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a21转基因杂交稻组合汕优63和汕优559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永力 章琦 +4 位作者 王春连 邢全党 翟文学 潘学彪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采用包括与 Xa2 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 7个病原型 ,接种由明恢 6 3、盐恢 5 5 9的Xa2 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 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6 3(汕优 6 3- Xa2 1) 73个 F1 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 采用包括与 Xa2 1相匹配的鉴别菌系在内的 12个国际鉴别小种和中国 7个病原型 ,接种由明恢 6 3、盐恢 5 5 9的Xa2 1转基因单拷贝抗性纯合系与珍汕 97A杂交获得的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6 3(汕优 6 3- Xa2 1) 73个 F1 群体和转基因杂交稻汕优 5 5 9(汕优 5 5 9- Xa2 1) 13个 F1 群体 ,测定转基因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 2个转基因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广谱抗性 ,抗谱与 Xa2 1基因供体 IRBB2 1相同 ,非转基因杂交稻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杂交稻 白叶枯病 抗性 汕优63 汕优5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
2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4期8-8,共1页
近日,记者从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获悉,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汕优63”于198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近日,记者从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获悉,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杂交水稻“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汕优63”于198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的特性,解决了第一代杂交稻稻瘟病抗性差的缺陷,促成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上升。1986年“汕优63”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并在此后16年连续稳居首位,创下了杂交水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等四个全国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计种植面积 杂交水稻 推广速度 品种审定 稻瘟病抗性 汕优63 水稻播种面积 福建省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6 位作者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石春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4-649,共6页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珍汕 97×明恢 6 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 2 4 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 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珍汕 97×明恢 6 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 2 4 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 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 ,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除有效穗数性状外 ,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极显著相关 ,并解释了单株产量 88.7%的变异。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Py1 )与相关系数 (ry2 )符号相反 ,通径系数更有利于解释其本质。还中选比汕优 6 3增产 10 %以上的 10份优良株系 ,可作为水稻育种优异资源或直接在生产上试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优63 重组自交系 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水稻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优培九与汕优63苗期Cd毒害下抗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贵民 陈国祥 +3 位作者 王习达 吴国荣 马广岳 吴晓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Cd污染对两优培九、汕优63的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条件下,与汕优63...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Cd污染对两优培九、汕优63的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条件下,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幼叶光合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降低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两优培九保护酶系统活性较高。结论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抗重金属Cd2+毒害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汕优63 苗期 Cd毒害 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插密度和追肥配比对汕优559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唐红生 姚立生 +7 位作者 孙明法 顾来顺 高恒广 何顺椹 严国红 王爱民 何冲宵 朱国永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0,49,共3页
栽插密度和追肥配比对汕优559产量构成的影响主要是成穗数,其次是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
关键词 汕优559 栽插密度 追肥配比 施肥 水稻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晚交人工制恢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汕优77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家团 谢华安 +6 位作者 姜兆华 张受刚 林美娟 张建新 杨学 罗家密 黄显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强恢早熟水稻恢复系“明恢77”配制的早熟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7,具有优势强,高产,抗稻瘟病,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容易制种,米质较好等特点。该组合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威优64增产8%。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 强恢早熟水稻恢复系“明恢77”配制的早熟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7,具有优势强,高产,抗稻瘟病,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容易制种,米质较好等特点。该组合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威优64增产8%。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累计推广143.53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09亿kg。近年来,年推广面积33.33万hm2以上,成为我国南方稻区早熟杂交水稻主栽组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系 明恢77 汕优77 杂交水稻 人工制恢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水平对水稻汕优64和金南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仁雷 华春 魏锦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以缺氮、低氮、中氮、高氮、超高氮盆栽土培的汕优 6 4和金南风为材料 ,测定植株和叶片的生长状况、叶片总 N含量、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供试两品种随着施 N量的增加 ,植株的分蘖数增多 ,株高增... 以缺氮、低氮、中氮、高氮、超高氮盆栽土培的汕优 6 4和金南风为材料 ,测定植株和叶片的生长状况、叶片总 N含量、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供试两品种随着施 N量的增加 ,植株的分蘖数增多 ,株高增加 ,气孔密度减少 ,叶片总 N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呼吸速率、叶肉导度等均增加。供试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存在差异 ,金南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施 N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汕优 6 4在高氮和超高氮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水稻 光合速率 光呼吸速率 汕优64品种 金南风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蓄留再生稻的叶片生长与叶面积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继超 孙晓辉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分析了汕优63蓄留再生稻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一般只有三片叶,均较短小,且长宽因叶序和萌发节位而异,长宽法叶面积校正系数也随之而不同。剑叶、倒二叶和基部叶的校正系数平均为0.... 本文分析了汕优63蓄留再生稻叶片的大小、叶面积的测定方法及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稻一般只有三片叶,均较短小,且长宽因叶序和萌发节位而异,长宽法叶面积校正系数也随之而不同。剑叶、倒二叶和基部叶的校正系数平均为0.694、0.753、0.712,总平均为0.720。叶面积(Y)与叶片的长宽乘积(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5705+0.7619X.促芽肥可提高前期叶面积,长苗肥可提高后期叶面积。再生稻单株叶面积主要由剑叶和倒二叶构成,各叶的贡献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优63 再生稻 叶片 叶面积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被引量:25
9
作者 万宜珍 马国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培矮64S/E32品种 汕优63品种 抗倒性状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稻草营养品质与品种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恒胜 陈君琛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对比汕优 6 3稻草与同年种植的早稻 (博优、 837)、中稻 (马协 6 3)、晚稻 (汕优 6 4、马协 6 4)稻草在化学成分和生物降解等方面与其产量间的相互关系。汕优 6 3较强的嗜硅能力奠定了其高产高抗的生理基础 ,硅的溶解比率影响稻草的化... 对比汕优 6 3稻草与同年种植的早稻 (博优、 837)、中稻 (马协 6 3)、晚稻 (汕优 6 4、马协 6 4)稻草在化学成分和生物降解等方面与其产量间的相互关系。汕优 6 3较强的嗜硅能力奠定了其高产高抗的生理基础 ,硅的溶解比率影响稻草的化学成分和降解效率 ,分布在叶片与叶鞘中的硅有利于促进水稻光合作用 ,但成了微生物降解稻草的屏障 ,而叶鞘与茎秆中较高的可溶性硅含量和稻草较低的氮含量与品种的高营养传输效率有关。水稻生产管理和外界气候条件可以改变稻草中硅的溶解特性 ,从而改良稻草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优63 稻草营养品质 水稻硅质化 品种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的DNA分子标记及种子纯度鉴定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邵启明 裴炎 +6 位作者 侯磊 唐彬 杨光伟 张志 吴敏 苏秀 肖伦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利用改进了的DNA提取方法,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的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和恢复系单株中提取DNA,进行特异基因片断的PCR基因扩增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随机引物和设计的特定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能有效地从... 利用改进了的DNA提取方法,从“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的不育系、保持系、杂种一代和恢复系单株中提取DNA,进行特异基因片断的PCR基因扩增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随机引物和设计的特定引物中筛选出3个引物,能有效地从不育系中鉴别出保持系,从汕优63中分别鉴定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些DNA分子标记鉴定种子纯度,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水稻 种子 纯度 脱氧核糖核酸 汕优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增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从党 贺庆瑞 +2 位作者 郑学玉 黄庆宇 朱德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试验研究了“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7.1~15.5t/hm^2)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增产因子结果表明,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实粒数决定,产量<12t/hm^2时产量随总穗粒数增加而提高,而>12t/hm^2时产量则随穗数增加而提高。单位... 试验研究了“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7.1~15.5t/hm^2)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增产因子结果表明,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实粒数决定,产量<12t/hm^2时产量随总穗粒数增加而提高,而>12t/hm^2时产量则随穗数增加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数<5.5万个/m^2时颖花数随总穗颖花数提高而提高,而>5.5万个/m^2时颖花数则随穗数增加而增加。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正相关,穗粒数每增加1粒则穗粒重提高0.024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增产因素 水稻 单位面积颖花数 穗粒重 穗粒数 汕优63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轶鹏 邵在胜 +3 位作者 王云霞 宋琪玲 王余龙 杨连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28-8138,共11页
大气二氧化碳(CO_2)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设置室外对照(Ambient)、室内对照(CK,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_2(Ambient CO_2+200μmol... 大气二氧化碳(CO_2)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将极大地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作物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力。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设置室外对照(Ambient)、室内对照(CK,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_2(Ambient CO_2+200μmol/mol)、高浓度O_3(Ambient O_3的1.6倍)、高浓度CO_2+O_35个处理,研究大气组分变化对敏感水稻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对照和室内对照水稻的多数测定指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推移降幅逐渐增加,最大降幅分别达21%和15%,但CO_2处理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株高和分蘖数明显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和18%,CO_2+O_3处理使水稻株高最大下降为7%,但对各期分蘖数没有影响。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大幅下降,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下降51%,CO_2处理对绿叶和黄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使茎鞘、稻穗和根系生物量明显增加,使全株总生物量平均增加37%,CO_2+O_3处理对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臭氧处理使生物量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而CO_2处理则表现相反,CO_2+O_3处理对水稻物质分配的影响小于单独的O_3处理。与CK相比,O_3处理使水稻抽穗期植株含氮率平均增加29%,吸氮量下降31%,而CO_2处理或CO_2+O_3处理对地上部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试验结论,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使水稻变矮、分蘖减少、生长受抑,但同步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缓减甚至抵消臭氧胁迫对汕优63生长发育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优63 人工气候室 二氧化碳 臭氧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Ⅰ.群体的受光特性与利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林 沙国栋 +1 位作者 陆景淮 嵇福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3,共3页
一个水稻群体受光的优劣,既同该品种(组合)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又受栽培技术措施所制约。现根据多年试验结果,阐明汕优63组合的群体受光特征,及其与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试图为该组合在高产栽培中制定正确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个水稻群体受光的优劣,既同该品种(组合)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又受栽培技术措施所制约。现根据多年试验结果,阐明汕优63组合的群体受光特征,及其与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试图为该组合在高产栽培中制定正确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群体的受光特征 水稻群体受光量的大小,受叶面积指数(F)和消光系数(K)所制约,同它们的乘积(F·K)呈显著负相关(r=-0.9287),並且K值对受光量的影响效果大于F值。由于水稻不同品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群体 光合 受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友钦 张洪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杂交中稻汕优63(每公顷产7500kg 以上)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于齐穗后15天左右开始。在初期,上位节芽幼穗分化快,下位节芽幼穗分化慢;后期则相反。在头季稻的完熟期,倒2、3、4节茅穗的分化进程相差不大。从芽穗分化至再生稻齐穗期,需35—53... 杂交中稻汕优63(每公顷产7500kg 以上)再生芽幼穗分化发育于齐穗后15天左右开始。在初期,上位节芽幼穗分化快,下位节芽幼穗分化慢;后期则相反。在头季稻的完熟期,倒2、3、4节茅穗的分化进程相差不大。从芽穗分化至再生稻齐穗期,需35—53天,活动积温880—1438.2℃。茅穗分化率与头季稻后期的成熟度及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重的消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干物质积累呈不明显正相关。促进再生芽穗分化发育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头季稻茎秆贮存的和后期的同化产物。但与茎重回升和籽粒积累的物质关系不大。因此,对蓄留再生稻的稻株,要确保后期生育正常和不过早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幼穗 分化 汕优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的选育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际凤 王锦 涂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利用不育系珍汕97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UNI2配组,育成高蛋白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经1999~2000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汕优联合2号平均产量8269 5kg/hm2,比对照增产7%。2001年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利用不育系珍汕97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UNI2配组,育成高蛋白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经1999~2000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汕优联合2号平均产量8269 5kg/hm2,比对照增产7%。2001年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38 0kg/hm2,比相应综合对照增产2 67%。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比贵州省目前推广的优良组合增产,抗寒好、结实率比对照高3%。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1~3级,抗稻瘟病。米质理化测试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有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达12 2%。汕优联合2号于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蛋白 优质高产 抗病抗寒 汕优联合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汕优89组合的选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3 位作者 陈启军 陈顺辉 陈青华 杨仁崔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 本研究是以改良IR24恢复系的早熟性、稻瘟病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为育种目标,通过以IR50为供体亲本,用IR24杂交和2次回交(IR50/IR243),逐代鉴定、选择等方法,育成恢复系早恢89,使早恢89同时获得3个目标性状有关的表达基因,又保留了IR24良好株叶形态、丰产性、性复系和好米质,基本达到预期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杂交水稻 汕优89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生育中后期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友钦 张洪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用^(14)C示踪,探索中稻汕优63生育中后期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标记同化的^(14)C产物,各期测定均以穗部分配最多,茎内次之,鞘内再次,芽内最少。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碳水化合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Ⅲ.群体的光能利用特性与产量潜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林 沙国栋 陆景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3,共3页
我们根据近几年水稻光合生产试验实测资料,分析了汕优63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以及不同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转换效率,进而阐明该组合的光合生产潜力,试图为该组合高产栽培与最大地发挥它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 ... 我们根据近几年水稻光合生产试验实测资料,分析了汕优63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以及不同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与转换效率,进而阐明该组合的光合生产潜力,试图为该组合高产栽培与最大地发挥它的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群体光能利用的特征 水稻群体光能利用率的大小,决定于该品种(组合)群体单位面积上接收每卡辐射能所能产生的干物质数量。其计算方法如下:光能利用率(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群体 光合生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群体的光合生产特性研究——Ⅱ.群体的光合与同化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林 沙国栋 +1 位作者 陆景淮 嵇福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7-9,共3页
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组合)大田光合生产试验资料,阐明汕优63群体的光合与同化特性,並分析它们与栽培技术措施和温光条件的关系,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一)群体的光合特性 1.群体的光合特征值 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具有饱和光强... 本文根据不同品种(组合)大田光合生产试验资料,阐明汕优63群体的光合与同化特性,並分析它们与栽培技术措施和温光条件的关系,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一)群体的光合特性 1.群体的光合特征值 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具有饱和光强较高、补偿光强较低的特点。在大体相同的栽培措施下,齐穗期群体剑叶的饱和光强为3.9万勒克司,显著高于扬稻1号和盐粳2号,比同类型的汕优2号亦高0.8万勒克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光合特性 同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