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酸低温水洗改性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春山 宋佳 +1 位作者 邱莉 张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52-1555,共4页
通过对油酸改性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成功制备了分散性好、磁响应性强的平均粒径在18 nm的改性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采... 通过对油酸改性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成功制备了分散性好、磁响应性强的平均粒径在18 nm的改性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60℃的反应温度进行改性处理,以蒸馏水进行洗涤时,得到的油酸改性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最好、磁响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改性 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低温 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粒的表面有机改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本兰 沈晓冬 崔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溶胶,利用油酸对纳米粒子体进行表面改性和萃取实验,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粒。采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改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溶胶,利用油酸对纳米粒子体进行表面改性和萃取实验,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粒。采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改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间存在化学键结合。油酸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进行改性,并且对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使外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粒子团聚,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粒与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采用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三铁 油酸 表面有机改性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油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明达 朱朝敏 +2 位作者 罗聪 龚梦嘉 毕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 研究壳聚糖和油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壳聚糖SPIONs和油酸钠SPIONs进行形态学观察;用10 μ... 目的 研究壳聚糖和油酸钠修饰的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壳聚糖SPIONs和油酸钠SPIONs进行形态学观察;用10 μg/mL的壳聚糖SPIONs和油酸钠SPIONs悬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普鲁士蓝染色观察2种SPIONs在细胞内的分布;用不同浓度(0、25、50、100和200 μg/mL)的2种SPIONs分别处理A549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性;2种SPIONs染毒A549细胞48 h时,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2种SPIONs均呈类球形结晶,粒径20~30 nm,此时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之间的热振动能足以克服磁吸引力而呈现超顺磁性。(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可见蓝色沉着,说明2种SPIONs均可进入A549细胞内。(3)MTT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SPIONs对细胞生长几乎无抑制,而200 μg/mL 油酸钠SPIONs在48 h和72 h时对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4)200 μg/mL壳聚糖SPIONs染毒细胞的上清液中LDH活性稍高于对照组(P〈0.05),而100 μg/mL和200 μg/mL油酸钠SPIONs染毒细胞的上清液中L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也高于相同浓度壳聚糖SPIONs染毒组(P〈0.05)。(5)DAPI凋亡检测显示,壳聚糖SPIONs染毒细胞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油酸钠SPIONs染毒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核皱缩及胞核碎裂现象,且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壳聚糖SPIONs与油酸钠SPIONs相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壳聚糖 油酸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磁性超细粉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娥 郝欣 +1 位作者 吕海茹 祖庸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5期6-7,共2页
在制备了Fe3O4 磁性超细粉后 ,根据应用的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本实验从众多改性剂中进行了筛选 ,选出钛酸酯偶联剂作为Fe3O4 的最优改性剂 ,通过分析改性影响因素 。
关键词 氧化三铁 磁性超细粉 表面改性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离子改性的四氧化三铁的结构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凤艳 邱芳 杨清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5,共5页
为提高空气气氛下阳离子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的结构与性能,进一步优化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的Fe_3O_4的制备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仪、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了利用化学... 为提高空气气氛下阳离子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的结构与性能,进一步优化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的Fe_3O_4的制备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仪、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了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的过程中,PDDA在Fe_3O_4晶粒成型的不同阶段进行改性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DDA在Fe_3O_4晶粒成型后直接进行改性,其包覆厚度适宜,包覆率约为2.01%;包覆外观均匀,表现为Fe_3O_4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PDDA中;得到的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磁性最强,可高达3.47×10~5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改性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钠修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促进甘油-水体系发泡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梦婷 徐坤华 +3 位作者 樊晔 张鑫宇 吕秋雨 方银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29-2833,共5页
以共轭亚油酸钠(SCL)修饰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SCL@Fe_(3)O_(4)纳米颗粒,并以其促进甘油-水体系发泡;利用光学接触角仪、表面张力仪和光学显微镜表征SCL@Fe_(3)O_(4)纳米颗粒的润湿性、气/液表面吸附和泡沫性能。结果表明,SCL@Fe_(3)... 以共轭亚油酸钠(SCL)修饰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SCL@Fe_(3)O_(4)纳米颗粒,并以其促进甘油-水体系发泡;利用光学接触角仪、表面张力仪和光学显微镜表征SCL@Fe_(3)O_(4)纳米颗粒的润湿性、气/液表面吸附和泡沫性能。结果表明,SCL@Fe_(3)O_(4)纳米颗粒具有合适的润湿性,吸附在气/液表面可以有效降低甘油-水体系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善其泡沫性能;水含量降低和颗粒浓度增加有利于减缓泡沫排液,当水含量为20%,SCL@Fe_(3)O_(4)纳米颗粒浓度为3%~5%时,泡沫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泡沫 甘油 共轭亚油酸 纳米颗粒 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修饰片状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佳馨 覃意深 +5 位作者 陈振兴 徐庆崇 廖妍玲 刘永锋 李龙 魏世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7-200,207,共5页
导热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是覆铜板半固化片的理想选择。为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铁盐和亚铁盐的原位共沉淀反应在片状氧化铝表面修饰了晶粒尺寸约14nm的磁性Fe_(4)O_(3)纳米粒子。片状Al_(2)O_(3)@Fe_(4)O_(3)复合粒子... 导热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是覆铜板半固化片的理想选择。为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铁盐和亚铁盐的原位共沉淀反应在片状氧化铝表面修饰了晶粒尺寸约14nm的磁性Fe_(4)O_(3)纳米粒子。片状Al_(2)O_(3)@Fe_(4)O_(3)复合粒子采用空间位阻小的三元共混有机硅醇进行偶联改性后,耐热温度达300℃,并可改善聚合物体系的两相界面。片状Al_(2)O_(3)@Fe_(4)O_(3)复合粒子及其偶联改性复合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在磁场诱导下可垂直取向,在覆铜板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氧化 氧化三铁 偶联改性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Fe_3O_4去除水溶液中四环素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叶林静 关卫省 +2 位作者 卢勋 吴桂楠 王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表面活性剂PVP-K30以及PEG-4000改性纳米Fe3O4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震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了改性Fe3O4的形貌、尺寸以及磁性质;以盐酸四环素(TC)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改性剂、反应温度...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表面活性剂PVP-K30以及PEG-4000改性纳米Fe3O4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震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了改性Fe3O4的形貌、尺寸以及磁性质;以盐酸四环素(TC)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改性剂、反应温度和TC起始质量浓度等对Fe3O4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IR)研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Fe3O4结晶度及分散性明显提高,较25 nm的未改性Fe3O4,PVP和PEG-4000改性Fe3O4颗粒分别减小至20 nm和10 nm;同时改性产物均保持了较高磁性性能。在吸附盐酸四环素(TC)过程中,PEG-4000改性Fe3O4吸附容量最高(47.62mg/kg),PVP改性Fe3O4的吸附能力(36.1 mg/kg)优于未改性Fe3O4(13.45 mg/kg)。PEG-4000改性Fe3O4吸附TC过程中,Langmuir等温线模型优于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表明吸附剂对四环素分子为单层分子吸附,其吸附动力学遵循孔内扩散模型,并以表面吸附为主,粒内扩散为辅;改性Fe3O4吸附TC行为中羟基间形成的氢键起主要吸附作用。改性Fe3O4吸附剂经3次解吸仍显示出较高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纳米氧化三铁 改性 盐酸环素 吸附 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氧化钛改性的氧化铁基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9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65,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改性的氧化铁基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分按质量分数配比组成:二氧化钛18%-36%、四氧化三铁22%-45%、氧化锌12%-26%、氯化铁3%-12%、醋酸钠6%-22%、甲醇7%-18%、磷酸8%-21%、硫酸3%-11%、铬酸钾6%-2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改性的氧化铁基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分按质量分数配比组成:二氧化钛18%-36%、四氧化三铁22%-45%、氧化锌12%-26%、氯化铁3%-12%、醋酸钠6%-22%、甲醇7%-18%、磷酸8%-21%、硫酸3%-11%、铬酸钾6%-22%、戊二醛8%-21%、氧化钇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复合吸附剂 制备方法 铁基 改性 氧化三铁 质量分数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微粒表面有机改性 被引量:63
10
作者 施卫贤 杨俊 +1 位作者 王亭杰 金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7-510,共4页
在分散聚合法制备复合磁性微球过程中 ,采用硅烷偶联剂 KH- 570对磁性 Fe_3O_4微粒进行表面改性 .红外光谱 (FTIR)、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结果表明 ,偶联剂与磁性微粒表面以化学键形式结合 .改性后 ,Fe_3O_4微粒与单体及其聚合物之间具... 在分散聚合法制备复合磁性微球过程中 ,采用硅烷偶联剂 KH- 570对磁性 Fe_3O_4微粒进行表面改性 .红外光谱 (FTIR)、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结果表明 ,偶联剂与磁性微粒表面以化学键形式结合 .改性后 ,Fe_3O_4微粒与单体及其聚合物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采用改性后的磁性微粒可以显著改善磁性微球的性能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球 磁性微粒 硅烷偶联剂 表面有机改性 氧化三铁 分散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的醇改性制备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艳 杨宏国 +4 位作者 牛慧斌 田海林 朴红光 黄应平 方艳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64-2573,共10页
利用化学沉淀法,以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和甘露醇(D-M)分别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的Fe_(3)O_(4)颗粒(分别命名为E-Fe_(3)O_(4),P-Fe_(3)O_(4)和D-Fe_(3)O_(4)).实验结果显示,醇类分子能成功地修饰在Fe_(3)O_(4)颗粒表面,但未改变... 利用化学沉淀法,以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和甘露醇(D-M)分别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的Fe_(3)O_(4)颗粒(分别命名为E-Fe_(3)O_(4),P-Fe_(3)O_(4)和D-Fe_(3)O_(4)).实验结果显示,醇类分子能成功地修饰在Fe_(3)O_(4)颗粒表面,但未改变其形貌、大小、晶相和磁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离子选择性电极法、Zeta电位和接触角等手段研究其改性机理,发现P-Fe_(3)O_(4)和D-Fe_(3)O_(4)样品表面醇修饰与水分子介导的氢键有关,E-Fe_(3)O_(4)则通过表面羟基直接与乙二醇形成了更稳定的氢键,即使经热处理(120℃)乙二醇分子仍被固定在Fe_(3)O_(4)表面.表面带有疏水基团的E-Fe_(3)O_(4)具有适中的亲水性(接触角32.92°)和水中分散性(粒径200~300 nm).带负电荷的E-Fe_(3)O_(4)被应用于水中阳离子染料结晶紫(CV)的吸附和磁性分离,对CV吸附量为19.33 mg/g,是未改性前(8.41 mg/g)的2.3倍,通过外加异丙醇可以促进CV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醇类改性 分散性 去除 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埃洛石/Fe3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Sb^(5+)的去除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可成 査向浩 +2 位作者 古丽戈娜 贾汉忠 马承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70,75,共7页
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埃洛石-四氧化三铁(HNTs-Fe_3O_4),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4种不同的吸附剂,对KH-108改性后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水溶液中5价锑的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埃洛石-四氧化三铁(HNTs-Fe_3O_4),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4种不同的吸附剂,对KH-108改性后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水溶液中5价锑的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埃洛石已经被成功改性,其中3-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108)改性的HNTs/Fe_3O_4对水体中的Sb^(5+)具有最好的吸附效果。优化吸附p H为3,该吸附过程可以用准2级动力学和Langmuir方程进行很好的拟合,主要吸附机理是Sb^(5+)在吸附剂表面形成了内层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埃洛石 氧化三铁 硅烷偶联剂 5价锑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基改性Fe3O4吸附废水中磷酸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晶 张鹏 +2 位作者 黄海明 赵宁 郭国俊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使用镧基改性材料去除废水中磷酸盐已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回收镧基吸附剂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磁性Fe 3O 4镧基改性复合材料,并以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深入研究了磷酸盐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以及竞争离子、... 使用镧基改性材料去除废水中磷酸盐已备受关注,然而,如何有效回收镧基吸附剂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磁性Fe 3O 4镧基改性复合材料,并以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深入研究了磷酸盐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以及竞争离子、溶液pH值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镧基改性复合材料在吸附磷酸盐120 min后即可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可较好地为Langmuir模型所描述,当温度为25℃时,其最大磷吸附容量可达69.60 mg/g。溶液pH值对复合材料吸附能力有较大影响,在pH值为3~5范围内,其磷吸附能力最高。废水中常见的阴离子对磷酸盐的吸附影响可基本忽略,表明该复合材料对磷酸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基 改性 氧化三铁 除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修饰Fe3O4纳米颗粒的刺激响应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鑫宇 王红 +1 位作者 方云 樊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19-2525,共7页
采用少量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代替常用油酸对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通过引发CLA中共轭双键自交联增强表面修饰牢度,并利用该修饰层为修饰后的Fe3O4纳米颗粒提供第二重pH响应性.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粒径和... 采用少量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代替常用油酸对Fe3O4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通过引发CLA中共轭双键自交联增强表面修饰牢度,并利用该修饰层为修饰后的Fe3O4纳米颗粒提供第二重pH响应性.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粒径和形貌、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配位模式、热重(TG)分析修饰量、θ角表征表面润湿性、超景深三维显微技术表征修饰后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及分布等.结果表明,修饰后颗粒具有分散性好、修饰层薄而稳定、表面疏水性增强及具有明显的pH/磁双重响应性等特征.修饰后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乳化剂用量(质量分数0.05%)少、乳液为高内(油)相(体积分数80%)类型、pH响应能够开关乳液、外磁场驱使乳液定向移动等特征,且模拟实验显示借助该乳液可以有效实现水相有机污染物的萃取与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 刺激响应 Pickering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频光谱研究油酸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
15
作者 黄芝 郭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17-1522,共6页
采用红外-可见和频振动光谱研究了表面包覆油酸分子的Fe3O4纳米颗粒,得到了2种实验构型(构型1:可见光入射角63°,红外光入射角55°;构型2:可见光入射角45°,红外光入射角55°)和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 采用红外-可见和频振动光谱研究了表面包覆油酸分子的Fe3O4纳米颗粒,得到了2种实验构型(构型1:可见光入射角63°,红外光入射角55°;构型2:可见光入射角45°,红外光入射角55°)和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比较了2种实验构型下和频光谱的特征,通过偏振分析方法对各个光谱峰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频振动光谱 氧化三铁 纳米颗粒 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纳米金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界面催化氧化性能
16
作者 王红 SAN Khin Nyein Ei +2 位作者 方云 张鑫宇 樊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185,共9页
Janus纳米粒子的结构设计和简易合成是Pickering乳液界面催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在Pickering乳液保护法中操纵共轭亚油酸的自组装、自交联性和弱还原性,合成了Janus型自交联吸附胶束修饰的纳米Fe_(3)O_(4)(SCA-Fe_(3)O_(4)),并在其表面原... Janus纳米粒子的结构设计和简易合成是Pickering乳液界面催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在Pickering乳液保护法中操纵共轭亚油酸的自组装、自交联性和弱还原性,合成了Janus型自交联吸附胶束修饰的纳米Fe_(3)O_(4)(SCA-Fe_(3)O_(4)),并在其表面原位还原金后,合成了Janus型催化剂Au-SCA-Fe_(3)O_(4),考察其同时作为乳化剂和催化剂在乳液界面催化苯甲醇氧化生成苯甲醛的性能.结果表明,该Janus纳米粒子的金修饰量(质量分数)仅为0.66%,兼具乳化性、催化性和磁响应性.Au-SCA-Fe_(3)O_(4)可制备外观稳定(100μm)和热稳定(90℃)的苯甲醇/水型Pickering乳液,可显著提高互不相溶反应物与催化剂间的接触面积,使其催化活性达到均匀纳米催化剂的2倍和非乳液催化时的3倍,其在界面的不可转动性使苯甲醛的选择性高于99.9%,避免了苯甲醛被过度氧化成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纳米粒子 界面催化 Pickering乳液 共轭亚油酸 纳米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径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基因负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和庆 韩璐 +6 位作者 杨松松 薛新玉 张扣 孙志成 刘儒平 胡堃 危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4,共8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因其制备简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靶向性,并且表面易接枝等特性,可作为被动靶向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调控堆积生长时间,制得粒径在4~9 nm范围内可控的油相F... 四氧化三铁(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因其制备简单,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靶向性,并且表面易接枝等特性,可作为被动靶向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调控堆积生长时间,制得粒径在4~9 nm范围内可控的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使用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二次取代其表面的油酸分子,使其具备良好的水相分散性;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枝支链型聚乙烯亚胺(PEI),最终得到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研究发现,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Zeta电位高达(52.50±1.94)mV,具有一定的超顺磁性(14.48 emu/g,1 emu/g=1 A·m^(2)/kg)。磁性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质量比为15:1时可完全阻滞DNA在凝胶上的电泳,装载量高达6.67%。本研究制备的Fe_(3)O_(4)-DMSA-PEI磁性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基因负载能力,有望作为基因载体应用于基因转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姜黄素负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桂芳 康玲玲 +3 位作者 朱华泰 赵静养 雷建都 宋先亮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药物装载材料、油酸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 3 O 4@OA)纳米颗粒为磁性功能材料,制备姜黄素/PLGA磁性微球,考察了乳化方法、高速均质速度、水油相体积比、PLGA用量、水相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Fe 3 O 4@O...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药物装载材料、油酸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 3 O 4@OA)纳米颗粒为磁性功能材料,制备姜黄素/PLGA磁性微球,考察了乳化方法、高速均质速度、水油相体积比、PLGA用量、水相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Fe 3 O 4@OA用量和姜黄素用量对磁性微球粒径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仪等对其形貌及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PLGA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选用搅拌-均质两步乳化法、高速均质15000 r/min、水油相体积比10∶1、PLGA用量100 mg、水相PVA质量分数1%、Fe 3 O 4@OA用量40 mg和姜黄素用量40 mg,此条件下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粒径较均一,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38,平均粒径为3.60μm,微球的磁感应强度为14.12(A·m^(2))/kg,含磁量约为27.98%。载药微球的包封率为97.09%,载药率为6.40%,在体外释放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 油酸改性的四氧化三铁 磁性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制备Fe3O4正己烷磁流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明洁 熊小敏 +1 位作者 沈辉 刘海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01-1805,共5页
采用一种新的相转移法制备了双层包裹的Fe3O4正己烷磁流体.首先,以油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对化学共沉淀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双层包裹,制备了稳定的水基磁流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乙酸(CH3COOH)将亲水颗粒转变为亲油颗粒,并用萃取的... 采用一种新的相转移法制备了双层包裹的Fe3O4正己烷磁流体.首先,以油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对化学共沉淀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进行双层包裹,制备了稳定的水基磁流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乙酸(CH3COOH)将亲水颗粒转变为亲油颗粒,并用萃取的方法将亲油颗粒成功转移到正己烷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通过调整pH值可以将双层包裹的磁性颗粒外层带有的亲水基团油酸根R—COO-转变为亲油的R—COOH,从而使得包裹的颗粒既可溶于极性载液也可溶于非极性载液.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强磁计(VS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Fe3O4颗粒的形貌、组成及磁流体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新的相转移法可以保证颗粒在单分散下充分包裹并避免团聚.制备的正己烷磁流体稳定性好,长期放置未发生分层现象.通过蒸发正己烷,可以得到不同固含量的磁流体并可以将其与其它油基载液互溶,从而得到不同载液的Fe3O4油基磁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油酸 双层包裹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制备及对双酚A的吸附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永胜 李恩泽 +2 位作者 潘子鹤 杜志平 程芳琴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球形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对其表面改性后得到两种吸附剂并用于对双酚A的吸附。借助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仪和氮气吸脱附等温仪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物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核壳磁性介孔氧化硅纳...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球形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对其表面改性后得到两种吸附剂并用于对双酚A的吸附。借助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仪和氮气吸脱附等温仪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物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核壳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吸附剂(Fe_3O_4@mSiO_2),孔径约为2 nm,比表面积约为160 cm^2/g;对其进一步改性得到苯基改性吸附材料(Fe_3O_4@mSiO_2@PhTES)。通过动力学模拟探究了两种吸附剂对双酚A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二者对双酚A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e_3O_4@mSiO_2相比,Fe_3O_4@mSiO_2@PhTES对双酚A的吸附量明显增加,最高达109 mg/g。主要是分子中苯环以π-π共轭方式与吸附剂表面苯基发生作用增强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磁性介孔氧化 苯基改性 双酚A 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