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法治话语、法律议论的公众型构过程与背景——以社会诉讼为载体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雁
史志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将民主讨论的过程及其效果置于特定语境之中,并引入到“社会诉讼”的分析手段中解读,可以发现法律议论的型构过程是复线并动态互构的,理想逻辑与社会伦理的讨论场景下的博弈效果呈现非均质的状态,并以对话方式走向沟通与共识。
关键词
法律议论
法治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决策风险、问责以及法律沟通
被引量:
28
2
作者
季卫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共14页
要致力考察当今中国的风险沟通与问责;以雷洋事件和万科事件为线索,聚焦基层官僚机构推卸责任的行为方式和专家系统的解构现象,深入分析、阐述决定者与受决定影响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层面以及网络话语的"群体极化"效应。作者认为...
要致力考察当今中国的风险沟通与问责;以雷洋事件和万科事件为线索,聚焦基层官僚机构推卸责任的行为方式和专家系统的解构现象,深入分析、阐述决定者与受决定影响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层面以及网络话语的"群体极化"效应。作者认为,应对风险社会很多问题的关键是在以明确而有效的规则简化经济和政治的复杂性的基础上加强围绕问责的沟通,用理性论证取代煽情叙事,并重视风险分配的公正性对于未来法治秩序的深远影响;此外,还有必要通过民主参与程序、法律议论以及分散风险的机制设计推动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的三难困境
风险分配
问责
法律议论
决策的民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的边界——以规则与原则的区分为切入点
被引量:
48
3
作者
衣俊霖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71,共17页
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规范,甚至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从规则与原则在体系定位、法律适用及逻辑结构的差别可知,知情同意不是原则而是规则。规则具有“一般—例外”的结构,尽管知情同意存在例外,但无法否认其作为一般规则...
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规范,甚至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从规则与原则在体系定位、法律适用及逻辑结构的差别可知,知情同意不是原则而是规则。规则具有“一般—例外”的结构,尽管知情同意存在例外,但无法否认其作为一般规则的功能定位。因此,研究工作应聚焦在事实和规范维度,厘清知情同意的边界。法律事实层面,同意行为是侵权免责事由、个人信息处理合法依据和准法律行为;其表示方式应以明示为原则、默示为例外,且不允许拟制。在法律规范视角下,问题在于如何权衡多元利益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适用范围。由于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价值—规则”的双层理论结构,各种学说因价值基点的分歧而始终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可使用正当必要、公开透明、信息自主、公域保留以及效率等原则作为重叠共识,形成价值与规则间的中层结构以推动法律议论,并借由原则碰撞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限定条件和例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规则
原则
重叠共识
法律议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治话语、法律议论的公众型构过程与背景——以社会诉讼为载体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雁
史志钦
机构
云南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0,共5页
文摘
将民主讨论的过程及其效果置于特定语境之中,并引入到“社会诉讼”的分析手段中解读,可以发现法律议论的型构过程是复线并动态互构的,理想逻辑与社会伦理的讨论场景下的博弈效果呈现非均质的状态,并以对话方式走向沟通与共识。
关键词
法律议论
法治
民主
Keywords
law discourse
rule by law
democracy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决策风险、问责以及法律沟通
被引量:
28
2
作者
季卫东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6,共14页
基金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的资助
文摘
要致力考察当今中国的风险沟通与问责;以雷洋事件和万科事件为线索,聚焦基层官僚机构推卸责任的行为方式和专家系统的解构现象,深入分析、阐述决定者与受决定影响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层面以及网络话语的"群体极化"效应。作者认为,应对风险社会很多问题的关键是在以明确而有效的规则简化经济和政治的复杂性的基础上加强围绕问责的沟通,用理性论证取代煽情叙事,并重视风险分配的公正性对于未来法治秩序的深远影响;此外,还有必要通过民主参与程序、法律议论以及分散风险的机制设计推动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
治理的三难困境
风险分配
问责
法律议论
决策的民主参与
Keywords
trilemma of governance, risk distribution, accountability, legal discourse, democratic participa- tion in decision-making
分类号
DF3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的边界——以规则与原则的区分为切入点
被引量:
48
3
作者
衣俊霖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71,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据中国背景下公共数据技术标准的法治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00)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批准号:20PJ14163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规范,甚至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从规则与原则在体系定位、法律适用及逻辑结构的差别可知,知情同意不是原则而是规则。规则具有“一般—例外”的结构,尽管知情同意存在例外,但无法否认其作为一般规则的功能定位。因此,研究工作应聚焦在事实和规范维度,厘清知情同意的边界。法律事实层面,同意行为是侵权免责事由、个人信息处理合法依据和准法律行为;其表示方式应以明示为原则、默示为例外,且不允许拟制。在法律规范视角下,问题在于如何权衡多元利益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适用范围。由于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价值—规则”的双层理论结构,各种学说因价值基点的分歧而始终莫衷一是。有鉴于此,可使用正当必要、公开透明、信息自主、公域保留以及效率等原则作为重叠共识,形成价值与规则间的中层结构以推动法律议论,并借由原则碰撞来确定知情同意的限定条件和例外情况。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规则
原则
重叠共识
法律议论
Keyword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formed consent
rules
principles
overlapping consensus
legal argumentation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法治话语、法律议论的公众型构过程与背景——以社会诉讼为载体
马雁
史志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决策风险、问责以及法律沟通
季卫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知情同意的边界——以规则与原则的区分为切入点
衣俊霖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