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气相沉积低温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与沉积模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克智 和永岗 +3 位作者 李贺军 魏建锋 张磊磊 李淑萍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选取电子衍射(SAED)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低温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低温热解炭是由直径小于2μm的球形颗粒状炭组成,该球形颗粒状炭的核心是炭黑颗粒,外层为中织构热解炭。其...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选取电子衍射(SAED)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低温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低温热解炭是由直径小于2μm的球形颗粒状炭组成,该球形颗粒状炭的核心是炭黑颗粒,外层为中织构热解炭。其沉积过程主要经历了:微小炭黑颗粒的萌生,炭黑颗粒外层的生长,炭颗粒表面热解炭的沉积和炭颗粒的聚集长大四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炭 化学气相沉积 微观结构 沉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形成及沉积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兰泽全 曹欣玉 +4 位作者 饶甦 赵显桥 程军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2-37,共6页
详细介绍了国外在飞灰形成及沉积模型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和最新进展 ,着重叙述了内在矿物和外在矿物的炉内行为、飞灰粒径和组成分布预测 ,比较了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同时 ,简单介绍了国内的研究近况 。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煤灰形成 沉积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南部枣园油田下第三系孔店组一段沉积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承焰 刘泽容 邓俊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1-46,共6页
前人研究过枣园油田孔一段沉积相,认为属于冲积扇相。依据详细的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其它相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冲积扇进入湖盆中形成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证据是水上和水下环境、牵引流和重力流、流水和波浪、正常和事件成因的沉积标... 前人研究过枣园油田孔一段沉积相,认为属于冲积扇相。依据详细的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其它相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冲积扇进入湖盆中形成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体系,主要证据是水上和水下环境、牵引流和重力流、流水和波浪、正常和事件成因的沉积标志兼而有之。扇三角洲相包括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种亚相。湖泊相沉积比较特殊,发育漫湖和盐湖沉积。沉积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建立储层地质概念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和表征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油田 扇三角洲 相标志 沉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系砾岩成因及沉积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永胜 陈布科 +2 位作者 赵锡奎 邓平河 施文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36-41,共6页
云南陇川盆地东南缘新第三系南林组砾岩沉积物由扇根碎屑流、扇中河道和扇缘水道及沼泽沉积构成,文章探讨了各类砾岩的成因、粒度分布,指出该区的砾岩沉积模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关键词 砾岩 岩相 成因 沉积模型 碎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长×大生长育肥猪体蛋白沉积模型及氨基酸需要量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晓容 刘作华 +5 位作者 杨飞云 钟正泽 姚焰础 欧秀琼 江山 辜玉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对中国杜×长×大生长育肥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公猪和母猪各27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猪...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对中国杜×长×大生长育肥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公猪和母猪各27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猪的生长性能、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并预测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全期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为782、2147g/d和2.739;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312.1g/d;体蛋白沉积动态模型为公猪Y(g/d)=74.588+1.5375BW-0.0104BW2(R2=0.9085);母猪Y(g/d)=77.753+1.4617BW-0.0119BW2(R2=0.837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为公猪Y(mg/d)=8951+184.5BW-1.25BW2+36BW0.75;母猪Y(mg/d)=9330+175.4BW-1.43BW2+36BW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长×大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无脂瘦肉生长指数 体蛋白沉积模型 氨基酸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粒子在压缩机叶栅内的部分沉积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会霞 席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针对轴流压缩机叶栅内固体微粒沉积的问题,发展了新的粒子沉积模型(部分沉积模型)。采用此模型和普遍采用的完全沉积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叶栅前缘处的粒子沉积影响明显。采用部分沉积模型时,叶片前缘处不会出现短时... 针对轴流压缩机叶栅内固体微粒沉积的问题,发展了新的粒子沉积模型(部分沉积模型)。采用此模型和普遍采用的完全沉积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叶栅前缘处的粒子沉积影响明显。采用部分沉积模型时,叶片前缘处不会出现短时间内不合实际的大量沉积现象,而表现为一种比较均匀的粒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压缩机 粒子沉积 沉积模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营养水平下长×荣杂交猪无脂瘦肉沉积模型研究
7
作者 杨飞云 刘作华 +2 位作者 黄建 宋凡 景绍红 《饲料博览》 2003年第10期1-4,共4页
将96头长×荣杂交猪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饲粮消化能分别为14.2和12.0MJ/kg,高营养水平组不同生长阶段(20~50kg、51~80kg和81~100kg阶段,的饲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5%和13.2%,低营养水平组... 将96头长×荣杂交猪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饲粮消化能分别为14.2和12.0MJ/kg,高营养水平组不同生长阶段(20~50kg、51~80kg和81~100kg阶段,的饲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5%和13.2%,低营养水平组相应为15.5%、13.2%和11.2%。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试验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和无脂瘦肉沉积速度(无脂瘦肉生长指数)。试验表明:高水平条件下试验猪全期平均日增重为762g/d,日采食2153g/d,料重比(F/G)2.79∶1;低水平条件下全期平均日增重为682g,日采食2290g,料重比(F/G)3.33:1;高、低水平组全期平均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分别为231.5g、219.0g;无脂瘦肉沉积模型分别为:高水平Y(g/d)=184.14-3.8952BW+0.1653BW2-0.0013BW3(R2=0.955);低水平Y(g/d)173.25-2.3564BW+0.1125BW2-0.0009BW3(R2=0.9645);据此模型可以推算出高、低水平条件下赖氨酸的需要量,其他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则按NRC(1998)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及各种表示方法间的转换系数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杂交猪 生产性能 无脂瘦肉沉积模型 蛋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压电极垢层电沉积模型分析与应用
8
作者 程一杰 贺婷婷 +5 位作者 宋小宁 冯礼奎 于志勇 高兵 杨帆 杨旗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92,共7页
换流阀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阀冷系统用于阀体组件的散热,而阀冷系统散热器腐蚀和均压电极结垢将导致换流阀运行故障,因此研究阀冷系统的腐蚀和结垢特性,对保障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尤其重要。基于散热器腐蚀和垢层的沉积机理... 换流阀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阀冷系统用于阀体组件的散热,而阀冷系统散热器腐蚀和均压电极结垢将导致换流阀运行故障,因此研究阀冷系统的腐蚀和结垢特性,对保障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尤其重要。基于散热器腐蚀和垢层的沉积机理,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考虑电极表面沉积反应、物质传递过程的均压电极垢层沉积模型,所建模型能够模拟垢层生长过程、分析电极表面附近电场以及腐蚀离子浓度分布。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电极表面垢层的沉积行为特性、电极表面的垢层分布,讨论了不同电压等级对垢层厚度的影响,得到垢层主要分布在高电位电极、电极尖端垢层量远大于电极平行位置以及电压等级升高,垢层厚度明显增大的仿真结果。结合实际换流站阀冷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电极结垢形貌,验证了垢层沉积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阀 均压电极 垢层 沉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尿酸盐沉积模型的研究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晁利刚 臧猛 高倩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第6期5-7,共3页
采用高蛋白高钙饲料,通过人工试验鸡尿酸盐沉积模型,观察鸡肾脏临床病理变化。供试鸡群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蛋白组、高钙组、高蛋白高钙组。观察鸡群死亡率、采食及饮水量变化、体重变化、血液中尿酸盐含量等指标;考察肾肿模型,其中用磷... 采用高蛋白高钙饲料,通过人工试验鸡尿酸盐沉积模型,观察鸡肾脏临床病理变化。供试鸡群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蛋白组、高钙组、高蛋白高钙组。观察鸡群死亡率、采食及饮水量变化、体重变化、血液中尿酸盐含量等指标;考察肾肿模型,其中用磷钨酸显色法测定血液中尿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蛋白高钙饲料能使鸡体增重率降低,饮水量、采食量降低,死亡率升高,血清中尿酸盐含量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形成花斑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沉积模型 高蛋白高钙饲料 血清尿酸 磷钨酸显色法 AA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青海湖沉积物中^(137)Cs蓄积峰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
10
作者 郭海婷 吴孟孟 +3 位作者 潘少明 徐仪红 李启凡 康都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090,I0037-I0039,共13页
人类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积峰作为一种重要的时标,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沉积物计年。在云南地区的湖泊沉积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积峰存在与否,其成因及时标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滇西腾冲青海湖为... 人类核事件形成的^(137)Cs蓄积峰作为一种重要的时标,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沉积物计年。在云南地区的湖泊沉积剖面中,除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外,1975年和1986年蓄积峰存在与否,其成因及时标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取滇西腾冲青海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137)Cs沉积模型,利用重建的区域^(137)Cs大气沉降数据定量化拟合出^(137)Cs的沉积分布曲线,结合210 Pb_(ex)年代、Pu同位素分析结果及前人对区域其他湖泊的研究结果,对沉积物剖面中各^(137)Cs蓄积峰的年代、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进而识别其对应的时标特征。结果表明,腾冲青海湖沉积剖面中1963和1986年^(137)Cs峰主要由大气沉降的^(137)Cs蓄积形成,大气沉降量的贡献比例为77%~80%和51%~62%,分别对应1963年全球大气沉降高峰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沉降峰,具有明确的时标特征。腾冲青海湖沉积剖面中1975年^(137)Cs峰主要由流域输入的^(137)Cs蓄积形成,流域输入量的贡献比例高达80%~88%;由于流域输入成因的1975年^(137)Cs蓄积峰不具有明显的时标特征,因此不能作为时标应用。在云南地区,1963年^(137)Cs最大蓄积峰的时标特征明确,是湖泊沉积物计年的可靠时标;1986年蓄积峰的时标特征可识别,可作为该区域沉积物计年的辅助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沉积模型 ^(239+240)Pu 1986年时标 沉积计年 腾冲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燃料元件表面腐蚀产物沉积过程模型开发 被引量:6
11
作者 矫彩山 韩旭 +4 位作者 侯洪国 谢杨 翟佳旺 谢海燕 李学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5-920,共6页
为建立压水堆燃料元件表面腐蚀产物沉积定量预测方法,对燃料元件性能分析提供评价标准。本文以压水堆燃料元件为研究对象,针对传质和沸腾过程对腐蚀产物沉积的影响建立了模型。在对典型1000 MW压水堆一回路进行节点划分的同时,全面考虑... 为建立压水堆燃料元件表面腐蚀产物沉积定量预测方法,对燃料元件性能分析提供评价标准。本文以压水堆燃料元件为研究对象,针对传质和沸腾过程对腐蚀产物沉积的影响建立了模型。在对典型1000 MW压水堆一回路进行节点划分的同时,全面考虑了腐蚀产物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通过Matlab对模型所建立的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腐蚀产物沉积总量、沉积分布和沉积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Callaway核电站中实际的观测值和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PRI)开发模型的计算结果处在相同的数量级并且趋势一致。因此,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压水堆燃料元件表面腐蚀产物沉积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燃料元件 腐蚀产物沉积 沉积模型 过冷沸腾 一回路 结构材料 沉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敏感区域霍尔推力器束流沉积污染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立成 龙建飞 +2 位作者 郭宁 张天平 顾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3-887,共5页
安装在卫星上的霍尔推力器工作时喷出的高速束流会对卫星太阳电池阵列产生溅射,卫星太阳电池阵列溅射产物返回至卫星敏感区对敏感设备产生沉积污染。本文建立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LHT-100霍尔推力器的束流模型,应用LHT-100霍尔推力... 安装在卫星上的霍尔推力器工作时喷出的高速束流会对卫星太阳电池阵列产生溅射,卫星太阳电池阵列溅射产物返回至卫星敏感区对敏感设备产生沉积污染。本文建立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LHT-100霍尔推力器的束流模型,应用LHT-100霍尔推力器束流模型计算了霍尔推力器的束流分布和束流发散半角。并结合该束流模型建立了卫星敏感区沉积模型,计算了安装在卫星上的LHT-100霍尔推力器束流在卫星敏感区域的沉积率,对敏感器在卫星上的安装布局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LHT-100霍尔推力器在卫星上的安装倾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T-100霍尔推力器 束流模型 沉积污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详细沉积物模型的尿素喷嘴内部结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悦 吕林 沈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详细的尿素沉积物模型,对尿素喷嘴内部的沉积物生成过程进行研究。在沉积物模型中,考虑了壁膜形成、蒸发、剥落、结晶和尿素副产物形成的基本过程,同时耦合了尿素热解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发动机台架和热重分析仪的试验结果,分别对喷... 采用详细的尿素沉积物模型,对尿素喷嘴内部的沉积物生成过程进行研究。在沉积物模型中,考虑了壁膜形成、蒸发、剥落、结晶和尿素副产物形成的基本过程,同时耦合了尿素热解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发动机台架和热重分析仪的试验结果,分别对喷嘴内壁面温度和尿素分解副产物的预测值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说明尿素沉积物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工况条件下尿素沉积的变化趋势。对尿素喷嘴内部的沉积物生成过程进行多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嘴内壁面温度在140℃以下时可以避免尿素分解副产物生成;在不出现硬结晶的条件下,排气温度为300℃和400℃工况(排气流量600kg/h)的最小喷射量分别为1000mL/h和2000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详细沉积模型 选择性催化还原 尿素喷嘴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沉积及其对储层伤害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卞小强 杜建芬 +2 位作者 李明军 杨廷玉 邓生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3-46,共4页
根据元素硫的溶解沉积机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利用高速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元素硫沉积模型及受元素硫沉积影响的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随生产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元素硫的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1.5m以内,离井筒越近,沉积越严... 根据元素硫的溶解沉积机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利用高速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元素硫沉积模型及受元素硫沉积影响的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随生产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元素硫的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1.5m以内,离井筒越近,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对储层伤害越大;气井产量越大,硫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合理产量应控制在(15-20)×10^4m^3/d;高含硫气体的渗流表现出强烈的流固耦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溶解度 沉积 储层伤害 沉积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组分”思想的沉积物粒径趋势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涛 石学法 刘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3,共7页
"粒径趋势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来反推沉积物输运路径。依据"动力组分"思想,通过建立一个一维的悬浮沉积物输运模型来正演沉积物输运方向上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和粒径趋势,探... "粒径趋势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粒径趋势)来反推沉积物输运路径。依据"动力组分"思想,通过建立一个一维的悬浮沉积物输运模型来正演沉积物输运方向上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和粒径趋势,探讨水动力能量沿程衰减和沿程增强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粒径趋势特征。研究表明:粒径趋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沉积物中不同"动力组分"的混合比在净输运方向上的一定距离内单调变化。在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上,当水动力能量沿程衰减时可以先后出现两种粒径趋势类型,水动力能量沿程增强时最多可先后出现三种粒径趋势类型。水动力能量的沿程变化速度对于粒径趋势的转换有重要影响,变化速度越快,则粒径趋势类型完成转换时的距离越短。和分选系数相比,峰度值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对混合比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趋势 动力组分 沉积物输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陶瓷机器人施釉厚度沉积率模型拟合软件模块的开发
16
作者 曹利钢 于盛睿 +1 位作者 洪超 冯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36,共6页
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是机器人自动施釉的重要依据。为了对卫生陶瓷产品的施釉机器人离线编程作业轨迹自动规划,实现施釉过程中卫生陶瓷产品釉料厚度的精确性和均匀性,采用MFC开发了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功能模块。提出基于遗传算法拟合沉... 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是机器人自动施釉的重要依据。为了对卫生陶瓷产品的施釉机器人离线编程作业轨迹自动规划,实现施釉过程中卫生陶瓷产品釉料厚度的精确性和均匀性,采用MFC开发了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功能模块。提出基于遗传算法拟合沉积模型方案;利用COM形式的VC与MATALB的混合编程实现模型拟合、模型分析功能;设计动态链接库,使模型拟合结果产生word报表。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最大误差在5m范围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软件界面友好,符合工程实际,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施釉机器人釉料厚度的控制精度,为后续的卫生陶瓷自动施釉离线编程轨迹规划的软件编程和仿真实现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模型依据与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釉料厚度沉积模型 施釉 混合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离散相模型雾滴沉积特性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1
17
作者 孙国祥 汪小旵 +1 位作者 丁为民 张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9,I0003,共8页
为分析三维空间中气流对雾滴飘移的影响,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跟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喷雾条件下的雾滴特性。该文在条件为3m×2m×2m的长方体计算区域,喷嘴置于长方体顶端(上... 为分析三维空间中气流对雾滴飘移的影响,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相模型的粒子跟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喷雾条件下的雾滴特性。该文在条件为3m×2m×2m的长方体计算区域,喷嘴置于长方体顶端(上表面的几何中心),在合适的边界条件参数下,对喷雾高度为0.25~2m,风速为0~3m/s变化范围内的雾滴沉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雾滴的分布趋势(偏移量)随风速和喷雾高度大小而变化:雾滴的沉积量随喷雾高度和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其最大值为100%(喷雾高度为0.25m,风速为0),最小值为7.2%(喷雾高度为2m,风速为3m/s),其沉积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79.07%和3.98%,并基于该方法建立了雾滴沉积量和沉积率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为精量施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CFD 模型 离散相模型 雾滴 沉积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拟合软件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18
作者 于盛睿 曹利钢 冯浩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是机器人自动施釉的重要依据。为了进行陶瓷产品的机器人离线编程作业的轨迹自动规划,实现施釉过程中工件釉料厚度的精确性和均匀性,以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MFC开发了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软件功能模块。... 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是机器人自动施釉的重要依据。为了进行陶瓷产品的机器人离线编程作业的轨迹自动规划,实现施釉过程中工件釉料厚度的精确性和均匀性,以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MFC开发了釉料厚度沉积率模型软件功能模块。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拟合沉积模型方案;利用COM形式的VC与MATALB的混合编程实现模型拟合、模型分析功能;设计动态链接库,使模型拟合结果产生word报表。通过试验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其最大误差在5um范围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软件界面友好,符合工程实际,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施釉机器人釉料厚度的控制精度,为后续的陶瓷自动施釉离线编程轨迹规划的软件编程和仿真实现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模型依据与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釉料厚度沉积模型 施釉 神经网络 混合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表面电化学共沉积-共溶出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希立 赵国华 +1 位作者 肖小娥 胡惠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和溶液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微分阳极溶出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共沉积-共溶出过程表现出金属1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金属合金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络合物形成-金属2溶出等四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掺硼金刚石表面 沉积-共溶出模型 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增强切片对3D打印FDM模型弯曲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琛 蒋旻翰 +2 位作者 张晨赟 夏凌然 丁可青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了提高熔融沉积(FDM)3D打印模型的弯曲强度和比强度,通过Cura软件局部增强切片功能对聚乳酸(PLA)试样的中心区域进行了加强,使用FDM工艺制作了8组试样(包含0#参考组和1#~7#增强组),对各组试样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对比不同增强切片参数下... 为了提高熔融沉积(FDM)3D打印模型的弯曲强度和比强度,通过Cura软件局部增强切片功能对聚乳酸(PLA)试样的中心区域进行了加强,使用FDM工艺制作了8组试样(包含0#参考组和1#~7#增强组),对各组试样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对比不同增强切片参数下PLA试样的弯曲强度和比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局部增强填充密度的增大,PLA试样的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局部增强填充走线乘数的增大,PLA试样的弯曲强度逐渐增大;随着局部增强挤出倍率的增大,PLA试样的弯曲强度逐渐增大;与0#参考组相比,局部增强填充密度60%、局部增强填充走线乘数3、局部增强挤出倍率120%三种方式下PLA试样的比强度分别提高了16%,13%和5%,通过局部增强填充密度方式产生的比强度提升效果最好。因此,对于常规切片参数为填充密度20%、填充走线乘数1、挤出倍率100%的FDM模型,将局部增强区域填充密度设置为60%可以有效提高其弯曲强度和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增强切片 熔融沉积模型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