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a21转基因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汕优559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
周永力
章琦
王春连
邢全党
翟文学
潘学彪
朱立煌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
2
|
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 |
|
《福建稻麦科技》
|
2024 |
0 |
|
|
3
|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
郭龙彪
罗利军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石春海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2
|
|
|
4
|
水稻两优培九与汕优63苗期Cd毒害下抗性差异的研究 |
王贵民
陈国祥
王习达
吴国荣
马广岳
吴晓慧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
5
|
栽插密度和追肥配比对汕优559产量构成的影响 |
唐红生
姚立生
孙明法
顾来顺
高恒广
何顺椹
严国红
王爱民
何冲宵
朱国永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
6
|
早晚交人工制恢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汕优77的选育与利用 |
郑家团
谢华安
姜兆华
张受刚
林美娟
张建新
杨学
罗家密
黄显波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9 |
5
|
|
|
7
|
氮水平对水稻汕优64和金南风光合特性的影响 |
王仁雷
华春
魏锦城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
8
|
汕优63蓄留再生稻的叶片生长与叶面积 |
袁继超
孙晓辉
马均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12
|
|
|
9
|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
万宜珍
马国辉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
10
|
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 |
沈恒胜
陈君琛
谢华安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
2001 |
8
|
|
|
11
|
汕优63的DNA分子标记及种子纯度鉴定研究 |
邵启明
裴炎
侯磊
唐彬
杨光伟
张志
吴敏
苏秀
肖伦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6 |
9
|
|
|
12
|
“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增产因素分析 |
杨从党
贺庆瑞
郑学玉
黄庆宇
朱德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3 |
6
|
|
|
13
|
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
赵轶鹏
邵在胜
王云霞
宋琪玲
王余龙
杨连新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
14
|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Ⅰ.群体的受光特性与利用 |
李林
沙国栋
陆景淮
嵇福建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3
|
|
|
15
|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研究 |
黄友钦
张洪松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89 |
17
|
|
|
16
|
高蛋白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的选育 |
王际凤
王锦
涂丹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4 |
5
|
|
|
17
|
早籼杂交稻汕优89组合的选育 |
王乃元
梁康迳
陈启军
陈顺辉
陈青华
杨仁崔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6 |
3
|
|
|
18
|
汕优63生育中后期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分布规律研究 |
黄友钦
张洪松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89 |
12
|
|
|
19
|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Ⅲ.群体的光能利用特性与产量潜力 |
李林
沙国栋
陆景淮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20
|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Ⅱ.群体的光合与同化特性 |
李林
沙国栋
陆景淮
嵇福建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