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1
作者 林岩松 +26 位作者 丁勇 马庆杰 王任飞 王叙馥 韦智晓 石峰 石洪成 包建东 吕中伟 朱虹芸 李林法 李小东 李晓峰 杨辉 杨爱民 张青 陆克义 陈立波 陈文新 邵玉军 范岩 林承赫 赵文锐 高再荣 崔亚利 梁英奎 颜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2-840,共9页
甲状腺癌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日益引人关注,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数据估计,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约为6.7/10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达19万(194232例)[1]。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 甲状腺癌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日益引人关注,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数据估计,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约为6.7/10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达19万(194232例)[1]。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是甲状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Hu?rthle细胞癌和低分化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体的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前评估 动态评估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分子影像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评估中的独特价值与争议
2
作者 王任飞 卢改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核医学分子影像具有无创、高灵敏度、时空动态可视化、可定性及定量分析等特点,借助融合影像技术的优势,兼备了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结构的特点。核医学分子影像评估贯穿于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 核医学分子影像具有无创、高灵敏度、时空动态可视化、可定性及定量分析等特点,借助融合影像技术的优势,兼备了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结构的特点。核医学分子影像评估贯穿于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诊治管理的全流程,包括界定、探查病灶、指导治疗决策、评价疗效及评估预后等。^(131)I全身显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是判断RAIR-DTC的重要依据。其中诊断性^(131)I-WBS可在^(131)I治疗前探查术后残留甲状腺及可疑摄碘性转移灶,有助于后续^(131)I治疗决策。治疗后^(131)I-WBS可进一步明确病灶摄碘特征,以及探查诊断性WBS未能显示的病灶,为明确患者临床分期、制订随访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治疗后^(131)I-WBS显示的病灶摄碘能力还可预判^(131)I治疗效果。^(131)I-WBS结合血清学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用于评价^(131)I治疗效果。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主要用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或Tg抗体(Tg antibody,TgAb)水平持续增高而^(131)I-WBS阴性的高危DTC患者,可辅助寻找和定位病灶。18F-FDG PET/CT与^(131)I-WBS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估全身肿瘤负荷。DTC转移灶摄取18F-FDG预示着^(131)I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生存预后较差,是疾病快速进展及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增高的预测因素。RAIR-DTC病灶接受局部或系统治疗后,可通过治疗前后的早期代谢反应预测患者的临床获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靶向反映新生血管生成的RGD肽及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靶向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等的多种新型核素显像可作为18F-FDG PET/CT阴性时的补充手段,探查RAIRDTC病灶,还可根据对显像剂的摄取能力筛选适合行靶向性核素治疗的患者,为多线治疗后疾病仍进展的RAIR-DTC患者提供有效的核素诊疗一体化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难治 诊断 治疗前评估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