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律隐喻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
29
1
作者
刘风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法律隐喻是法学家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法律问题(本体)而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喻体),以实现从其他知识领域到法律领域的意义转换的思维活动,是法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和认知方法。法律隐喻以类比推理为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各种法律现象的...
法律隐喻是法学家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法律问题(本体)而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喻体),以实现从其他知识领域到法律领域的意义转换的思维活动,是法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和认知方法。法律隐喻以类比推理为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各种法律现象的有效方法,还有助于培育公众的尊法情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彰显对人性的尊重。运用法律隐喻时,须遵循事物本质,了解其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隐喻
法律
修辞
类比推理
法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颜色的法律隐喻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风景
张翼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人类在熟悉、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可将之投射于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白色、黑色、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在法律领域,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
人类在熟悉、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可将之投射于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白色、黑色、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在法律领域,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现象,极大地丰富了法律的表现力;同时,颜色法律隐喻可改变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束缚性、约束性、压迫性的消极意象,增强法律的娱人、化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法律隐喻
法律
概念
法律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法律隐喻句生成机制
3
作者
刘国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9-135,共7页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隐喻
隐喻
句
生成机制
认知
隐喻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汉法律隐喻的认知解读及翻译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建科
王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本文采用概念整合认知科学视角审视法律隐喻,探究法的本体、创制、实施及法律文化中法律隐喻在线意义动态构建、解读和翻译,不仅具有提供法学和法律语言学崭新研究范式、科际整合视角等多重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增强跨法律文化交际、提高...
本文采用概念整合认知科学视角审视法律隐喻,探究法的本体、创制、实施及法律文化中法律隐喻在线意义动态构建、解读和翻译,不仅具有提供法学和法律语言学崭新研究范式、科际整合视角等多重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增强跨法律文化交际、提高国际司法话语权、促进涉外法律服务等多层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隐喻
认知
概念整合
解读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律原则的结构与功能——基于窗户隐喻的阐释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风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从隐喻学思维出发,将法律比做建筑物,那么,法律原则就是介于法律空间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窗户",它同时发挥着联系与隔离这两种相反相成功能的作用。法律原则具有强大的联系功能,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有效地...
从隐喻学思维出发,将法律比做建筑物,那么,法律原则就是介于法律空间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窗户",它同时发挥着联系与隔离这两种相反相成功能的作用。法律原则具有强大的联系功能,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有效地解决法律规则的模糊、疏漏、滞后、不合理等问题,为社会伦理原则进入法律规范体系开启通道,实现法律与社会基本价值观的有效沟通与紧密衔接。同时,法律原则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法律机制的筛选,有限度地将法外价值纳入法律之中,将不当的法外因素阻挡于法律体系之外,使法律成为相对独立但并非自我封闭的体系,为人类社会生活营造惬意的法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原则
窗户
法律隐喻
法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律移植的隐喻学阐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风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3,共8页
法律移植一词属于隐喻,在思维结构上,器官移植是喻体,法律移植是本体,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需要根据器官移植的语意,来理解、界定法律移植的含义。任何两个事物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只有它们之间的类似性达到一定程度,隐喻的使...
法律移植一词属于隐喻,在思维结构上,器官移植是喻体,法律移植是本体,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需要根据器官移植的语意,来理解、界定法律移植的含义。任何两个事物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只有它们之间的类似性达到一定程度,隐喻的使用才是成功的。因而人们须对作为隐喻的法律移植一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明了其与器官移植的差异之处,防止张冠李戴式的误用。法律移植一词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意味着一种观察视角的选择,具有某种片面性,还需要其他的法律隐喻对其补充、校正或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移植
器官移植
法律隐喻
法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权利树:个人信息权益的理论重述
被引量:
9
7
作者
许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近年来,“个人信息权益”相关学说迭出,但在“个人信息权利还是权益”“个人信息权益是公法权利抑或私法权利”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如何构造”等问题上分歧重重。面对争议,无论是归纳路径的“实质主义权利建构”,还是演绎路径的“形式主...
近年来,“个人信息权益”相关学说迭出,但在“个人信息权利还是权益”“个人信息权益是公法权利抑或私法权利”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如何构造”等问题上分歧重重。面对争议,无论是归纳路径的“实质主义权利建构”,还是演绎路径的“形式主义权利建构”,均难以达成普遍共识,类比路径的“法律隐喻权利建构”则为我国个人信息权益体系开辟了新的方向。在各种权利隐喻中,权利树模型以“根系、主干、主枝、侧枝、树叶”为形,以“自相似性”为理,融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为一炉,描摹出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个人信息权利树”。其中,个人信息权利树的“根系”为不可见的宪法性权利;“主干”是个人信息知情权、决定权;“主枝”分为“面向私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和“面向国家机关的个人信息权益”;“侧枝”包括分层的个人信息权利群;“树叶”则是依附于个人信息并与人身、财产相关的法益。“个人信息权利树”不但妥善弥合了既有学理分歧,而且为个人信息权益的未来成长奠定了理论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益
法律隐喻
权利树
权利束
知情权
决定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隐喻的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
29
1
作者
刘风景
机构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132,共9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常用法条类型及其表述技术研究"(项目编号NCET-10-0505)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语义韵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AS08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法律隐喻是法学家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法律问题(本体)而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喻体),以实现从其他知识领域到法律领域的意义转换的思维活动,是法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和认知方法。法律隐喻以类比推理为基础,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各种法律现象的有效方法,还有助于培育公众的尊法情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彰显对人性的尊重。运用法律隐喻时,须遵循事物本质,了解其工作机制。
关键词
法律隐喻
法律
修辞
类比推理
法学方法
Keywords
legal metaphor
analogical reference
legal methodology.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颜色的法律隐喻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风景
张翼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南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文摘
人类在熟悉、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可将之投射于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白色、黑色、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在法律领域,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现象,极大地丰富了法律的表现力;同时,颜色法律隐喻可改变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束缚性、约束性、压迫性的消极意象,增强法律的娱人、化人功能。
关键词
颜色
法律隐喻
法律
概念
法律
思维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法律隐喻句生成机制
3
作者
刘国生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课部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文摘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关键词
法律隐喻
隐喻
句
生成机制
认知
隐喻
理论
Keywords
legal metaphor
metaphorical sentences
generative mechanisms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汉法律隐喻的认知解读及翻译探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建科
王博
机构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英语+法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18AYY0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E+(英语-国贸、法学-英语双学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Y-B20163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采用概念整合认知科学视角审视法律隐喻,探究法的本体、创制、实施及法律文化中法律隐喻在线意义动态构建、解读和翻译,不仅具有提供法学和法律语言学崭新研究范式、科际整合视角等多重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增强跨法律文化交际、提高国际司法话语权、促进涉外法律服务等多层实践意义。
关键词
法律隐喻
认知
概念整合
解读
翻译
Keywords
legal metaphor
cogniti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construal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原则的结构与功能——基于窗户隐喻的阐释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风景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文摘
从隐喻学思维出发,将法律比做建筑物,那么,法律原则就是介于法律空间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窗户",它同时发挥着联系与隔离这两种相反相成功能的作用。法律原则具有强大的联系功能,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针对各种具体情况,有效地解决法律规则的模糊、疏漏、滞后、不合理等问题,为社会伦理原则进入法律规范体系开启通道,实现法律与社会基本价值观的有效沟通与紧密衔接。同时,法律原则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法律机制的筛选,有限度地将法外价值纳入法律之中,将不当的法外因素阻挡于法律体系之外,使法律成为相对独立但并非自我封闭的体系,为人类社会生活营造惬意的法律世界。
关键词
法律
原则
窗户
法律隐喻
法的价值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移植的隐喻学阐释
被引量:
3
6
作者
刘风景
机构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3,共8页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法律拟制的原理与立法技术原则"
项目编号:TJFX11-033
文摘
法律移植一词属于隐喻,在思维结构上,器官移植是喻体,法律移植是本体,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需要根据器官移植的语意,来理解、界定法律移植的含义。任何两个事物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只有它们之间的类似性达到一定程度,隐喻的使用才是成功的。因而人们须对作为隐喻的法律移植一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明了其与器官移植的差异之处,防止张冠李戴式的误用。法律移植一词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意味着一种观察视角的选择,具有某种片面性,还需要其他的法律隐喻对其补充、校正或替代。
关键词
法律
移植
器官移植
法律隐喻
法学思维
Keywords
legal transplantation
organic transplantation
legal metaphor
legal way of thought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利树:个人信息权益的理论重述
被引量:
9
7
作者
许可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企业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机制研究”(22&ZD14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财产权的模块理论及其制度建构研究”(22BFX080)。
文摘
近年来,“个人信息权益”相关学说迭出,但在“个人信息权利还是权益”“个人信息权益是公法权利抑或私法权利”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如何构造”等问题上分歧重重。面对争议,无论是归纳路径的“实质主义权利建构”,还是演绎路径的“形式主义权利建构”,均难以达成普遍共识,类比路径的“法律隐喻权利建构”则为我国个人信息权益体系开辟了新的方向。在各种权利隐喻中,权利树模型以“根系、主干、主枝、侧枝、树叶”为形,以“自相似性”为理,融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为一炉,描摹出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个人信息权利树”。其中,个人信息权利树的“根系”为不可见的宪法性权利;“主干”是个人信息知情权、决定权;“主枝”分为“面向私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和“面向国家机关的个人信息权益”;“侧枝”包括分层的个人信息权利群;“树叶”则是依附于个人信息并与人身、财产相关的法益。“个人信息权利树”不但妥善弥合了既有学理分歧,而且为个人信息权益的未来成长奠定了理论之基。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益
法律隐喻
权利树
权利束
知情权
决定权
分类号
D922.8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律隐喻的原理与方法
刘风景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颜色的法律隐喻
刘风景
张翼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法律隐喻句生成机制
刘国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英汉法律隐喻的认知解读及翻译探析
张建科
王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法律原则的结构与功能——基于窗户隐喻的阐释
刘风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法律移植的隐喻学阐释
刘风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权利树:个人信息权益的理论重述
许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