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7篇文章
< 1 2 2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切割技术在连续油管复杂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亮 赵宇 +2 位作者 刘天龙 齐彪 孙文元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以实际施工井X井为例,详细分析了连续油管卡阻的事故原因及解卡技术难点,并提出采用化学切割技术进行解卡的方案。介绍了化学切割器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通过在X井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化学切割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化学切割... 以实际施工井X井为例,详细分析了连续油管卡阻的事故原因及解卡技术难点,并提出采用化学切割技术进行解卡的方案。介绍了化学切割器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通过在X井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化学切割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化学切割技术工艺简单可靠,切割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该技术为类似小直径油管卡阻事故的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切割技术 连续油管 解卡 小直径油管 切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敷缆连续管专用油管锚研制与试验
2
作者 张生武 田小江 +3 位作者 王刚 鲜林云 刘亚明 黄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3,110,共7页
非金属敷缆连续管用于无杆举升时需要配套油管锚,但因其力学性能、管壁结构特殊性,对油管锚结构、功能、性能提出新要求,现有金属油管配套油管锚无法满足新技术要求。基于此,研制了非金属敷缆连续管专用油管锚。该油管锚设计有单向流浮... 非金属敷缆连续管用于无杆举升时需要配套油管锚,但因其力学性能、管壁结构特殊性,对油管锚结构、功能、性能提出新要求,现有金属油管配套油管锚无法满足新技术要求。基于此,研制了非金属敷缆连续管专用油管锚。该油管锚设计有单向流浮动平衡机构,能减少管柱下井浮力影响;采用柔性连接机构,可缓冲管柱振动蠕动能量,防止引起锚定失效;采用液压解锚、上提解锚及丢手机构提高管柱系统使用中的可靠性、稳定性。室内和下井试验检验结果表明:非金属敷缆连续管专用油管锚在压力1.15 MPa即可平衡压差,锚定启动载荷为4.14 MPa,液压锚定载荷为11.5 MPa,上提解锚力为22 kN,液压解锚载荷为32.4 MPa,安全丢手力为156 kN。该油管锚为非金属敷缆连续管用于新型无杆举升成功配套必要技术工具,有助于解决传统有杆/无杆举升中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杆举升 非金属敷缆连续管 油管 力学性能 柔性连接 载荷 试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距桨轴内油管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武于哲 周瑞平 +2 位作者 钟欣荣 王钊 何书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共7页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 近年来,调距桨轴内油管的故障频发已成为影响大型舰船推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油管结构的振动机理对于理解故障成因、制定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调距桨轴内油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对复杂的流-固耦合结构附加质量的计算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流体压力与流体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Hypermesh与Abaqus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对油管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与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舰船轴系运转频率范围内能准确模拟声固耦合算法的结果,满足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分析范围;并对调距桨轴内油管支承结构优化布置和流体压力对管壁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调距桨轴内油管振动的规律,为调距桨轴内油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距桨轴内油管 声固耦合法 附加质量法 湿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井输气用修复油管开裂失效分析
4
作者 田鸣 崔永兴 +2 位作者 黄倩 赛亚尔·库西马克 王瑞雪 《装备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目的分析西部油田某油井至转油站的修复油管线开裂失效的原因。方法利用宏观检查、理化检验和断口分析方法,对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拉伸性能、维氏硬度、断口微观形貌及元素能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开裂修复油管化学成分、... 目的分析西部油田某油井至转油站的修复油管线开裂失效的原因。方法利用宏观检查、理化检验和断口分析方法,对宏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拉伸性能、维氏硬度、断口微观形貌及元素能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开裂修复油管化学成分、拉伸性能符合API 5CT对P110材质要求,冲击性能、金相组织未见异常,其连接的螺纹未上紧至指定位置,环向焊接后在焊缝热影响区焊趾处形成了硬度高达476HV10的马氏体组织。结论P110修复油管碳当量高,可焊性差,环焊后在焊趾处形成了马氏体组织,导致其热影响区出现冷裂纹,在应力作用下扩展造成开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输气管线 修复油管 开裂 环焊缝 理化检验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油井N80-Q油管腐蚀穿孔失效原因分析
5
作者 杨延泉 李晓辉 +4 位作者 孙伟 靳俊娅 史交齐 许莞琪 马瑞峰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5年第1期83-87,94,共6页
某油井中的N80-Q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腐蚀穿孔,为了确定其穿孔失效的原因,对该失效油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产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失效油管材料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符... 某油井中的N80-Q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腐蚀穿孔,为了确定其穿孔失效的原因,对该失效油管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理化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产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失效油管材料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符合API Spec 5CT—2018标准或者订货技术协议的要求。该油管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油管内的流体介质含有HCO_(3)^(-)、SO_(4)^(2-)和Cl^(-)等腐蚀性的化学成分及SRB等微生物,因而油管在井下服役过程中发生了微生物腐蚀,形成了腐蚀坑;油管在使用过程中腐蚀坑的深度逐渐增加,最终发生了穿孔失效。建议油田现场根据油气井中流体的腐蚀性选择适用的高耐蚀性材料的油管,或者在注入井筒的流体水中加入缓蚀剂或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Q油管 局部腐蚀 腐蚀介质 微生物腐蚀 腐蚀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液压连续油管牵引器工作机理研究
6
作者 刘清友 赵建国 方世纪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7,共12页
因井深、水平段长、轨迹上翘、水垂比高、连续油管弯曲刚度小的影响,连续油管极易屈曲自锁,下入效率低、缩短连续油管服役井次,成本增加,严重时甚至无法下到井底。基于此提出全液压连续油管牵引器,利用牵引器拖拽连续油管,从根本上解决... 因井深、水平段长、轨迹上翘、水垂比高、连续油管弯曲刚度小的影响,连续油管极易屈曲自锁,下入效率低、缩短连续油管服役井次,成本增加,严重时甚至无法下到井底。基于此提出全液压连续油管牵引器,利用牵引器拖拽连续油管,从根本上解决摩阻过大导致的屈曲锁死难题;发明了连续油管牵引器全液压控制和驱动系统,可实现远程启停控制和牵引力调节;建立了具有压力补偿特性的集成控制阀-牵引器运动的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牵引器全液压控制阀压力、流量与运动机构位移、速度演变规律,揭示了全液压牵引器运动顺序控制机理;提出了结合顺序阀和液控单向阀的先导式液控换向阀自动换向机制,可实现液路换向的自动闭环控制;研究发现,压力补偿型节流阀的压力补偿过程是通过流量调节阀体节流阻性的过程,通过数学描述该过程可反映系统压力与流量的调控关系;系统利用了顺序阀用于调控支撑缸与伸缩缸的运动顺序,支撑机构所产生的支撑锚固力将伴随伸缩缸的负载压力增大而同步提升,有利于提升牵引器在不稳定工况下的负载适应性;研制了模拟全液压牵引器的实验样机,完成了全液压牵引器控制逻辑、压力、流量、运动分布规律等实验,试验中模拟液缸的运动顺序与设计运动顺序完全一致,验证了全液压牵引器驱动原理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对促进连续油管牵引器研发,提升连续油管水平段延伸能力,提高连续油管作业效率及降低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井下水力牵引器 全液压系统 水平井 压力补偿节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输油管道供液泄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7
作者 廖小飞 《汽车与驾驶维修》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汽车主机厂集中供液系统将各类油液通过泵站经长距离管道泵送至装配车间,管道内油液工作在高压条件下极易从管道焊缝、连接法兰处产生渗漏,特别是输送管道为埋地安装时,泄漏更难及时发现,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汽车主机厂集中供液系统将各类油液通过泵站经长距离管道泵送至装配车间,管道内油液工作在高压条件下极易从管道焊缝、连接法兰处产生渗漏,特别是输送管道为埋地安装时,泄漏更难及时发现,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本文设计一种集中供液泄漏在线监测系统,对输送管道油液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可显著提升集中供液系统的可靠性,避免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泄漏 在线监测 编程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管和装备的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
8
作者 冯耀荣 王新虎 李鹤林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论述了深入开展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发展概况,对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理论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石油管和装备失效控制及预测预防的思路和措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研究系统、机... 论述了深入开展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发展概况,对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理论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石油管和装备失效控制及预测预防的思路和措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是研究系统、机械及其零部件失效诊断、失效预测和失效预防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使用安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科技发展进步等具有重大意义。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与完整性技术和管理、可靠性工程紧密结合,对推动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理论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我国石油工业安全和效益开发需求,继续深入开展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发展完整性和可靠性工程技术十分必要和迫切。石油管和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与完整性评价及完整性管理和可靠性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基于可靠性的设计、完整性理论技术及可靠性工程是石油管和装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失效分析、失效预测、失效预防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技术体系;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理论技术已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与完整性理论技术和可靠性工程紧密结合,正在逐步纳入相关标准规范,运用于石油管和装备设计/选材/制造/使用/维护的全寿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理论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的理论技术水平,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油井管 油气输送管 石油装备 失效分析 失效控制 失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LSTM模型的埋地输油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9
作者 叶勇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埋地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环境腐蚀、地质条件变化、材料老化及操作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剩余寿命逐渐降低,增加了发生泄漏和事故的风险。因此,现提出基于优化LSTM模型的埋地输油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计算... 埋地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环境腐蚀、地质条件变化、材料老化及操作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剩余寿命逐渐降低,增加了发生泄漏和事故的风险。因此,现提出基于优化LSTM模型的埋地输油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埋地输油管道腐蚀速率,维护管道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其次,构建了优化LSTM的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最后,筛选出的特征输入LST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管道剩余寿命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优化LSTM模型的埋地输油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因此,能够适用于含腐蚀缺陷的埋地输油管道的剩余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命预测 埋地输油管 环境保护 剩余寿命 优化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油管及油管柱可靠性的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朋举 刘鹏 +5 位作者 张建生 杨青松 李振金 李耀 许晓伟 李振英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油管服役过程中各种失效形式的特征,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了旧油管现场检测方法,开发了能够满足旧油管使用的专用密封脂,设计并制造了可溶型油管柱试压专用工具,结合现场条件,进一步规范了作业方法。并在某天然气生产区块进行规模应用... 针对油管服役过程中各种失效形式的特征,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了旧油管现场检测方法,开发了能够满足旧油管使用的专用密封脂,设计并制造了可溶型油管柱试压专用工具,结合现场条件,进一步规范了作业方法。并在某天然气生产区块进行规模应用。结果表明:以上现场检测方法、操作方法和两种产品实施535口井后,保证了入井油管的可靠性,同时结合开发现状,进一步延长了油管的使用寿命,节约各项成本达7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入井 油管 油管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洪征 郑刚 +3 位作者 刘洋 侯伟 苏祖波 杨海涛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 产液剖面测试找水是了解生产层段产液状况,为油藏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工作。针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产液低,常规产液剖面测试技术准确性差及分段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2 in^(*)预置式穿芯连续油管带测井仪器入井测试,通过氮气气举井筒排液,连续油管拖动井下测井仪器连续监测为核心的快速找水新方法。设计了制氮车+油管悬挂器+3½in普通油管+喇叭口的负压生产管柱,以及2 in穿芯连续油管+卡瓦连接器+测井连接工具串+测井仪器串的测试管柱,研制了连续油管测井连接工具、电滑环滚筒电缆密封固定器和FIT测井仪器等关键配套装置,形成了低液量水平井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快速找水技术。开展了6口井现场先导试验,试验过程中,井下测试信号无交流电干扰,保证了实时数据传输优势,真正做到了井下监测与地面实时可读同步。该技术可实现1天测试1口井,为定量快速解释低液量水平井产液分布状况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低液量 水平井 产液剖面 连续油管输送 氮气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井内衬保温油管热损失分析及开采参数优化
12
作者 曾文广 王熙 +2 位作者 李芳 张江江 曾德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内衬保温油管下深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衬聚酮防腐层与气凝胶保温层的保温油管保温性能最佳,日产液量和保温油管下深对井口温度影响较大,含水率对井口温度的影响较小;日产液量大于72 t/d且保温油管下深大于3 500 m时,可满足稠油开采的温度要求。该研究明确了内衬保温油管保温的可行性,可为油田保温油管内衬的选材、稠油开采工艺参数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损失 内衬保温油管 温度场 聚酮防腐层 气凝胶保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形阵列的油管损伤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罗有刚 桂捷 +3 位作者 富锐萍 胡相君 黄周启 王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 传统的瞬变电磁套管损伤检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数据来反映套管损伤情况的二次场信息,反演套管二维壁厚曲线,为套管损伤提供解释依据。为了使套管损伤解释得更加高效、直观、精准,满足井口油管三维成像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环形阵列式的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系统,利用探测仪器中环形阵列分布的TMR传感器,对井口油管各个方位的信息进行采集,使得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描述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损伤情况。结合套管半径、涡流扩散时间以及径向探测角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井口三维数据的处理,实现套管内外壁三维成像,进而实现井口油管的非对称损伤解释。通过与传统的电磁探伤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所提井口油管三维成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为现场套管损伤解释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损伤 环形阵列 三维成像 瞬变电磁 TMR传感器 空间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作业中油管变形的判断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磊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连续油管作业中遇到的软阻、软卡现象会增大作业风险,而油管弯曲变形导致的连续油管软阻、软卡,其判断方式较难,传统的陀螺仪测井斜等方法也难以明确。采用排除法,通过循环冲洗、钢丝探查、连续油管钻磨等工艺依次排除井筒结蜡、沥青及... 连续油管作业中遇到的软阻、软卡现象会增大作业风险,而油管弯曲变形导致的连续油管软阻、软卡,其判断方式较难,传统的陀螺仪测井斜等方法也难以明确。采用排除法,通过循环冲洗、钢丝探查、连续油管钻磨等工艺依次排除井筒结蜡、沥青及结垢的可能性,判定油管弯曲,并用钢丝短工具串进一步验证,建立了连续油管作业中软阻、软卡的分析步骤和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XX井的现场实践,应用连续油管作业中油管弯曲变形的判断方法,最终判定油管弯曲是导致连续油管遇卡的原因,并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成功解卡。该方法可为同类型连续油管遇阻遇卡问题的处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弯曲 连续油管 软阻 软卡 钢丝作业 铅印 循环洗井 钻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共轨高压油管振动特性研究
15
作者 范立云 董伟杰 +2 位作者 李屿明 卢港澳 王广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6,共9页
为了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的振动特性,建立了高压油管的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输液管道动力学方程,利用ANSYS软件分析管道附加流体质量下的湿模态特性;然后以均方根(root-mean-square)量化时程内的振动能量,研究流固耦合... 为了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的振动特性,建立了高压油管的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输液管道动力学方程,利用ANSYS软件分析管道附加流体质量下的湿模态特性;然后以均方根(root-mean-square)量化时程内的振动能量,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管道不同弯头的振动响应,不同燃油脉动率、压力及激励频率对管道流致振动的影响,最后对比了共振频率下管道增设管夹前后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下管道固有频率下降,在高阶模态下降率较明显,附加质量系数超0.13;不同弯头振动差异较大;振动能量与燃油脉动率呈正相关,与压力大小并无直接关系;接近自振频率下管道发生共振,振幅会急剧增大至超标;并且增设管夹后共振现象消失,振动能量下降率超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高压油管 湿模态 振动特性 均方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连续油管寿命研究及预测模型
16
作者 黄云 易柳舟 +1 位作者 伍诗豪 刘博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2-515,共4页
目前针对连续油管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少,但在实际的生产中连续油管的突然失效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急需解决方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使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针对三种规格的CT80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续油管的受力、形变... 目前针对连续油管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少,但在实际的生产中连续油管的突然失效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急需解决方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使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针对三种规格的CT80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连续油管的受力、形变和疲劳寿命。用疲劳试验对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证明了有限元分析的疲劳寿命的准确性。将连续油管的直径、壁厚、内压、弯曲半径参数转化为外壁应变和环向应力,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关于外壁应变、环向应力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全经验公式,得到连续油管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用试验得出的结果与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误差较小,可用于CT80连续油管的疲劳寿命预测,最后通过疲劳试验得到了连续油管在二级加载下的疲劳寿命模型,该模型可预测油管在第二级载荷下的剩余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有限元分析 疲劳试验 寿命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尺寸与注气方式对间歇气举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易先中 秦赛博 +2 位作者 丁恒 乐容昌 许志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7,137,共8页
间歇气举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率、低压、低产量油井的开采效率。为增强间歇气举举升效果,以VOF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在考虑重力条件下研究油管尺寸及间歇注气时的注气频率、注气振幅和注气方式对气举效果的影响规... 间歇气举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率、低压、低产量油井的开采效率。为增强间歇气举举升效果,以VOF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在考虑重力条件下研究油管尺寸及间歇注气时的注气频率、注气振幅和注气方式对气举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管尺寸的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的液体质量增大,气举效果增强;间歇注气频率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液体质量减小,气举效果减弱;间歇注气振幅增大,油管出口处举升液体质量增大,气举效果增强;减小间歇注气频率、增大注气振幅有利于提高气举效果;大振幅和高频率下的间歇注气方式更有利于增强气举举升效果。间歇气举的主要影响程度和因素可以表示为:间歇注气振幅>间歇注气方式>间歇注气频率。研究结果可为间歇气举方式的参数优化和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气举 油管尺寸 数值模拟 气举效果 注气振幅 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技术的连续油管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18
作者 周扬 牛步能 +4 位作者 王卓 张志江 杜旭 姜龙 刘平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65-573,共9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的深入开发,连续油管在测井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但仍面临部分测井作业项目与井下作业重叠、应用方向不明确、技术特色不突出、应用规模小等挑战。该文深入剖析了连续油管在测井领域的应用现状,系统梳理了制约其发展的关... 随着非常规油气的深入开发,连续油管在测井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但仍面临部分测井作业项目与井下作业重叠、应用方向不明确、技术特色不突出、应用规模小等挑战。该文深入剖析了连续油管在测井领域的应用现状,系统梳理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当前非常规油气规模开发背景,探讨了连续油管测井在关键技术突破、测井工艺完善、应用场景拓展、光纤测井系统优化、数字化队伍建设以及光纤测井解释模型构建的等主要方面的解决策略。强调了发展连续油管光纤测井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该项技术在提高作业效率、促进地质工程一体化方面具有潜在价值。指出满足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需求,建立与测井作业模式相匹配且具有测井特色的连续油管技术是未来该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技术将为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开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连续油管 连续油管光纤 光纤测井 智能化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管道与现状输油管道交叉处理方案研究
19
作者 尼珂 王海建 王浩宇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11期32-37,共6页
灌区工程中各类管线交汇情况较多,需采取安全可靠的交叉跨越措施。该文以云南省石屏灌区工程输水管道跨越输油管为例,拟定人工开挖浅埋和贴地明管两种跨越方式,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方案对现状输油管道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 灌区工程中各类管线交汇情况较多,需采取安全可靠的交叉跨越措施。该文以云南省石屏灌区工程输水管道跨越输油管为例,拟定人工开挖浅埋和贴地明管两种跨越方式,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方案对现状输油管道应力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对输油管道的影响均在允许范围内,综合征地施工等因素推荐优先采用贴地明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管道 油管 空间交汇 ABAQUS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滑油回油管内的流型识别及含气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澍 胡剑平 +2 位作者 谭逸 朱鹏飞 吕亚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发动机润滑系统回油管内油气两相介质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系统中回油泵及散热器的工作特性。为辨别回油管内油气两相流流型和建立含气率预测关系式,本文搭建了模拟轴承腔回油管流动的实验系统,并依据涡轴发动机回油量及油气比完成了700... 发动机润滑系统回油管内油气两相介质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系统中回油泵及散热器的工作特性。为辨别回油管内油气两相流流型和建立含气率预测关系式,本文搭建了模拟轴承腔回油管流动的实验系统,并依据涡轴发动机回油量及油气比完成了700组不同工况的实验测试。实验空气与滑油流量范围分别为10~200 SL/min与6~37 L/min。本文对实验范围内的管内流型进行了判别,并修正了含气率的预测模型。首先对两种极限工况的压力信号的时序特征、概率密度函数和傅里叶变换进行分析,判定其流型为分层流和弹状流。将流型结果与Mandhane流型图进行对比,显示Mandhane流型图并不能准确预测回油管内的油气两相流流型。其次利用含气率经验关系式进行含气率预测,发现Massena预测模型预测的含气率与实验值更接近,预测结果更准确。分层流的含气率在50%以下,而弹状流的含气率在50%以上。最后根据流型对Nicklin经验关系式进行修正,得到分层流和弹状流对应的分布系数分别为0.848和0.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系统 油管 流型识别 压力特征 含气率预测 分布系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