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下游流域生态流量区域特征指标的优选
1
作者 李芊芊 张翔 +3 位作者 吴可怡 陶士勇 闫少锋 邓梁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工程等的影响,分别选择汉江干流上的3个水文站及支流流域的3个水文站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水文站IHA指标进行优选,再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优选出适用于评价汉江下游流域水文情势的13个代表性指标,分别为2月流量、4月流量、7月流量、10月流量、12月流量、基流指数、最低流量出现日期、最高流量出现日期、低流量脉冲次数、高流量持续时间、日均流量增加率、日平均流量减少率和日均流量反转数。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的代表性指标间相关性均大幅降低,13个代表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3的占比约70%;经变化范围评价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验证,IHA指标与优选出的代表性指标对汉江下游流域整体水文改变度评价结果的差值均小于7.5个百分点,表明其能够对汉江下游流域提供较为全面合理的水文情势变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流域 区域特征 生态流量 指标优选 水文改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汉江下游枯水位变化及长江顶托关系调整
2
作者 温国楠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117-123,共7页
兴隆水利枢纽蓄水运行后,对坝下游枯水位、水位顶托关系等影响已初步显现。系统分析1970—2022年汉江下游水文站、水位站的流量与水位特征等变化。结果表明,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坝下游各站同流量的枯水位均表现为累积性下降态势,越... 兴隆水利枢纽蓄水运行后,对坝下游枯水位、水位顶托关系等影响已初步显现。系统分析1970—2022年汉江下游水文站、水位站的流量与水位特征等变化。结果表明,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坝下游各站同流量的枯水位均表现为累积性下降态势,越向下游减幅越小。当汉川—汉口段和仙桃—汉口段水面比降分别低于0.020‰和0.025‰时,长江水位顶托作用显著影响汉川站及仙桃水文站的水位;当水面比降高于0.060‰和0.065‰时,长江水位顶托作用未影响汉川站水位和仙桃水文站。2013—2022年与2003—2012年相比,汉川—汉口段和仙桃—汉口段比降高于0.060‰和0.065‰的时间为增大态势,即2013—2022期间汉江和长江水情组合有利于汉江下游航道水深条件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水利枢纽 汉江下游 同流量的枯水位 水位顶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水体和鱼体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9
3
作者 汪红军 郑金秀 +4 位作者 李嗣新 梁友光 池仕运 周连凤 熊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8,共8页
研究汉江下游水体及鱼体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汉江下游PAHs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在汉江下游8个代表性水厂取水口采集水样及在相应江段渔获物中选取7种典型鱼,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水样及鱼肌肉中16种... 研究汉江下游水体及鱼体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为汉江下游PAHs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在汉江下游8个代表性水厂取水口采集水样及在相应江段渔获物中选取7种典型鱼,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水样及鱼肌肉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并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8个采样断面水体中Nap、Ace、Phe、An、Ba A、Bk F检出率为100%,Bb F、In D等均未检出,其他多环芳烃检出率分别为Fle 50%、Acy 25%、Flu 62.5%、Pyr 25%、Chr 25%、Ba P 75%、Dah A 12.5%、Bghi P25%。汉江下游水体中16种PAHs总含量平均值为100.67 ng/L,最小值为65.8 ng/L,最大值为155.94 ng/L。结构组成主要以低环为主(70.4%),中环其次(22.2%),高环最低(7.4%)。7种鱼体内16种优控PAHs的含量范围为(43.42±0.50)^(113.06±3.57)ng/g,平均组成低环、中环、高环PAHs分别占总PAHs的57.9%、20.2%、21.9%。高环在鱼体内比例显著高于在水体中,表明高环PAHs在鱼体内的富集能力更强。饮用水健康风险估算总量为2.25×10^(-8)~5.32×10^(-8)/a,总体水平为风险不明显;7种鱼食用的PAHs健康风险估算范围为8.00×10^(-7)~2.08×10^(-6)/a,总体评价为可接受水平,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部分鱼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值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风险1.0×10^(-6)/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健康风险 水体 汉江下游 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调水对汉江下游水资源可利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窦明 于璐 +1 位作者 杨好周 鲁玉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7,42,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但对汉江下游的水文情势与水资源供需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蒙大拿法、7Q10法和月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弃水系数法计算汛期洪水弃水量,在此基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但对汉江下游的水文情势与水资源供需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蒙大拿法、7Q10法和月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弃水系数法计算汛期洪水弃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扣损法对现状条件和不同调水方案情景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论为:水资源可利用量随着调水量的增大而减少;调水145亿m3方案下,偏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供水保障率相对较低,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从而满足汉江下游的用水需求;调水82亿m3方案下的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情景,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可利用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利用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下游 扣损法 生态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5
作者 陈俊平 吴翠霞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2003年第5期11-13,共3页
概述了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用水状况,以及季节性水质污染问题。着重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从汉江调去1/3的水量,从而引起汉江下游干流水位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7~1.0m),汉江下游干流的水环境容量也将明显减少的严峻形... 概述了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用水状况,以及季节性水质污染问题。着重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从汉江调去1/3的水量,从而引起汉江下游干流水位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7~1.0m),汉江下游干流的水环境容量也将明显减少的严峻形势,再加上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调水后汉江下游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将日益突出,从而对沿岸县市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彻底解决本地区未来工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几种战略性对策,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减少调水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汉江下游沿岸县市社会经济生态的永久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中线工程 汉江下游 工业 发展 水源保护 水质 水资源战略 补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大家鱼栖息地模拟的汉江下游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费启航 彭涛 +2 位作者 由星莹 刘伯娟 石小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3,共9页
梯级水库运行显著改变了河流自然水文情势,对河流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选择四大家鱼作为汉江下游的指示物种,考虑四大家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的喜好性,构建了产卵期和生长期适宜度指数曲线,采用River 2D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 梯级水库运行显著改变了河流自然水文情势,对河流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选择四大家鱼作为汉江下游的指示物种,考虑四大家鱼对栖息地流速和水深的喜好性,构建了产卵期和生长期适宜度指数曲线,采用River 2D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下四大家鱼适宜栖息地状况的变化,提出维持四大家鱼产卵期与生长期需求的生态流量及高流量脉冲。结果表明:汉江下游四大家鱼产卵期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1310,3520 m^(3)/s,每年提供至少2次持续时间不低于3 d、流量不低于1310 m^(3)/s的高流量脉冲,以刺激四大家鱼自然产卵,增加产卵规模;生长期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441,1520 m^(3)/s。与Tennant法和实际生态监测对比,River 2D水动力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可靠。但与历史实测流量过程比较,产卵期生态流量满足率不高,需择机实施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利枢纽联合生态调度,提高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栖息地模型 River 2D 四大家鱼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2005年秋汛洪峰流量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夏薇 梅军亚 +2 位作者 杨献群 阳立群 毛北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29,34,共3页
2005年10月汉江发生了自1983年以来流量最大、洪量最大的秋汛。分析了这次汉江下游秋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皇庄至沙洋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过程沿程相应;单站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过程连续、峰形相似、变化趋势相应;皇庄至沙洋河段... 2005年10月汉江发生了自1983年以来流量最大、洪量最大的秋汛。分析了这次汉江下游秋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皇庄至沙洋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过程沿程相应;单站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过程连续、峰形相似、变化趋势相应;皇庄至沙洋河段洪水水量基本平衡。皇庄及沙洋水文站洪水期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反映了河段高洪期的水流状态,出现皇庄、沙洋洪峰流量差值较大现象符合水流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汛 洪峰流量 洪峰水位 水量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沙洋至汉口河段槽蓄量计算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望春 郑静 +1 位作者 张涛 陈瑜彬 《水利水电快报》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分别采用断面法和DEM方法推求汉江下游沙洋至河口河段河道槽蓄量,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DEM方法更优。在此基础上,选取1983~2010年23场洪水不同时刻汉江下游重要水文站(水位站)实测水面线资料,基于2005年实测河道... 分别采用断面法和DEM方法推求汉江下游沙洋至河口河段河道槽蓄量,并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DEM方法更优。在此基础上,选取1983~2010年23场洪水不同时刻汉江下游重要水文站(水位站)实测水面线资料,基于2005年实测河道地形数据,采用DEM方法进行河段槽蓄量计算,分析比较历史洪水不同水面线下河段槽蓄量变化,得到3点初步认识,可为汉江中下游防洪和应急调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法 DEM法 槽蓄量计算 槽蓄关系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水葫芦应急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琪 钱宝 +1 位作者 卞俊杰 何善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30-232,241,共4页
近几年,自汛期开始,汉江下游均发生大量水葫芦入侵长江现象。2015年8月,长江干流武汉段再次爆发水葫芦入侵现象。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立刻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组织应急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汉江下游水葫芦主要来源于汉江... 近几年,自汛期开始,汉江下游均发生大量水葫芦入侵长江现象。2015年8月,长江干流武汉段再次爆发水葫芦入侵现象。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立刻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组织应急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汉江下游水葫芦主要来源于汉江下游汉川、天门等地平原湖区。汉江支流开闸泄洪,将集聚于闸内静水中的大量水葫芦排入河网,顺流而下,直至汉江和长江。汉江干流及汉江入长江口整体水质良好,水葫芦主要来源地汉江支流涵闸河水体水质为Ⅴ类,达到中度富营养,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能排除发生水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应急调查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德明 舒国新 何永煜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9年第9期75-78,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项目的实施,理论上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由此对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的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了两个误区:其一,认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汉江中下游河段将无大汛可防;其二,认为只要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项目的实施,理论上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由此对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的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了两个误区:其一,认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汉江中下游河段将无大汛可防;其二,认为只要汉江上游不发生特大洪水,下游堤防将可安全度汛。然而笔者认为:汉江下游防洪的关键问题是干流河道泄洪能力上大下小与上游洪水来量极不相称以及中游区间洪水来量不可控制的矛盾,加之汉江下游堤防至今未达标,险情隐患年连发生。因此,即使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汉江下游防洪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从分析汉江防洪概况和堤防现状入手,诠释了两个误区,阐述了"汉江下游堤防除险加固势在必行"的观念,供决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 防洪形势认识 除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11
作者 陈俊平 吴翠霞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概述了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及用水状况,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下游干流水位明显降低、水环境容量明显减少的严峻形势对沿岸县市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本地区未来工业发展和生... 概述了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及用水状况,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下游干流水位明显降低、水环境容量明显减少的严峻形势对沿岸县市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产生的重大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本地区未来工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几种战略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下游 水资源 影响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2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俊 向鑫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8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上游高于下游,具有较强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异性明显;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低,2020年最高,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以中等为主,部分年份达警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博弈论 云模型 汉江下游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13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变化环境下汉江中下游地区需水量预测
14
作者 田晶 潘正可 +2 位作者 郭生练 李书飞 刘宝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双重影响下,开展需水预测研究对优化水资源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多数现有研究忽视了需水预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子及其内在联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以汉江中下游...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双重影响下,开展需水预测研究对优化水资源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多数现有研究忽视了需水预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子及其内在联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以汉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BC偏差校正方法和CA-Markov模型分别预测了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然后基于2010~2016年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不同组合情景下的流域未来需水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未来气候变化与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经济高速发展情景组合下,预测到2035水平年,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外需水量将达97.59亿m 3。②农业灌溉是气候变化下最敏感的用水需求部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1)影响下,生活需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的预测值与现状气候保持情景(S3)相比将分别增加2.38%、5.53%。③在综合发展情景(S6)下,与历史时期相比,农业灌溉需水有小幅度的减少,生活和工业需水分别有小幅度、较大幅度的增加。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也适用于其他流域的需水量预测,可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 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系统动力学 汉江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消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量化研究
15
作者 查悉妮 辛小康 +4 位作者 付婷 李建 白凤朋 林枭 舒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探究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反枯”极端水文条件下汉江中下游首次出现的蓝藻水华成因,选取叶绿素浓度为水华表征指标,考虑各环境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蓝... 为探究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反枯”极端水文条件下汉江中下游首次出现的蓝藻水华成因,选取叶绿素浓度为水华表征指标,考虑各环境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蓝藻水华生消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仙桃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和总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关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水位、水位日变幅、流量、总磷和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溶解氧、pH和水温对水华生消的贡献程度较高,对仙桃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5.18%、13.68%和14.50%,对宗关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8.06%、15.93%和15.65%;(3)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的环境因子解析显示,气象因子是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蓝藻水华暴发的诱导因子,水华“萌发”时段可能与汉江中下游涝旱急转时段重叠。建议后续研究结合准确的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在涝旱急转时段优化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调度的下泄流量与下泄时机,提高水华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环境因子 量化归因 贡献率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16
作者 李宜伦 张翔 +3 位作者 赵烨 陶士勇 胡俊 闫少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模型将河流不同河段及同一河段不同站点间的先验知识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短系列数据,实现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模拟。采用汉江中下游干流2011年的水文、生态数据,模拟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流量、混合层温度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各河段的浮游植物密度。结果表明:BHM-EcoFlow模型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为确定生态流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生态流量 浮游植物密度 BHM-EcoFlow模型 贝叶斯层次分析 汉江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运枢纽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影响分析
17
作者 秦听听 徐鑫 +3 位作者 王盈心 王娜 王楠 高清军 《水道港口》 2024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为全面了解水运枢纽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的累积影响情况,收集了汉江中下游7个断面近5 a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3)-N)监测数据和四个断面近10 a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监测数据。在分析水... 为全面了解水运枢纽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的累积影响情况,收集了汉江中下游7个断面近5 a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3)-N)监测数据和四个断面近10 a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监测数据。在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一维水动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梯级建设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时空变化和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坝址的建设可能会使下游高锰酸盐指数短暂升高,但对其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总磷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坝址的建设,兴隆下游总磷浓度呈上升趋势。集家咀氨氮突变发生在2012年,其余断面氨氮突变皆发生在2015年之后,4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突变时间基本发生在2010年—2015年。兴隆坝址上游丹江口坝下和襄阳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的相关性系数较显著,仙桃和集家咀断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雅口航运枢纽建成运行后,雅口坝上水位增大、流速减小;汉江中下游水利枢纽全部建成后,各河段流速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运枢纽 汉江下游 水质 累积影响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兴 魏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多次出现特枯低水位,为探究其原因,分析了1950~2022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断面、流量、含沙量等引起年最低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0~2022年,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呈明显波动下降趋... 近年来汉江中下游多次出现特枯低水位,为探究其原因,分析了1950~2022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断面、流量、含沙量等引起年最低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0~2022年,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皇庄站历年年最低水位的最高值出现在1954年的1月,为43.59 m;最低值出现在2022年的10月,为38.47 m;多年平均值为41.29 m。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变幅为5.12 m。河段的持续冲刷下切是影响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的最显著因素;受上游水库群的调蓄及河段内丁坝等航道整治工程影响,皇庄站过水断面持续冲刷下切,导致皇庄站年最低水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最低水位 河床下切 皇庄站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目标生态流量分期控制研究
19
作者 徐长江 邴建平 邓鹏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为有效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建设,采用Qp法、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法、频率曲线法等方法计算分析确定了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适配法确定各断面生态流量分月泄放目标。研究表明:(1)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 为有效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建设,采用Qp法、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法、频率曲线法等方法计算分析确定了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适配法确定各断面生态流量分月泄放目标。研究表明:(1)汉江中下游重要支流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为1.16~7.50 m^(3)/s,占年均流量的5%~15%。除南河谷城断面受金盆沟电站发电引水导致满足度偏低外,其他断面满足度均高于90%,可作为生态流量管控依据。(2)各断面生存流量分月控制目标为1.16~55.00 m^(3)/s,年泄放量占年均径流量的20%,月均满足度可达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健全法规体系、强化工程生态调度、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生态流量 分期控制 可达性 满足度 汉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开展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调查采样工作
20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3,共1页
2024年4月22—28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派员开展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流域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泄洪雾化条件下水体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降解行为及机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 2024年4月22—28日,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派员开展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流域现场调查和采样工作,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泄洪雾化条件下水体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降解行为及机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梯级筑坝运行下典型新污染物的输移行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筑坝河流中微塑料和泥沙的共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等研究的需求。此次调查分为两个工作组分别进行。其中一组围绕丹江口水库,重点监测库区不同水层活性氧的累积产率变化状况,并调查影响活性氧产生的关键水环境因素;另一组则集中在汉江中下游流域,沿程采集微塑料、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新污染物样品,开展梯级筑坝运行对新污染物输移行为的影响研究。采样期间,研究人员在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库群共设立了71个采样断面,采集了700余份水样及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将用于系统研究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区域的活性氧、典型新污染物输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 丹江口水库 长江科学院 梯级水库群 污染物输移 泄洪雾化 微塑料 采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