加强合作的战略之一,应通过法治化构建实现科学、稳定的发展。中华法系自古就有与周边国家共生发展的法治基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为当代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构建提供理论源泉。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处实践经历了从“安全”到“发展”再到“共生”的合作变革,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时空正义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内部有着多元利益互嵌,并应在外部共同突破国际规则的不公正约束。因此,在未来的法治化构建上,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周边国家共同繁荣为目标,打造新型周边命运共同体法治文明,以软硬法相协同完善基础法律设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内外联结机制,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机制,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华法系 法治构建 时空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法研究的话语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瑜青 张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话语做一个解读。民间法研究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学正在走出简单的唯国家中心主义立场,而转向社会本位的立场;在法学/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开始从唯政府推动的一元而转向多元;在法治建构上逐渐从一元图景取...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话语做一个解读。民间法研究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学正在走出简单的唯国家中心主义立场,而转向社会本位的立场;在法学/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开始从唯政府推动的一元而转向多元;在法治建构上逐渐从一元图景取向向多元图景取向共存的立场过渡。当代中国民间法研究,是中国法学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话语意义 法治构建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