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早燃及超级爆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元平 平银生 尹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一台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对影响早燃及超级爆震发生频率与强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燃油挥发性,升高机油和冷却液温度,推迟进、排气门正时,增大点火提前角,提前或推迟喷油定时及使用高的喷油压力能够有... 在一台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对影响早燃及超级爆震发生频率与强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燃油挥发性,升高机油和冷却液温度,推迟进、排气门正时,增大点火提前角,提前或推迟喷油定时及使用高的喷油压力能够有效减少早燃及超级爆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 早燃 超级爆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机油对增压直喷汽油机低速随机早燃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友文 周舟 +2 位作者 刘红美 程传辉 胡云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1,共4页
选用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油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进行台架试验,分别从基础油、抗氧剂及硫酸盐灰分三方面研究发动机机油对早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油的基础油类型、抗氧剂及硫酸盐灰分含量对增压直喷发动机低速随机早燃的形成具... 选用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油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进行台架试验,分别从基础油、抗氧剂及硫酸盐灰分三方面研究发动机机油对早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油的基础油类型、抗氧剂及硫酸盐灰分含量对增压直喷发动机低速随机早燃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合适的基础油、添加抗氧剂或降低硫酸盐灰分含量均有助于减少低速早燃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发动机机油 增压直喷汽油 低速早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勒循环改善增压直喷汽油机热效率的机理分析——部分负荷工况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斌 李铁 尹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一维发动机循环仿真,对进气阀早关(EIVC)与进气阀迟关(LIVC)两种策略实现的米勒循环进行建模,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分别对应用高压缩比及EIVC和LIVC改善一款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热效率的效果及其机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一维发动机循环仿真,对进气阀早关(EIVC)与进气阀迟关(LIVC)两种策略实现的米勒循环进行建模,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分别对应用高压缩比及EIVC和LIVC改善一款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热效率的效果及其机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几何压缩比增加了发动机的理论热效率从而改善了油耗,无论采用EIVC还是LIVC策略的米勒循环,都可以减小泵气损失,提升机械效率,同时降低缸内传热损失,进一步促进了米勒循环对油耗的改善。对比分析采用EIVC与LIVC时发动机热效率的影响因子发现,EIVC由于具有更高的机械效率和更少的传热损失,其油耗改善程度优于LI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米勒循环 油耗 热效率 进气阀早关 进气阀迟关 增压直喷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率对高压缩比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谭丕强 周捷 +3 位作者 楼狄明 胡志远 房亮 赵彬皓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以一台采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术的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样机,试验研究了高压缩比15.0时不同EGR率(0%、5%、10%、15%)下该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压缩比11.5相比,采用高压缩比15.0时,该机... 以一台采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术的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样机,试验研究了高压缩比15.0时不同EGR率(0%、5%、10%、15%)下该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压缩比11.5相比,采用高压缩比15.0时,该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升高,点火正时提前,燃烧持续期延长,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系数增大,有效热效率显著提高;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排放和颗粒物数量增加,CO排放和颗粒物质量降低,NO_(x)排放略有升高。采用EGR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爆震和降低NO_(x)排放。相同工况下,随着EGR率升高,该机的燃烧持续期延长,平均指示压力变动系数增大,低负荷(制动平均有效压力(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BMEP)为0.5 MPa)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逐渐下降,有效热效率变化不大。高负荷(BMEP为1.0 MPa)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先上升后下降,有效热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高压缩比情况下该机EGR率为10%时的热效率最高,为38.45%;CO排放先减小后增加,HC排放逐渐增加,NO_(x)排放降幅增大,最大降幅达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高压缩比 废气再循环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NVH性能改善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民 王江涛 +5 位作者 陈涛 张志明 史来锋 范富贵 马明堂 林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9-1192,1196,共5页
为改善一款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的NVH性能,进行了机构动力学、整机振动和辐射噪声分析,找出了原机NVH性能的薄弱部位,据此对有关零部件进行了结构改进并再次进行NVH性能改进效果的仿真预测。试验验证结构表明,辐射噪声仿真预测方法和一... 为改善一款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的NVH性能,进行了机构动力学、整机振动和辐射噪声分析,找出了原机NVH性能的薄弱部位,据此对有关零部件进行了结构改进并再次进行NVH性能改进效果的仿真预测。试验验证结构表明,辐射噪声仿真预测方法和一系列的结构改进措施十分有效。另外,文中还对与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NVH性能相关的增压器和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直喷汽油 辐射噪声 NVH性能仿真预测 增压器噪声 喷油系统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喷射对直喷增压小排量汽油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雅卿 王志 王建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80-1183,1188,共5页
采用经试验验证的喷雾和燃烧模型,对一款小排量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二次喷射(不同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对发动机的油膜形成和混合气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速全负荷工况下,该款发动机存在一组最佳喷油参数:第一次喷射... 采用经试验验证的喷雾和燃烧模型,对一款小排量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二次喷射(不同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对发动机的油膜形成和混合气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速全负荷工况下,该款发动机存在一组最佳喷油参数:第一次喷射开始时刻为60°CA ATDC,第二次喷射结束时刻为170°CA ATDC,第二次喷射燃油比例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二次喷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勒循环对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志远 徐扬 +2 位作者 房亮 楼狄明 谭丕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0-1499,共10页
以一台面向混合动力开发的米勒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130°包角进气凸轮轴的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进气门开启时刻(IVO)、排气门关闭时刻(EVC)独立调节、联合调节下米勒循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 以一台面向混合动力开发的米勒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130°包角进气凸轮轴的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仿真分析了进气门开启时刻(IVO)、排气门关闭时刻(EVC)独立调节、联合调节下米勒循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米勒循环加深,低负荷下,进气道废气重吸收质量增加,充量系数降低,泵气损失(PMEP)减小,比油耗(BSFC)降低;中负荷下,充量系数增大,泵气损失显著减小,50%累积放热率的曲轴转角(CA50)减小,比油耗降低;高负荷下,比油耗激增。进排气门联合调节可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最佳油耗点的热效率提高了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米勒循环 流体动力学 一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控制策略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洋洋 段雄波 +3 位作者 刘敬平 谭永浩 解云坤 罗宝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5-815,共11页
对1台车用增压直喷乙醇汽油机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喷射策略包括喷射次数、喷射时刻、喷射压力及分配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次喷射模式,喷油时刻为上止点前300°时性能最佳,此时,有效热效率最高达35.17%,指示热... 对1台车用增压直喷乙醇汽油机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喷射策略包括喷射次数、喷射时刻、喷射压力及分配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次喷射模式,喷油时刻为上止点前300°时性能最佳,此时,有效热效率最高达35.17%,指示热效率最高达37.51%;随着喷射时刻推迟,50%燃烧位置(曲轴转角α50)往上止点推移,燃烧持续期缩短;喷油压力扫描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况的最佳喷射压力为12 MPa,此时,有效热效率最高达34.35%,指示热效率最高达37.01%;在二次喷射模式下,随着第一次分配系数下降,α50逐渐远离上止点且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有效热效率随着分配系数减小而降低,而指示有效压力的循环变动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随之升高;燃油消耗率最大偏差达62.48 g/(kW·h),燃油消耗率最高降低20.19%,因此,合理控制和优化喷油控制策略能提高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燃烧质量并提高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时刻 喷射压力 二次喷射 分配系数 增压直喷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部分负荷燃烧及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代春雨 洪伟 +2 位作者 黄恩利 苏岩 代志尧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2,26,共6页
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研究部分负荷下点火正时、喷油正时及喷油压力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燃烧相位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很大;喷油正时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影响较大,但对燃烧相位的影响很小;... 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研究部分负荷下点火正时、喷油正时及喷油压力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正时对发动机性能、燃烧相位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很大;喷油正时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特性影响较大,但对燃烧相位的影响很小;喷油压力对发动机性能和燃烧相位影响较小,但对HC排放影响较为明显。在中小转速、部分负荷下,发动机最佳点火正时、喷油正时、喷油压力随负荷变化不明显,最佳喷油压力随转速上升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的低速早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志豪 范亚东 +2 位作者 吴晓东 许敏 李雪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55,63,共7页
对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低速早燃(low-speed pre-ignition,LSPI)试验研究,在转速为1750 r/min和转矩为320 N·m这一典型的低速早燃工况下,早燃的着火时刻越早,爆震发生倾向越高,并且强度也越大。试验同时研究了发动机运行参数和... 对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进行低速早燃(low-speed pre-ignition,LSPI)试验研究,在转速为1750 r/min和转矩为320 N·m这一典型的低速早燃工况下,早燃的着火时刻越早,爆震发生倾向越高,并且强度也越大。试验同时研究了发动机运行参数和机油物理化学性质对早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冷温度和冷却液温度的提高,早燃频次增加;高黏度的机油可以抑制超级爆震频次和发生倾向;机油添加剂中钙元素对超级爆震的发生起极大促进作用,磷元素起较大抑制作用,镁元素的抑制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低速早燃 超级爆震 爆震强度 机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EGR对增压直喷汽油机HCCI工况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歆叶 林富鹏 +2 位作者 刘寅童 邓俊 李理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0,62,共5页
以某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外部EGR率对该汽油机HCCI工况范围的影响及其拓展能力进行研究,同时结合GT-Power软件研究并预测EGR率对HCCI工况范围的拓展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外部EGR率的增加,着火时刻推迟、峰值压力降低、峰值相位推... 以某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外部EGR率对该汽油机HCCI工况范围的影响及其拓展能力进行研究,同时结合GT-Power软件研究并预测EGR率对HCCI工况范围的拓展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外部EGR率的增加,着火时刻推迟、峰值压力降低、峰值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增加,因此可降低爆震倾向,对HCCI发动机高负荷工况有拓展作用。当EGR率增加至13.3%时,可使HCCI燃烧模式的上边界拓展1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HCCI 外部E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定时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微粒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子农 曾东建 +3 位作者 裴毅强 秦静 韩志强 李翔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在一台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上,燃用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5%、10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依次记为M0、M10、M25、M100),进行其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0、M25燃料时,增压直喷... 在一台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上,燃用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5%、10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依次记为M0、M10、M25、M100),进行其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0、M25燃料时,增压直喷汽油机微粒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态区域,微粒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态微粒区域;相同点火定时下,随着甲醇掺混比的增大,微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点火定时(以上止点前曲轴转角计)为38°时,M0燃料微粒总数浓度是M100燃料的68倍,总质量浓度为49倍;对于相同燃料,随着点火定时的推迟,微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燃用M25燃料时,点火定时为38°时的微粒总数浓度是18°时的5倍,燃用M0燃料时,点火定时为38°时的微粒总质量浓度是18°时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 微粒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超级爆震发生机理以及爆震抑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瑞刚 曾小春 +1 位作者 曹黎明 景国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开发高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在低速大负荷工作时所遇到的低速提前点火以及由此引发的超级爆震。对某1.5 L高增压发动机低速提前点火的发生机理以及爆震强度的抑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超级爆震强度受空燃... 开发高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在低速大负荷工作时所遇到的低速提前点火以及由此引发的超级爆震。对某1.5 L高增压发动机低速提前点火的发生机理以及爆震强度的抑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超级爆震强度受空燃比、冷却液的温度,以及燃油对曲轴箱机油的稀释等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缸内混合气点火条件及燃烧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超级爆震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增压汽油 爆震 冷却液温度 空燃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特性对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凌青海 杨新桦 +3 位作者 陈红玲 陶文祝 罗贤芳 栗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基于某1.5 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搭建试验测试系统,采用试验匹配测试方法研究了喷油模式、喷油时刻、喷油比例、喷油压力等决定燃油喷射特性的关键参数对碳烟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喷油模式下在部分负荷时,喷油越提前,碳烟排放... 基于某1.5 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搭建试验测试系统,采用试验匹配测试方法研究了喷油模式、喷油时刻、喷油比例、喷油压力等决定燃油喷射特性的关键参数对碳烟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喷油模式下在部分负荷时,喷油越提前,碳烟排放越多;在全负荷时,喷油越推迟,碳烟排放越多。在多次喷油模式下,随第一次喷油的推迟碳烟排放降低,随第二、三次喷油的推迟碳烟排放增加。提高喷油压力对部分负荷工况燃烧及排放改善不明显,但外特性工况碳烟排放显著下降,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也大幅度降低,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燃烧稳定性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碳烟排放 喷油时刻 喷油模式 喷油比例 喷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中润滑油液滴诱发早燃机制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李耀庭 黄勇成 +2 位作者 孟凡胜 张文嘉 陈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7,共7页
通过利用多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一个多组分汽油替代物的骨架反应机理,对增压直喷汽油机中润滑油液滴诱发早燃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模拟增压高强化汽油机压缩上止点热力学状态的定容圆柱网格内,研究了润滑油液滴的存在对汽油... 通过利用多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一个多组分汽油替代物的骨架反应机理,对增压直喷汽油机中润滑油液滴诱发早燃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模拟增压高强化汽油机压缩上止点热力学状态的定容圆柱网格内,研究了润滑油液滴的存在对汽油/空气混合气自燃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庚烷和过氧氢酮分别作为润滑油蒸发产物时润滑油液滴的存在均可缩短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尤其是以过氧氢酮作为润滑油蒸发产物时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缩短更为明显;随着润滑油液滴粒径的增大,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润滑油液滴温度和混合气的温度、压力升高会进一步缩短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然后,以过氧氢酮作为润滑油蒸发产物,在增压直喷汽油机动网格内模拟了润滑油液滴存在时缸内混合气的自燃过程,结果表明:润滑油液滴蒸发释放出了着火性能较好的组分,缩短了液滴周围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时间,导致液滴周围混合气在火花点火之前自燃,从而引发早燃。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一个润滑油液滴诱发早燃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早燃 润滑油液滴 骨架反应机理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道对某增压非直喷汽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利平 肖红军 +3 位作者 汪侃 刘小舫 李仕成 李佰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164,共5页
优化了某增压非直喷四缸汽油机进气道结构,并在气道稳流试验台和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减小进气道的倾斜角(特别是α角)可提高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流量系数;增强缸内滚... 优化了某增压非直喷四缸汽油机进气道结构,并在气道稳流试验台和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减小进气道的倾斜角(特别是α角)可提高缸内空气运动的滚流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流量系数;增强缸内滚流运动可以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率,从而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降低不同转速下中高负荷时的燃油消耗率,其中在转速2 000 r/min下燃油消耗率降低最大值约为16 g/(kW·h),并且能降低各转速全负荷下的排气温度,降幅约为30~50 ℃,这有助于提高增压器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 进气道优化改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甲醇汽油机在不同喷油时刻下的微粒排放特性
17
作者 康尔凝 洪伟 +1 位作者 姜恩伟 姜北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56-61,共6页
为研究增压直喷甲醇汽油机在不同喷油时刻下的微粒排放特性,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油时刻下燃用M0、M10、M15和M20(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15%和2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数量浓度粒... 为研究增压直喷甲醇汽油机在不同喷油时刻下的微粒排放特性,在一台增压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油时刻下燃用M0、M10、M15和M20(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15%和2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粒排放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数量浓度粒径谱密度呈双峰分布,核态微粒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23.71~27.38 nm,积聚态微粒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64.94~86.6 nm,各模态微粒峰值变化与数量浓度变化相同,随喷油时刻的推迟先下降后上升,在80°CA ATDC(进气上止点后)喷油时最少,随甲醇比例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燃用M15时最多;燃用纯汽油M0时,发动机在100°CA ATDC喷油时排放微粒最多,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时,发动机在40°CA ATDC喷油时排放微粒最多;微粒表面积浓度粒径谱密度均呈单峰分布,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86.6~153.99 nm,总表面积浓度变化与总数量浓度变化相同,但变化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甲醇汽油 喷油时刻 微粒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低速高负荷扫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绪平 詹樟松 +2 位作者 刘斌 Mark Macdanold 张才干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研究了增压直喷发动机低速高负荷工况(1200r/min外特性工况)下,不同气门重叠角对发动机扫气量、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门重叠角的增大,发动机进气量增加,同时直接进入尾气的新鲜空气暨扫气量也大幅增加,尾气... 研究了增压直喷发动机低速高负荷工况(1200r/min外特性工况)下,不同气门重叠角对发动机扫气量、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门重叠角的增大,发动机进气量增加,同时直接进入尾气的新鲜空气暨扫气量也大幅增加,尾气含氧量增加;扭矩相应增加,但有效热效率随之降低;THC及NOx排放基本随着气门重叠角的增大而增加,仅在气门重叠角为40°CA时,NOx排放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 扫气 气门重叠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喷油策略对低速早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云龙 马为 +3 位作者 张小燕 刘斌 苏学颍 詹樟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5,70,共5页
试验研究了喷油策略对增压直喷汽油机低速早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早燃现象在发动机正常运行过程中随机且非连续的发生,发生时最高燃烧压力显著上升并引发强烈的爆震;空燃比加浓(过量空气系数0.75~0.90)可以显著地降低低速早... 试验研究了喷油策略对增压直喷汽油机低速早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早燃现象在发动机正常运行过程中随机且非连续的发生,发生时最高燃烧压力显著上升并引发强烈的爆震;空燃比加浓(过量空气系数0.75~0.90)可以显著地降低低速早燃的发生频率;单次喷射的喷油开始时刻过于提前(330~300°CA BTDC)或者推后(250~210°CA BTDC)都将增大低速早燃的发生频率;采用高的喷油压力(15MPa)对于低速早燃的发生频率具有抑制的趋势;当第一次喷油开始时刻较为提前(330~300°CA BTDC)时,相比单次喷射策略,二次喷射策略能够较明显地降低低速早燃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 喷油策略 低速早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Miller循环在增压直喷汽油机上的仿真和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虎 贾宁 +3 位作者 刘小平 刘永亮 李泽峰 胡国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66-373,共8页
为降低某款2.0-L直列四缸涡轮增压直喷(GDI)原型汽油机的油耗水平,研究了深度Miller循环(DMC)对油耗、动力和排放的影响。采用一维仿真、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试验设计(DOE),分别优化了深度Miller的凸轮升程、相位和与凸轮匹配的高压缩比... 为降低某款2.0-L直列四缸涡轮增压直喷(GDI)原型汽油机的油耗水平,研究了深度Miller循环(DMC)对油耗、动力和排放的影响。采用一维仿真、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试验设计(DOE),分别优化了深度Miller的凸轮升程、相位和与凸轮匹配的高压缩比,分析了缸内滚流运动及喷雾特性,通过试验研究了深度Miller循环对汽油机的燃烧性能、泵气损失、燃油消耗率、动力、排放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深度Miller循环后,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区域能够大幅降低燃油消耗率;搭载该机型的整车在新标欧洲循环(NEDC)下油耗减少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汽油 深度Miller循环(DMC) 高压缩比 泵气平均有效压力 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